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轉錄】日本電信產業異軍突起--I-mode無線網路市場企業模式的觀察 - 財經

Queena avatar
By Queena
at 2000-07-31T01:33

Table of Contents

一、前言:來自日本的高科技奇蹟

※※誠如新加坡電信(SingTel)的總裁 Neil Montefiore
曾經提到:在未來五年之內,個人的電子商務服務,主要將透過無線的方式進行,
而無線終端機將變成是選擇電子交易的一個主要窗口。

※※這樣的說法,在東亞及東南亞的無線通訊產業,無疑是非常普遍的。
日本的無線通訊市場,目前主要就看I-mode的成功及擴散效應。
在一年多以前,日本最大的無線電話公司NTT DoCoMo導入行動數據的服務;
至今(2000)年三月中旬,他們已經有超過五百萬的用戶,每天仍以12600個用戶的速度
在成長中。有近半數的用戶,是在過去一年才加入I-mode的服務,
目前,這個增加的趨勢,並沒有減緩的現象。預估至今(2000)年年底,I-mode的用戶
將可望達到一千萬人,而 2001年年底則可能增加至兩千萬人以上。

※※過去,美國在無線通訊領域的表現上,似乎較為遲緩。在由類比轉換到數位系統這場
無線網路接取的競賽中,眾所皆知,是由芬蘭的Nokia 取得先機,
至今,Nokia仍是世界級的電信領導廠商。反觀日本,在這場電信競賽中原先落後的態勢
,似有轉機的可能。許多美國人正投資大筆的資金在日本NTT DoCoMo的股票,
並有人預估其市場價值將達到三千五百五十億美元之譜。

※※NTT DoCoMo是日本最大的無線電話公司,所推出的無線上網 I-mode
服務,已在日本當地掀起一陣旋風,尤其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更感到狂熱。預估,
至2002年,日本此一無線上網的人口,將佔無線用戶人口總數三分之一左右。

※※DoCoMo 的市價因此一飛衝高,甚至有人預言,至公元 2002
年,DoCoMo 每股價值將可增加日幣 42萬左右(相當於4千美元)。DoCoMo
成為日本最成功的行動數據上網公司,它的成就,連過去在個人電腦及網際網路的
領導者—美國,都必須特別加以注意。

※※且看這個景象!日本年輕女孩出門的時候,一定要有三個東西:六吋的麵包鞋、
會發出聲音的髮飾,以及她的I-mode 手機。對於日本人而言,I-mode不僅是行動數據的
服務,它所代表的,是一種流行與時髦。自1999 年 2 月 22 日,NTT DoCoMo 開始提供
這項很受歡迎的I-mode 行動數據服務,I-mode便與口袋怪獸一樣,
成為日本市場上的當紅炸子雞。不但成長快速,也幫助DoCoMo
獲得龐大的利潤。全球各地的系統廠商都注意到這個現象,而日本的
I-mode 經驗,則變成了歐美大廠所亟欲瞭解的資訊。

※※90 年代的美國人看日本人,如同 80
年代的日本人看美國人一樣—沒有競爭力、缺乏創意、新產品落後…;
事實證明,日本人看錯了,而美國人也看錯了。DoCoMo的 CEO Keiji Tachikawa
即是日本新一代的創業家。
這些創業家,最有名的莫過於軟體銀行的總裁孫正義先生(MasayoshiSon),
他同時也是雅虎(Yohoo!Inc.)的早期資助者,孫正義並曾參與過許多美國網路
初創公司(startups)的經營。但DoCoMo 的 Tachikawa不同,其選擇不自行創業或投資,
而留在大公司內進行獨立事業部門的發展,並預期可衍生成新公司(spinoff)。
Tackikawa是日本國立東京大學的工程博士、美國麻省理工的管理碩士,
他在龐大的NTT集團體系下,已建立了一獨立的DoCoMo 系統。

※※由最近日本的表現,日本或可在進入新的階段,尤其是下一代高速、寬頻、無線網路
電話方面,表現充沛的創新活力。美國及歐洲都必須關切此一事件的發展,因為沒有人
知道將來行動數據通訊會如何演變。但是,不可諱言,個人數位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例如 PalmVII,以及行動電話,
都已引起消費者相當的注意。而日本的技術,正是關鍵—事實上,日本已經回到這場
無線競賽的競技場中。

