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開始了殖民地化的進程2 - 經濟
By Kyle
at 2005-08-10T16:01
at 2005-08-10T16:01
Table of Contents
轉錄自
http://www.wyzxwyzx.com/xuezhe/zuodapei/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2
一個由外國人掌控的商業公司當然不可能履行好政府的職能,東印度公司在其印
度領地上所作的一切,只能是為公司股東和英國籍高級職員牟取最大收入。掌握了政
府權力的東印度公司不僅控制了印度的稅收,甚至可以決定印度的稅制。有如此權力
的一個商業公司會如何殘酷地壓榨被統治者,這是不難想像的。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
收入是如此豐厚,以致該公司高級職員的稱號在英國變成了暴富者的代名詞。這也就
是英國資本主義發展史中那著名的"原始積累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
英國殖民統治給印度帶來的最大災難,是毀滅了印度的傳統手工業。在18世紀末
的產業革命發生前,手工棉紡織業是印度最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印度生產的精美
棉布出口到世界各地特別是西歐。但是印度一旦變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就立即利用
其同時控制英國和印度兩方政權的便利,一方面開放英國紡織品對印度的出口,另一
方面為阻止印度棉織品的進口而對英國的棉紡織業實行片面的保護。
1720年英國議會完全禁止印度絲織品和印花布進口,以後又對一切印度棉織品徵
收越來越重的進口稅(樊亢、宋則行,第一冊第六章第三節)。弗蘭克認為,18世紀
初印度經濟開始衰落。他引用的資料提到,這一衰落與西歐武裝起來的商人壟斷了遠
東的貿易有關(Frank,第6章,2.(1))。實際上,只要想起18世紀初以後出現
的一系列歷史性事件,印度的經濟衰落就很好解釋。
在整個18世紀,英國以極嚴格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阻止印度紡織品進口,這刺激
了英國發生產業革命,降低了本國生產棉布的成本,結果是18世紀中葉以後,東印
度公司的棉布生意衰落(《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東印度公司"條)。印度在17世紀
陷入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到18世紀嘗到了其苦果:一旦外商的母國採取
了保護主義措施,靠技術革命進行了成功的進口替代,印度依賴外商和出口的經濟
部門就不能不衰落。
英國對從印度進口的絲棉織品的嚴厲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持續了一百多年。到19世
紀初,英國對印度的某些紡織品所徵收的進口稅率竟達70%以上。19世紀初的英國已
經完成產業革命,機器生產的紡織品已經對印度的手工織品具有了成本優勢。但是英
國在印度的殖民政府卻對印度進口的英國製造品僅征2.5%的進口稅。這樣一個代表英
國利益的殖民政府還要印度棉織品在製造過程中層層繳納內地稅,使印度棉織品在印
度出售竟總共要繳17.5%的稅(樊亢、宋則行,第一冊第六章第三節)!
