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通? - 經濟

By Elizabeth
at 2006-09-28T05:24
at 2006-09-28T05:2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washburn (Just a game)》之銘言:
: ※ 引述《ianlin45 (Ian)》之銘言:
: : 先不考慮政治上的角力(定位)
: : 三通本身在經濟上來說 會有什麼影響呢?
: : 看過前面的討論 但是好像沒有人解釋邏輯推導過程
: : 希望有淺顯易懂的說明 謝謝
: 在理論上, 首先, 根據比較利益法則, 自由貿易會使雙方互蒙其利.
: 交易成本越低, 貿易往來會更密切.
: 然而, 根據 core & periphery 的相關文獻, (例如 Krugman, 1991)
: 當某些生產要素可以在國際間自由移動時, 其最後的均衡視情況而定.
: 當交易成本相當高時, 兩國間不會有要素的移動,
: 當交易成本相當低時, 國境可以視為不存在, 沒有要素移動的問題.
: 但是當要素成本介於極高和極低之間時, 可能出現的均衡不只一種,
: 其中一種就是大部分能夠移動的生產要素都移動到其中一個國家,
: 形成核心/邊緣的現象.
"根據理論,你可以知道為什麼我雖然是貨幣專家,卻穿得像水災難民"
就算撇開政治不談,兩岸的經濟整合是不是利益(對台灣整體而言),實在很難說
中國政府(不論中央或地方),要吸引你的資本、技術時,一開始什麼都說好
等你被"套牢"以後,日子就難過了
舉例來說,如果有人對大陸產業政策進行觀察的話
應該不難發現,這兒已經開始打壓三來一補的生存空間
明年要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若草案修改幅度不大(可上網查詢)
對勞資關係也可能引起大地震
海關的部份更不用說,灰色地帶多,加上他們的裁量權,先抓再說是很正常的…
很多人抱著一個夢過來,卻沒有好好思考相應的退場機制
實際上,十家廠商可能才兩到三家有在賺,這一波油價上漲的時候,又倒了一堆
在大陸,不管設廠或收廠,都不比台灣
如果多數台商都血本無歸,對台灣會有什麼影響?
簡單說,照中國這樣的搞法,三通長期下來,台灣在國際上的發展空間反而會被壓縮
這是很弔詭的結論(純屬個人的推斷,可能會錯,留待時間驗證)
所以別再根據理論或中國官方、統派畫的大餅了
往後政策面的變化才是經濟整合時最需要考慮的
這又很難劃分為純經濟的、價值無涉的
除非你只想討論匯率、利息、物價等等
我的論述參雜了一些資方觀點,這是閱讀時要注意的
可能有些左派就會反對兩岸工人互相競爭的的局面
: 至於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情形, 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助於雙方的貿易是確定的.
: 但是會不會發生其中之一被邊緣化的情形?
: 必須由實證資料才能斷定.
就塑化業來說,剩下那些留在台灣而沒有前進大陸的,大多是倒帳風險很大的軟腳蝦
這是一種後果,好或不好則看你用什麼標準來認定
你當然可以說,自由貿易的好處,讓我能享用對岸的蒜頭、哈密瓜
大陸對台灣很嚮往的,那兒的有錢人一過來,或許也能帶動某些行業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代價,包括自由貿易
社會科學的分析也不能脫離具體的時空脈絡
據說熊彼德反對德奧的經濟來往,他覺得這樣一來,奧地利就很容易被德國併吞*
有人願意思考箇中原由嗎?
*參考《偉大經濟學家熊彼德》,施建生著
此外,三通就只是自由貿易嗎?
它的內涵最早是在 1979 年由中國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提出的:
我們希望雙方盡快實現通航通郵,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互通訊息,
探親訪友,旅游參觀,進行學術文化體育文藝觀摩。
台灣和祖國大陸,在經濟上本來是一個整體。這些年來,經濟聯系不幸
中斷。現在,祖國的建設正在蓬勃發展,我們希望台灣的經濟日趨繁榮
。我們相互之間完全應當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這是相
互的需要,對任何一方都有利而無害。
(全文:http://tinyurl.com/nqp4y,推祖國統一大業)
可能後來因為 WTO 、區域主義思潮的影響
很多人看到三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經濟一體化與自由貿易
就算會跑的都跑了,相關的對談與配套措施都還是要做,相關的風險要預防
像企業的經營一樣,目標跟如何執行是有距離的
--
個人的看法是老化沒什麼好擔心的,反正你都已經八十幾歲了
--
: ※ 引述《ianlin45 (Ian)》之銘言:
: : 先不考慮政治上的角力(定位)
: : 三通本身在經濟上來說 會有什麼影響呢?
: : 看過前面的討論 但是好像沒有人解釋邏輯推導過程
: : 希望有淺顯易懂的說明 謝謝