※※本文將就 I-mode 的發展,其與 NTT DoCoMo
的關係、與競爭對手的關係,以及由專家所歸納出來 I-mode
的成功因素等幾部分,進行說明。

貳、I-mode 與 NTT DoCoMo

※※DoCoMo 是日本最大的電信公司 NTT
旗下主要、也是全日本最大的無線通訊公司。DoCoMo
這個字,在日本所代表的意思是「任何地方(anywhere)」。而I-mode
這項服務,主要訴求為每個用戶可以低廉的價格以及連續、不間斷的無線網路,透過
I-mode 的專屬手機,在任何地方進行數據通訊的服務。

※※歐洲的廠商正開發可以上網的行動電話,很多美國人亦透過
3COM 的個人數位助理 PalmⅦ來進行行動上網的動作。
但是,對於使用者而言,他們每次想利用這些系統上網,都還必須重複撥接的動作。
但是,日本I-mode
的使用者,卻可以無時無刻接收到訊息,除非是手機沒電。
在這種狀況下,消費者可以獲得許多以web為基礎的服務,如電子郵件、線上聊天、遊戲
、星座、日曆及各種即時新聞。

※※I-mode 的用戶可以瀏覽 7000
個以上的網站。在未來的幾個月內,全世界可能又將聽到
I-mode 所提供新的服務。這些一連串的利多,對於 DoCoMo這家在 1992 年由 NTT
衍生出來的無線電話公司,已產生了許多的驚奇,尤其是在股價的部分。

※※我們可以由下列幾點看出端倪:

1. DoCoMo 目前是日本最熱門的股票,由每股 13,000 元漲到
35,000 元日幣。
2. 其也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行動電話公司,它的市場價值約達三千五百億美元。
3. DoCoMo 尚有 67%
的股權,是由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所持有,光是
DoCoMo 本身,即擁有約兩千七百一十萬的用戶,加上 NTT
的霸主地位,獲利之潛力驚人,其已威脅到世界各地的大公司。
4. 所謂的
I-mode,已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熱門的無線網路接取服務。

※※Sun Microsystems 的的技術經理 Bill Joy
即提到:I-mode
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讓客戶透過手機持續接取上網的網路。至少超過五百萬以上的顧客
正使用這項服務,這也意味著DoCoMo已變成日本當地最大的網路服務提供者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超過日本富士在過去十五年來所開發出來的
三百五十萬客戶。另外,AT&T無線通訊研發部門經理 Nelson R. Sollenberger
亦同意:DoCoMo目前的狀況令許多美國人感到吃驚,因為美國還沒有見過像這樣的
行動數據服務。

※※在美國,正當 AT&T 及 Motorola
正為技術標準、行動數據傳輸頻寬,以及到底是要採用行動電話還是手掌大小的電腦
來當作傳輸的工具等這些議題爭論不休的時候,日本DoCoMo
直接跳過這一部份,透過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全世界,行動數據通訊有很大的市場,
市場裡有數以百萬不在乎到底是用怎樣技術標準的客戶。

※※在未來,DoCoMo
計畫要以日本為根據地,揮軍海外的電信市場。如果將來行動數據真的變成一種潮流,
DoCoMo將會成為其中的巨人。但是要成為巨人之前,DoCoMo還必須提供新的服務以及具有
競爭力的商業模式。現在 I-mode提供許多很〝炫〞的服務,比方說在美國矽谷或北歐,
使用者還無法在手機上交易他們寵物的照片,而日本人每天卻透過I-mode 做這件事情。

※※但是這樣並無法保證 DoCoMo
可以在全球電信列強環伺之下繼續保持其地位。歐洲與美國都正虎視眈眈注意著亞洲這塊
潛在三十三億用戶的大餅。在1999 年 11 月,Vodafone與英國電信(BT)即宣布他們將
與日本電信 (Japan Telcom)一起展開下一代的行動電話服務。

※※DoCoMo 的總裁 Keiji Tachikawa
對於此舉並不以為意。他計畫透過購買亞洲其他電信公司的股權來與之友善的結盟,
一同對抗這些歐美廠商。Tachikawa有充裕的資金來支援這些動作,DoCoMo
在去年整體的獲利約為五十億美元,營收更達到三百六十億美元。
此外,也許更重要的是DoCoMo 過去的政商關係,在七0年代到八0年代,NTT
與其同一派系且具影響力的供應商如富士、NEC以及日立等公司一起,
促使許多產業政策成功地付諸實行。

