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開始了殖民地化的進程1 - 經濟
By James
at 2005-08-10T15:59
at 2005-08-10T15:59
Table of Contents
轉錄自
http://www.wyzxwyzx.com/xuezhe/zuodapei/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2
《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開始了殖民地化的進程》
左大培(2005年7月26日)
目前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已經占GDP的70%,而出口的一半以上由外商投資企業控
制,形成了一種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外資企業當然為這樣的經濟格局大聲叫
好,他們在中國的代言人則反復強調,這樣的格局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所必要。
稍微懂得一點經濟史的人都知道,當今的那些大一點的經濟發達國家,沒有一個
是靠這種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導向經濟發展起來的。即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取得高速
增長的日本、韓國、臺灣等東亞國家和地區,雖然號稱是出口導向型經濟,但其出口
的主力卻是本地的民族產業。也確實有一些大國如印度,曾經陷入外商控制下的出口
導向經濟。但是這種外商控制下的出口導向經濟卻是它們變為殖民地的開始。
印度次大陸各國是逐步變為英國的殖民地的,這一殖民地化的進程在19世紀初基
本完成。17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普拉西戰役中獲勝,以武力佔領了整個孟加拉,
由此開始了印度本土正式變為英國殖民地的過程。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中,英國東印
度公司通過發動多次侵略戰爭和各種訛詐的方式進行侵佔,到19世紀初,現今的印度
(不包括現今的巴基斯坦地區)境內的各個公國和土邦都先後變成了英國東印度公司
的領地或藩邦(樊亢、宋則行,第一冊第六章第二節)。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奇怪的一段插曲:一個股份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竟然變成
了印度這樣一個大國的正式政府,"官商一體"發展到了它的頂峰。當然,英國東印度
公司這個印度的"政府"是英國女王的臣下,東印度公司統治的印度也就理所當然地變
成了英國的殖民地。
一旦印度開始變為英國的殖民地,東印度公司對英國-印度貿易的壟斷就變成了
妨害英國多數資本家的禍害。英國政府在1773年、1784年和1813年分步剝奪了東印度
公司的商業壟斷權,並且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之後剝奪了東印度公司對
印度的統治權,從此印度就成了由英國政府直接統治的殖民地(《簡明不列顛百科全
書》)。
而在印度這樣淪為殖民地之前,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等外商就在長達2百年的過程
中逐步控制了印度的對外貿易。這種控制為將印度變為英國的殖民地作了充分的準備,
而控制了印度對外貿易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後來就變成了印度的殖民統治者。
早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西歐的殖民者們就來到了印度。1497-1498年葡萄牙
人達伽馬率帆船隊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達印度的馬拉巴爾海岸,從此發現了
到達印度的新航路,開始了歐洲殖民者掠奪印度的血腥歷史。
當西歐的殖民者們初到印度時,印度與美洲大陸不同,已經有了高度發達的文明。
西歐的殖民者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很快征服整個美洲大陸,幾乎滅絕了印地安人。而亞
洲的大帝國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西歐的殖民者們不敢進行軍事征服,一時無法佔領內
陸的廣大地區。
當時妨礙西歐殖民者們將整個印度變為殖民地的最大障礙,就是印度的莫臥爾王
朝。莫臥爾王朝剛好是在西歐殖民者們來到印度之後不久興起的,其創立人巴伯爾于
1526年消滅了伊斯蘭教的德里蘇丹國,建立了莫臥爾王朝。到阿克巴統治時期
(1556-1605年),莫臥爾王朝的疆域擴張到了整個印度次大陸的北部和中部;直到
奧朗則布執政(1658-1707年)時,莫臥爾王朝的擴張才最終停止(《簡明不列顛百
科全書》)。在這樣一個強大的莫臥爾王朝面前,西歐的殖民者當然無法佔領印度次
大陸的大片領土,而只能在2百多年中將自己直接佔領的殖民地限於印度沿海的少數
據點。
16、17世紀葡、荷、英、法等國的殖民者相繼來到印度東、西海岸占奪據點,進
行海上劫掠和掠奪性貿易。英、法分別於1600年、1664年成立了"東印度公司",1602
年荷蘭成立了"尼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這些公司擁有政府授予的壟斷東方貿易和軍
事侵略的全權。到17世紀末,西歐殖民者在印度沿海一帶已各擁有一批牢固的設防據
點。其中英國人佔有的孟買、馬德拉斯、加爾各答等地,還逐步發展為今日印度最大
