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經濟 中國一個月批准4兆元基建投資 - 股票

Olga avatar
By Olga
at 2019-01-07T01:3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jeromeshih (以謹慎態度來面對問題)》之銘言:
: 看到目前政策有點不太理解
: 雖然中國是獨裁國家,許多規則不用遵守
: 但基建基本就類似QE,而要QE就是發行債務,國家的債務以及償債能力就跟稅收以及賺取外匯能力有關

基建不是QE,搞基建的錢來源是:1.收稅割韭菜 2.發債收錢

中國央行去次級市場收購中國國債,放出人民幣,這才叫QE.

: 因此美國、歐洲的QE規模雖然不小,但還是會需要評估本身的償債能力才進行,不然影響到貨幣信心問題很難彌補
: 但中國目前外匯管制,不像歐美
: 獨裁基本上又沒內債問題,如果又靠國家力量壓制通膨造成民怨基本還能過得去
: 但這樣對獨裁國家不就有點變成永動機
: 管制外匯->舉債->再舉債都不用怕
: 如果還默許人民拿理論上要通膨的貨幣跑去國外換外匯再來繳回國庫,這樣做法不就跟假鈔沒兩樣,畢竟多印的在外匯市場顯示不出來
: 但如果這麼好用,為何俄羅斯/北韓目前不這樣做,如此國力應該可以變強盛,還不用印偽鈔來騙人
: 還是通膨以及政府信心危機的風險無法預估,所以算是賭注?
: 不知有人能說明一下嗎

QE是有前提的,通常要通膨低下甚至通縮的國家,才適合執行QE.

在通膨已經有點蠢動的國家搞QE

很像在一個瓦斯漏氣的房間,使用打火機~~

--

When you have taken part in a game in which your own life is at stake, all

other games are small after that experience.

--Mauno Koivisto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19-01-11T07:27
感謝說明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19-01-12T01:11
基建應該就是地方政府跟開發商變相BOT
跟開發商一起 強制徵收土地 拉高土地價格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19-01-13T15:39
炒地皮的錢就是政府跟開發商(大顆韭菜)分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19-01-17T23:10
基建工程可以提供小韭菜工作機會 開發出來的設施或大樓
之後可以高價賣給小韭菜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19-01-18T17:44
民主國家要搞個鐵路交通 重劃區都很難
但是極權國家根本輕而易舉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19-01-23T02:28
push

新光金 大同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19-01-06T23:21
1. 標的:2888 新光金 2. 分類:多/空/請益/心得 多 3. 分析/正文: 新光金最近外賣了10多萬張,也已經跟淨值14有一段差距 ,不可否認的新光金做了很多不可思議投資,不管是買地 產或是買蘋果都獲得了非常高的評價???不管那應該是去年 年底事情了,最近蘋果開始回穩,認列了損失之後應 ...

散戶圖---請問大家覺得目前在哪個階段呢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19-01-06T22:43
如題,11個月前,底下最多推文的是15的位置, 往回來看,似乎在10-11的位置比較符合? 如下圖 http://i.imgur.com/awOqbSy.jpg 請問各位先進,您覺得現在台股位居何處呢? 建議散戶朋友還是將資產配置放在長期投資, 拿5年內不會用到的閒錢來買進便宜的股票, 在低 ...

振經濟 中國一個月批准4兆元基建投資

Yuri avatar
By Yuri
at 2019-01-06T22:37
是這樣. 這是等於燒外匯來補洞. 因為貿易戰損失的是外銷產業..例如被圍毆的華為之類的. 而這時候產生的缺口例如裁員或是減少徵才的洞. 政府就舉債來撒幣,製造內需的工作機會來補這些洞. 而結果就是,賺外匯的產業縮水,變成國內內需膨脹. 至於說甚麼政府有沒有錢... 我只能說,你如果講他出口產業衰 ...

有人關注"智慧城市概念股"嗎?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19-01-06T22:29
智慧城市已經講了好多年了,似乎定義是利用新一代的IT技術,例如:5G andamp; 雲端 andamp; AI等等,加諸到城市中公共建設中,讓人們可以work smart and live smart 以上是我根據網路所得到的解釋,但總覺是種口號,更是種抽象的概念 隨著今年三月將要舉辦第六屆的智慧城市展 ...

學者:2019壽險業大挑戰 當心淨值不夠

Rachel avatar
By Rachel
at 2019-01-06T22:28
學者:2019壽險業大挑戰 當心淨值不夠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3578141 2019-01-06 22:13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即時報導 今年市場詭譎多變,壽險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可能不是獲利難看,而是淨值不夠。學者 指出,唯有充足的淨值,才能讓壽險業抵抗金融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