※※由政府帶頭的產業模式,對於日本長期經濟不景氣來說,似乎是一種義務。
但是今天,新的廠商如DoCoMo與其內容、服務、設備廠商的緊密連結,
也形成一股與過去相近的優勢。對於日本過去因不景氣而深受影響的手機及設備廠商而言
,今年此一狀況將會改變。根據Mobile Office Promotion Association
的資料,當地無線通訊市場預估由 1999年的一百八十億美元擴充到 2003
年的一千億美元,而其中有百分之六十的部分將來自無線網路服務。

※※隨著行動上網成為全球的一股潮流,日本過去的資源將幫助他們取得領導者的地位。DoCoMo
本身將因其技術標準,獲得許多授權的機會,而其相關的內容提供廠商及設備製造商
都因得到他的庇蔭,亦將在世界的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過去,日本長期在許多個人電腦
以及網際網路上落於美國之後;但是一些個人的家電如計算機、隨身聽、電視機、遊戲機
以及照相機等又在國際市場上大鳴大放。

※※有些觀察家認為 DoCoMo 控制線上服務的方法有點類似 90年代的美國線上
(American Online,AOL)。Natsuno承認這項看法,他花了蠻多時間在觀察 AOL
並且從中獲得許多靈感及想法。

※※DoCoMo
的工程師在既有的數位行動電話網路的系統下,建構一個封包交換
(packet-switched)
的網路。有了封包系統,系統廠商不必再提供一個多餘的頻道,更多的使用者將可以
同時接取網路並傳輸資料。

※※封包的模式也可望降低成本,計費的標準則改以傳輸的資料量來估計。工程師
Keiichi Enoki 以及他的研發團隊並決定將 I-mode
作為一個入口網站(如同美國 AOL 一般)。透過 I-mode
上面的選單可與其內容供應廠商進行連結,而在這些選單上所發生的服務費用,
都可委託給I-mode本身的計費系統來計算。此舉也鼓勵許多內容廠商願意與
I-mode 合作,使得 I-mode 可以連結到更多的網頁。

※※I-mode
剛開始營運時,僅有六十七家應用聯盟夥伴(application
alliance partners,AAPs)。線上服務的內容提供者,可以透過I-mode
的手機,觀看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而營運至今年四月底,已經有三百五十個夥伴加入內容
提供的服務,更有近七千個獨立製作與I-mode 相容的網站,加入連結。

※※Natsuno 認為,這種現象是一種正面回饋循環(positive feedback cycle)。
這個循環帶動網路的經濟發展:好的內容吸引使用者,也連帶吸引更多的內容服務廠商
加入DoCoMo 的總裁 Tachikawa 堅持:I-mode必須提供便宜而且傳輸速度很快的服務。
例如在傳出約 250個字的信件時,僅收費 0.4元;而當接收相同大小的訊息時(250個字)
,僅需半價。他也堅持 I-mode 的功能,必須儘可能的簡化。Tachikawa希望只要兩個按鈕
就可以查詢 DoCoMo 的股價。

※※I-mode 最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年齡層分佈在 24至35
歲之間,這些人通常是最熱衷於線上的各種市場。而在使用者中,
以二十多歲高所得的女性為主要市場。在行銷上,DoCoMo利用女演員廣末涼子主攻年輕女
性市場,也找來年近四十歲的男演員田村正和來引起年紀稍長的顧客之共鳴。

※※有數百萬人每天沈溺於 I-mode
當中,小朋友整天帶著手機並且迅速傳遞各種小道消息直到電池沒電。學生及年輕人張貼
些可愛圖片,可以透過手機來觀看、甚至下載到手機的銀幕裡。他們甚至透過I-mode 所
提供的電子郵件來與父母、師長進行交談。

參、往國際舞台及下一代(3G)進軍

※※I-mode 的成功,使得 DoCoMo
將採取它下一步的行動—進入第三代的系統。基本上,第三代的系統是一個允許大量且快
速傳輸的通訊協定。正當美國本土還在爭論第三代最後的標準時,日本及歐洲已經開始推
動WCDMA,這個系統可以由目前每秒的傳輸速度 9.6KB 提升到每秒2MB。
NEC 的總裁 Koji Nishigaki認為三年之內每個人都會使用 I-mode。

