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通? - 經濟

By Lydia
at 2006-09-28T18:18
at 2006-09-28T18:1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QnQ ()》之銘言:
恕刪
: 自由貿易無法讓一個香蕉王國變成高科技 高附加價值的科技矽島
: 只有政府的經濟政策 學術的研發 產界的整合才有可能如此
: 大國講自由貿易是為了全球佈局 小國講自由貿易是開拓產品市場
: 台灣講自由貿易竟然是為了台商的存活
: 以現在台灣高度容易被低價替代掉的製造業來講
: 在自由貿易中 廠商遷廠更是必然之事
: 台灣勢必將喪失所有附屬代工業的基礎 當然也包括竹科的電子代工業
: 產業外移 基礎流失 更不用說如何成為什麼科技矽島
: 一窩蜂的興起 一窩蜂的落跑 就是台灣現行產業的寫照
: 難道製造業衰敗後台灣再回頭大規模生產香蕉 蔗糖嗎
: 台灣在5 60年代藉由國家重工業建設
: 使石化鋼鐵業及相關下游產業得以發展
: 再藉由國家的工研院將電子技術導入 才造就了電子代工業的基礎
: 但是現在生產力中堅的台灣製造業仍舊停留在
: 價格 效率 成本競爭的附屬性代工業
: 台灣政府在80年代接收了西方的新自由主義 政府開始自我弱化
: 放棄掉台灣自主的產業政策 導致台灣廠商還剛開始技術成熟
: 就無法得到國家支持的資金 科技協助
: 政府放任各中小型企業在國內彼此低價競爭
: 若再三通則是要讓還存在台灣的產業與大陸廠商直接互相撕殺
: 現在的狀況是這樣
: 已經遷廠至大陸的台商反而以低廉價格威脅國內的廠商
: 三通讓台商有存活的機會
: 卻可能讓台灣發展至今的高級代工業 製造業連根拔起
大陸比台灣吸引力強的地方 在於勞工的價格與租稅優惠和補貼
而台灣強的地方 以高科技產業而言 在於較完整的上下游產業聚落
若是開放三通 未必會造成"連根拔起"的局面
由於產業上下游的關聯 如果技術領先的部分沒有過去
非勞力密集的部分也不一定會出走
只是台灣的政府可能需要正面面對租稅和產業補貼等政策上和大陸的競爭
另一方面 所謂的分工並非只是高科技產品和低技術產品的分工
同一個產業甚至公司內部也能夠做分工
譬如IBM把NB的部門賣給聯想 可以看作是一種分工 只是部門已經屬於不同公司
而捷安特雖然也西進 但是附加價值最高和最先進的產品 仍然在台灣生產
: 台灣政府要努力的方向應該是如何在已存在基礎的製造業上
: 研發整合更成熟的技術及生產網絡
: 三通好聽叫自由貿易 難聽叫自生自滅
: 台灣的產業若只能移往大陸才能生存
: 台灣將和香港一樣製造業被掏空 無法有自主領先的製造業體系
: 政府的經濟政策是最主要的關鍵
: 有學者提議藉由稅捐充裕國庫 控管外流資本廠商
: 減緩產業空洞化對於國內的衝擊
: 個人認為此法或許可行 但太過於被動
: 三通的議題應放回台灣整體產業的前景來看
: 應以整合 研發 擴大國內外資金挹注 人才培養為重
如果這些很好的政策很容易做到的話 其實也不用反對三通了...
但是我也同意您的看法 重要的是保留產業聚落的完整性 或是其精華的部分
改善投資環境 技術勞工的教育 才是最基本有效的
三通與否只能短期地表面地限制廠商 看看台積電和聯電就知道 限制西進只能綁住乖乖牌
另一個重點是 我們不去別人也會去
投資中國並不是只有台商在做 和台灣本土廠商做競爭的也不是只有台商
如果說台灣特別的地方是面對大陸的"經濟統戰"
當然限制是一個政治上的權宜 但投資與民主法治環境的改善才是長遠之計
--
恕刪
: 自由貿易無法讓一個香蕉王國變成高科技 高附加價值的科技矽島
: 只有政府的經濟政策 學術的研發 產界的整合才有可能如此
: 大國講自由貿易是為了全球佈局 小國講自由貿易是開拓產品市場
: 台灣講自由貿易竟然是為了台商的存活
