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2019壽險業大挑戰 當心淨值不夠 - 股票

By Rachel
at 2019-01-06T22:28
at 2019-01-06T22:28
Table of Contents
學者:2019壽險業大挑戰 當心淨值不夠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3578141
2019-01-06 22:13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即時報導
今年市場詭譎多變,壽險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可能不是獲利難看,而是淨值不夠。學者
指出,唯有充足的淨值,才能讓壽險業抵抗金融市場大幅波動風險。有部分公司RBC(資本
適足率)雖達到法定標準、淨值卻過低,應該適度增資。
去年初,壽險業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9)」,全體淨值因此增加約
1800億元。但去年美元一路升息,再加上第4季金融市場表現不佳,壽險業淨值直落;10
月股災,壽險業淨值單月大減2661億,年初進補的1800億瞬間蒸發。
根據保發中心數據換算,去年9月底,壽險業平均「淨值占資產比率(淨值比)」還有5.3%
,但到去年11月底,因為淨值已大減2千多億、到1兆1191億元,淨值比跌到約百分之
4.14%,部分公司淨值比更只有3%上下,資產太大、淨值過小,呈現高度槓桿化。
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葉銀華說,台灣壽險業平均淨值比,不管是4%或5%,
跟國外比,都相對低。他建議投資人看保險公司財報,「綜合損益表」要整張看完;不能
只看綜合損益表的上半部、「本期損益(即壽險業當期獲利或虧損)」,還要看下半部「其
他綜合損益(OCI)」,因為OCI才能顯現出真實淨值情況。
像10月股災,壽險業單月淨值大減2661億。葉銀華解釋,這是因為股災造成全球股、債價
格都下跌,壽險公司若未「實現(賣掉)」投資部位,股債重挫產生的「巨幅未實現損失」
就不會進本期損益,而是列在OCI;此時壽險公司的OCI會出現巨額負數,若投資人只看本
期損益,就沒法查知公司淨值已大幅減少。
目前金管會是以RBC有無達到法定200%標準,監理壽險公司的資本適足性,各公司「淨值
比」,只列為每月觀察指標。但計算RBC時,顯然又設下太多「機關」。舉例來說,壽險
公司最大宗的債券投資,計算RBC時,不管分類如何,債券價格幾乎都以成本計算,讓RBC
「不受債券未實現損益」影響。葉銀華說,這種方式算出的RBC,在目前「持續升息導致
債券價格下跌」狀態下,已無法反映出真實情況;即可能有公司RBC達200%,淨值卻不斷
下降。
壽險業近年資產增速過快,到去年底已高達27兆多元,但到11月底淨值卻只有1.1兆多元
。葉銀華說,由於壽險資金高達68%都錢投海外,代表國內外股市一有大幅波動,將對壽
險公司產生巨大影響;尤其今年市場下行壓力大,唯有透過增資強化淨值,才能抵抗未來
市場波動。
心得
國內壽險公司真的就一個大坑
張兆順已經先說"不敢合併壽險 因為風險太大"
IFRS9偷吃步認列的今年都虧光光了
接下來要快點增資
預定2021年施行的會計準則要往後延到2025
然後還是要爆炸呀
有壽險的金融股 應該都不是存股好標的唷
--
正~面~能~量~(*⊙皿⊙)/★*"`'*-.,_,.-*'`"*-.,_☆
你怕了吧!!!!!
--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3578141
2019-01-06 22:13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即時報導
今年市場詭譎多變,壽險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可能不是獲利難看,而是淨值不夠。學者
指出,唯有充足的淨值,才能讓壽險業抵抗金融市場大幅波動風險。有部分公司RBC(資本
適足率)雖達到法定標準、淨值卻過低,應該適度增資。
去年初,壽險業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9)」,全體淨值因此增加約
1800億元。但去年美元一路升息,再加上第4季金融市場表現不佳,壽險業淨值直落;10
月股災,壽險業淨值單月大減2661億,年初進補的1800億瞬間蒸發。
根據保發中心數據換算,去年9月底,壽險業平均「淨值占資產比率(淨值比)」還有5.3%
,但到去年11月底,因為淨值已大減2千多億、到1兆1191億元,淨值比跌到約百分之
4.14%,部分公司淨值比更只有3%上下,資產太大、淨值過小,呈現高度槓桿化。
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葉銀華說,台灣壽險業平均淨值比,不管是4%或5%,
跟國外比,都相對低。他建議投資人看保險公司財報,「綜合損益表」要整張看完;不能
只看綜合損益表的上半部、「本期損益(即壽險業當期獲利或虧損)」,還要看下半部「其
他綜合損益(OCI)」,因為OCI才能顯現出真實淨值情況。
像10月股災,壽險業單月淨值大減2661億。葉銀華解釋,這是因為股災造成全球股、債價
格都下跌,壽險公司若未「實現(賣掉)」投資部位,股債重挫產生的「巨幅未實現損失」
就不會進本期損益,而是列在OCI;此時壽險公司的OCI會出現巨額負數,若投資人只看本
期損益,就沒法查知公司淨值已大幅減少。
目前金管會是以RBC有無達到法定200%標準,監理壽險公司的資本適足性,各公司「淨值
比」,只列為每月觀察指標。但計算RBC時,顯然又設下太多「機關」。舉例來說,壽險
公司最大宗的債券投資,計算RBC時,不管分類如何,債券價格幾乎都以成本計算,讓RBC
「不受債券未實現損益」影響。葉銀華說,這種方式算出的RBC,在目前「持續升息導致
債券價格下跌」狀態下,已無法反映出真實情況;即可能有公司RBC達200%,淨值卻不斷
下降。
壽險業近年資產增速過快,到去年底已高達27兆多元,但到11月底淨值卻只有1.1兆多元
。葉銀華說,由於壽險資金高達68%都錢投海外,代表國內外股市一有大幅波動,將對壽
險公司產生巨大影響;尤其今年市場下行壓力大,唯有透過增資強化淨值,才能抵抗未來
市場波動。
心得
國內壽險公司真的就一個大坑
張兆順已經先說"不敢合併壽險 因為風險太大"
IFRS9偷吃步認列的今年都虧光光了
接下來要快點增資
預定2021年施行的會計準則要往後延到2025
然後還是要爆炸呀
有壽險的金融股 應該都不是存股好標的唷
--
正~面~能~量~(*⊙皿⊙)/★*"`'*-.,_,.-*'`"*-.,_☆
你怕了吧!!!!!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Sarah
at 2019-01-08T21:15
at 2019-01-08T21:15

