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海外指數投資及資產配置小結 - 投資
By Daniel
at 2017-05-16T09:26
at 2017-05-16T09:26
Table of Contents
我的海外指數投資及資產配置小結
時序:
2011~2017
前言:
2011在網路上看到綠角網站上介紹海外指數型投資,其實當時我就是個被動指數投資者,
當時只有投資台灣指數ETF也就是持有0050,0050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買入,一直抱到
當時2011年,獲利頗豐(近七成),所以當看到綠角介紹後才知道原來國外有更好更便宜的
被動指數投資標地,之後請綠角介紹下,我在2011年5月在firstrade開了第一個也是目前
惟一的海外券商帳戶~
歷程:
一開始因匯入錢不多,所以在2011到2013年算是海外資產配置建構時期,中間也針對配置
做了一些調整,一直到了2013年才有了基本雛型如下
VT:10%
IVV: 30%
FXI: 30%
VXUS: 30%
2013年也開了股利再投資功能,2013到2016年中間也匯了幾次款,不過基本就是將投資部
位放大(配置比例不變),到了2017年考慮海外投資部位佔全部資產有一定比例,加上年紀
及後續工作收入考量,在今年3月將全球投資比例增加,資產配置重新調整如下
VT:40%
IVV: 20%
FXI: 20%
VXUS: 20%
小結:
以昨天市價計算,總獲利約29%,其中
VT: 獲利6.33%
IVV: 獲利75.93%
FXI: 獲利7.45%
VXUS: 獲利23.7%
IRR就沒算了也不會太高,主要是2011年到2013年匯款金額並不是太多,除了配置還在調
整外,也可能初期對於海外投資也還是嘗試的心態,現在回頭看如果能在2011年初期一次
買足獲利會更好,但我不是神仙自然也無法早知道
心得:
一樣,這樣投資結果對我而言,就是持續加強我對被動指數投資的信心,這六年來我在被
動指數上花的成本就是,匯了八次款但匯款費用firstrade都補貼了,另外加上firstrade
收的手續費(其中IVV,FXI免費),當然30%稅都繳給美國大叔,這部份就躲不過了
實際上海外被動投資獲利金額雖沒有我原有持有台灣指數0050多,但對於我個人在資產配
置及風險分擔上極有幫助,畢竟0050只是新興市場中單一國家股市指數ETF,在風險評估
中還是屬於高風險的市場
感念我的投資路上有太多曾經幫助我的人,故分享我的投資小結也給想要進行被動指數投
資者參考~~感恩
--
時序:
2011~2017
前言:
2011在網路上看到綠角網站上介紹海外指數型投資,其實當時我就是個被動指數投資者,
當時只有投資台灣指數ETF也就是持有0050,0050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買入,一直抱到
當時2011年,獲利頗豐(近七成),所以當看到綠角介紹後才知道原來國外有更好更便宜的
被動指數投資標地,之後請綠角介紹下,我在2011年5月在firstrade開了第一個也是目前
惟一的海外券商帳戶~
歷程:
一開始因匯入錢不多,所以在2011到2013年算是海外資產配置建構時期,中間也針對配置
做了一些調整,一直到了2013年才有了基本雛型如下
VT:10%
IVV: 30%
FXI: 30%
VXUS: 30%
2013年也開了股利再投資功能,2013到2016年中間也匯了幾次款,不過基本就是將投資部
位放大(配置比例不變),到了2017年考慮海外投資部位佔全部資產有一定比例,加上年紀
及後續工作收入考量,在今年3月將全球投資比例增加,資產配置重新調整如下
VT:40%
IVV: 20%
FXI: 20%
VXUS: 20%
小結:
以昨天市價計算,總獲利約29%,其中
VT: 獲利6.33%
IVV: 獲利75.93%
FXI: 獲利7.45%
VXUS: 獲利23.7%
IRR就沒算了也不會太高,主要是2011年到2013年匯款金額並不是太多,除了配置還在調
整外,也可能初期對於海外投資也還是嘗試的心態,現在回頭看如果能在2011年初期一次
買足獲利會更好,但我不是神仙自然也無法早知道
心得:
一樣,這樣投資結果對我而言,就是持續加強我對被動指數投資的信心,這六年來我在被
動指數上花的成本就是,匯了八次款但匯款費用firstrade都補貼了,另外加上firstrade
收的手續費(其中IVV,FXI免費),當然30%稅都繳給美國大叔,這部份就躲不過了
實際上海外被動投資獲利金額雖沒有我原有持有台灣指數0050多,但對於我個人在資產配
置及風險分擔上極有幫助,畢竟0050只是新興市場中單一國家股市指數ETF,在風險評估
中還是屬於高風險的市場
感念我的投資路上有太多曾經幫助我的人,故分享我的投資小結也給想要進行被動指數投
資者參考~~感恩
--
All Comments
By Joe
at 2017-05-19T09:25
at 2017-05-19T09:25
By Heather
at 2017-05-23T19:47
at 2017-05-23T19:47
By Andrew
at 2017-05-26T09:04
at 2017-05-26T09:04
By Callum
at 2017-05-30T00:31
at 2017-05-30T00:31
By Ida
at 2017-06-01T07:40
at 2017-06-01T07:40
By Ingrid
at 2017-06-02T08:12
at 2017-06-02T08:12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06-04T21:41
at 2017-06-04T21:41
By Eden
at 2017-06-07T00:39
at 2017-06-07T00:39
By Ethan
at 2017-06-09T04:40
at 2017-06-09T04:40
By Hamiltion
at 2017-06-12T12:51
at 2017-06-12T12:51
By Frederica
at 2017-06-16T10:23
at 2017-06-16T10:23
By Kelly
at 2017-06-20T13:55
at 2017-06-20T13:55
By Daniel
at 2017-06-21T03:51
at 2017-06-21T03:51
By Eartha
at 2017-06-25T13:37
at 2017-06-25T13:37
Related Posts
優先股的換位思考 - 為何發行優先股?
By Jake
at 2017-05-15T02:21
at 2017-05-15T02:21
iShares核心積極配置ETF-AOA分析介紹
By Kelly
at 2017-05-15T01:22
at 2017-05-15T01:22
美國納稅義務人購買ETF
By Hamiltion
at 2017-05-10T04:33
at 2017-05-10T04:33
( 季配 ) 封閉式多元策略平衡基金 - JDD
By Hamiltion
at 2017-05-08T23:06
at 2017-05-08T23:06
美股記帳
By Daph Bay
at 2017-05-06T22:45
at 2017-05-06T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