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跟各位經濟學系的先進討論 - 經濟
By Zanna
at 2012-08-04T11:46
at 2012-08-04T11:4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aar (賴打)》之銘言:
: 「調高最低工資會傷害弱勢勞工」,這是非常典型的反方說法;不能說錯,但也不是完全
: 對。以前我還在學校唸書的時候,我也這麼認為,不過當我後來接觸不同領域、不同階級
: (請容我用這個詞)的人後,我對「最低工資調高反而更傷害弱勢勞工」這種主張產生了
: 質疑。會不會傷害弱勢勞工?的確在某些情況下是會的。但是佔絕大多數的,特別是該文
: 提到的極度弱勢的勞工,其實啊,有沒有調高都沒差,他們一直都是被受到「傷害」的。
: 為什麼?瞭解現實社會是如何運作的人就會知道答案,經濟學不會告訴我們,我也是聽那
: 個階級的人敘述我才知道的,不過話說前面的版友推文就有提示答案了。
: 至於該文中舉的一些假設例子,我只能說,那種情境大多只會出現在某些經濟學家的幻想
: 中,比較適合出現在教科書的習題,和事實差太多了。
: 『假如某國政府訂下每月三萬塊的最低薪資。那代表什麼。這代表假如有某人,他的工作
: 技能與知識,在社會上只值每月二萬。在沒有最低薪資的規定下,他或許還可以找到每月
: 兩萬的工作。但在每月最低薪資三萬的法律出現後,任何聘用他的雇主,等於要花兩萬雇
: 用他的技能,另外給他一萬的慈善加給。也就是說每月三萬的薪資,只有兩萬是用來換取
: 他的服務,有一萬則沒有任何對應的服務要求。假如你是雇主,在最低薪資三萬的規定下
: ,你願意花三萬雇一個實際上只要兩萬就請得到的人嗎?還是你要找貨真價實,工作技能與
: 知識有足足每月三萬價值的人。』
: 現實的情況是,這個所謂只值兩萬的人依然會被僱用。為什麼?不知道的人可以好好想想
: 看吧,答案很簡單。
這種假設常讓我懷疑。你怎麼決定一個人"值幾萬"?供需兩條線得到的平衡就是你該得
的薪資嗎?公司高層真的"值得"拿最基層的數十數百倍以上的薪資嗎?
基本工資會害弱勢勞工嗎?我覺得這論述牴觸基本邏輯。從供給看,最低薪資的工作性
值通常是人人都會做的工作內容,但也是維持公司運作必要的一環。現在提高最低薪資
,公司仍然需要同樣多人力做這些事,所以工作機會不會變少。
再看需求方面,除非原本存在很多"覺得最低工資太少而不願工作的人",因為工資上升
了而跑出來搶原本領最低工資的人的工作,才可能排擠到原本的弱勢勞工。以台灣這種
超低失業率國家來看,我覺得這種情況的人造成的衝擊應該不高。而原本領較高薪的人
,看到基本薪資調整,邏輯上應該是去要求更高的薪資,保持他們有專業技能的薪資差
異。
經濟理論很多假設都很美好,但問題在於它的分析對像是人,人的貪得無厭會讓人用盡
方法去避免達到經濟模型假設的美好情況。
: 其實我真正想表達的是,前面也有提過了,要用經濟學去支持或反對我真的認為是無解。
: 很多時候,尤其是在公共議題上決定「該如何做」牽涉的往往不是單一領域的學問,這也
: 就是為何我在前面我發過得文中提到《正義》那本書會帶給我很多反省的原因。以前我在
: 唸書的時候,我也很依賴經濟學的訓練給我的判斷,但是後來我發現,我們應該活用它才
: 是正確的方式。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社會科學本來就很難有個什麼「唯一真理」存在,雖
: 然經濟學家很愛將自己比喻成物理學家(但是物理學家在不少議題上,也存在很多爭論)
: 。經濟學只是一個切入點,經濟學裡有很多議題是和別的領域重疊的(勞動市場就是最好
: 的例子),別人會存在自然有他的道理(雖然說我有時候也是滿反對的),不需要也不應
: 該限制自己去接觸別的學問。《正義》那本書的副標為「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 」,在公共政策上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比如說最低工資,經濟學只是其中一個角度,該如
: 何做要怎麼做是一個政治決定(此政治非彼政治),我們必須考量到不同層面,沒必要也
: 不應該劃地自限「經濟學說怎樣怎樣」,除非我們只是當作經濟學教科書的習題來做。
: 版上之前有一系列討論「基本工資害了弱勢勞工?」的文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好好的看一
: 看,瞭解一下為什麼已經出社會的人都一再強調要回歸現實來看這個問題。
: 至於我支不支持基本工資?我是支持的,不過不是基於經濟學的理由。
--
: 「調高最低工資會傷害弱勢勞工」,這是非常典型的反方說法;不能說錯,但也不是完全
: 對。以前我還在學校唸書的時候,我也這麼認為,不過當我後來接觸不同領域、不同階級
: (請容我用這個詞)的人後,我對「最低工資調高反而更傷害弱勢勞工」這種主張產生了
: 質疑。會不會傷害弱勢勞工?的確在某些情況下是會的。但是佔絕大多數的,特別是該文
: 提到的極度弱勢的勞工,其實啊,有沒有調高都沒差,他們一直都是被受到「傷害」的。
: 為什麼?瞭解現實社會是如何運作的人就會知道答案,經濟學不會告訴我們,我也是聽那