在由殖民政府強加的這種不平等稅收下,19世紀前半期印度出口到英國的棉紡織
品數量下降了四分之三,印度進口的英國棉紡織品數量卻增加了5-6倍。到1850年,
幾百年來向全世界出口棉織品的印度,竟進口了英國全部出口棉織品總值的四分之一
還多。在上千年裏曾經輝煌於全世界的印度手工業從此一蹶不振。
英國的大量機器工業品輸入印度,沉重地打擊了印度的手工業,特別是棉紡織業,
使千百萬印度手工業者失去了生活來源,以致大批地因饑餓而死亡。舊時人煙稠密的
手工業城市,如達卡、摩歇達巴德、蘇拉特等,也都荒蕪了。達卡人口由18世紀中期
的15萬下降到1840年的三、四萬人。1834-1835年東印度總督說:"這種災難在商業
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織布工人的屍骨把印度的平原漂白了。"(樊亢、宋則行,
第一冊第六章第二節)
身為殖民政府統治印度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賺錢而橫徵暴斂,在其統治印度
東部以後不久就將田賦提高了近一倍,造成了連年的饑荒。僅1770年的孟加拉大饑荒
就餓死了1千萬人,約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樊亢、宋則行,第一冊第六章
第二節)馬克思就此痛斥製造了這次饑荒的東印度公司說:"在1769年到1770年間,
英國人用囤積全部大米,不出駭人聽聞的高價就拒不出售的辦法製造了一次饑荒"
(《資本論》第一卷第24章第6節)。
控制了印度對外貿易的歐洲商人還在印度製造出一批甘心為他們壓迫印度人的
當地人走狗。在18世紀中,隨著歐洲人權力的增長,英國在印度的代理人們對歐洲
人的依附和支持也愈益增強。在歐洲人與印度商人發生衝突時,他們堅決地站在歐
洲人一邊,幫助歐洲人損害印度商人的利益。他們還站在歐洲主子一邊來反對內陸
勢力,為了前者的利益而損害後者的利益(Frank,第6章,2.(1))。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的"印度次大陸史"條說:"英國的殖民統治給印度人民
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傳統手工業被摧毀,農民陷於極端貧困狀態,印度成為英國的
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在西歐殖民者們到來之前,印度一直被視為世界上最繁
榮富庶的地區之一,而在變為英國的殖民地之後,印度成了一個被西方人鄙視的"落
後國家"。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印度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下重新爭得獨立之時,印度已
經成了第三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總括17世紀到19世紀中期印度的這一段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外商控制下的出
口導向型經濟會使一個有生產實力的大國走上衰落的3階段之路:在外商控制下的出口
導向經濟形成的過程中,被外商控制的生產大國可以取得就業、生產甚至收入的暫時
增長;一旦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導向經濟形成、外商的經濟控制地位穩固,外商就會
指揮其本地的代理人來奪取本地的政治統治,甚至利用本地的政治不穩定、國家分
裂來將該地、該國變為自己的正式殖民地;而在取得了政治統治地位之後,由外商演
變而成的殖民地政府就會竭澤而漁,將變成了殖民地的原生產大國榨取乾淨,使這個
殖民地永遠陷於貧困。
這也就是說,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導向經濟實際上是一場釣魚遊戲:它先給被控
制國家帶來一點經濟暫時增長的好處,但這個好處不過是釣魚的誘餌。一旦某個國家
被這個誘餌引誘上鉤,它將被控制其對外貿易的外商剝奪全部的政治和經濟主權,
最後被其榨取乾淨。
知道了這一段歷史,我們就可以理解,印度獨立之後經濟上的保護主義為什麼那
麼強烈。那實在是吸取了變為英國殖民地的教訓,基於不保護民族產業就會變為貧窮
的殖民地的認識。
可惜的是,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21世紀的今天,印度當年演出過的一幕竟又
在中國上演了。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中國政府在30多年中大力推進本國的科學技術發
展和工業化,使中國具有了雄厚的工業基礎、大批高水準的科學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
從而形成了極為豐厚的人力資本。這樣豐厚的人力資本和極低的工資水平,使投資的
外商可以獲得很高的利潤,以致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逐漸變成了外商投資的首選之
地,最近一些年每年的外商實際投資都達400億美元以上。
而在這樣的外商投資大潮面前,有關部門不僅喪失了起碼的警惕,而且滑向了甘
當外商中國代理人的歧路。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勢,拼命地向外商贈送各種各樣的優惠
