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和ES - 經濟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6-09-17T15:15
at 2006-09-17T15:15
Table of Contents
我分享一下 我的解讀 不一定是對的
※ 引述《Simon (我是素食寶寶N ﰠ )》之銘言:
: 說真的 我不是很能理解
: 美國公債與我國公債利率曲線的關係或是連動性
: 不知道哪位大大可以稍作說明
: ^^^^^^^^^^^^^^^^^^^^^^^^^^^^^^^^^^^^^^^^^^^^^^^^^^^^^^^^^^^^^^^^^^
原因是國際間的資金可以自由的移動,我國公債和外國公債若具有替代關係
套利行為會使得這兩個公債的報酬率拉近。最典型的說法就是利率評價說。
: 單從字面上看 國內如果存在超額儲蓄
: 應該是投資相對不足 或者說 投資環境與投資條件可能不是很好
: 但這種情形下為何會有 大量的外資流入??
這是因為台灣是開放經濟小國,無力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為外國利
率的接受者。當外國利率高於本國利率,就會造成本國超額儲蓄。用經
濟學的角度看超額儲蓄就是利率僵固於均衡利率之上,我想到的情況就
是這樣。
假如用Mankiw總經教科書第五章的模型進行分析,當外國利率高於
本國利率,會造成超額儲蓄,而導致經常帳盈餘,本國對外投資增加,
此舉會使金融帳赤字,因此,S兄的質疑是有道理。探究K兄這段文字
的由來是取材中央銀行95年4月24日發布新聞稿,標題是「國內長債利
率走低之因素分析」。也就是說央行認為實際經濟狀況是如此,如此,
這表示不是Mankiw的模型有誤,不然就是央行分析有誤。要探究那個
是正確,直接看那段期間的國際收支狀況就可知曉。我查閱的結果是
95年第一季的經常帳是盈餘,金融帳是赤字。其表示Mankiw的理論是
正確的,而央行的分析有問題。
至於為何本國利率拉不起來,利率決定理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件事。
總經理論的利率決定有兩種理論,一是可貸資金理論、二是流動偏好理論。
若從債券市場的角度,是可貸資金理論可以說明。假設一個極端的情況,
貨幣市場隨時保持均衡,可貸資金市場均衡式就變成了商品市場均衡式。
本國利率就由國民儲蓄=國內投資決定。較低的利率表示國內投資需求低,
或者是國民儲蓄很高。就央行新聞稿和其他的報導顯示:稅收增加和政府
減少支出,政府儲蓄增加而使國民儲蓄增加;而國內政局不安,投資環境
惡化,使得國內投資惡化。這些實質面的因素,若是公開市場操作,無法改善
,當然央行想借此引導利率上升的目標一定無法達成。
另一方面,由流動性偏好理論來看,利率是由貨幣市場所決定,
央行欲想拉高利率,必須減少貨幣供給,從資料看,95年第一季的貨幣
供給的年增率,都還是兩位數,我猜不是央行沒有盡力想拉高利率,不然
就是公開市場操作沒有發生作用。當然公開市場操作的限制,一般貨銀教
科書都有介紹,我就不在這邊說明。
結論是:我認為理論上的預測還是有解釋能力,還是能幫助我們了解
現實的經濟情況。從現實資料的判定,我是認為央行的新聞稿有些部份是
有誤的,值得懷疑,因此,S大的懷疑是合理的。
峰兒^^
: 再者 就最近的資本帳與經常帳數據而言
: 資金是淨匯入還是淨匯出呢??
: 此外 國內資金充沛(說真的我不敢肯定這一點)
: 那資金就一定會流向國內債券嗎??
: (比起美元或其他貨幣的利率 或是其他國家的公債利率
: 或者是其他的投資管道 我國的公債有其吸引力嗎?)
: 我個人覺得 或許這一段的敘述
: 才是問題的關鍵吧
: 畢竟前述的資金需求是總體的概念
: 但是 若把問題縮小到我國債券市場的"供給與需求"
: 則 不從公債交易商的資金立場著手討論
: 很難有比較深入的見解
: 至於長天期債券為何會被鎖死
: (即使利率反轉債券價格下跌 這些公債大戶好像也都不痛不養)
: 好比散戶買股票 拼死不停損 抱到天長地久
: 利率反轉其他債券價格下跌 好像都跟自己手上的債券無關
: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市場
: 相信也不會是 凱因斯模型 費雪方程式中
: 假定其他因素不變下的債券市場吧
: 如果不是 那用這些模型 又能得出何種結論呢?
: 不知道所謂的"公開市場操作達不到預期的效用"
: 能否解釋成"央行貨幣政策達不到效果"
: 或者說央行目前的貨幣政策"無效"
: 還是說 目前的長短期利率狀況 就是央行想要的
: 所以反而應該說 央行貨幣政策極成功
--
※ 引述《Simon (我是素食寶寶N ﰠ )》之銘言:
: 說真的 我不是很能理解
: 美國公債與我國公債利率曲線的關係或是連動性
: 不知道哪位大大可以稍作說明
: ^^^^^^^^^^^^^^^^^^^^^^^^^^^^^^^^^^^^^^^^^^^^^^^^^^^^^^^^^^^^^^^^^^
