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加唱歌沒搞頭,那保障加投資有沒有搞頭? - 保險
By Damian
at 2010-01-03T23:39
at 2010-01-03T23:39
Table of Contents
保障歸保障,投資歸投資。
在版上潛水一年多,大致上能了解版上諸多前輩對於投資型保單並無好感。
原因就在破題的那一句話。但保障跟投資綁在一起真的沒辦法1+1>2嗎?
市面上的投資型保單主要有 變額壽險、變額萬能壽險以及變額年金險,
收費的方式分為 前收型&後收型,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
除了變額年金險之外,前面兩個看名字就可以知道必然有壽險的成分在,
而這兩種便是市面上常見的(投資+保障)二合一的投資型保單。
但不管是哪一種,版上的諸多強者都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其缺陷,
並且提供一個好方法供諸多消費者選擇,也就是「定期壽險+基金」。
原因無他:前收型的初期扣掉將近150%,這對以投資為主的消費者們難以接受;
後收型的在帳戶價值越多的時候扣越多,放越久扣越多影響投資收益越明顯。
因此, 身為一個消費者,以投資為考量的話,這兩類的保單必然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但若是不單純只有壽險,尚可附加內扣型保障附約的投資型保單,事情就變得很不一樣,
這也是我今天為什麼會決定打這篇文章的理由。
因為在下隸屬於中國人壽,因此以下所提到的商品就以中壽現行產品來做個簡單的比較,
保障內容因為產品架構的關係,很難達到完全一致,不過基本的內容都相差不遠。
另外,在這邊先不討論醫療實支實付的問題。
我知道很重要,但因為沒有內扣實支實付附約的附約能掛,
如果再為了實支實付拉另一個主約商品進來討論起來就更冗長了,
因此以下的討論先以定額給付型的醫療保障附約為主。
首先,假定保險對象為25歲的年輕男子,一般來說可能是剛出社會。
再來介紹產品內容,投資型&傳統型各自規劃如下。
投資型 保額 傳統型 保額
=============================================================================
喜樂人生變額壽險 100萬 金幸福終身壽險 10萬
喜福定期壽險附約 (20年期) 90萬
特定傷病帳戶型保險附約 50萬 重大疾病暨特定傷病定期健康保險附約 50萬
癌症醫療帳戶型保險附約 3單位 癌症五年定期醫療保險附約 3單位
住院醫療帳戶型健康保險附約 1000 新住院醫療定額型定期健康保險附約 15計畫
意外傷害帳戶型保險附約 300萬 意外傷害保險附約 300萬
意外傷害住院醫療定額保險 20計畫 意外傷害住院醫療定額保險給付 20計畫
意外傷害醫療保險給付 5萬 意外傷害醫療保險給付 5萬
=============================================================================
接著是兩個規劃的一些基本保障內容
保障內容 投資型 傳統型
===============================================================================
壽險 100萬 100萬
意外險 300萬 300萬
重大疾病&特定傷病 50萬 50萬
疾病住院日額 1,700/日 1,500/日
意外住院日額 3,700/日 3,500/日
癌症住院日額 11,700/日 10,500/日
疾病手術定額給付 10,000 30,000 (兩者皆依手術不同需乘上2%~300%)
意外醫療限額給付 5萬 5萬
===============================================================================
再來是保費的比較,在這請容我做個簡單的假設,
兩種保單皆持續繳費40年且維持同樣的保障內容40年,
因此男子需在第21年度需再重新加保20年期的定期壽險至64歲。
讓我們來看看兩者逐年的保費費用:
保單年度 保險年齡 年繳保費(投資型) 年繳保費(傳統型)
===============================================================================
1~5 25~29 30,000 21,592
6~10 30~34 30,000 22,123
11~15 35~39 30,000 22,849
16~20 40~44 30,000 23,200
21~25 45~49 30,000 29,438 (重新投保90萬定期壽險)
26~30 50~54 30,000 31,517
31~35 55~59 30,000 34,949
36~40 60~64 30,000 39,701
===============================================================================
總繳費用 1,200,000 1,126,845
身為長期的潛水觀察員,在下明白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在這邊是很重要的,
因此一定要附上考慮折現過後的總成本各自為多少。
折現利率 總成本(投資型) 總成本(傳統型)
===============================================================================
1% 994,891 911,600
2% 837,078 748,943
3% 714,246 624,675
4% 617,535 528,676
5% 540,511 453,679
===============================================================================
因此,單純就總繳費用來看,似乎透過傳統型來做搭配所付出的成本依然比較低。
但以上所有的討論,都僅僅侷限在保障的部分,投資型的投資呢?
