少林功夫加唱歌沒搞頭,那保障加投資有 … - 保險
By Kama
at 2010-01-05T17:08
at 2010-01-05T17:0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falseshelter (一個開始一個結束)》之銘言:
: 嗯,豁免的確有其價值
: 而這張投資型保單的豁免又和傳統型的不同
: 傳統型保單只豁免到主約繳費期滿
: 且就這例子來看
: 定期險保單前二十年的保費都不會超過三萬
: 同樣是豁免2~6級殘
: 這張投資型保單在這方面的確比較優
: 雖然成本較高
: 就看客戶對這豁免的價值認定如何囉
:
: 至於不停效保證
: 我記得必須年年按時繳保費才有這資格
: 若有錯請指正
大致上沒錯,不過還是有個緩繳期在
【契約之不停效保證】
第十條 當下列兩款情況同時滿足時,本公司保證本契約不停效至被保險人六十五歲
保單週年日為止‧
一、本契約自契約生效日起未曾進入保費緩繳期,或每次進入緩繳期之期間
不超過六個月,於契約仍有效時申請終止保費緩繳期而恢復繳交基本保
險費,同時補足保費緩繳期間應繳之基本保險費者。
二、要保人無申請減少基本保費保單帳戶價值而提取款項者。
: 另外看定期險那邊的年繳保費必須等到50歲才會超越三萬
: 60~64歲的定期險保費也僅比三萬高了9701元
: 所以不停效保證要使用到似乎不太容易
: 因此可否請K大提供一下在負報酬率下要到何時帳戶價值才會歸零?
: 即何時不停效保證才會發揮其功用
:
: 另外請教的一點
: 我記得這張保單只要有持續繳費
: 從某一年前開始會有回饋金
: K大在計算投資型保單那邊的帳戶價值時是否也把回饋金算進去了呢?
: 如果原本的計算是有的
: 那在無回饋金下投資型保單的帳戶價值會是怎樣的表現呢?
不好意思,這對我來說有點太困難了...
: 推 KennyHong:-3%:61歲,-4%:60歲,-5%:59歲,-6%:59歲。 01/05 15:04
: 非常感謝
:
: 既然在負報酬率下帳戶價值歸零的年齡都差不多是在60歲左右
: 我猜就算是零歲的男生投保
: 在保障拉到再高一點就必須調高基本保費的狀態下
: 我想…應該也差不多是在接近60歲
: 帳戶價值才會歸零
: 如果我的推測沒錯的話
: 在持續繳費的情況下
: 不停效保證的功效恐怕大概只有在60~65歲這段時間有功用
: 除非報酬率是負到非常誇張的地步
: 當然
: 不管使用到的機率是多大
: 不停效保證仍然是有其價值
嗯嗯,非常同意。
: → lgagirm:回饋金是此商品的優點之一,硬要拿掉來比較有何意義?? 01/05 15:05
: 原因就在於回饋金的條件我認為不算是很容易就能達成
: 因為必須持續繳費且不中斷
: 若中斷則未來每年也不會再有回饋金
這邊很有問題喔,回饋金並沒有要求要持續繳費不能中斷才有。
只要繳滿前七年度的基本保費,爾後每一筆保費依然都有回饋金,
舉個例子
保單 不繳 不繳 相當於第八保費年度,開始有回饋金。
年度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圖不是很好看,請見諒,不過應該還看的懂。
補充一下,這種情況下就會失去不停效保證。
: 如果前面的計算比較結果有考慮回饋金
: 那這邊再考慮無回饋金的情況
: 不會更周全一點嗎?