原因是國際間的資金可以自由的移動,我國公債和外國公債若具有替代關係
套利行為會使得這兩個公債的報酬率拉近。最典型的說法就是利率評價說。
: 單從字面上看 國內如果存在超額儲蓄
: 應該是投資相對不足 或者說 投資環境與投資條件可能不是很好
: 但這種情形下為何會有 大量的外資流入??
這是因為台灣是開放經濟小國,無力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為外國利
率的接受者。當外國利率高於本國利率,就會造成本國超額儲蓄。用經
濟學的角度看超額儲蓄就是利率僵固於均衡利率之上,我想到的情況就
是這樣。
假如用Mankiw總經教科書第五章的模型進行分析,當外國利率高於
本國利率,會造成超額儲蓄,而導致經常帳盈餘,本國對外投資增加,
此舉會使金融帳赤字,因此,S兄的質疑是有道理。探究K兄這段文字
的由來是取材中央銀行95年4月24日發布新聞稿,標題是「國內長債利
率走低之因素分析」。也就是說央行認為實際經濟狀況是如此,如此,
這表示不是Mankiw的模型有誤,不然就是央行分析有誤。要探究那個
是正確,直接看那段期間的國際收支狀況就可知曉。我查閱的結果是
95年第一季的經常帳是盈餘,金融帳是赤字。其表示Mankiw的理論是
正確的,而央行的分析有問題。
至於為何本國利率拉不起來,利率決定理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件事。
總經理論的利率決定有兩種理論,一是可貸資金理論、二是流動偏好理論。
若從債券市場的角度,是可貸資金理論可以說明。假設一個極端的情況,
貨幣市場隨時保持均衡,可貸資金市場均衡式就變成了商品市場均衡式。
本國利率就由國民儲蓄=國內投資決定。較低的利率表示國內投資需求低,
或者是國民儲蓄很高。就央行新聞稿和其他的報導顯示:稅收增加和政府
減少支出,政府儲蓄增加而使國民儲蓄增加;而國內政局不安,投資環境
惡化,使得國內投資惡化。這些實質面的因素,若是公開市場操作,無法改善
,當然央行想借此引導利率上升的目標一定無法達成。
另一方面,由流動性偏好理論來看,利率是由貨幣市場所決定,
央行欲想拉高利率,必須減少貨幣供給,從資料看,95年第一季的貨幣
供給的年增率,都還是兩位數,我猜不是央行沒有盡力想拉高利率,不然
就是公開市場操作沒有發生作用。當然公開市場操作的限制,一般貨銀教
科書都有介紹,我就不在這邊說明。
結論是:我認為理論上的預測還是有解釋能力,還是能幫助我們了解
現實的經濟情況。從現實資料的判定,我是認為央行的新聞稿有些部份是
有誤的,值得懷疑,因此,S大的懷疑是合理的。
峰兒^^
: 再者 就最近的資本帳與經常帳數據而言
: 資金是淨匯入還是淨匯出呢??
: 此外 國內資金充沛(說真的我不敢肯定這一點)
: 那資金就一定會流向國內債券嗎??
: (比起美元或其他貨幣的利率 或是其他國家的公債利率
: 或者是其他的投資管道 我國的公債有其吸引力嗎?)
: 我個人覺得 或許這一段的敘述
: 才是問題的關鍵吧
: 畢竟前述的資金需求是總體的概念
: 但是 若把問題縮小到我國債券市場的"供給與需求"
: 則 不從公債交易商的資金立場著手討論
: 很難有比較深入的見解
: 至於長天期債券為何會被鎖死
: (即使利率反轉債券價格下跌 這些公債大戶好像也都不痛不養)
: 好比散戶買股票 拼死不停損 抱到天長地久
: 利率反轉其他債券價格下跌 好像都跟自己手上的債券無關
: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市場
: 相信也不會是 凱因斯模型 費雪方程式中
: 假定其他因素不變下的債券市場吧
: 如果不是 那用這些模型 又能得出何種結論呢?
: 不知道所謂的"公開市場操作達不到預期的效用"
: 能否解釋成"央行貨幣政策達不到效果"
: 或者說央行目前的貨幣政策"無效"
: 還是說 目前的長短期利率狀況 就是央行想要的
: 所以反而應該說 央行貨幣政策極成功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Andy
at 2006-09-19T06:32
at 2006-09-19T06:32

By Joe
at 2006-09-20T01:41
at 2006-09-20T01:41
Related Posts
關於貨幣的面值大小是怎麼決定的?

By Kristin
at 2006-09-16T18:06
at 2006-09-16T18:06
幫忙思考一下~~

By Mia
at 2006-09-16T16:22
at 2006-09-16T16:22
央行也是有業績壓力的

By Delia
at 2006-09-15T19:00
at 2006-09-15T19:00
消費和市場景氣之關係

By Mia
at 2006-09-15T02:18
at 2006-09-15T02:18
LM和ES

By Zenobia
at 2006-09-15T00:51
at 2006-09-15T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