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議購買住院與手術醫療險~ - 保險
By Liam
at 2010-01-29T19:09
at 2010-01-29T19:0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oca (殲滅兄弟象!!!)》之銘言:
: 一次回好了 比較方便。
: 1. 標題寫的太簡單容易誤導大家是我的錯,
: 另外我的確是針對"終身型",假如有誤導到大家去誤會說連定期的也不好,
: 在這邊說聲抱歉。
: 2. 有人怪我拿"終身醫療"跟"實支實付"或是"定期重疾"比問題。
: 這個我反到要先問各位保險業務們,
: 看看自己手頭上的客戶,看看同通訊處其他同仁的客戶們,
: 有一張終身醫療險保單的比例佔多少?只買(或被規劃)定期日額的比例呢?
: 我針對大多數的狀況去談應該ok吧...?
: 3. 車禍全殘,住了兩年多,然後說有醫療險真好?
: 你該問的是為什麼保險業務員普遍都只幫消費者保100~200萬的意外險而已?
: 1000萬的意外險買起來一年不用一萬的保費。
這是雙方都需思考的問題...
原因在於...醫療險是理賠最廣泛的
當然...定期優先
另外也需考慮預算
而這塊也會扯回定期vs終身的戰爭 故省略之
: 4. 一直有人在拿癌症當例子,
: 麻煩請再翻一下我的文章,我有強調的重大疾病險這部份。
: 一百萬保額一年才2000~20000不等(看年紀),一發病一次性理賠。
: 這種的你不買,錢到手了你要打標靶你買補品你要請看護都隨便你,
: 然後選那種住一天付你一千,沒住就沒錢的險種去投保,也要一年繳近一萬。
: 當然你要靠住院去住到保險公司賠你一百萬我也沒話說,
: 不過我首篇說了,我朋友他爸肝癌醫院只給他住五天就被趕出院了。
: 健保局拉出來的資料,所有癌症的平均住院日也不過三十天左右而已。
: 你要跟他拼說你會是住特別久的那一位?
: 保險員在推銷時最喜歡說不要跟未知的人生賭輸贏,
: 我看拼住院日數的才叫賭輸贏吧...
買保險本身就像在賭博 我覺得拉= =
買什麼險種而不買什麼險種 就是在下注
預算不足的
實支實付優先 定期重疾
預算夠的 愛怎買就怎買
其實沒衝突@"@
基本原則把持住即可
但真正的問題在於......業務銷售時的心態..
真的有同理心...還是只是想賺錢...規劃起來天壤之別
: 5. 買終身醫療,然後當做是住院時的薪資補貼,這個我覺得沒啥好討論的。
: 你願意把保險公司當做是一個儲蓄工具我真的沒話好說,
: 畢竟這個就要扯到個人理財的觀念去了。
: 有些人就是不買保險,他錢也只會花掉存不起來。
: 你錢存不起來,也要怪我了嗎?
所以....人也是百百種的XD 就像鬼一樣多的業務
: 當然,最後還是要針對好笑的推文特別回覆一下。
: → phoenix1:原來買保險還要算報酬率? 如果今年都沒住院不就划不來?
: 保險的根本精神不就是轉嫁風險嗎?
: 譬如意外險,一年幾千塊出事時理賠幾百萬。
: 譬如壽險,一年幾千到一兩萬,掛掉時理賠幾百萬。
: 就是你平常繳出一定保額,當事發時保險公司付你一筆你正常無法負擔的費用嗎?
: 不然為什麼他叫做 "轉嫁風險"。
: 阿終身醫療是什麼東西?
: 你平常繳出一定保額,然後事發時99%的情況是領到一筆不到一年保費的保險金。
: 這種有意義的商品你這麼喜歡買,我是真的沒什麼意見啦。
: 就像有人推文講的,看你需求、看你高興。
其實 這部份就要拉回看疾病
因為既然可以舉例...壽險..或各種情況
那舉個反例
有人罹患精神疾病(憂鬱 躁鬱 等等都算 )
住院都是持續半年到一年
且再入院機率頗高
此案例發生在同事身上...現在進行式
住院一年 隔年在家由家人看護 再隔年又住院 如此反覆...
