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衡與法則 - 經濟

By Jack
at 2007-03-08T17:14
at 2007-03-08T17:14
Table of Contents
致Soun版友
首先,很感謝您花費您寶貴的研究時間看完在下冗長的文章,對於您在我文章後
面推文提出的問題,我想了許久,思考如何下筆,您也可以看到我在那個地方編輯
了很多次。
這裡我打算分兩種自然失業率的定義來解釋您的問題
定義一. 自然失業率為長期失業率的平均特徵數
定義二.自然失業率=結構性失業率+摩擦性失業率
首先我先由定義一著手
若廠商外移至越南是因為越南的工資比較低,則假設有一個因為越南工資
低於台灣造成的淨投資減少的係數 ψt(W台-W越),且ψt'(.)>0,ψt(0)=0
直覺上代表了若台灣的勞動工資相對於越南越高,則每一期廠商會有更多
的誘因減少他們於台灣的淨投資,在這裡為了減少分析的複雜性,我假設
ψt(.)=ψt+1(.)=ψ,為一常數
假設有一生產函數Y=F{Lt(Kt),Kt} ,而Kt=(It-1 -ψt-1) + Kt-1(1-δ) ,
(δ,ψt)=(折舊率,廠商外移造成的淨投資減項)
故生產函數可改寫成
Y=F{ Lt(Kt) , (It-1 -ψt-1) + Kt-1(1-δ) }..................(1)
若原本越南工資等於台灣工資(W台=W越) ,ψt(0)=0
生產函數為
Y=F{ Lt(Kt) , It-1 + Kt-1(1-δ)}............................(2)
比較(1),(2)
可以發現 當工資差異造成的淨投資減向的係數增加,MPL會下降。
這可由數式得出,在此我就不加以推論
這樣得出了一個這樣的結論
『An increasing in net investment-punished due to defference between
wage level of two countries will make product function shift down
graphically』
由於每一期的資本函數Kt中都存在上一期的淨投資減向的係數(ψt-1)
所以可以知道每一期的生產函數都會向下旋轉(shift down )
這代表了每一期的總和供給曲線都會向左移動(shift left)
由一般的教科書中的模型(賴老師的古典模型)可以知道產出會下降
且勞動雇用量會下降,假如在勞動供給量不變之下,又原本市場處於均衡
,每年淨資本存量減少的係數(ψ)對總體的效果勢必會使每年的勞動均衡下降
,換言之失業問題會越來越嚴重,這是一個發散的結果,這是因為我假設了
ψ為一常數,但現實中其實隨著廠商在越南設廠增多,加上當地的開發增加,
台灣跟越南兩地的工資差距會縮小,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演進
ψt>ψt+1
這樣比較合乎現實的假設將會造成收斂的結果,也就是說雖然失業問題每年都
會變嚴重,但是長期他總是會收斂到一個程度。
所以我抓了10年失業率的資料(u1+θ1,u2+θ2,........,u10+θ10)
其中θt代表了廠商外移對失業率的影響,如果
1.ψt(.)=ψt+1(.)=ψ成立,則θt=θt+1
2.ψt>ψt+1成立,則θt>θt+1
(u1+u2+..+u10)+(θ1+θ2+.....+θ10)
可得一un= ---------------------------------
10
=α+β
θ1+θ2+.....+θ10
其中β=-----------------------------
10 可看作企業出走造成產業結構變動
使自然失業率增加的部份,也就是所謂的結構性失業率
而這與定義二相輔相成 自然失業率=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
不知道這樣子的答案Soun兄是否滿意呢(笑)??
既然為了第二篇在下就順便補充一些第一篇沒有提到的
究竟這種定義在計算自然失業率下哪一種方法比較好呢?
第一種的定義優點在於計算方便,資料取得容易,只要抓出一般失業率的資料即可。
但缺點為如果碰到像美國經濟大恐慌這已種循環性失業率在單期就很強的資料,
估計出來的自然失業率期偏誤(bias)會很高,在預測上的力道可能會減弱。
第二種定義下的優點在於偏誤會比較高,但是他的缺點就是資料取得的成本比較大
,要怎麼說呢??今天很多人其實無法區分自己失業的原因是屬於循環性還是結構性
,加上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學過經濟學,變成在收集樣本的時候可能要花費時間跟金
錢來解釋問券,這樣子估計可能比較精準,但要花的錢可能也會相對的多。
所並沒有一個正確且客觀答案決定兩種定義在計算方法上何者較優,而必須要取決於
研究者客觀上面對的條件,配合他主觀的看法做出判斷決策。
以上 完
--
首先,很感謝您花費您寶貴的研究時間看完在下冗長的文章,對於您在我文章後
面推文提出的問題,我想了許久,思考如何下筆,您也可以看到我在那個地方編輯
了很多次。
這裡我打算分兩種自然失業率的定義來解釋您的問題
定義一. 自然失業率為長期失業率的平均特徵數
定義二.自然失業率=結構性失業率+摩擦性失業率
首先我先由定義一著手
若廠商外移至越南是因為越南的工資比較低,則假設有一個因為越南工資
低於台灣造成的淨投資減少的係數 ψt(W台-W越),且ψt'(.)>0,ψt(0)=0
直覺上代表了若台灣的勞動工資相對於越南越高,則每一期廠商會有更多