會更周全,但是我算不出來。
: → lgagirm:繳費中斷傳統型就停效了,還要比什麼?? 01/05 15:30
: → falseshelter:如果傳統型的也是定期險,且多的部份也是拿去投資或 01/05 15:32
: → falseshelter:儲蓄,在無法繳費下,動用儲蓄或基金淨值就好啦,投 01/05 15:32
: → falseshelter:資型保單在停繳保費時用帳戶價值扣危險保費不也是一 01/05 15:33
: → falseshelter:樣的意思嗎? 01/05 15:33
: → falseshelter:而且因為投資型保單的附加費用是在前六年收完,因此 01/05 15:34
: → falseshelter:早期斷繳的話,會比「定期+基金」的組合更快面臨帳戶 01/05 15:34
: → falseshelter:價值不夠扣的情況 01/05 15:34
: → lgagirm:你所謂"動用儲蓄或基金淨值" 是指風險發生用這裡的錢支付 01/05 15:36
: → lgagirm:可能產生醫療費用,還是拿那裡的錢去繳費?? 01/05 15:36
: → lgagirm:若有儲蓄或基金的獲利,何必中斷繳費?? 01/05 15:37
: 我直接用K大在第一篇文給的數據
:
: 保單年度 保險年齡 年繳保費(投資型) 年繳保費(傳統型) 差額
: ==============================================================================
: 1~5 25~29 30,000 21,592 8,408
: 6~10 30~34 30,000 22,123 7,877
: 11~15 35~39 30,000 22,849 7,151
: 16~20 40~44 30,000 23,200 6,800
: 21~25 45~49 30,000 29,438 562
: 26~30 50~54 30,000 31,517 (1,517)
: 31~35 55~59 30,000 34,949 (4,949)
: 36~40 60~64 30,000 39,701 (9,701)
: ==============================================================================
:
: 我所謂儲蓄或基金的部份就是紅色字的「差額」
: 因為在相同保障下 (ok,更正確的說法是:豁免的部份不計入的情況下)
: 傳統型的保費在前25年相較投資型保單是會有「差額」的
: 而我指的就是這部份
:
: 當保戶繳不出投資型保單的基本保費時
: 就會用帳戶價值來扣保險成本
: 同樣的
: 假設購買定期險的保戶在某一年裡
: 沒辦法拿三萬去支付大部份的定期險保費
: 剩下的部份去投資或儲蓄時
: 就動用之前正常繳費時所留下的儲蓄或基金淨值
: 這樣看來
: 就和投資型保單在不繳費時用帳戶價值去扣保險成本是一樣的意思
:
: 只是就如我在推文中補充的
: 因為投資型保單的附加費用是在前六年內收完
: 所以在相同情況下
: 投資型保單早期的帳戶價值會不如「定期險+基金」這邊的組合
: 因此更可能陷入帳戶價值不夠扣危險成本的情況
:
: 當然
: 我也必須幫投資型保單平衡一下
: 到了後期就是投資型保單勝出的時候
: 相同保障、報酬率下
: 投資型保單在後期的帳戶價值會更高
: ※ 編輯: falseshelter 來自: 114.136.210.203 (01/05 15:46)
: → lgagirm:看這張保單前5年有收前置費用的情形就好,前5年保費共15萬 01/05 16:00
: → lgagirm:前置費用150%共4.5萬,5年保險成本=40500,保單維持費=4800 01/05 16:01
: → lgagirm:假設投報率=0 共餘59700元 01/05 16:01
: → lgagirm:傳統前5年差額=8405*5=42040 01/05 16:02
: → lgagirm:第6~10年每年保險成本都小於1萬(第10年10056元) 01/05 16:04
: → lgagirm:所以報酬率相同的前提下... 01/05 16:05
: 喔!
: 感謝l大的指正
: 果然不能憑印象……○rz
:
: 我手邊擁有的資料是我過去在保誠時期時僅以壽險的部份做的比較
: 並沒有加任何附約
: 在壽險拉到保額再增加時基本保費就必須再提高的狀況
: 投資型保單在早期的帳戶價值的確是不如「定壽+基金」
:
: 不過我沒注意到考慮加其它附約的情況會有所不同
: 這部份是我的疏失
: 感謝l大的指正!
因為有部分來信的疑慮似乎和f大的有點類似,
因此就順便一起在這用數字做個說明,
首先,就先以報酬率平均3%的例子來做個說明,
是不是初期投資型就不如傳統型規劃?