慶幸的是 他買的是早期無上限的= =
另....現代人罹患精神疾病機率可辜狗一下
只是嚴重與輕微的差別而已...
所以囉....並無絕定 個人看法
: 另外,不要再叫我負責任了,
: 保險業務很奇怪,很喜歡叫人負責任。
: 那假如你賣你家客戶一張醫療險,結果肝癌時只能理賠幾千塊,
: 你家客戶又沒儲蓄可以打藥物標靶,躺在那等死。
: 你會對你那個客戶負責嗎???
: 你會自責說你當初沒有幫他做出更完善的規劃嗎?(笑)
其實人很奇怪@@" 都喜歡叫人負責 XD
原則上 倘若是現在來說 完善規劃都會包含 醫療 意外 重疾 癌症
差別只在於定期與終身...
倘若全出定期...其實保費也不貴...
也不會有上述問題唷@@"
這部分有實務可佐證..
問題點僅在於
1.台灣人的習性....有些人就認為終身比定期強....說不聽的
2.業務員的習性....不少主力推終身...保障反而沒做足
因此才會延伸出此類問題
倘若一切拉回最源頭...理想的規劃
就不會有這些問題囉@@"
僅就個人意見
--
當大家都在追逐富裕的A級人生時,
忽略了B級人生或許更加的美好。
--美國註冊財務策劃師 More
--
: 一次回好了 比較方便。
: 1. 標題寫的太簡單容易誤導大家是我的錯,
: 另外我的確是針對"終身型",假如有誤導到大家去誤會說連定期的也不好,
: 在這邊說聲抱歉。
: 2. 有人怪我拿"終身醫療"跟"實支實付"或是"定期重疾"比問題。
: 這個我反到要先問各位保險業務們,
: 看看自己手頭上的客戶,看看同通訊處其他同仁的客戶們,
: 有一張終身醫療險保單的比例佔多少?只買(或被規劃)定期日額的比例呢?
: 我針對大多數的狀況去談應該ok吧...?
: 3. 車禍全殘,住了兩年多,然後說有醫療險真好?
: 你該問的是為什麼保險業務員普遍都只幫消費者保100~200萬的意外險而已?
: 1000萬的意外險買起來一年不用一萬的保費。
這是雙方都需思考的問題...
原因在於...醫療險是理賠最廣泛的
當然...定期優先
另外也需考慮預算
而這塊也會扯回定期vs終身的戰爭 故省略之
: 4. 一直有人在拿癌症當例子,
: 麻煩請再翻一下我的文章,我有強調的重大疾病險這部份。
: 一百萬保額一年才2000~20000不等(看年紀),一發病一次性理賠。
: 這種的你不買,錢到手了你要打標靶你買補品你要請看護都隨便你,
: 然後選那種住一天付你一千,沒住就沒錢的險種去投保,也要一年繳近一萬。
: 當然你要靠住院去住到保險公司賠你一百萬我也沒話說,
: 不過我首篇說了,我朋友他爸肝癌醫院只給他住五天就被趕出院了。
: 健保局拉出來的資料,所有癌症的平均住院日也不過三十天左右而已。
: 你要跟他拼說你會是住特別久的那一位?
: 保險員在推銷時最喜歡說不要跟未知的人生賭輸贏,
: 我看拼住院日數的才叫賭輸贏吧...
買保險本身就像在賭博 我覺得拉= =
買什麼險種而不買什麼險種 就是在下注
預算不足的
實支實付優先 定期重疾
預算夠的 愛怎買就怎買
其實沒衝突@"@
基本原則把持住即可
但真正的問題在於......業務銷售時的心態..
真的有同理心...還是只是想賺錢...規劃起來天壤之別
: 5. 買終身醫療,然後當做是住院時的薪資補貼,這個我覺得沒啥好討論的。
: 你願意把保險公司當做是一個儲蓄工具我真的沒話好說,
: 畢竟這個就要扯到個人理財的觀念去了。
: 有些人就是不買保險,他錢也只會花掉存不起來。
: 你錢存不起來,也要怪我了嗎?
所以....人也是百百種的XD 就像鬼一樣多的業務
: 當然,最後還是要針對好笑的推文特別回覆一下。
: → phoenix1:原來買保險還要算報酬率? 如果今年都沒住院不就划不來?