※※為了保持領先地位,DoCoMo
正不斷地從事研究發展的工作。在東京的研究中心裡有七百多位工程師正不斷測試以
CDMA為系統的傳輸設備、行動電話、手上型電腦以及汽車導引系統。
CDMA 的技術是美國軍方所開發,而由 Qualcomm 進行商品化。

※※為了要推廣 CDMA 以及增加 I-mode 的觸角,Tachikawa
開始與其他海外公司合作的計畫。最近他與香港最大的系統廠商,
Hutchison Telecom 有一項購買其 19% 股權的交易。

※※Hutchison Telecom 希望引進 I-mode
的經營方式,甚至是將來 DoCoMo 所採用的 CDMA 系統。

※※此外,Tachikawa 沒也忽略西方國家,1999 年 3 月,他與Sun Microsystem
簽訂一個合併兩家公司 Java程式的協定,預計從 1999年秋天開始,
在3G的技術上進行合作。在 1999 年 10月,Tachikawa 也與 Microsoft
成立一個合資經營的公司,稱為Mobimagic,一同開發日本的行動數據服務。
如果這些服務在日本營運績效不錯,Tachikawa還打算要移轉至海外市場發展。
1999 年 11 月,DoCoMo更進一步創立兩家在美國的子公司,期共同推廣、研究 WCDMA。

※※一些與 DoCoMo 合作的廠商如
Microsoft,在策略上已經作了修正,他們先在日本與 DoCoMo
一同進行先驅性的技術研究,希望將來能將這些成果移轉回美國本土。

肆、與競爭對手的關係

※※隨著行動網路、數據傳輸的興盛,DoCoMo在進入新市場時,仍必須面臨許多的挑戰。
購併,在無線通訊產業裡已經掀起一股很強的旋風。MCIWorldCom 最近也跟隨著 Sprint 以及 Vodafone
的腳步,購併德國 Mannesmann。這些舉動將使得 DoCoMo的競爭對手更具實力。

※※DoCoMo 本身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對手 DDI 以及 IDO購併了其他系統業者,企圖推動與 DoCoMo
不一樣的技術標準。這兩家公司將引進封包的網路與 I-mode競爭。

※※DDI 與 IDO 在 1999 年 4 月引進 WAP 的服務:Ezweb
以及 Ezaccess,但至 1999 年年底,僅有約 44 萬的用戶。

※※此外,我們也必須探討一下,I-mode 與 WAP之間是兩種不同語言的介面,
他們的關係會是什麼? DoCoMo當初所採用的技術在整個行動電話的產業,
曾引起廣泛的討論。I-mode使用的是 compact HTML,算是 web程式裡的一部份,
有點類似文字的形式。而 WAP 所採用的是WML,與 compact HTML 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程式
語言。I-mode的考量主要是要使得網路技術先取得一致且能夠迅速地擴張內容。
但是 Natsuno 正企圖縮小他們與 WAP 的距離,並且在 WAP論壇上扮演積極的角色。
Natsuno 說:對於 WAP而言,我們貢獻許多方向供其參考,希望能讓網路的技術更為
收斂、統一。

※※而 WAP
的提倡者認為他們(WAP)的通訊協定,較有彈性足以應付行動通訊裡任何突發的狀況。
但他們也讚嘆I-mode 證明無線上網是可行,而且存在龐大的市場。

※※Herschel Shostek Associates 的副總裁 Jane Zweig認為:使用 compact HTML
可以簡單的建立起網頁內容,但這些都將與 WAP無關,因為技術最後將會走向
XHTML/XML。

※※此外,I-mode打破一個很大的迷思—並不需要那麼多的頻寬。以 DoCoMo
的封包網路 DoPa 而言,他可以支援的速度到達28.8KBPS。但是在極小的手機螢幕上僅
需有限的頻寬即可。I-mode可以容納 9600BPS,而平均一個首頁的大小為
1.2KBPS,一封電子郵件的大小為 500BPS。

※※相較於頻寬,封包技術對 I-mode
來講,顯得更為重要。封包技術可以更有效的面對多變的數據傳輸環境,
一個封包的網路表示永遠都在線上(online),使用者不必透過撥接的動作來接取網路。
Natsuno 認為I-mode 可以算是 2.3 代到 2.5 代的 solution。

