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的概念申請策略 - 專利

By Tracy
at 2011-05-26T21:46
at 2011-05-26T21:4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ohshit (DJ歐雪特)》之銘言:
: ※ 引述《ohshit (DJ歐雪特)》之銘言:
: : 請教各位前輩
: : 小弟目前有一個發明構想但是仍未完成
: : 基於台灣、中國、日本、歐洲專利採用先申請原則
: : 又台灣申請專利的費用相較各國低,是否我先在台灣申請等發明完成之後
: : 再看其是否被市場接受,若市場接受度不錯才考慮到國外申請
: : by the way: 是否申請後一年才會審查?
: : thanks!
: 延續我的問題,策略性保障還未完成的發明
: 如果我有一個發明的元件是A+B+C
: 以A+B申請新型專利(因為不用實體審核,一年後主張權利)
: 等待審核的期間加緊腳步完成發明A+B+C
: 等A+B新型專利拿到後另外申請A+B+C實體審核專利
: 這樣的策略是不是可以保護還未完成的發明概念??
: 感謝賜教!!
專利 並無法 像版友這樣 拆成A B C D... 吧啦吧啦
然後來發問 建議 請去了解 申請專利要成立的 五個要件
分別的內容為何?
就小弟的了解 你這樣的策略 在我不清楚 A B C 元件內容為何的情況下
最差的情況就是 你自己的新型專利 視為先前技術核駁你自己的發明專利申請
到國外申請 如果來不及主張優先權 也有可能 最差 你的新型變成 絆腳石
(我不清楚 台灣是否可以像美國一樣有 延續案..以一案為出發點 去延續子案)
當然最佳的情況 就是 這樣的策略可行 但 要考量到哪些因素 是你自己要了解
一般事務所 都是新型+發明一起申請 之後先以新型主張權利 等發明申請通過
再行放棄新型 但兩者之間的時程 通常應該都是很接近
要分析給您知道的是 因為您當然不便公開您欲申請的內容 但版友群能給你的
皆是情況的猜測(礙於我們看不到 您想要申請的專利權範圍)
如果 您想明確地知道 可以 或者 不可以 建議 您好好了解專利申請實務
小弟不才 只能跟您分析 最差跟最好的狀況....
--
: ※ 引述《ohshit (DJ歐雪特)》之銘言:
: : 請教各位前輩
: : 小弟目前有一個發明構想但是仍未完成
: : 基於台灣、中國、日本、歐洲專利採用先申請原則
: : 又台灣申請專利的費用相較各國低,是否我先在台灣申請等發明完成之後
: : 再看其是否被市場接受,若市場接受度不錯才考慮到國外申請
: : by the way: 是否申請後一年才會審查?
: : thanks!
: 延續我的問題,策略性保障還未完成的發明
: 如果我有一個發明的元件是A+B+C
: 以A+B申請新型專利(因為不用實體審核,一年後主張權利)
: 等待審核的期間加緊腳步完成發明A+B+C
: 等A+B新型專利拿到後另外申請A+B+C實體審核專利
: 這樣的策略是不是可以保護還未完成的發明概念??
: 感謝賜教!!
專利 並無法 像版友這樣 拆成A B C D... 吧啦吧啦
然後來發問 建議 請去了解 申請專利要成立的 五個要件
分別的內容為何?
就小弟的了解 你這樣的策略 在我不清楚 A B C 元件內容為何的情況下
最差的情況就是 你自己的新型專利 視為先前技術核駁你自己的發明專利申請
到國外申請 如果來不及主張優先權 也有可能 最差 你的新型變成 絆腳石
(我不清楚 台灣是否可以像美國一樣有 延續案..以一案為出發點 去延續子案)
當然最佳的情況 就是 這樣的策略可行 但 要考量到哪些因素 是你自己要了解
一般事務所 都是新型+發明一起申請 之後先以新型主張權利 等發明申請通過
再行放棄新型 但兩者之間的時程 通常應該都是很接近
要分析給您知道的是 因為您當然不便公開您欲申請的內容 但版友群能給你的
皆是情況的猜測(礙於我們看不到 您想要申請的專利權範圍)
如果 您想明確地知道 可以 或者 不可以 建議 您好好了解專利申請實務
小弟不才 只能跟您分析 最差跟最好的狀況....
--
Tags:
專利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某專利事務所薪資問題

By Jacky
at 2011-05-24T18:07
at 2011-05-24T18:07
國外產品沒在台灣申請專利 就沒其他智눠…

By Tom
at 2011-05-23T23:43
at 2011-05-23T23:43
國外產品沒在台灣申請專利 就沒其他智눠…

By Emma
at 2011-05-23T18:46
at 2011-05-23T18:46
藝術創作著作權的問題

By Hedy
at 2011-05-23T10:48
at 2011-05-23T10:48
國外產品沒在台灣申請專利 就沒其他智눠…

By Jake
at 2011-05-23T09:56
at 2011-05-23T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