的誘因減少他們於台灣的淨投資,在這裡為了減少分析的複雜性,我假設
ψt(.)=ψt+1(.)=ψ,為一常數
假設有一生產函數Y=F{Lt(Kt),Kt} ,而Kt=(It-1 -ψt-1) + Kt-1(1-δ) ,
(δ,ψt)=(折舊率,廠商外移造成的淨投資減項)
故生產函數可改寫成
Y=F{ Lt(Kt) , (It-1 -ψt-1) + Kt-1(1-δ) }..................(1)
若原本越南工資等於台灣工資(W台=W越) ,ψt(0)=0
生產函數為
Y=F{ Lt(Kt) , It-1 + Kt-1(1-δ)}............................(2)
比較(1),(2)
可以發現 當工資差異造成的淨投資減向的係數增加,MPL會下降。
這可由數式得出,在此我就不加以推論
這樣得出了一個這樣的結論
『An increasing in net investment-punished due to defference between
wage level of two countries will make product function shift down
graphically』
由於每一期的資本函數Kt中都存在上一期的淨投資減向的係數(ψt-1)
所以可以知道每一期的生產函數都會向下旋轉(shift down )
這代表了每一期的總和供給曲線都會向左移動(shift left)
由一般的教科書中的模型(賴老師的古典模型)可以知道產出會下降
且勞動雇用量會下降,假如在勞動供給量不變之下,又原本市場處於均衡
,每年淨資本存量減少的係數(ψ)對總體的效果勢必會使每年的勞動均衡下降
,換言之失業問題會越來越嚴重,這是一個發散的結果,這是因為我假設了
ψ為一常數,但現實中其實隨著廠商在越南設廠增多,加上當地的開發增加,
台灣跟越南兩地的工資差距會縮小,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演進
ψt>ψt+1
這樣比較合乎現實的假設將會造成收斂的結果,也就是說雖然失業問題每年都
會變嚴重,但是長期他總是會收斂到一個程度。
所以我抓了10年失業率的資料(u1+θ1,u2+θ2,........,u10+θ10)
其中θt代表了廠商外移對失業率的影響,如果
1.ψt(.)=ψt+1(.)=ψ成立,則θt=θt+1
2.ψt>ψt+1成立,則θt>θt+1
(u1+u2+..+u10)+(θ1+θ2+.....+θ10)
可得一un= ---------------------------------
10
=α+β
θ1+θ2+.....+θ10
其中β=-----------------------------
10 可看作企業出走造成產業結構變動
使自然失業率增加的部份,也就是所謂的結構性失業率
而這與定義二相輔相成 自然失業率=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
不知道這樣子的答案Soun兄是否滿意呢(笑)??
既然為了第二篇在下就順便補充一些第一篇沒有提到的
究竟這種定義在計算自然失業率下哪一種方法比較好呢?
第一種的定義優點在於計算方便,資料取得容易,只要抓出一般失業率的資料即可。
但缺點為如果碰到像美國經濟大恐慌這已種循環性失業率在單期就很強的資料,
估計出來的自然失業率期偏誤(bias)會很高,在預測上的力道可能會減弱。
第二種定義下的優點在於偏誤會比較高,但是他的缺點就是資料取得的成本比較大
,要怎麼說呢??今天很多人其實無法區分自己失業的原因是屬於循環性還是結構性
,加上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學過經濟學,變成在收集樣本的時候可能要花費時間跟金
錢來解釋問券,這樣子估計可能比較精準,但要花的錢可能也會相對的多。
所並沒有一個正確且客觀答案決定兩種定義在計算方法上何者較優,而必須要取決於
研究者客觀上面對的條件,配合他主觀的看法做出判斷決策。
以上 完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Callum
at 2007-03-13T01:28
at 2007-03-13T01:28

By Kyle
at 2007-03-14T11:19
at 2007-03-14T11:19

By Oscar
at 2007-03-19T06:27
at 2007-03-19T06:27

By Yuri
at 2007-03-21T14:39
at 2007-03-21T14:39

By Tracy
at 2007-03-22T12:33
at 2007-03-22T12:33
Related Posts
{檢舉}毀謗

By Oliver
at 2007-03-08T05:00
at 2007-03-08T05:00
[文章] 威爾許專欄》因應暖化:最壞打算 萬全뜠…

By Connor
at 2007-03-08T02:08
at 2007-03-08T02:08
教科書

By Bethany
at 2007-03-08T01:54
at 2007-03-08T01:54
Re: 請問一題總經

By Genevieve
at 2007-03-07T21:42
at 2007-03-07T21:42
權衡與法則

By Elvira
at 2007-03-07T12:27
at 2007-03-07T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