※※I-mode 的推出,有效的抑制 DoCoMo 去年面對 DDI 以及IDO 推出 CDMAone服務所造成市場佔有率下降的窘況。隨著
I-mode 的覺醒,DDI 與 IDO 已透過 WAP 提供 Ezweb的相關服務,目前約有六十萬的用
戶。

※※日本電信 (Japan Telecom) 也透過他們自己的通訊協定(Mobile Markup Language, MML) 提供 J-Skywalker
的服務,他的收費標準是:每封電子郵件收費 0.95 元,網頁瀏覽收費 0.2 元。

伍、成功因素的歸納

※※I-mode 的成功有很多種說法,茲整理歸結如下:

1. 根據為 DoCoMo 製造手機的富士行動電話集團經理
Yoshikuni ToKo 的說法,I-mode
快速成長的原因可歸於:其各式各樣的網頁內容、低廉的價格以及利用與電話相似
的手機而非個人數位助理。
2. WAP 論壇的一位成員 Telstra 公司的 Paul Schofield則認為:DoCoMo
的成功,來自於日本當地未被滿足的上網需求。他預測行動數據的服務,也將在其
他類似的開發中國家大行其道。
3. DoCoMo 的媒體總監(Media Director)Takesh Natsuno,在 1997 年進入 DoCoMo
的事業體後,面臨著是要使用 WAP 還是以 HTML為基礎技術的選擇;當時由於 WAP
技術尚未成熟,因此他們決定採用 HTML的技術為基礎,來使得 I-mode 的構想可以進行。他認為
I-mode的成功來自內容的品質,有下面四個特點:內容很新、很清楚、使用者願意
重複瀏覽及觀看、使用者能夠察覺它所帶來的效益。
4. I-mode 是非常重視娛樂導向的,以娛樂為內容的網站約有
2296個,其中包括遊戲、音樂、各種電話鈴聲以及可以下載至手機螢幕的圖形。
I-mode的網站有超過一半都是附加價值很低的網站,主要的使用者是青少年
或者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這也意味著I-mode 目前的需求還是節節上升,
並未達到穩定的狀態。
5. 與 DDI 及 IDO 相較,I-mode
成功的原因:一、較早進入行動數據的市場,並且擁有較佳的內容網站。
二、適逢許多市場因素相配合,如網際網路接取服務需求的成長、時間點、
短訊服務(shortmessage service, SMS)以及電子郵件的蓬勃發展。而
DDI 與 IDO 由於在內容的質與量上都無法與 I-mode相抗衡,因此失去競爭優勢。

陸、I-mode 所帶來的醒思

※※其他地區的電信廠商對於 I-mode都深感興趣。如前所述,新加坡電信的總裁 Neil
Montefiore即認為在未來五年內,個人電子商務服務將主要以透過無線的方式來進行,
而無線終端機將變成是選擇電子交易的一個主要窗口。

※※其次,台灣遠傳電信公司 (FarEasTone) 的總裁 JosephO’Konek 則強調日本與台灣
的不同點。NTT DoCoMo 有近 60%的佔有率,且其 PDC標準的手機,
是以垂直整合的市場來進行設計。他認為遠傳以及亞洲其他系統廠商,必須再等上幾個月
,等到WAP 手機可以支援中文的功能為止。

※※對於日本這樣獨特的產業結構及輪廓而言,I-mode
的經營模式還是引起全世界的迴響。現在打算經營 WAP
業務的經理,都不斷地收集關於 I-mode
的資料,以作為他們提出 WAP 營運計畫的參考。

※※I-mode
目前收入主要來自用戶、封包資料以及線上交易所產生的費用。如在線上下載卡通圖案,DoCoMo
就收 9% 的費用。現在每個月約有三百八十萬的交易在線上進行中。DoCoMo
也發現:顧客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在購物行為上;在 1999 年 7月,僅有 35% 的使用者會
進行線上購物,但在 2000 年的 3月已經成長一倍,有近 70% 的用戶使用 I-mode 購物
。I-mode也提供行動商務的組合,有 155家銀行與其合作,用戶可以線上轉帳或購買股票。

※※有線的 ISP 廠商也開始提供 I-mode 顧客電子郵件的服務,提供比 I-mode
更大的容量以及更久的儲存時間。系統廠商在財務上開始獲利,但是內容提供廠商卻沒有
賺錢,原因來自他們所提供的內容,可以算是贈送性質。Herschel
Shostek Associates 的副總裁 Jane Zweig 說這樣的情況在WAP 也可能發生。