: 在理論上, 首先, 根據比較利益法則, 自由貿易會使雙方互蒙其利.
: 交易成本越低, 貿易往來會更密切.
: 然而, 根據 core & periphery 的相關文獻, (例如 Krugman, 1991)
: 當某些生產要素可以在國際間自由移動時, 其最後的均衡視情況而定.
: 當交易成本相當高時, 兩國間不會有要素的移動,
: 當交易成本相當低時, 國境可以視為不存在, 沒有要素移動的問題.
: 但是當要素成本介於極高和極低之間時, 可能出現的均衡不只一種,
: 其中一種就是大部分能夠移動的生產要素都移動到其中一個國家,
: 形成核心/邊緣的現象.
"根據理論,你可以知道為什麼我雖然是貨幣專家,卻穿得像水災難民"
就算撇開政治不談,兩岸的經濟整合是不是利益(對台灣整體而言),實在很難說
中國政府(不論中央或地方),要吸引你的資本、技術時,一開始什麼都說好
等你被"套牢"以後,日子就難過了
舉例來說,如果有人對大陸產業政策進行觀察的話
應該不難發現,這兒已經開始打壓三來一補的生存空間
明年要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若草案修改幅度不大(可上網查詢)
對勞資關係也可能引起大地震
海關的部份更不用說,灰色地帶多,加上他們的裁量權,先抓再說是很正常的…
很多人抱著一個夢過來,卻沒有好好思考相應的退場機制
實際上,十家廠商可能才兩到三家有在賺,這一波油價上漲的時候,又倒了一堆
在大陸,不管設廠或收廠,都不比台灣
如果多數台商都血本無歸,對台灣會有什麼影響?
簡單說,照中國這樣的搞法,三通長期下來,台灣在國際上的發展空間反而會被壓縮
這是很弔詭的結論(純屬個人的推斷,可能會錯,留待時間驗證)
所以別再根據理論或中國官方、統派畫的大餅了
往後政策面的變化才是經濟整合時最需要考慮的
這又很難劃分為純經濟的、價值無涉的
除非你只想討論匯率、利息、物價等等
我的論述參雜了一些資方觀點,這是閱讀時要注意的
可能有些左派就會反對兩岸工人互相競爭的的局面
: 至於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情形, 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助於雙方的貿易是確定的.
: 但是會不會發生其中之一被邊緣化的情形?
: 必須由實證資料才能斷定.
就塑化業來說,剩下那些留在台灣而沒有前進大陸的,大多是倒帳風險很大的軟腳蝦
這是一種後果,好或不好則看你用什麼標準來認定
你當然可以說,自由貿易的好處,讓我能享用對岸的蒜頭、哈密瓜
大陸對台灣很嚮往的,那兒的有錢人一過來,或許也能帶動某些行業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代價,包括自由貿易
社會科學的分析也不能脫離具體的時空脈絡
據說熊彼德反對德奧的經濟來往,他覺得這樣一來,奧地利就很容易被德國併吞*
有人願意思考箇中原由嗎?
*參考《偉大經濟學家熊彼德》,施建生著
此外,三通就只是自由貿易嗎?
它的內涵最早是在 1979 年由中國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提出的:
我們希望雙方盡快實現通航通郵,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互通訊息,
探親訪友,旅游參觀,進行學術文化體育文藝觀摩。
台灣和祖國大陸,在經濟上本來是一個整體。這些年來,經濟聯系不幸
中斷。現在,祖國的建設正在蓬勃發展,我們希望台灣的經濟日趨繁榮
。我們相互之間完全應當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這是相
互的需要,對任何一方都有利而無害。
(全文:http://tinyurl.com/nqp4y,推祖國統一大業)
可能後來因為 WTO 、區域主義思潮的影響
很多人看到三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經濟一體化與自由貿易
就算會跑的都跑了,相關的對談與配套措施都還是要做,相關的風險要預防
像企業的經營一樣,目標跟如何執行是有距離的
--
個人的看法是老化沒什麼好擔心的,反正你都已經八十幾歲了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Re: 三通?

By Olga
at 2006-09-28T02:01
at 2006-09-28T02:01
Re: 三通?

By Regina
at 2006-09-26T23:57
at 2006-09-26T23:57
關於規模報酬

By Kristin
at 2006-09-26T23:34
at 2006-09-26T23:34
三通?

By Oscar
at 2006-09-26T20:06
at 2006-09-26T20:06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賭盤喔!!

By Delia
at 2006-09-24T23:33
at 2006-09-24T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