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能對抗通膨 - 理財
By Megan
at 2011-05-28T12:59
at 2011-05-28T12:5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inpiece (遨遊天際 不落痕跡)》之銘言:
: 1.關於投資還有投機,wiki有詳細的記載
: "投資指用來製造收入、賺取利潤、或購買擁有外在價值的物品而[1]涉及財產或資源/資?
: 的投放,在未來得到回報收益。在金融和經濟領域,投資有不同的活動種類。相較於投機?
: 投資涉及的時間較長,趨向為在未來獲得比較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收益累積。"
: "投機,不同於投資,是指貨幣所有者將其所持有的貨幣購買非貨幣資產,主要以期望未來
: 將早先購買的非貨幣資產轉換為貨幣資產時獲得比原先購買時所支付的價格上的差額,即
: 差價。"
我比較認同巴菲特的恩師葛拉罕對投資與投機的定義:
「投資行為必須經過透徹的分析,確保本金的安全與適當的報酬。
不符合上述條件的行為即是投機。」
這定義並沒有提到現金流和價差
重點是透過「透徹的分析」的行為
來達到「本金的安全與適當的報酬」
簡單的說
我想重點就是投資人的投資策略應該有所憑據
以葛拉罕的菸屁股投資策略來說
以淨變現價值的六折買入持股並等待一兩年
直到該股上漲到等於淨變現價值為止才賣出
這就是明顯的賺取價差行為
但是是很聰明的、很合理的投資策略 (雖然現在很難找到這種標的了…)
而巴菲特雖然晚年以成長股的投資居多
可是依然有使用類似的概念在操作 (啊就隱含價值和價格的對比嘛)
拿賭博行為來說
雖然大多數在賭場的賭博可以說都是不明智的
可是早年有些數學天才
選擇某些特定的賭博遊戲
透過腦中精密的計算決定每次下注的金額大小
好達到期望值為正值
這應該也符合葛拉罕的定義
只是這是在賭場而非金融市場罷了
不過
很多投資人在金融市場的行為恐怕都不符合該定義
大多時候都未經求證、或足夠的求證就進場 (我有時候也是吧......)
也就難怪會有不理想的結果
總之
人雖然無法達到完全理性、而只能有限理性
但該做的功課仍然是必須的
除非投資的前提不是為了賺錢
另外
我不認為技術分析就完全不符合該定義 (雖然我沒在用啦....)
但覺得該做的求證工作仍然必要的
題外話
菸屁股策略在現代就類似於買進低股價淨值比的股票
在不少投資的書都有提到現在依然有用
不過…
我翻了幾篇台灣的相關論文
發現股價淨值比效應在過去十幾、二十年來似乎不明顯
甚至有「逆向股價淨值比效應」 (亦即股價淨值比高者,反而表現較佳)
這也許代表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民情、文化
也可能是樣本和期間的不同選擇導致的結果
不過這也蠻正常的…
國外似乎也不少這種針對同一效應卻有不同結論的研究出現
技術分析相關的研究也常常如此
所以啦…投資嚴謹一點是好的
: 跟我上面提的,應該滿接近的吧?而且既然會出現在wiki上面,應該是大多數人都能認同的
: 觀點才對
: 區分投資和投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做"財務規劃"時,我自己簡單的分類方法是,必
: 要的目標用投資,想要的目標可以用投機。
: 例如退休,是必要的,總不能透過投機,投機成功才退休(當然也可以這樣規劃,如果能接
: 受投機失敗就多工作幾年的話)
: 本來就沒有人規定理財一定要怎麼做,財務規劃就是人生規劃的一部份,想過怎樣的生活
: 就怎麼理財
: 但是我們必須要有一些數字,預期報酬率或是預期股利,如果我們要定一個目標是五年後
: 買車,現在有一筆錢,五年後可以變成多少?
: 然後是要用本金買?用利息買?還是用本利和來買?每個人想要的生活方式不同會決定規劃
: 的內容,但如果沒有數據,就無從規劃起
: 2.長期投資到底能不能確定獲利
: 有兩張圖跟大家分享,第一張在此:
: http://www.brokersweb.org/images/stories/stockmarkets.png
: 這是美國跟加拿大為主的幾個投資標的的長期報酬,圖片是來自Morningstar,從1977年到
: 2009年的累積,美股>加拿大股市>全球股市>5年GICs>加拿大房地產,黃金>通膨
: 第二張圖是S&P500的十年報酬率,1871年到2009年
: http://www.brokersweb.org/images/stories/stockmarketsgoup.png
: 其中報酬率虧損的有1929-1938年(年複利-1.4%)以及1999-2008年(年複利-1.5%)
: 2000-2009年應該也是,但這個我就沒在MorningStar看到相關資料。
: 如果把投資時間拉長為20年,那麼情況就有點不一樣了
: 最差的那一個20年,年複利是3.1%(大約增值一倍)
: 長期平均,年複利是9.3%(大約增值六倍)
: 最好的那個20年,年複利是18%(大約增值二十七倍)
: 會有反例嗎?
