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我要關心稅改運動? (夏傳位) - 所得稅

By Megan
at 2008-11-12T13:20
at 2008-11-12T13:2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decentwork (相信就有希望)》之銘言:
: 譬如,台灣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稅率很高(40%),香港只有15%、新加坡只有20%,
: 的確符合一般人「中華民國萬萬稅」的印象;但實際上收到的稅佔國民生產毛額(GNP
: )的比率,卻從1992年的18.6%,逐步下降到2002年的12.3%,不及新加坡15%、香
: 港16%、韓國19.8%、日本21%、美國22%、英國30%以及北歐國家35%到40%,台
: 灣國民平均的「租稅負擔率」幾乎是全世界最低。
: 為什麼稅法中規定的稅率很高,但實際的「租稅負擔率」卻很低?答案很簡單,因為
: 有些人不繳稅,而且這些人還都是有錢人。根據財政部透露,台灣年收入破億元以上
: 的富人有40位,其中卻有8位分文不納稅,這樣公平嗎?
提供另一個數據 http://www.npf.org.tw/particle-2506-2.html
這是2003年的資料 所得級距37-198萬之間(稅率13%-21%)各佔總應納稅額約兩成
而1000萬以上的人所繳的稅也大約佔兩成
不能因為裡面有8個人沒有繳稅就把所有有錢人打入黑名單
重點在於他們怎麼辦到的 如何堵住這些漏洞
另外有四成五的人民稅率在6% 有近三成不用繳稅
: -----------------------------------------------------------------------------
: 證券交易所得稅 全台灣最富有的1%,其個人財富來 每年至少損失1500億元
: 自股票交易所得者,佔總所得58%
: 以上,但這一項所得卻完全免稅
其實證所稅我有一點保留 畢竟以價差觀點來看
有人賺錢表示有人賠錢 或者價值本身膨脹或縮水
當股價回到原來起點的時候 代表整體股東證券交易所得為零
至於配股配息部分 列入營利所得 依照兩稅合一制度計算
目前證所稅停徵 要復徵會遇上一些技術性問題
有一股意見支持法人先復徵 因為法人具有足夠的會計記帳能力
: -----------------------------------------------------------------------------
: 金融事業營利稅 88年度金融事業營業稅由5%降至2 每年稅損710億元
: %,93年度起全部免稅,台灣成為
: 全世界金融業的免稅天堂。
這邊說的應該是營業稅吧 這是RTC的財源之一
本業營業稅2% 非本業還是5%
調降的3%做為金融機構提列備抵呆帳或沖銷逾期債權之用
: -----------------------------------------------------------------------------
: 兩稅合一 政府認為公司大股東投資所得被課 愈有錢、投資愈多的大
: 稅兩次,一次是公司的營利事業所 股東減稅愈多,形成鉅
: 得稅,一次是個人的綜合所得稅, 富免稅法案。
: 因此,允許股東在個人綜合所得稅
: 報稅時,可以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 每年減收350億元
兩稅合一從某個角度來說 讓營利事業所得稅名存實亡
當時的配套措施是為分配盈餘加徵10%
但是越有錢的未必越有利 可能墊高適用稅率
除非用另外的方式 例如開投資控股公司
但是會被加徵10%的政策打到
: ------------------------------------------------------------------------------
: 不動產證券化 土地、房屋資產只要變為證券化的 每年稅損無法估計
: 金融商品,上市後就可以完全免稅
: ;未上市者,最高稅率只要6%。
: 此規定?炒作土地或以金錢套利者
: 大開漏稅的方便之門。
發行不動產證券化可以方便將資產套現做更有效率的利用
同時也方便小額投資人投資大型商辦建物
說完全免稅也不太對 目前掛牌的幾檔交易的確免證所稅證交稅
投資收益採6%分離課稅 並非完全免稅
至於不動產本身的土地稅房屋稅及維護等費用
都已經在收益裡面扣掉了 只是投資人不用費心去管理
雖然說稅率低 但是這種東西的投資報酬本來就相對穩定
稅制的改革除了從社會公平正義的角度以外
還要從現實環境經濟發展與人性面去探討 許多方面是相互牴觸的
這中間如何拿捏平衡 需要一些智慧
--
: 譬如,台灣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稅率很高(40%),香港只有15%、新加坡只有20%,
: 的確符合一般人「中華民國萬萬稅」的印象;但實際上收到的稅佔國民生產毛額(GNP
: )的比率,卻從1992年的18.6%,逐步下降到2002年的12.3%,不及新加坡15%、香