: 保險的根本精神不就是轉嫁風險嗎?
: 譬如意外險,一年幾千塊出事時理賠幾百萬。
: 譬如壽險,一年幾千到一兩萬,掛掉時理賠幾百萬。
: 就是你平常繳出一定保額,當事發時保險公司付你一筆你正常無法負擔的費用嗎?
: 不然為什麼他叫做 "轉嫁風險"。
: 阿終身醫療是什麼東西?
: 你平常繳出一定保額,然後事發時99%的情況是領到一筆不到一年保費的保險金。
: 這種有意義的商品你這麼喜歡買,我是真的沒什麼意見啦。
: 就像有人推文講的,看你需求、看你高興。
其實 這部份就要拉回看疾病
因為既然可以舉例...壽險..或各種情況
那舉個反例
有人罹患精神疾病(憂鬱 躁鬱 等等都算 )
住院都是持續半年到一年
且再入院機率頗高
此案例發生在同事身上...現在進行式
住院一年 隔年在家由家人看護 再隔年又住院 如此反覆...
慶幸的是 他買的是早期無上限的= =
另....現代人罹患精神疾病機率可辜狗一下
只是嚴重與輕微的差別而已...
所以囉....並無絕定 個人看法
: 另外,不要再叫我負責任了,
: 保險業務很奇怪,很喜歡叫人負責任。
: 那假如你賣你家客戶一張醫療險,結果肝癌時只能理賠幾千塊,
: 你家客戶又沒儲蓄可以打藥物標靶,躺在那等死。
: 你會對你那個客戶負責嗎???
: 你會自責說你當初沒有幫他做出更完善的規劃嗎?(笑)
其實人很奇怪@@" 都喜歡叫人負責 XD
原則上 倘若是現在來說 完善規劃都會包含 醫療 意外 重疾 癌症
差別只在於定期與終身...
倘若全出定期...其實保費也不貴...
也不會有上述問題唷@@"
這部分有實務可佐證..
問題點僅在於
1.台灣人的習性....有些人就認為終身比定期強....說不聽的
2.業務員的習性....不少主力推終身...保障反而沒做足
因此才會延伸出此類問題
倘若一切拉回最源頭...理想的規劃
就不會有這些問題囉@@"
僅就個人意見
--
當大家都在追逐富裕的A級人生時,
忽略了B級人生或許更加的美好。
--美國註冊財務策劃師 More
--
All Comments
By Gary
at 2010-01-31T16:37
at 2010-01-31T16:37
By Belly
at 2010-02-04T17:47
at 2010-02-04T17:47
By Olive
at 2010-02-05T06:56
at 2010-02-05T06:56
By Hamiltion
at 2010-02-07T06:13
at 2010-02-07T06:13
By Damian
at 2010-02-09T12:04
at 2010-02-09T12:04
By Jake
at 2010-02-10T06:25
at 2010-02-10T06:25
By Rosalind
at 2010-02-11T02:06
at 2010-02-11T02:06
By Daph Bay
at 2010-02-15T07:59
at 2010-02-15T07:59
By Tristan Cohan
at 2010-02-16T17:03
at 2010-02-16T17:03
By Frederic
at 2010-02-17T07:30
at 2010-02-17T07:30
By Adele
at 2010-02-21T03:06
at 2010-02-21T03:06
By Joe
at 2010-02-23T18:44
at 2010-02-23T18:44
By Isabella
at 2010-02-25T11:47
at 2010-02-25T11:47
By Rosalind
at 2010-02-26T23:17
at 2010-02-26T23:17
Related Posts
不建議購買住院與手術醫療險~
By Delia
at 2010-01-29T17:01
at 2010-01-29T17:01
舉證 壽險保額通常遠大於壽險保費
By Audriana
at 2010-01-29T15:50
at 2010-01-29T15:50
用後收型投資型保單當一年定期壽險XD
By Catherine
at 2010-01-29T07:27
at 2010-01-29T07:27
前收型保單的附約
By Quintina
at 2010-01-29T03:59
at 2010-01-29T03:59
前收型的投資型保單
By Barb Cronin
at 2010-01-29T02:12
at 2010-01-29T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