這就是接下來要討論的點了,也是在下認為這個產品特別適合年輕族群的理由。
同樣的保障內容,同樣繳費至64歲,
喜樂人生會將扣除保險成本及相關費用後剩餘的資金進行投資,
以下投資報酬率皆為假設,當然帳戶價值也是根據假設的報酬率所推出來的預估值。
預期65歲帳戶價值 (正)預期投資報酬率(負) 預期65歲帳戶價值
=================================================================
458,379 3% 0
717,897 4% 0
1,071,043 5% 0
1,550,397 6% 0
=================================================================
也就是說,假設平均報酬為3%,
相當於享有這些保障至65之後,尚有458,379是可運用的資金,
當然也有可能投資績效長期欠佳,因此到65歲時帳戶價值是0,
那其效果就跟傳統型的定期險附約繳到64歲是一樣的,只是成本稍微多一點而已。
因此,雖然透過投資型所付出的保費相對於傳統型依然高出一些,
但個人認為多付出一點成本如果能換得一個值得期待的效益,
再加上同時有2~6級殘豁免&不停效保證的雙重防火牆,
因此,呼應一下標題,個人認為這種保障+投資很有搞頭!!
===================================結語=======================================
很多人一聽到投資型保單就棄之如敝蓆,甚至連聽都不願意聽,
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很可惜的事情,對於任何事物欲下評語之前請先了解過後再做評論。
在下向來不擅結尾,因此這篇文章就到此為止,
最後,還是要再推薦一下,含內扣型附約投資型保單真的是適合年輕人(15~35)的好物。
文章中如有疏漏或考慮不週之處,尚請各位強者指正,在下一定虛心接受並適時修正。
--
在版上潛水一年多,大致上能了解版上諸多前輩對於投資型保單並無好感。
原因就在破題的那一句話。但保障跟投資綁在一起真的沒辦法1+1>2嗎?
市面上的投資型保單主要有 變額壽險、變額萬能壽險以及變額年金險,
收費的方式分為 前收型&後收型,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
除了變額年金險之外,前面兩個看名字就可以知道必然有壽險的成分在,
而這兩種便是市面上常見的(投資+保障)二合一的投資型保單。
但不管是哪一種,版上的諸多強者都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其缺陷,
並且提供一個好方法供諸多消費者選擇,也就是「定期壽險+基金」。
原因無他:前收型的初期扣掉將近150%,這對以投資為主的消費者們難以接受;
後收型的在帳戶價值越多的時候扣越多,放越久扣越多影響投資收益越明顯。
因此, 身為一個消費者,以投資為考量的話,這兩類的保單必然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但若是不單純只有壽險,尚可附加內扣型保障附約的投資型保單,事情就變得很不一樣,
這也是我今天為什麼會決定打這篇文章的理由。
因為在下隸屬於中國人壽,因此以下所提到的商品就以中壽現行產品來做個簡單的比較,
保障內容因為產品架構的關係,很難達到完全一致,不過基本的內容都相差不遠。
另外,在這邊先不討論醫療實支實付的問題。
我知道很重要,但因為沒有內扣實支實付附約的附約能掛,
如果再為了實支實付拉另一個主約商品進來討論起來就更冗長了,
因此以下的討論先以定額給付型的醫療保障附約為主。
首先,假定保險對象為25歲的年輕男子,一般來說可能是剛出社會。
再來介紹產品內容,投資型&傳統型各自規劃如下。
投資型 保額 傳統型 保額
=============================================================================
喜樂人生變額壽險 100萬 金幸福終身壽險 10萬
喜福定期壽險附約 (20年期) 90萬
特定傷病帳戶型保險附約 50萬 重大疾病暨特定傷病定期健康保險附約 50萬
癌症醫療帳戶型保險附約 3單位 癌症五年定期醫療保險附約 3單位
住院醫療帳戶型健康保險附約 1000 新住院醫療定額型定期健康保險附約 15計畫
意外傷害帳戶型保險附約 300萬 意外傷害保險附約 300萬
意外傷害住院醫療定額保險 20計畫 意外傷害住院醫療定額保險給付 20計畫
意外傷害醫療保險給付 5萬 意外傷害醫療保險給付 5萬
=============================================================================
接著是兩個規劃的一些基本保障內容
保障內容 投資型 傳統型
===============================================================================
壽險 100萬 100萬
意外險 300萬 300萬
重大疾病&特定傷病 50萬 50萬
疾病住院日額 1,700/日 1,500/日
意外住院日額 3,700/日 3,500/日
癌症住院日額 11,700/日 10,500/日
疾病手術定額給付 10,000 30,000 (兩者皆依手術不同需乘上2%~300%)
意外醫療限額給付 5萬 5萬
===============================================================================
再來是保費的比較,在這請容我做個簡單的假設,
兩種保單皆持續繳費40年且維持同樣的保障內容40年,
因此男子需在第21年度需再重新加保20年期的定期壽險至64歲。
讓我們來看看兩者逐年的保費費用:
