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華爾街+投資理財10守則之內容 - 理財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7-12-27T00:48
at 2007-12-27T00:4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latehero (獄痕)》之銘言:
: 1.高手投資要盡量節省額外費用,因為小費用經過時間增值,會變成大虧損
: 那為什麼還要去銀行買基金,為什麼不直接去投顧投信買,很多費用都更優惠
: 因為方便性?選擇性多?→以長期投資而言,也不會去選太多支基金吧?
: 因為網銀好用?→用EXCEL整合不是更棒,手續費全都算在裡面,還用內部報酬率更準。
: 這兩個問題小弟實在難以了解,不知道有哪位大大可以幫我解決這個疑問?
這點我是覺得你把費用在哪裡這件事搞混了,費用有很多種,大致可分
兩種,銷售手續費跟內收管理費,前者是一次性費用,後者是持續性
費用,後者才是真正傷績效的部分,畢竟一次性費用你只要不要太常換
基金,並不會佔很重,但是持續性費用卻是只要持有基金就會一直收的,
想想一個股票型基金,基本管理費加交易成本2%好了,每年都給你收2%,
管你賺錢還賠錢,每年績效當場少2%,每年都少2%,長時間下來複和成長
下去,時間一久就差距超大了。
你直接跟投顧投信買,頂多只是省銷售手續費而已,內扣的費用還是
照樣給你扣,完全不打折,不然你想想那些投信幹嘛這麼好心打折甚至
不收銷售手續費,吃內扣的持續性費用就吃到撐了,而且這些內扣的費用
跟基金規模成線性比例,規模越大收越多,但是要做的事可不是呈線性
成長,所以根本卯起來吸收新資金,不在意規模太大可能會降低靈活度,
進而傷害績效。(基金規模太小太大都是不好的)
至於國內特殊金融環境使然,導致境外基金幾乎只能透過銀行販售,也
不太能用透過投信這招來省銷售手續費。(現在好像只有JF跟富達可以
不透過銀行)。
另外指數型跟長期投資的前提是,人很難預測空頭還是多頭,以及整體
股市有長期向上的趨勢,所以直接投資廣泛的指數,長期持有來享受整體
經濟的成長,而不要想說「如果空頭時怎樣怎樣、多頭時怎樣怎樣,這樣
不就可以怎樣怎樣」,如果你自認可以清楚的察覺到空頭多頭的轉換,
自然就會覺得指數型長期投資無意義。我雖然稱的上是指數型投資的信徒,
也會積極告訴別人有這種投資法,不過並不會強迫要說服任何人,畢竟投資
這種東西有時候只是個人追求個成就感,要怎麼投資很個人化的。
PS:而且指數型投資我一直覺得有個隱憂,萬一整個市場絕大多數資金
都採用指數型投資,可能會導致市場不夠有效率,這時候指數型投資
會發生什麼事就難講了,不過還好這種情形看來很難發生,畢竟人類
血液中總是隱含冒險的精神。
--
: 1.高手投資要盡量節省額外費用,因為小費用經過時間增值,會變成大虧損
: 那為什麼還要去銀行買基金,為什麼不直接去投顧投信買,很多費用都更優惠
: 因為方便性?選擇性多?→以長期投資而言,也不會去選太多支基金吧?
: 因為網銀好用?→用EXCEL整合不是更棒,手續費全都算在裡面,還用內部報酬率更準。
: 這兩個問題小弟實在難以了解,不知道有哪位大大可以幫我解決這個疑問?
這點我是覺得你把費用在哪裡這件事搞混了,費用有很多種,大致可分
兩種,銷售手續費跟內收管理費,前者是一次性費用,後者是持續性
費用,後者才是真正傷績效的部分,畢竟一次性費用你只要不要太常換
基金,並不會佔很重,但是持續性費用卻是只要持有基金就會一直收的,
想想一個股票型基金,基本管理費加交易成本2%好了,每年都給你收2%,
管你賺錢還賠錢,每年績效當場少2%,每年都少2%,長時間下來複和成長
下去,時間一久就差距超大了。
你直接跟投顧投信買,頂多只是省銷售手續費而已,內扣的費用還是
照樣給你扣,完全不打折,不然你想想那些投信幹嘛這麼好心打折甚至
不收銷售手續費,吃內扣的持續性費用就吃到撐了,而且這些內扣的費用
跟基金規模成線性比例,規模越大收越多,但是要做的事可不是呈線性
成長,所以根本卯起來吸收新資金,不在意規模太大可能會降低靈活度,
進而傷害績效。(基金規模太小太大都是不好的)
至於國內特殊金融環境使然,導致境外基金幾乎只能透過銀行販售,也
不太能用透過投信這招來省銷售手續費。(現在好像只有JF跟富達可以
不透過銀行)。
另外指數型跟長期投資的前提是,人很難預測空頭還是多頭,以及整體
股市有長期向上的趨勢,所以直接投資廣泛的指數,長期持有來享受整體
經濟的成長,而不要想說「如果空頭時怎樣怎樣、多頭時怎樣怎樣,這樣
不就可以怎樣怎樣」,如果你自認可以清楚的察覺到空頭多頭的轉換,
自然就會覺得指數型長期投資無意義。我雖然稱的上是指數型投資的信徒,
也會積極告訴別人有這種投資法,不過並不會強迫要說服任何人,畢竟投資
這種東西有時候只是個人追求個成就感,要怎麼投資很個人化的。
PS:而且指數型投資我一直覺得有個隱憂,萬一整個市場絕大多數資金
都採用指數型投資,可能會導致市場不夠有效率,這時候指數型投資
會發生什麼事就難講了,不過還好這種情形看來很難發生,畢竟人類
血液中總是隱含冒險的精神。
--
All Comments

By Ethan
at 2007-12-30T11:06
at 2007-12-30T11:06

By Andrew
at 2008-01-01T10:56
at 2008-01-01T10:56

By Jacky
at 2008-01-02T18:36
at 2008-01-02T18:36

By Cara
at 2008-01-07T01:48
at 2008-01-07T01:48

By Ina
at 2008-01-10T00:13
at 2008-01-10T00:13

By Kumar
at 2008-01-14T12:22
at 2008-01-14T12:22

By Michael
at 2008-01-16T10:06
at 2008-01-16T10:06

By Oscar
at 2008-01-18T06:22
at 2008-01-18T06:22

By Robert
at 2008-01-22T08:16
at 2008-01-22T08:16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01-23T07:07
at 2008-01-23T07:07

By Ina
at 2008-01-26T09:57
at 2008-01-26T09:57
Related Posts
老媽把退休金的一百萬全投美林環資

By Hedda
at 2007-12-27T00:31
at 2007-12-27T00:31
要去當兵了,請達人推薦基金

By Emily
at 2007-12-27T00:07
at 2007-12-27T00:07
漫步華爾街+投資理財10守則之內容

By Hedda
at 2007-12-26T23:56
at 2007-12-26T23:56
中國基金 或 其他投資管道

By Charlotte
at 2007-12-26T23:36
at 2007-12-26T23:36
漫步華爾街+投資理財10守則之內容

By Queena
at 2007-12-26T23:33
at 2007-12-26T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