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面對的新困境 - 投資

By Emily
at 2007-12-09T18:13
at 2007-12-09T18:13
Table of Contents
從荷蘭鬱金香的炒作到現在,人類不知道歷經多少次多空交替,
「炒作」是持續的,只是對象一直換而已,只要學會不去預測
多空,不要想賣在最高點、買在最低點,獲利是不難。
但是這次有點不一樣,問題發生在「貨幣」上,沒什麼人有這
個經驗,所以也很難應付。
布列登森林協定的瓦解,表面上是金本位被美元本位取代,但
背後的意義是:黃金是天然的礦產,數量有限,難以快速控制,
偏偏在另外一方面,二十世紀下半葉的技術革新太快,生產力
如脫韁野馬,所創造出來的財富,完全不是金本位的貨幣供給
額可以追得上的。試想,二次世界大戰後,到處都是廢墟,也
到處是發財的機會,但是黃金的開採是有限度的,在金本位下,
貨幣供給額是黃金開採的應變項,增加幅度也是有限度的。
你也發財,我也發財,大家都發財,但是貨幣有限,又不能光
靠降低存款準備率來增加乘數效應,那「錢」從哪裡來?
簡單講,貨幣供給額完全趕不上世界各國的生產力增幅,若不
放棄金本位,生產就會過剩(大家都有能力生產,但是沒錢消
費)。所以,美元本位是時勢所趨,而非美國真的那麼「大尾」。
新興市場非常仰賴出口所帶來的好處,包括製造業繁榮,就業率
上升,而賺進來的外匯,又可以供央行發行更多的貨幣,來刺激
內需經濟。所以美國FED的十二家儲備銀行,若不飛快印製美元,
新興市場的經濟可是會垮掉的。
然而到了現在,全球各國所持有的美元外匯已經到了極限,而
原物料的需求仍舊在增加,還推升了物價,最慘的是,美國次
貸將會影響消費者信心與美元資產的價值。
好,主要消費者因為貨幣貶值而減損購買力,理論上,回推到
產品市場,廠商應該有所危機感,在資本形成與產能擴充上,
應該採取保守策略因應。但為什麼原物料仍舊保持在高檔?
這波原物料上漲明顯是需求推升的,所以價量齊揚,但是面對
終端產品的消費者購買力有減損的危機時,為何原物料的需求
仍舊強勁?這很詭異哪!令人不得不懷疑,從美元資產撤出的
資金,在供應生產者進行無效率的投資。
但是,這代表作為一個小小的投資人,就應該把所有資產出清,
退場觀望嗎?當然不是!原因出在:不管你賣掉什麼資產,事
實上,你等同買入另外一種資產。倘若美國垮掉,世界各國也
沒有地方能倖免。舉例講啦!你如果賣掉美林工礦,你必然拿
回一筆錢,通常是新台幣,然後呢?你要持有新台幣嗎?我個
人對於美林工礦的信心還高於新台幣。如果不持有新台幣,那
你又要把錢拿去買什麼?
黃金呢?如果人們再次回到金本位,結果不會是黃金大漲,而
是全球大蕭條,因為沒有人願意把手中的黃金拿去買別人生產
的產品(eg, 以美元計價的黃金每天在漲,各種科技產品每天
跌)。
倘若真的有「油本位」,通勤族的交通成本必然上升,這不利
於都市規模的成長。
倘若中產階級持續減少,那我倒很想買國防工業的股票,尤其
是製造小型武器(如槍械、防彈衣等),但是去哪買?
還有很多呢!誰說我看空?
--
Tags:
投資
All Comments

By Daniel
at 2007-12-10T13:38
at 2007-12-10T13:38

By Thomas
at 2007-12-12T13:16
at 2007-12-12T13:16

By Joseph
at 2007-12-12T23:52
at 2007-12-12T23:52

By Selena
at 2007-12-17T18:00
at 2007-12-17T18:00

By Margaret
at 2007-12-21T21:19
at 2007-12-21T21:19

By Elizabeth
at 2007-12-25T16:17
at 2007-12-25T16:17

By Noah
at 2007-12-28T12:01
at 2007-12-28T12:01

By Daph Bay
at 2008-01-01T12:50
at 2008-01-01T12:50
Related Posts
服務業年終》售屋最多12月 金控上看6月

By Jake
at 2007-12-09T17:35
at 2007-12-09T17:35
請版友指點、幫忙--> 小心衝手續費的銀行

By Emma
at 2007-12-09T17:28
at 2007-12-09T17:28
請版友指點、幫忙--> 小心衝手續費的銀行

By Puput
at 2007-12-09T17:28
at 2007-12-09T17:28
請問國泰世華跟台銀跟中國信託的比較??

By Madame
at 2007-12-09T17:13
at 2007-12-09T17:13
新手的投資組合.

By Emma
at 2007-12-09T16:07
at 2007-12-09T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