: 在某一段時期,股市的報酬率是有可能輸給其他標的;而且也不見得每一個股票市場長期
: 都不會倒閉;甚至你也可以說過去發生的事,未來未必會重演,搞不好再來會連續50年投
: 資都虧錢。
: 但至少就過去S&P500的資料看起來,長期投資不只是勝率大,還沒輸過
指數化投資的長期勝率的確大
不過如果有別的投資策略的過往長期勝率更大
但是是以賺取價差為主
這有什麼關係嗎?
我想這只是手段的問題
只要不明顯降低達成最後目的的成功率即可
所以我才會認為
投資和投機是否有必要定義的很清楚或許不是很必要
重點就在於投資行為是否明智
而一個明智的投資行為
就應該會符合葛拉罕對投資的定義
最後回到原本的主題
我認為明智的投資行為通常會造就成功抗通膨的結果
而不明智的投資行為就相對困難許多
而所謂的「投資抗通膨」當然也就不是必然的了
以上是個人的想法
分享出來讓大家討論看看
--
: 1.關於投資還有投機,wiki有詳細的記載
: "投資指用來製造收入、賺取利潤、或購買擁有外在價值的物品而[1]涉及財產或資源/資?
: 的投放,在未來得到回報收益。在金融和經濟領域,投資有不同的活動種類。相較於投機?
: 投資涉及的時間較長,趨向為在未來獲得比較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收益累積。"
: "投機,不同於投資,是指貨幣所有者將其所持有的貨幣購買非貨幣資產,主要以期望未來
: 將早先購買的非貨幣資產轉換為貨幣資產時獲得比原先購買時所支付的價格上的差額,即
: 差價。"
我比較認同巴菲特的恩師葛拉罕對投資與投機的定義:
「投資行為必須經過透徹的分析,確保本金的安全與適當的報酬。
不符合上述條件的行為即是投機。」
這定義並沒有提到現金流和價差
重點是透過「透徹的分析」的行為
來達到「本金的安全與適當的報酬」
簡單的說
我想重點就是投資人的投資策略應該有所憑據
以葛拉罕的菸屁股投資策略來說
以淨變現價值的六折買入持股並等待一兩年
直到該股上漲到等於淨變現價值為止才賣出
這就是明顯的賺取價差行為
但是是很聰明的、很合理的投資策略 (雖然現在很難找到這種標的了…)
而巴菲特雖然晚年以成長股的投資居多
可是依然有使用類似的概念在操作 (啊就隱含價值和價格的對比嘛)
拿賭博行為來說
雖然大多數在賭場的賭博可以說都是不明智的
可是早年有些數學天才
選擇某些特定的賭博遊戲
透過腦中精密的計算決定每次下注的金額大小
好達到期望值為正值
這應該也符合葛拉罕的定義
只是這是在賭場而非金融市場罷了
不過
很多投資人在金融市場的行為恐怕都不符合該定義
大多時候都未經求證、或足夠的求證就進場 (我有時候也是吧......)
也就難怪會有不理想的結果
總之
人雖然無法達到完全理性、而只能有限理性
但該做的功課仍然是必須的
除非投資的前提不是為了賺錢
另外
我不認為技術分析就完全不符合該定義 (雖然我沒在用啦....)
但覺得該做的求證工作仍然必要的
題外話
菸屁股策略在現代就類似於買進低股價淨值比的股票
在不少投資的書都有提到現在依然有用
不過…
我翻了幾篇台灣的相關論文
發現股價淨值比效應在過去十幾、二十年來似乎不明顯
甚至有「逆向股價淨值比效應」 (亦即股價淨值比高者,反而表現較佳)
這也許代表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民情、文化
也可能是樣本和期間的不同選擇導致的結果
不過這也蠻正常的…
國外似乎也不少這種針對同一效應卻有不同結論的研究出現
技術分析相關的研究也常常如此
所以啦…投資嚴謹一點是好的
: 跟我上面提的,應該滿接近的吧?而且既然會出現在wiki上面,應該是大多數人都能認同的
: 觀點才對
: 區分投資和投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做"財務規劃"時,我自己簡單的分類方法是,必
: 要的目標用投資,想要的目標可以用投機。
: 例如退休,是必要的,總不能透過投機,投機成功才退休(當然也可以這樣規劃,如果能接
: 受投機失敗就多工作幾年的話)
: 本來就沒有人規定理財一定要怎麼做,財務規劃就是人生規劃的一部份,想過怎樣的生活
: 就怎麼理財
: 但是我們必須要有一些數字,預期報酬率或是預期股利,如果我們要定一個目標是五年後
: 買車,現在有一筆錢,五年後可以變成多少?