政策,使民族產業在本國領土上倍受打擊,以此來幫助外商消滅中國的民族產業。
在這樣的偏袒政策下,2004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606億美元,2004年底中國實際
累計使用外資金額已達5621億美元。從1992年到現在,外資企業工業產值占全國工業
總產值比重已由7%增長到33%,實際使用外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由7.5%發
展到10%左右,外資進出口占全國進出口的比重目前已達到近60%。再加上70%以上
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中國已經開始落入了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
面對中國陷入的殖民地化前景,國內要求減少外資流入的呼聲日益高漲。這使外
商在中國的代理人們焦急萬分,趕忙動用一切手段來為外國資本說話。在這樣的背景
下,《環球時報》2005年1月28日第13版發表了"本報記者龔雯"的文章,題目就是
"5621億美元外資,不多"。這篇文章將"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金伯生"、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胡景岩"等人捧出來當成權威"發表意見",甚至將"國務院發展研
究中心主任王夢奎"都拉了出來,以論證"我國不存在利用外資額過度的問題"。
可就是這篇文章本身所列數字,已經清楚地說明外商控制中國經濟到了什麼程
度。那個"商務部外資司司長胡景岩"說,外資"占到我國機電產品銷售額的70%,
高新技術產品的84%"。面對這樣的數字,他竟然還說:"從各行業實際利用外資的比
例看,外資只是在少數行業佔有較大份額";"此外,由於外商投資企業銷售額中的
40%左右為出口額,因此總體來講,目前外資在國內並未形成壟斷"。
懂得現代經濟的人都知道,機電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是現代產業的核心,在這兩
個產業上取得優勢是一國工業現代化的關鍵。這兩個產業的絕大部分落入了外資手裏,
中國經濟的現代化還有什麼希望?胡景岩等人的邏輯簡直荒唐,在他們看來,外商掌
握了中國的現代產業、佔有了中國工業的三分之一、甚至占了中國對外貿易的60%,
這還都不算"外資壟斷",非得外商掌握了中國的所有產業、佔有了中國工業和中國對
外貿易的全部,才能談什麼"外資壟斷"!
說"外商控制了"什麼,根本就不需要外商佔有它的全部,甚至不需要外商佔有其
大部分。即使遲至18世紀,印度西部古吉拉特的重要港口蘇拉特的貿易也只有大約12%
是由歐洲人控制的(Frank,第2章,1.(6)),這並不妨礙西歐殖民者完全控制甚至
完全壟斷印度的海外貿易,也不妨礙英國"商人"英國東印度公司就是在這個18世紀正
式將印度變為英國的殖民地。
胡景岩等人近年的言行表明,中國現在不僅已經出現了地道的外商代理人,而且
這種人已經佔據了中國的某些要害部門。這又與印度18世紀的情況十分相似。前邊
已經指出,在18世紀,印度出現了一批英國的代理人,他們在歐洲人與印度商人發生
衝突時堅決地站在歐洲人一邊,幫助歐洲人損害印度商人的利益。而中國現在的這些
外商代理人已經和當時英國在印度的代理人一樣:他們對自己的祖國陷入外商控制之
下不僅不表憂慮,反而欣喜萬分;他們對外商控制本國對外貿易還嫌不夠,非要讓外
商掌握本國的全部經濟領域、把本國的企業全部趕盡殺絕。
近年來,不少人開始爭論我國會不會"拉美化"、如何防止"拉美化"。其實依中國
目前的形勢看,我們現在的問題不是會不會"拉美化"的問題,而是如何防止"印度化"
的問題,是如何避免陷入18世紀以前印度的那種困境的問題。
參考文獻
樊亢、宋則行(主編):《外國經濟史(近代、現代)》,第一冊,人民出版社,
1965年第1版
Frank, Andre Gunder: Reorient: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 中譯
本《白銀資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第2版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譯本:"德里蘇丹國"、"莫臥爾王朝"、"印度次大陸史"、
"東印度公司"等條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開始了殖民地化的進程1
By James
at 2005-08-10T15:59
at 2005-08-10T15:59
上游原料漲價對公司有何影響
By Edith
at 2005-08-10T13:31
at 2005-08-10T13:31
一階齊次函數??
By Audriana
at 2005-08-10T11:08
at 2005-08-10T11:08
什麼是尤拉定理呀
By Rebecca
at 2005-08-10T10:51
at 2005-08-10T10:51
什麼是尤拉定理呀
By Cara
at 2005-08-10T01:09
at 2005-08-10T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