: 個階級的人敘述我才知道的,不過話說前面的版友推文就有提示答案了。
: 至於該文中舉的一些假設例子,我只能說,那種情境大多只會出現在某些經濟學家的幻想
: 中,比較適合出現在教科書的習題,和事實差太多了。
: 『假如某國政府訂下每月三萬塊的最低薪資。那代表什麼。這代表假如有某人,他的工作
: 技能與知識,在社會上只值每月二萬。在沒有最低薪資的規定下,他或許還可以找到每月
: 兩萬的工作。但在每月最低薪資三萬的法律出現後,任何聘用他的雇主,等於要花兩萬雇
: 用他的技能,另外給他一萬的慈善加給。也就是說每月三萬的薪資,只有兩萬是用來換取
: 他的服務,有一萬則沒有任何對應的服務要求。假如你是雇主,在最低薪資三萬的規定下
: ,你願意花三萬雇一個實際上只要兩萬就請得到的人嗎?還是你要找貨真價實,工作技能與
: 知識有足足每月三萬價值的人。』
: 現實的情況是,這個所謂只值兩萬的人依然會被僱用。為什麼?不知道的人可以好好想想
: 看吧,答案很簡單。
這種假設常讓我懷疑。你怎麼決定一個人"值幾萬"?供需兩條線得到的平衡就是你該得
的薪資嗎?公司高層真的"值得"拿最基層的數十數百倍以上的薪資嗎?
基本工資會害弱勢勞工嗎?我覺得這論述牴觸基本邏輯。從供給看,最低薪資的工作性
值通常是人人都會做的工作內容,但也是維持公司運作必要的一環。現在提高最低薪資
,公司仍然需要同樣多人力做這些事,所以工作機會不會變少。
再看需求方面,除非原本存在很多"覺得最低工資太少而不願工作的人",因為工資上升
了而跑出來搶原本領最低工資的人的工作,才可能排擠到原本的弱勢勞工。以台灣這種
超低失業率國家來看,我覺得這種情況的人造成的衝擊應該不高。而原本領較高薪的人
,看到基本薪資調整,邏輯上應該是去要求更高的薪資,保持他們有專業技能的薪資差
異。
經濟理論很多假設都很美好,但問題在於它的分析對像是人,人的貪得無厭會讓人用盡
方法去避免達到經濟模型假設的美好情況。
: 其實我真正想表達的是,前面也有提過了,要用經濟學去支持或反對我真的認為是無解。
: 很多時候,尤其是在公共議題上決定「該如何做」牽涉的往往不是單一領域的學問,這也
: 就是為何我在前面我發過得文中提到《正義》那本書會帶給我很多反省的原因。以前我在
: 唸書的時候,我也很依賴經濟學的訓練給我的判斷,但是後來我發現,我們應該活用它才
: 是正確的方式。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社會科學本來就很難有個什麼「唯一真理」存在,雖
: 然經濟學家很愛將自己比喻成物理學家(但是物理學家在不少議題上,也存在很多爭論)
: 。經濟學只是一個切入點,經濟學裡有很多議題是和別的領域重疊的(勞動市場就是最好
: 的例子),別人會存在自然有他的道理(雖然說我有時候也是滿反對的),不需要也不應
: 該限制自己去接觸別的學問。《正義》那本書的副標為「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 」,在公共政策上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比如說最低工資,經濟學只是其中一個角度,該如
: 何做要怎麼做是一個政治決定(此政治非彼政治),我們必須考量到不同層面,沒必要也
: 不應該劃地自限「經濟學說怎樣怎樣」,除非我們只是當作經濟學教科書的習題來做。
: 版上之前有一系列討論「基本工資害了弱勢勞工?」的文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好好的看一
: 看,瞭解一下為什麼已經出社會的人都一再強調要回歸現實來看這個問題。
: 至於我支不支持基本工資?我是支持的,不過不是基於經濟學的理由。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Queena
at 2012-08-08T12:54
at 2012-08-08T12:54
By Connor
at 2012-08-12T19:30
at 2012-08-12T19:30
By Mason
at 2012-08-15T21:23
at 2012-08-15T21:23
By Zenobia
at 2012-08-20T06:03
at 2012-08-20T06:03
By John
at 2012-08-23T03:09
at 2012-08-23T03:09
Related Posts
希望跟各位經濟學系的先進討論
By Leila
at 2012-08-03T20:14
at 2012-08-03T20:14
希望跟各位經濟學系的先進討論
By Ophelia
at 2012-08-03T19:58
at 2012-08-03T19:58
台塑中油聯合壟斷?---有話好說
By Vanessa
at 2012-08-03T17:01
at 2012-08-03T17:01
希望跟各位經濟學系的先進討論
By Kelly
at 2012-08-03T14:31
at 2012-08-03T14:31
希望跟各位經濟學系的先進討論
By Tristan Cohan
at 2012-08-02T23:08
at 2012-08-02T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