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投資這門學問 - 投資

By Margaret
at 2011-04-27T16:49
at 2011-04-27T16:49
Table of Contents
很老實的說
雖然對投資有興趣
但我對統計學、經濟學等等從來沒有在學校學過 (都快畢業了才覺得有興趣…囧rz)
最多只有看一些相關的書
可是憑良心說
用門外漢來形容絕對是很貼切的
不過即便如此
在經歷了快五年的股齡
和看了一些書之後
心裡總是有一些些的心得
我想和大家討論、交流看看 (也算是對前一篇rock大的回應)
或者就當做拋磚引玉
希望有大大能予以指教
標題我定為「投資這門學問」
是想討論投資這門學問的「本質」
或說是它的特性
那為什麼要談論投資的「本質」?
因為我認為了解了本質
決定出來的研究方式才比較有意義
而科學的研究方式蠻多種的
可以是實驗、統計、建立模型、個案研究等等
不過這裡不打算對方法論有太多的著墨
因為我在這方面的程度也不怎麼樣…
挑重點講
每個研究方式都有它的限制與優缺點
而在投資的領域裡
常見的方式主要是統計和建立模型
就統計來說
最常見的應該是利用統計來檢視某個投資策略有沒有效
例如回測均線在台股過去20年的績效
看它是否能夠勝過大盤
看它的假設是否和大盤的漲跌存在某著相關性
不過問題沒那麼簡單
因為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相關不代表因果
舉例來說
根據統計
冰淇淋的銷售量和溺水人數正相關
這是怎麼一回事?
難道吃完冰淇淋後會想去游泳嗎?
應該不太可能
比較有可能的因果關係是:因為這兩者都是夏天比較容易出現的情況
再換個例子
你打電話做「性愛與青春」的隨機市調後也許得出以下這個結論:
「規律的性愛『能夠讓你顯得更年輕。』」
有看出這個結論的問題嗎?
雖然做愛有可能讓人看起來年輕
但是也有可能年輕的人本來就有較頻繁的性愛
或是較年輕的人更有可能維繫性關係
或是……
總之
統計雖然能讓我們看出一些事是否具有相關性
但是並無法讓我們確定它是否具有因果關係
當然也就無法了解它背後複雜的運作情況
而如果想找出因果關係
唯一的方法
恐怕就是做實驗
也就是調整某一項因子
隨機的將實驗對象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打了這麼多
讓我們回到投資這議題上
因為我所要表達的問題
就在於不是任何的領域都能在實驗室裡做實驗
要在實驗室中、電腦裡模擬出和真實投資世界「一模一樣」的情境
好讓我們控制所有的變因後、只就其中一個變因來做實驗
至少目前來說應該是不可能的
看那些經濟學家、財金專家整體的預測命中率就知道
跟隨機的亂猜可以說沒啥兩樣
但我不是在怪罪他們一點都不科學
因為不同的領域本來就可能有不一樣的問題本質
既然實驗是不可能的
退而求其次
利用統計的方式來研究對投資人來說或許還比較可行
但前面就有提到
統計只能就歷史資料來判斷是否有相關性
而無法確定因果關係
因此
就算過去某個投資策略有效
投資人也不知道未來投資市場上的內在運作方式是否仍和以前一樣
或者應該這樣說:投資人從來沒有搞清楚市場內在是如何運作的
尤其是散戶
舉個例子 (純憑印象,有錯請指正)
美股以前的殖利率比公債殖利率高
那時的人普遍認為這是因為股票風險較高的關係
股票當然就應該要有較高的殖利率
因此那時就認為當美股殖利率逼近公債殖利率時
就是快要崩盤了
結果…有一天…
美股殖利率真的比公債殖利率還低了!
然後呢?
股市就一去不回頭了
如果認為美股殖利率要大於公債殖利率才進場的話
等於是要空手待在場外幾十年直至今日
因此
原先的理論就被推翻啦
進而有新的理論被大家所接受
但是
恐怕老天才曉得真正符合市場的理論長什麼樣子
總之
在投資裡使用統計有它的限制
必須要小心使用
只是…
既然實驗是不可能的事
那我認為投資策略至少應該在統計上證明有效
是最起碼的要求吧?
這篇文打的有點長了…
暫時先到這裡
希望大家討論、指正、或做更進一步的補充
畢竟我還很嫩
--
雖然對投資有興趣
但我對統計學、經濟學等等從來沒有在學校學過 (都快畢業了才覺得有興趣…囧rz)
最多只有看一些相關的書
可是憑良心說
用門外漢來形容絕對是很貼切的
不過即便如此
在經歷了快五年的股齡
和看了一些書之後
心裡總是有一些些的心得
我想和大家討論、交流看看 (也算是對前一篇rock大的回應)
或者就當做拋磚引玉
希望有大大能予以指教
標題我定為「投資這門學問」
是想討論投資這門學問的「本質」
或說是它的特性
那為什麼要談論投資的「本質」?
因為我認為了解了本質
決定出來的研究方式才比較有意義
而科學的研究方式蠻多種的
可以是實驗、統計、建立模型、個案研究等等
不過這裡不打算對方法論有太多的著墨
因為我在這方面的程度也不怎麼樣…
挑重點講
每個研究方式都有它的限制與優缺點
而在投資的領域裡
常見的方式主要是統計和建立模型
就統計來說
最常見的應該是利用統計來檢視某個投資策略有沒有效
例如回測均線在台股過去20年的績效
看它是否能夠勝過大盤
看它的假設是否和大盤的漲跌存在某著相關性
不過問題沒那麼簡單
因為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相關不代表因果
舉例來說
根據統計
冰淇淋的銷售量和溺水人數正相關
這是怎麼一回事?
難道吃完冰淇淋後會想去游泳嗎?
應該不太可能
比較有可能的因果關係是:因為這兩者都是夏天比較容易出現的情況
再換個例子
你打電話做「性愛與青春」的隨機市調後也許得出以下這個結論:
「規律的性愛『能夠讓你顯得更年輕。』」
有看出這個結論的問題嗎?
雖然做愛有可能讓人看起來年輕
但是也有可能年輕的人本來就有較頻繁的性愛
或是較年輕的人更有可能維繫性關係
或是……
總之
統計雖然能讓我們看出一些事是否具有相關性
但是並無法讓我們確定它是否具有因果關係
當然也就無法了解它背後複雜的運作情況
而如果想找出因果關係
唯一的方法
恐怕就是做實驗
也就是調整某一項因子
隨機的將實驗對象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打了這麼多
讓我們回到投資這議題上
因為我所要表達的問題
就在於不是任何的領域都能在實驗室裡做實驗
要在實驗室中、電腦裡模擬出和真實投資世界「一模一樣」的情境
好讓我們控制所有的變因後、只就其中一個變因來做實驗
至少目前來說應該是不可能的
看那些經濟學家、財金專家整體的預測命中率就知道
跟隨機的亂猜可以說沒啥兩樣
但我不是在怪罪他們一點都不科學
因為不同的領域本來就可能有不一樣的問題本質
既然實驗是不可能的
退而求其次
利用統計的方式來研究對投資人來說或許還比較可行
但前面就有提到
統計只能就歷史資料來判斷是否有相關性
而無法確定因果關係
因此
就算過去某個投資策略有效
投資人也不知道未來投資市場上的內在運作方式是否仍和以前一樣
或者應該這樣說:投資人從來沒有搞清楚市場內在是如何運作的
尤其是散戶
舉個例子 (純憑印象,有錯請指正)
美股以前的殖利率比公債殖利率高
那時的人普遍認為這是因為股票風險較高的關係
股票當然就應該要有較高的殖利率
因此那時就認為當美股殖利率逼近公債殖利率時
就是快要崩盤了
結果…有一天…
美股殖利率真的比公債殖利率還低了!
然後呢?
股市就一去不回頭了
如果認為美股殖利率要大於公債殖利率才進場的話
等於是要空手待在場外幾十年直至今日
因此
原先的理論就被推翻啦
進而有新的理論被大家所接受
但是
恐怕老天才曉得真正符合市場的理論長什麼樣子
總之
在投資裡使用統計有它的限制
必須要小心使用
只是…
既然實驗是不可能的事
那我認為投資策略至少應該在統計上證明有效
是最起碼的要求吧?
這篇文打的有點長了…
暫時先到這裡
希望大家討論、指正、或做更進一步的補充
畢竟我還很嫩
--
Tags:
投資
All Comments