保單年度 保險年齡 年繳保費(投資型) 年繳保費(傳統型)
===============================================================================
1~5 25~29 30,000 21,592
6~10 30~34 30,000 22,123
11~15 35~39 30,000 22,849
16~20 40~44 30,000 23,200
21~25 45~49 30,000 29,438 (重新投保90萬定期壽險)
26~30 50~54 30,000 31,517
31~35 55~59 30,000 34,949
36~40 60~64 30,000 39,701
===============================================================================
總繳費用 1,200,000 1,126,845
身為長期的潛水觀察員,在下明白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在這邊是很重要的,
因此一定要附上考慮折現過後的總成本各自為多少。
折現利率 總成本(投資型) 總成本(傳統型)
===============================================================================
1% 994,891 911,600
2% 837,078 748,943
3% 714,246 624,675
4% 617,535 528,676
5% 540,511 453,679
===============================================================================
因此,單純就總繳費用來看,似乎透過傳統型來做搭配所付出的成本依然比較低。
但以上所有的討論,都僅僅侷限在保障的部分,投資型的投資呢?
這就是接下來要討論的點了,也是在下認為這個產品特別適合年輕族群的理由。
同樣的保障內容,同樣繳費至64歲,
喜樂人生會將扣除保險成本及相關費用後剩餘的資金進行投資,
以下投資報酬率皆為假設,當然帳戶價值也是根據假設的報酬率所推出來的預估值。
預期65歲帳戶價值 (正)預期投資報酬率(負) 預期65歲帳戶價值
=================================================================
458,379 3% 0
717,897 4% 0
1,071,043 5% 0
1,550,397 6% 0
=================================================================
也就是說,假設平均報酬為3%,
相當於享有這些保障至65之後,尚有458,379是可運用的資金,
當然也有可能投資績效長期欠佳,因此到65歲時帳戶價值是0,
那其效果就跟傳統型的定期險附約繳到64歲是一樣的,只是成本稍微多一點而已。
因此,雖然透過投資型所付出的保費相對於傳統型依然高出一些,
但個人認為多付出一點成本如果能換得一個值得期待的效益,
再加上同時有2~6級殘豁免&不停效保證的雙重防火牆,
因此,呼應一下標題,個人認為這種保障+投資很有搞頭!!
===================================結語=======================================
很多人一聽到投資型保單就棄之如敝蓆,甚至連聽都不願意聽,
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很可惜的事情,對於任何事物欲下評語之前請先了解過後再做評論。
在下向來不擅結尾,因此這篇文章就到此為止,
最後,還是要再推薦一下,含內扣型附約投資型保單真的是適合年輕人(15~35)的好物。
文章中如有疏漏或考慮不週之處,尚請各位強者指正,在下一定虛心接受並適時修正。
--
All Comments
By Mary
at 2010-01-07T19:19
at 2010-01-07T19:19
By Anonymous
at 2010-01-12T06:30
at 2010-01-12T06:30
By Zanna
at 2010-01-12T11:47
at 2010-01-12T11:47
By David
at 2010-01-14T20:17
at 2010-01-14T20:17
By Cara
at 2010-01-15T20:57
at 2010-01-15T20:57
By Xanthe
at 2010-01-18T19:53
at 2010-01-18T19:53
By Jake
at 2010-01-19T17:32
at 2010-01-19T17:32
By Catherine
at 2010-01-21T13:51
at 2010-01-21T13:51
By William
at 2010-01-21T22:30
at 2010-01-21T22:30
By Catherine
at 2010-01-24T06:01
at 2010-01-24T06:01
By Kumar
at 2010-01-28T05:59
at 2010-01-28T05:59
By Linda
at 2010-01-28T13:07
at 2010-01-28T13:07
By Annie
at 2010-01-28T14:55
at 2010-01-28T14:55
By Joe
at 2010-01-31T00:58
at 2010-01-31T00:58
By Sierra Rose
at 2010-01-31T09:59
at 2010-01-31T09:59
By Andy
at 2010-02-01T11:05
at 2010-02-01T11:05