25歲男子,假設可用資金3萬,預期報酬率3%
(1) (2) (3)
保單 保險 投資型 壽險 差額累積
年度 年齡 保單帳戶價值 現金價值 帳戶價值 (3)+(2)-(1)
====================================================================
1 25 2,280 20 8,664 6,404
2 26 10,680 1,770 17,591 8,681
3 27 22,191 3,670 26,790 8,269
4 28 40,106 5,740 36,268 1,902
5 29 58,156 7,950 46,035 -4,171
6 30 79,630 10,340 55,552 -13,738
~~~~~~~~~~~~~~~~~~~~~~~~~~~~~~~~~~~~~~~~~~~~~~~~~~~~~~~~~~~~~~~~
31 55 571,488 61,890 286,268 -223,330
32 56 575,342 62,940 289,875 -222,527
~~~~~~~~~~~~~~~~~~~~~~~~~~~~~~~~~~~~~~~~~~~~~~~~~~~~~~~~~~~~~~~~
40 64 458,379 71,530 296,962 -90,067
====================================================================
恩,其實我也是算了才知道,
原來前幾年投資型的帳戶價值就不見得比傳統型的差XD
然後我又閒閒沒事算了一下如果資金有10萬、20萬、100萬.....
在扣掉保費投入後各自做投資,最後累積的帳戶價值差額各為多少?
然後才發現不管資金有多少,在擁有同樣保障的前提下,
算出來的差額都跟上表一樣!!跟資金充足與否都沒關係。
我有做個簡單的Excel表,有需要的我可以寄過去給您做個參考。
--
: 嗯,豁免的確有其價值
: 而這張投資型保單的豁免又和傳統型的不同
: 傳統型保單只豁免到主約繳費期滿
: 且就這例子來看
: 定期險保單前二十年的保費都不會超過三萬
: 同樣是豁免2~6級殘
: 這張投資型保單在這方面的確比較優
: 雖然成本較高
: 就看客戶對這豁免的價值認定如何囉
:
: 至於不停效保證
: 我記得必須年年按時繳保費才有這資格
: 若有錯請指正
大致上沒錯,不過還是有個緩繳期在
【契約之不停效保證】
第十條 當下列兩款情況同時滿足時,本公司保證本契約不停效至被保險人六十五歲
保單週年日為止‧
一、本契約自契約生效日起未曾進入保費緩繳期,或每次進入緩繳期之期間
不超過六個月,於契約仍有效時申請終止保費緩繳期而恢復繳交基本保
險費,同時補足保費緩繳期間應繳之基本保險費者。
二、要保人無申請減少基本保費保單帳戶價值而提取款項者。
: 另外看定期險那邊的年繳保費必須等到50歲才會超越三萬
: 60~64歲的定期險保費也僅比三萬高了9701元
: 所以不停效保證要使用到似乎不太容易
: 因此可否請K大提供一下在負報酬率下要到何時帳戶價值才會歸零?
: 即何時不停效保證才會發揮其功用
:
: 另外請教的一點
: 我記得這張保單只要有持續繳費
: 從某一年前開始會有回饋金
: K大在計算投資型保單那邊的帳戶價值時是否也把回饋金算進去了呢?
: 如果原本的計算是有的
: 那在無回饋金下投資型保單的帳戶價值會是怎樣的表現呢?
不好意思,這對我來說有點太困難了...
: 推 KennyHong:-3%:61歲,-4%:60歲,-5%:59歲,-6%:59歲。 01/05 15:04
: 非常感謝
:
: 既然在負報酬率下帳戶價值歸零的年齡都差不多是在60歲左右
: 我猜就算是零歲的男生投保
: 在保障拉到再高一點就必須調高基本保費的狀態下
: 我想…應該也差不多是在接近60歲
: 帳戶價值才會歸零
: 如果我的推測沒錯的話
: 在持續繳費的情況下
: 不停效保證的功效恐怕大概只有在60~65歲這段時間有功用
: 除非報酬率是負到非常誇張的地步
: 當然
: 不管使用到的機率是多大
: 不停效保證仍然是有其價值
嗯嗯,非常同意。
: → lgagirm:回饋金是此商品的優點之一,硬要拿掉來比較有何意義?? 01/05 15:05
: 原因就在於回饋金的條件我認為不算是很容易就能達成
: 因為必須持續繳費且不中斷
: 若中斷則未來每年也不會再有回饋金
這邊很有問題喔,回饋金並沒有要求要持續繳費不能中斷才有。
只要繳滿前七年度的基本保費,爾後每一筆保費依然都有回饋金,
舉個例子
保單 不繳 不繳 相當於第八保費年度,開始有回饋金。
年度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圖不是很好看,請見諒,不過應該還看的懂。
補充一下,這種情況下就會失去不停效保證。
: 如果前面的計算比較結果有考慮回饋金
: 那這邊再考慮無回饋金的情況
: 不會更周全一點嗎?