By Lauren
at 2019-01-13T09:20
at 2019-01-13T09:20

By Elma
at 2019-01-16T01:58
at 2019-01-16T01:58

By Audriana
at 2019-01-18T07:10
at 2019-01-18T07:10

By Connor
at 2019-01-20T06:14
at 2019-01-20T06:14

By Franklin
at 2019-01-25T04:21
at 2019-01-25T04:21

By Tom
at 2019-01-27T12:51
at 2019-01-27T12:51

By Jack
at 2019-01-31T11:44
at 2019-01-31T11:44

By Gilbert
at 2019-02-04T17:52
at 2019-02-04T17:52

By Susan
at 2019-02-07T08:30
at 2019-02-07T08:30

By Anthony
at 2019-02-10T22:41
at 2019-02-10T22:41

By Poppy
at 2019-02-14T10:58
at 2019-02-14T10:58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2-17T12:41
at 2019-02-17T12:41

By James
at 2019-02-18T13:40
at 2019-02-18T13:40

By Emily
at 2019-02-20T05:37
at 2019-02-20T05:37

By Carol
at 2019-02-23T09:10
at 2019-02-23T09:10

By Zanna
at 2019-02-24T02:58
at 2019-02-24T02:58
Related Posts
金融人士揭中共降準的真實目的

By Sandy
at 2019-01-06T21:59
at 2019-01-06T21:59
【聯電縮手】台灣不力挺 陸「晶片自製」

By Odelette
at 2019-01-06T21:05
at 2019-01-06T21:05
他存股十年只買「金融股」 等同每月加薪

By Irma
at 2019-01-06T20:55
at 2019-01-06T20:55
近幾年推薦投資的新興國家?

By Kelly
at 2019-01-06T18:41
at 2019-01-06T18:41
不擔心美股震盪 Fed前主席柏南奇:沒看?1

By Hedda
at 2019-01-06T18:15
at 2019-01-06T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