的幾個城市(樊亢、宋則行,第一冊第六章第二節)。
印度由外商控制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早在西歐殖民者來到印度之前,印度就已經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有了發達的貿易關
係,出口精美的棉織品和絲織品以換取中國的瓷器、日本的銅等等。直到17世紀,這
些對外貿易還有許多是由印度的商人經營的。而在16、17世紀,西歐商人(葡萄牙人、
英國人、荷蘭人、法國人)相繼來到印度沿海建立商業據點,逐步把印度商人從海上
貿易中排擠出去,壟斷了印度商品(棉織品、絲織品、藍靛、香料、珠寶等)的輸出。
這些西歐商人之間也為爭奪印度市場而進行了激烈的鬥爭。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成
立之初,就遭到荷屬東印度(現在的印尼)的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的抗爭。1612年該公
司擊敗了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從印度的莫臥爾王朝獲得了貿易特權(《簡明不列顛百
科全書》)。又經過一百多年的鬥爭,英國殖民者終於將葡萄牙、荷蘭的勢力排擠了
出去,最終摧毀了法國在印度的勢力,於18世紀中葉開始將印度變為自己獨佔的殖民
地。
有助於西歐商人壟斷印度出口的,不僅是西歐商人掌握著他們從美洲掠奪來的白
銀和黃金,而且是西歐商人運用這些金銀購買印度精美的棉織品和絲織品,把從美洲
得到的金銀化為了歐洲人對棉布和絲織品的更多消費。印度在這種世界貿易格局中扮
演了消費品加工者的角色。可惜的是,由於印度的對外貿易被西歐商人壟斷,印度人
不僅只能為外商的訂單生產,而且在生產上被外商控制,高度依賴外國商人控制的銷
售市場。
無論如何,西歐商人的到來最初促進了印度出口商品(特別是棉織品、絲織品)
生產的進一步擴大。由於國外的白銀湧入,16世紀以及17世紀末和18世紀初,孟加拉
的紡織品生產和出口一再擴大,並導致人們去開發邊疆地區(Frank,第3章,2.(3)
)。當今印度的最大城市加爾各答就是在這個時期興盛起來的。它坐落在孟加拉,
1690年成為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點,1772年成為英屬印度的首府(《簡明不列顛
百科全書》)。
到18世紀,在印度的一些先進地區,已出現了不少發達的手工業城市,其產品大
量行銷國內外。繁榮的棉織業中心、孟加拉的達卡到18世紀中期有人口15萬,大量輸
出棉布。而到17、18世紀,由於城市手工業已經不能滿足出口棉織品和絲織品的需求,
商人便開始向農村手工業者訂貨。到17世紀中葉,在孟加拉、古吉拉特、旁遮普的一
部分地區,已經不是幾萬而是幾十萬農戶在從事出口棉織品的生產了(樊亢、宋則行,
第一冊第六章第一節)。
明白了這些,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到17世紀末依然強盛的莫臥爾王朝會聽任
西歐商人控制的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至少到17世紀末,西歐商人控制的出口導向型
經濟增加了印度人的就業,使許多印度人變得更富裕。莫臥爾王朝那樣的專制政權可
能對自己臣民的就業和富裕沒有那麼強的關切,但是臣民們變得更富裕有助於增加朝
廷的稅收,有助於統治者政治上的穩定。這就使莫臥爾王朝不僅容忍了西歐商人控制
的出口導向型經濟,甚至還在1717年允許了英國在印度自由貿易。
總的來說,在到18世紀初的200年間,西歐商人的來到印度並誘使其發展出口導
向經濟更像是單純的國際貿易擴大,它的後果似乎印證了國際貿易理論的經典結論:
貿易的擴大會使參與貿易的各方都受益,甚至會促進印度的經濟發展。
到17世紀末,西歐殖民者幾乎完全壟斷了印度的海外貿易。他們不僅有採購印
度商品運往歐洲的獨佔權,而且還把印度商品運往鄰近的亞洲各地,從事居間貿易,
獲取厚利。
到18世紀中葉,英國東印度公司已在印度設立了150處商站和15家大代理店。它
們通過印度商人和高利貸者,以預付貨款的方式,迫使成千累萬的印度織工和其他
手工業者生產公司的訂貨。僅在加爾各答一地,為東印度公司訂貨工作的就有8千名
織工(樊亢、宋則行,第一冊第六章第二節)。
也就是在18世紀初,強盛的莫臥爾王朝開始衰落,印度在實際上又重新分裂為許
許多多小邦。在這之後,英國東印度公司就拋開了其"商業公司"的外衣,於18世紀中
葉開始武力征服印度,開啟了印度殖民地化的進程,最終變成了統治印度的殖民主義
政府。
一旦變成了歐洲殖民者的殖民地,印度就真正落入了苦難的深淵。最初的殖民
政府--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所作所為,尤其令人髮指。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什麼是尤拉定理呀
By Cara
at 2005-08-10T01:09
at 2005-08-10T01:09
什麼是尤拉定理呀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5-08-10T00:26
at 2005-08-10T00:26
獨占市場成本問題
By Oliver
at 2005-08-09T17:29
at 2005-08-09T17:29
禿鷹的晚餐--金融併購的社會後果
By Charlotte
at 2005-08-09T17:13
at 2005-08-09T17:13
那裡可查到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By Rachel
at 2005-08-09T16:04
at 2005-08-09T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