會更周全,但是我算不出來。
: → lgagirm:繳費中斷傳統型就停效了,還要比什麼?? 01/05 15:30
: → falseshelter:如果傳統型的也是定期險,且多的部份也是拿去投資或 01/05 15:32
: → falseshelter:儲蓄,在無法繳費下,動用儲蓄或基金淨值就好啦,投 01/05 15:32
: → falseshelter:資型保單在停繳保費時用帳戶價值扣危險保費不也是一 01/05 15:33
: → falseshelter:樣的意思嗎? 01/05 15:33
: → falseshelter:而且因為投資型保單的附加費用是在前六年收完,因此 01/05 15:34
: → falseshelter:早期斷繳的話,會比「定期+基金」的組合更快面臨帳戶 01/05 15:34
: → falseshelter:價值不夠扣的情況 01/05 15:34
: → lgagirm:你所謂"動用儲蓄或基金淨值" 是指風險發生用這裡的錢支付 01/05 15:36
: → lgagirm:可能產生醫療費用,還是拿那裡的錢去繳費?? 01/05 15:36
: → lgagirm:若有儲蓄或基金的獲利,何必中斷繳費?? 01/05 15:37
: 我直接用K大在第一篇文給的數據
:
: 保單年度 保險年齡 年繳保費(投資型) 年繳保費(傳統型) 差額
: ==============================================================================
: 1~5 25~29 30,000 21,592 8,408
: 6~10 30~34 30,000 22,123 7,877
: 11~15 35~39 30,000 22,849 7,151
: 16~20 40~44 30,000 23,200 6,800
: 21~25 45~49 30,000 29,438 562
: 26~30 50~54 30,000 31,517 (1,517)
: 31~35 55~59 30,000 34,949 (4,949)
: 36~40 60~64 30,000 39,701 (9,701)
: ==============================================================================
:
: 我所謂儲蓄或基金的部份就是紅色字的「差額」
: 因為在相同保障下 (ok,更正確的說法是:豁免的部份不計入的情況下)
: 傳統型的保費在前25年相較投資型保單是會有「差額」的
: 而我指的就是這部份
:
: 當保戶繳不出投資型保單的基本保費時
: 就會用帳戶價值來扣保險成本
: 同樣的
: 假設購買定期險的保戶在某一年裡
: 沒辦法拿三萬去支付大部份的定期險保費
: 剩下的部份去投資或儲蓄時
: 就動用之前正常繳費時所留下的儲蓄或基金淨值
: 這樣看來
: 就和投資型保單在不繳費時用帳戶價值去扣保險成本是一樣的意思
:
: 只是就如我在推文中補充的
: 因為投資型保單的附加費用是在前六年內收完
: 所以在相同情況下
: 投資型保單早期的帳戶價值會不如「定期險+基金」這邊的組合
: 因此更可能陷入帳戶價值不夠扣危險成本的情況
:
: 當然
: 我也必須幫投資型保單平衡一下
: 到了後期就是投資型保單勝出的時候
: 相同保障、報酬率下
: 投資型保單在後期的帳戶價值會更高
: ※ 編輯: falseshelter 來自: 114.136.210.203 (01/05 15:46)
: → lgagirm:看這張保單前5年有收前置費用的情形就好,前5年保費共15萬 01/05 16:00
: → lgagirm:前置費用150%共4.5萬,5年保險成本=40500,保單維持費=4800 01/05 16:01
: → lgagirm:假設投報率=0 共餘59700元 01/05 16:01
: → lgagirm:傳統前5年差額=8405*5=42040 01/05 16:02
: → lgagirm:第6~10年每年保險成本都小於1萬(第10年10056元) 01/05 16:04
: → lgagirm:所以報酬率相同的前提下... 01/05 16:05
: 喔!
: 感謝l大的指正
: 果然不能憑印象……○rz
:
: 我手邊擁有的資料是我過去在保誠時期時僅以壽險的部份做的比較
: 並沒有加任何附約
: 在壽險拉到保額再增加時基本保費就必須再提高的狀況
: 投資型保單在早期的帳戶價值的確是不如「定壽+基金」
:
: 不過我沒注意到考慮加其它附約的情況會有所不同
: 這部份是我的疏失
: 感謝l大的指正!