By Ursula
at 2011-04-28T17:43
at 2011-04-28T17:43

By Gilbert
at 2011-05-01T01:35
at 2011-05-01T01:35

By Necoo
at 2011-05-01T02:35
at 2011-05-01T02:35

By Ethan
at 2011-05-02T16:17
at 2011-05-02T16:17

By Una
at 2011-05-03T00:36
at 2011-05-03T00:36

By Jacky
at 2011-05-04T23:35
at 2011-05-04T23:35

By Connor
at 2011-05-08T07:54
at 2011-05-08T07:54

By Poppy
at 2011-05-09T22:50
at 2011-05-09T22:50

By Ula
at 2011-05-10T02:26
at 2011-05-10T02:26

By Donna
at 2011-05-14T15:46
at 2011-05-14T15:46

By Queena
at 2011-05-15T21:12
at 2011-05-15T21:12

By Rae
at 2011-05-18T01:52
at 2011-05-18T01:52

By Mary
at 2011-05-19T06:09
at 2011-05-19T06:09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1-05-20T21:37
at 2011-05-20T21:37

By Olivia
at 2011-05-21T02:26
at 2011-05-21T02:26

By Edwina
at 2011-05-21T12:10
at 2011-05-21T12:10

By Irma
at 2011-05-23T04:45
at 2011-05-23T04:45

By Edwina
at 2011-05-26T10:07
at 2011-05-26T10:07

By Hedwig
at 2011-05-29T03:14
at 2011-05-29T03:14

By Erin
at 2011-05-29T16:31
at 2011-05-29T16:31

By Lydia
at 2011-05-31T00:25
at 2011-05-31T00:25

By Daph Bay
at 2011-06-04T11:05
at 2011-06-04T11:05

By Carol
at 2011-06-08T07:26
at 2011-06-08T07:26
Related Posts
黃金或黃金存摺,銀行家的遊戲

By Ophelia
at 2011-04-27T16:34
at 2011-04-27T16:34
黃金或黃金存摺,銀行家的遊戲

By Kama
at 2011-04-27T15:21
at 2011-04-27T15:21
黃金或黃金存摺,銀行家的遊戲

By Aaliyah
at 2011-04-27T14:05
at 2011-04-27T14:05
有沒有理財,長期下來真的差很大

By Xanthe
at 2011-04-27T13:00
at 2011-04-27T13:00
原來開戶也有這種鬼限制..受教了

By Blanche
at 2011-04-26T10:10
at 2011-04-26T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