: 然後是要用本金買?用利息買?還是用本利和來買?每個人想要的生活方式不同會決定規劃
: 的內容,但如果沒有數據,就無從規劃起
: 2.長期投資到底能不能確定獲利
: 有兩張圖跟大家分享,第一張在此:
: http://www.brokersweb.org/images/stories/stockmarkets.png
: 這是美國跟加拿大為主的幾個投資標的的長期報酬,圖片是來自Morningstar,從1977年到
: 2009年的累積,美股>加拿大股市>全球股市>5年GICs>加拿大房地產,黃金>通膨
: 第二張圖是S&P500的十年報酬率,1871年到2009年
: http://www.brokersweb.org/images/stories/stockmarketsgoup.png
: 其中報酬率虧損的有1929-1938年(年複利-1.4%)以及1999-2008年(年複利-1.5%)
: 2000-2009年應該也是,但這個我就沒在MorningStar看到相關資料。
: 如果把投資時間拉長為20年,那麼情況就有點不一樣了
: 最差的那一個20年,年複利是3.1%(大約增值一倍)
: 長期平均,年複利是9.3%(大約增值六倍)
: 最好的那個20年,年複利是18%(大約增值二十七倍)
: 會有反例嗎?
: 在某一段時期,股市的報酬率是有可能輸給其他標的;而且也不見得每一個股票市場長期
: 都不會倒閉;甚至你也可以說過去發生的事,未來未必會重演,搞不好再來會連續50年投
: 資都虧錢。
: 但至少就過去S&P500的資料看起來,長期投資不只是勝率大,還沒輸過
指數化投資的長期勝率的確大
不過如果有別的投資策略的過往長期勝率更大
但是是以賺取價差為主
這有什麼關係嗎?
我想這只是手段的問題
只要不明顯降低達成最後目的的成功率即可
所以我才會認為
投資和投機是否有必要定義的很清楚或許不是很必要
重點就在於投資行為是否明智
而一個明智的投資行為
就應該會符合葛拉罕對投資的定義
最後回到原本的主題
我認為明智的投資行為通常會造就成功抗通膨的結果
而不明智的投資行為就相對困難許多
而所謂的「投資抗通膨」當然也就不是必然的了
以上是個人的想法
分享出來讓大家討論看看
--
All Comments
By Quintina
at 2011-06-01T07:08
at 2011-06-01T07:08
By Barb Cronin
at 2011-06-02T14:21
at 2011-06-02T14:21
By Rebecca
at 2011-06-07T05:55
at 2011-06-07T05:55
By Suhail Hany
at 2011-06-07T20:23
at 2011-06-07T20:23
By Rebecca
at 2011-06-11T21:09
at 2011-06-11T21:09
By Ethan
at 2011-06-16T00:02
at 2011-06-16T00:02
By Agnes
at 2011-06-18T23:40
at 2011-06-18T23:40
By Faithe
at 2011-06-20T05:05
at 2011-06-20T05:05
By Wallis
at 2011-06-20T23:13
at 2011-06-20T23:13
By Audriana
at 2011-06-21T21:17
at 2011-06-21T21:17
By Kelly
at 2011-06-26T02:31
at 2011-06-26T02:31
By Leila
at 2011-06-26T19:28
at 2011-06-26T19:28
By Ingrid
at 2011-06-28T15:07
at 2011-06-28T15:07
By Odelette
at 2011-07-03T13:21
at 2011-07-03T13:21
By Michael
at 2011-07-07T18:01
at 2011-07-07T18:01
By Sandy
at 2011-07-10T18:25
at 2011-07-10T18:25
By Valerie
at 2011-07-12T18:47
at 2011-07-12T18:47
By Carol
at 2011-07-16T07:51
at 2011-07-16T07:51
By Noah
at 2011-07-21T00:35
at 2011-07-21T00:35
By Jacob
at 2011-07-23T16:42
at 2011-07-23T16:42
Related Posts
投資不能對抗通膨
By Heather
at 2011-05-28T10:14
at 2011-05-28T10:14
薪水不高 但希望能夠存錢 有建議嘛?
By Dinah
at 2011-05-28T01:45
at 2011-05-28T01:45
投資不能對抗通膨
By Hardy
at 2011-05-28T00:13
at 2011-05-28T00:13
投資不能對抗通膨
By Zora
at 2011-05-27T22:56
at 2011-05-27T22:56
投資不能對抗通膨
By Frederica
at 2011-05-27T22:52
at 2011-05-27T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