※※Natsuno 說 DoCoMo
的策略將追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而調整,I-mode 還有許多新的服務亟待開發。
身為第一個進入市場的人,I-mode的確獲得許多優勢。此外,DoCoMo 也以 I-mode
為基礎進軍新的市場;例如與 Matsushita 在 2000 年 1月所合資成立的一家提供網路下
載 MP3 服務的公司。

※※在此同時,Mitsui 與他的夥伴 Increment P亦推出一項地圖以及網路瀏覽的服務,
稱為iMapFan,此項服務提供餐廳、Cafes、bar用餐人數以及停車位置的即時資訊。

※※NTT DoCoMo 也將朝海外發展,總裁 Tachikawa將把發展重心放在亞太地區,
在 1999 年 12月,他們購併香港最大系統廠商 Hutchson 約 19%的股權,目的即此。

※※歐美大廠不同,他們不可能像 DoCoMo一樣。沒有任何一家非日本境內的系統廠商,
是採用跟 DoCoMo一樣的技術。唯有在高度垂直整合的日本市場,才能以低廉的價格將行
動數據的服務推出市場。但是,I-mode的成功的經營模式仍引起全世界的迴響。

※※I-mode
對於歐美的廠商究有哪些啟示?或可歸納如下:一、由於他們缺乏如DoCoMo 先進的封包
交換網路,他們必須在 3G的網路下才能進行商業營運。WAP並無法有效替代網際網路豐富
的資源,甚至還可能造成用戶的流失。二、歐美廠商應該放棄他們是無線網路服務守門員
的想法。三、服務的提供者在定價及定位的時候,必須先以顧客為考慮重點,而非商業利
益為考量重點。

※※最重要的,I-mode反映的是市場需求而不是技術。如果其他系統廠商企圖將
I-mode的經營模式及服務複製到海外的市場,顯然地,他們須根據當地的市場狀況修正他
們的策略與服務方式。這將是廠商在吸取I-mode 經驗時,所必須省思的課題。


===========================================================================


(本文取自:http://www.ntpo.nsc.gov.tw/active/v2-no1/index.html


若以上轉錄若有不當請急速告知吾必當速刪除



--
Tags: 財經

All Comments

專題討論意見分享~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00-07-05T09:41
十項利多出籠, 台股今天期待跌深反彈, 台灣已經是越來越政治面引導經濟面了, 但是經濟面本身好像總被受政治影響的預期心理給牽著鼻子走, 我真的懷疑台股到底還有沒有景氣領先指標的功能了......... 新政府一連串措施造成投資人持股信心不 ...

投資教室-基本觀念:投資要領

Kyle avatar
By Kyle
at 2000-06-23T09:30
投資要領 1.會漲的股票才是好股票。 2.不要與股票談戀愛,才不會整天心神不定。 3.在各式各樣的投機錯誤中,就以有了損失還要去攤平最為嚴重。務必記住:凡 是有損失的,不要留戀,都要賣掉;有利潤的,才要留著。 4.進場的人必須具備一百隻眼睛,以便 ...

新政府拿科技廠商開刀

Tom avatar
By Tom
at 2000-06-23T08:56
新政府拿科技廠商開刀 台積電轉向媒體放話 抨擊新政府財經政策 張忠謀及曾繁城質疑新政府採取員工分紅股票以市值課稅、取消設備優惠、不開 放大陸人才進口等措施,業者建議應以股票選擇權,作為課稅的依據。 記者:舒碧霞 |新竹 報導∣06月22日 21:28 FROM:明日報 ...

投資教室-基本觀念:股票五大風險觀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00-06-22T21:28
股票五大風險觀  ꄠ 投資股票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因股票具有較高的獲利性,故而它也具有較 大的風險性。投資人必須先具備有五大風險的概念,俾對於千變萬化的股市做好 心理準備。 結構性風險    因政府的決策變動、天災、戰爭等外在環境因素以及國際經濟景氣的變化, ...

投資教室-基本觀念:股價變動的因素

Carol avatar
By Carol
at 2000-06-22T21:22
股價變動的因素    股票市價為何會隨時變動,最基本的原因在於股票在證卷市場中是一種商品 ,商品價格的高低除了受供需法則的支配外,尚受制於市場有利與不利因素的影 響,一般來說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大略有以下幾種: 供需關係決定股價    股價的價格取決於市場的供需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