因為有部分來信的疑慮似乎和f大的有點類似,
因此就順便一起在這用數字做個說明,
首先,就先以報酬率平均3%的例子來做個說明,
是不是初期投資型就不如傳統型規劃?
25歲男子,假設可用資金3萬,預期報酬率3%
(1) (2) (3)
保單 保險 投資型 壽險 差額累積
年度 年齡 保單帳戶價值 現金價值 帳戶價值 (3)+(2)-(1)
====================================================================
1 25 2,280 20 8,664 6,404
2 26 10,680 1,770 17,591 8,681
3 27 22,191 3,670 26,790 8,269
4 28 40,106 5,740 36,268 1,902
5 29 58,156 7,950 46,035 -4,171
6 30 79,630 10,340 55,552 -13,738
~~~~~~~~~~~~~~~~~~~~~~~~~~~~~~~~~~~~~~~~~~~~~~~~~~~~~~~~~~~~~~~~
31 55 571,488 61,890 286,268 -223,330
32 56 575,342 62,940 289,875 -222,527
~~~~~~~~~~~~~~~~~~~~~~~~~~~~~~~~~~~~~~~~~~~~~~~~~~~~~~~~~~~~~~~~
40 64 458,379 71,530 296,962 -90,067
====================================================================
恩,其實我也是算了才知道,
原來前幾年投資型的帳戶價值就不見得比傳統型的差XD
然後我又閒閒沒事算了一下如果資金有10萬、20萬、100萬.....
在扣掉保費投入後各自做投資,最後累積的帳戶價值差額各為多少?
然後才發現不管資金有多少,在擁有同樣保障的前提下,
算出來的差額都跟上表一樣!!跟資金充足與否都沒關係。
我有做個簡單的Excel表,有需要的我可以寄過去給您做個參考。
--
All Comments
By Freda
at 2010-01-09T00:50
at 2010-01-09T00:50
By Tristan Cohan
at 2010-01-09T07:47
at 2010-01-09T07:47
By Poppy
at 2010-01-12T23:22
at 2010-01-12T23:22
By Puput
at 2010-01-15T13:49
at 2010-01-15T13:49
By Todd Johnson
at 2010-01-19T08:51
at 2010-01-19T08:51
By Christine
at 2010-01-21T09:10
at 2010-01-21T09:10
By Quintina
at 2010-01-23T07:06
at 2010-01-23T07:06
By Catherine
at 2010-01-28T01:36
at 2010-01-28T01:36
By Kama
at 2010-02-01T07:03
at 2010-02-01T07:03
By Poppy
at 2010-02-04T03:52
at 2010-02-04T03:52
By Jacky
at 2010-02-09T01:06
at 2010-02-09T01:06
By Jack
at 2010-02-13T23:08
at 2010-02-13T23:08
By Hedwig
at 2010-02-16T01:43
at 2010-02-16T01:43
By Bethany
at 2010-02-16T14:41
at 2010-02-16T14:41
By Queena
at 2010-02-21T08:34
at 2010-02-21T08:34
By James
at 2010-02-25T19:46
at 2010-02-25T19:46
By Elvira
at 2010-03-02T13:54
at 2010-03-02T13:54
By Eartha
at 2010-03-05T19:44
at 2010-03-05T19:44
By Zora
at 2010-03-06T08:44
at 2010-03-06T08:44
By Bethany
at 2010-03-06T22:08
at 2010-03-06T22:08
By Sandy
at 2010-03-11T12:16
at 2010-03-11T12:16
By Dorothy
at 2010-03-16T01:58
at 2010-03-16T01:58
By Freda
at 2010-03-20T19:57
at 2010-03-20T19:57
By Aaliyah
at 2010-03-21T19:37
at 2010-03-21T19:37
By James
at 2010-03-24T08:51
at 2010-03-24T08:51
By Vanessa
at 2010-03-25T07:12
at 2010-03-25T07:12
By Ula
at 2010-03-27T19:50
at 2010-03-27T19:50
By Steve
at 2010-03-31T12:37
at 2010-03-31T12:37
By Andy
at 2010-04-05T08:02
at 2010-04-05T08:02
By Doris
at 2010-04-07T00:00
at 2010-04-07T00:00
By Lily
at 2010-04-08T19:58