By Michael
at 2010-02-03T10:12
at 2010-02-03T10:12
By Kumar
at 2010-02-04T13:37
at 2010-02-04T13:37
By Dorothy
at 2010-02-09T03:58
at 2010-02-09T03:58
By Franklin
at 2010-02-12T12:34
at 2010-02-12T12:34
By Yuri
at 2010-02-13T03:28
at 2010-02-13T03:28
By Frederic
at 2010-02-16T06:06
at 2010-02-16T06:06
By Emma
at 2010-02-18T14:33
at 2010-02-18T14:33
By Kumar
at 2010-02-19T01:21
at 2010-02-19T01:21
By Brianna
at 2010-02-20T17:28
at 2010-02-20T17:28
By George
at 2010-02-24T14:45
at 2010-02-24T14:45
By Elma
at 2010-02-25T10:36
at 2010-02-25T10:36
By Susan
at 2010-02-26T10:43
at 2010-02-26T10:43
By Tracy
at 2010-03-01T16:57
at 2010-03-01T16:57
By Tristan Cohan
at 2010-03-05T21:16
at 2010-03-05T21:16
By Charlotte
at 2010-03-08T15:55
at 2010-03-08T15:55
By Elizabeth
at 2010-03-10T11:40
at 2010-03-10T11:40
By Necoo
at 2010-03-14T15:43
at 2010-03-14T15:43
By Ida
at 2010-03-19T06:39
at 2010-03-19T06:39
By Hedy
at 2010-03-21T05:31
at 2010-03-21T05:31
By Poppy
at 2010-03-24T09:52
at 2010-03-24T09:52
By Rae
at 2010-03-29T01:38
at 2010-03-29T01:38
By Jacky
at 2010-03-31T05:02
at 2010-03-31T05:02
By Lily
at 2010-04-02T14:49
at 2010-04-02T14:49
By Andy
at 2010-04-05T12:48
at 2010-04-05T12:48
By Edward Lewis
at 2010-04-09T04:44
at 2010-04-09T04:44
By Emily
at 2010-04-10T16:15
at 2010-04-10T16:15
By Zora
at 2010-04-14T15:54
at 2010-04-14T15:54
By Ingrid
at 2010-04-15T20:31
at 2010-04-15T20:31
By Callum
at 2010-04-17T17:09
at 2010-04-17T17:09
By Frederica
at 2010-04-21T17:36
at 2010-04-21T17:36
By Michael
at 2010-04-26T13:21
at 2010-04-26T13:21
By Charlie
at 2010-04-29T20:31
at 2010-04-29T20:31
By Christine
at 2010-04-30T03:32
at 2010-04-30T03:3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0-05-02T12:54
at 2010-05-02T12:54
By Gilbert
at 2010-05-07T06:05
at 2010-05-07T06:05
By Valerie
at 2010-05-11T02:45
at 2010-05-11T02:45
By Daph Bay
at 2010-05-13T17:56
at 2010-05-13T17:56
By Ida
at 2010-05-15T07:50
at 2010-05-15T07:50
By Quanna
at 2010-05-15T10:54
at 2010-05-15T10:54
By Sandy
at 2010-05-17T22:06
at 2010-05-17T22:06
By Donna
at 2010-05-18T15:13
at 2010-05-18T15:13
By Yedda
at 2010-05-21T01:02
at 2010-05-21T01:02
By Ophelia
at 2010-05-21T15:16
at 2010-05-21T15:16
Related Posts
需求分析與保險板
By Zanna
at 2010-01-03T16:29
at 2010-01-03T16:29
首次規劃保險
By Bennie
at 2009-12-29T21:46
at 2009-12-29T21:46
為何壽險業務員如此浮濫?
By Queena
at 2009-11-10T23:16
at 2009-11-10T23:16
為何壽險業務員如此浮濫?
By Jacky
at 2009-11-10T20:40
at 2009-11-10T20:40
個人投資型保險所得課稅規定
By Anthony
at 2009-11-07T21:54
at 2009-11-07T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