: 以現在台灣高度容易被低價替代掉的製造業來講
: 在自由貿易中 廠商遷廠更是必然之事
: 台灣勢必將喪失所有附屬代工業的基礎 當然也包括竹科的電子代工業
: 產業外移 基礎流失 更不用說如何成為什麼科技矽島
: 一窩蜂的興起 一窩蜂的落跑 就是台灣現行產業的寫照
: 難道製造業衰敗後台灣再回頭大規模生產香蕉 蔗糖嗎
: 台灣在5 60年代藉由國家重工業建設
: 使石化鋼鐵業及相關下游產業得以發展
: 再藉由國家的工研院將電子技術導入 才造就了電子代工業的基礎
: 但是現在生產力中堅的台灣製造業仍舊停留在
: 價格 效率 成本競爭的附屬性代工業
: 台灣政府在80年代接收了西方的新自由主義 政府開始自我弱化
: 放棄掉台灣自主的產業政策 導致台灣廠商還剛開始技術成熟
: 就無法得到國家支持的資金 科技協助
: 政府放任各中小型企業在國內彼此低價競爭
: 若再三通則是要讓還存在台灣的產業與大陸廠商直接互相撕殺
: 現在的狀況是這樣
: 已經遷廠至大陸的台商反而以低廉價格威脅國內的廠商
: 三通讓台商有存活的機會
: 卻可能讓台灣發展至今的高級代工業 製造業連根拔起
大陸比台灣吸引力強的地方 在於勞工的價格與租稅優惠和補貼
而台灣強的地方 以高科技產業而言 在於較完整的上下游產業聚落
若是開放三通 未必會造成"連根拔起"的局面
由於產業上下游的關聯 如果技術領先的部分沒有過去
非勞力密集的部分也不一定會出走
只是台灣的政府可能需要正面面對租稅和產業補貼等政策上和大陸的競爭
另一方面 所謂的分工並非只是高科技產品和低技術產品的分工
同一個產業甚至公司內部也能夠做分工
譬如IBM把NB的部門賣給聯想 可以看作是一種分工 只是部門已經屬於不同公司
而捷安特雖然也西進 但是附加價值最高和最先進的產品 仍然在台灣生產
: 台灣政府要努力的方向應該是如何在已存在基礎的製造業上
: 研發整合更成熟的技術及生產網絡
: 三通好聽叫自由貿易 難聽叫自生自滅
: 台灣的產業若只能移往大陸才能生存
: 台灣將和香港一樣製造業被掏空 無法有自主領先的製造業體系
: 政府的經濟政策是最主要的關鍵
: 有學者提議藉由稅捐充裕國庫 控管外流資本廠商
: 減緩產業空洞化對於國內的衝擊
: 個人認為此法或許可行 但太過於被動
: 三通的議題應放回台灣整體產業的前景來看
: 應以整合 研發 擴大國內外資金挹注 人才培養為重
如果這些很好的政策很容易做到的話 其實也不用反對三通了...
但是我也同意您的看法 重要的是保留產業聚落的完整性 或是其精華的部分
改善投資環境 技術勞工的教育 才是最基本有效的
三通與否只能短期地表面地限制廠商 看看台積電和聯電就知道 限制西進只能綁住乖乖牌
另一個重點是 我們不去別人也會去
投資中國並不是只有台商在做 和台灣本土廠商做競爭的也不是只有台商
如果說台灣特別的地方是面對大陸的"經濟統戰"
當然限制是一個政治上的權宜 但投資與民主法治環境的改善才是長遠之計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Re: 三通?

By Kristin
at 2006-09-28T14:57
at 2006-09-28T14:57
Re: 三通?

By Elizabeth
at 2006-09-28T05:24
at 2006-09-28T05:24
Re: 三通?

By Olga
at 2006-09-28T02:01
at 2006-09-28T02:01
Convexity的重要性

By Mason
at 2006-09-27T21:27
at 2006-09-27T21:27
Re: 三通?

By Regina
at 2006-09-26T23:57
at 2006-09-26T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