at 2010-04-08T19:58
By Harry
at 2010-04-11T17:49
at 2010-04-11T17:49
By Steve
at 2010-04-14T17:30
at 2010-04-14T17:30
By Quintina
at 2010-04-15T16:47
at 2010-04-15T16:47
By Margaret
at 2010-04-20T13:40
at 2010-04-20T13:40
By Genevieve
at 2010-04-20T16:01
at 2010-04-20T16:01
By Lydia
at 2010-04-20T23:48
at 2010-04-20T23:48
By Jacob
at 2010-04-22T14:12
at 2010-04-22T14:12
By Jake
at 2010-04-27T09:14
at 2010-04-27T09:14
By Kristin
at 2010-04-28T20:15
at 2010-04-28T20:15
By William
at 2010-05-01T21:27
at 2010-05-01T21:27
By Edith
at 2010-05-05T13:34
at 2010-05-05T13:34
By Emma
at 2010-05-05T23:30
at 2010-05-05T23:30
By Regina
at 2010-05-10T13:25
at 2010-05-10T13:25
By Faithe
at 2010-05-13T02:08
at 2010-05-13T02:08
By Jake
at 2010-05-14T09:17
at 2010-05-14T09:17
By Mary
at 2010-05-15T04:29
at 2010-05-15T04:29
By Michael
at 2010-05-15T09:36
at 2010-05-15T09:36
By Bennie
at 2010-05-16T04:32
at 2010-05-16T04:32
By David
at 2010-05-19T11:12
at 2010-05-19T11:12
By Elvira
at 2010-05-23T09:28
at 2010-05-23T09:28
By Bethany
at 2010-05-26T19:31
at 2010-05-26T19:31
By Faithe
at 2010-05-30T14:07
at 2010-05-30T14:07
By Barb Cronin
at 2010-06-03T23:21
at 2010-06-03T23:21
By Rebecca
at 2010-06-07T05:41
at 2010-06-07T05:41
By Daniel
at 2010-06-09T10:42
at 2010-06-09T10:42
By Lauren
at 2010-06-09T13:07
at 2010-06-09T13:07
By Joe
at 2010-06-11T08:51
at 2010-06-11T08:51
By Megan
at 2010-06-15T02:47
at 2010-06-15T02:47
By Caroline
at 2010-06-19T20:47
at 2010-06-19T20:47
By Isla
at 2010-06-24T03:07
at 2010-06-24T03:07
By Yedda
at 2010-06-24T12:08
at 2010-06-24T12:08
By Dorothy
at 2010-06-28T16:11
at 2010-06-28T16:11
By Noah
at 2010-06-30T00:16
at 2010-06-30T00:16
By Dorothy
at 2010-07-03T13:30
at 2010-07-03T13:30
By Dorothy
at 2010-07-07T09:15
at 2010-07-07T09:15
By Lily
at 2010-07-08T10:45
at 2010-07-08T10:45
By Hedy
at 2010-07-09T13:47
at 2010-07-09T13:47
By Iris
at 2010-07-12T00:37
at 2010-07-12T00:37
By Adele
at 2010-07-16T03:16
at 2010-07-16T03:16
By William
at 2010-07-18T19:12
at 2010-07-18T19:12
By Hardy
at 2010-07-23T10:12
at 2010-07-23T10:12
By Rae
at 2010-07-24T20:51
at 2010-07-24T20:51
Related Posts
少林功夫加唱歌沒搞頭,那保障加投資有 …
By Enid
at 2010-01-04T08:21
at 2010-01-04T08:21
少林功夫加唱歌沒搞頭,那保障加投資有沒有搞頭?
By Damian
at 2010-01-03T23:39
at 2010-01-03T23:39
需求分析與保險板
By Zanna
at 2010-01-03T16:29
at 2010-01-03T16:29
動心導管手術 保險竟拒理賠
By Zora
at 2010-01-03T14:06
at 2010-01-03T14:06
首次規劃保險
By Bennie
at 2009-12-29T21:46
at 2009-12-29T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