: 港16%、韓國19.8%、日本21%、美國22%、英國30%以及北歐國家35%到40%,台
: 灣國民平均的「租稅負擔率」幾乎是全世界最低。
: 為什麼稅法中規定的稅率很高,但實際的「租稅負擔率」卻很低?答案很簡單,因為
: 有些人不繳稅,而且這些人還都是有錢人。根據財政部透露,台灣年收入破億元以上
: 的富人有40位,其中卻有8位分文不納稅,這樣公平嗎?
提供另一個數據 http://www.npf.org.tw/particle-2506-2.html
這是2003年的資料 所得級距37-198萬之間(稅率13%-21%)各佔總應納稅額約兩成
而1000萬以上的人所繳的稅也大約佔兩成
不能因為裡面有8個人沒有繳稅就把所有有錢人打入黑名單
重點在於他們怎麼辦到的 如何堵住這些漏洞
另外有四成五的人民稅率在6% 有近三成不用繳稅
: -----------------------------------------------------------------------------
: 證券交易所得稅 全台灣最富有的1%,其個人財富來 每年至少損失1500億元
: 自股票交易所得者,佔總所得58%
: 以上,但這一項所得卻完全免稅
其實證所稅我有一點保留 畢竟以價差觀點來看
有人賺錢表示有人賠錢 或者價值本身膨脹或縮水
當股價回到原來起點的時候 代表整體股東證券交易所得為零
至於配股配息部分 列入營利所得 依照兩稅合一制度計算
目前證所稅停徵 要復徵會遇上一些技術性問題
有一股意見支持法人先復徵 因為法人具有足夠的會計記帳能力
: -----------------------------------------------------------------------------
: 金融事業營利稅 88年度金融事業營業稅由5%降至2 每年稅損710億元
: %,93年度起全部免稅,台灣成為
: 全世界金融業的免稅天堂。
這邊說的應該是營業稅吧 這是RTC的財源之一
本業營業稅2% 非本業還是5%
調降的3%做為金融機構提列備抵呆帳或沖銷逾期債權之用
: -----------------------------------------------------------------------------
: 兩稅合一 政府認為公司大股東投資所得被課 愈有錢、投資愈多的大
: 稅兩次,一次是公司的營利事業所 股東減稅愈多,形成鉅
: 得稅,一次是個人的綜合所得稅, 富免稅法案。
: 因此,允許股東在個人綜合所得稅
: 報稅時,可以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 每年減收350億元
兩稅合一從某個角度來說 讓營利事業所得稅名存實亡
當時的配套措施是為分配盈餘加徵10%
但是越有錢的未必越有利 可能墊高適用稅率
除非用另外的方式 例如開投資控股公司
但是會被加徵10%的政策打到
: ------------------------------------------------------------------------------
: 不動產證券化 土地、房屋資產只要變為證券化的 每年稅損無法估計
: 金融商品,上市後就可以完全免稅
: ;未上市者,最高稅率只要6%。
: 此規定?炒作土地或以金錢套利者
: 大開漏稅的方便之門。
發行不動產證券化可以方便將資產套現做更有效率的利用
同時也方便小額投資人投資大型商辦建物
說完全免稅也不太對 目前掛牌的幾檔交易的確免證所稅證交稅
投資收益採6%分離課稅 並非完全免稅
至於不動產本身的土地稅房屋稅及維護等費用
都已經在收益裡面扣掉了 只是投資人不用費心去管理
雖然說稅率低 但是這種東西的投資報酬本來就相對穩定
稅制的改革除了從社會公平正義的角度以外
還要從現實環境經濟發展與人性面去探討 許多方面是相互牴觸的
這中間如何拿捏平衡 需要一些智慧
--
Tags:
所得稅
All Comments

By Ina
at 2008-11-14T14:11
at 2008-11-14T14:11

By Olivia
at 2008-11-14T22:22
at 2008-11-14T22:22
Related Posts
企業為員工投保的扣抵額

By Jake
at 2008-11-12T03:09
at 2008-11-12T03:09
為什麼你我要關心稅改運動? (夏傳位)

By Daniel
at 2008-11-11T14:14
at 2008-11-11T14:14
所得稅列舉扣除單據未繳交

By Robert
at 2008-11-10T23:25
at 2008-11-10T23:25
請問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3條第1項

By Kumar
at 2008-11-10T19:41
at 2008-11-10T19:41
企業為員工投保的扣抵額

By Ethan
at 2008-11-10T19:37
at 2008-11-10T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