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次貸之後的美國經濟 - 股票
By Madame
at 2008-07-18T13:06
at 2008-07-18T13:06
Table of Contents
本文同步貼於我的blog: http://www.rusrule.com
這二天剛好有二位版友問了同樣的問題, 你覺得何時可以進場去買股票?
坦白說, 決定時機永遠是最難的一部份, 因為投資人永遠期望著能買進隔天就開始大漲,
但是作為分析方的我, 最多也只能從基本面去看, 目前是否個別股票被低估了, 希望市場
有一天能重回青睞. 或者是從整體面去看, 未來整個大環境的走向來研判等.至於準不準,
那就只能見仁見智了.
回到話題, 現在是買進的時機嗎? 坦白說, 我不知道, 但是至少我是不會買的. 主要的原
因仍在情況未明. 現在進場者, 和賭博是差不多的. 輸和贏的機會基本上是一半一半的,
或許真正的風險愛好者, 會樂於從中殺進殺出, 但對於懶散如我者, 在投資我喜歡採取
相對保守的原則, 我不求從最低點進場, 從魚頭吃到魚尾, 在目前情況未明朗前, 我傾向
觀望.
另一個版友提到未來還有什麼會發生嗎? 基本上, 次貸問題是源自於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
華爾街過度資產證券化價值大量貶值的連鎖效應.這個問題我個人相信最差的時候差不多
已經過了 (這不表示投資銀行不必再認列損失了,只是認列的數字會開始下降). 至於台灣
流行的”二房”問題, 基本上我認為可能是烏龍一場, 反而不會引起什麼大風暴.(中國政
府據說外匯存底有21%是二房發行的AAA級債券) 但是金融風暴就此結束嗎?我想未必, 我的
想法是新的貸款問題應該會在不久後發生. 不是說, 次貸的問題最壞的時機已經過去了嗎ꄊ 是啊, 別忘了我講的是次貸(Subprime),
在次貸前面還有Alt-A和Prime二類. 在我之前的美國觀察心得一文中有提過, 以我個人所
見, 基本上我們所聽聞的房地產慘跌, 物價上漲縮減開支, 談的多是美國中低階層居多,
而對於中高階收入者而言, 基本上, 股票的跌幅影響程度會遠高於油價或是物價. 我個人
預期在這一段時間的修正會開始逐?影響這些人的消費, 甚至包括中高價位的房地產的下跌
. 而對銀行而言, 別忘了還有不少MBS是以ALT-A和Prime作為發行標的. 如果股市真的接連
重挫, 甚至開始有幾家企業發生如金融業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那恐怕華爾街的投資銀行要
再面臨一次房貸的風暴了.
另一件讓人擔心的事, 是銀行開始對於信用的緊縮, 如經濟前幾章所提的, 銀行的最大功
能之一, 就是在於發揮貨幣的乘數效果, 讓央行發行的一塊錢可能透過銀行的效應, 達到
十元以上的效果. 但是一旦銀行自己而非政策上開始收縮信用時, 這道不停運作的機制就
會受到影響了.特別是重度使用的國家如美國, 銀行的收縮信用,不但可能影響房地產的復
甦(因為買房子的人不容易借到錢了), 可能連帶對於車貸, 消費型貸款都會受到影響,
進而影響到整体的消費.
所以呢?我的結論還是我的老話, 保留現金耐心等待.不用擔心什麼物價會吃到你的資產
這種鬼話. 別忘了台股從12000點跌到3000點, 最多人慘賠並不是在最高點持有股票的,
相反的, 因為12000點到3000點跌了二年多, 而且其中是漲漲跌跌, 很多人就是在每一次的
起漲點時都誤以為要重回高點了, 最後被套牢出清, 這樣上上下下中慘賠的. 我承認目前
有一些股票的價位真的很吸引人, 但是除非台股真的能和美股脫勾, 否則我想股市目前還
是最好連看都不要看.
--
=======================
來看我的不拉閣吧
http://www.rusrule.com
談經濟分析 美股投資和大陸事務
========================
--
這二天剛好有二位版友問了同樣的問題, 你覺得何時可以進場去買股票?
坦白說, 決定時機永遠是最難的一部份, 因為投資人永遠期望著能買進隔天就開始大漲,
但是作為分析方的我, 最多也只能從基本面去看, 目前是否個別股票被低估了, 希望市場
有一天能重回青睞. 或者是從整體面去看, 未來整個大環境的走向來研判等.至於準不準,
那就只能見仁見智了.
回到話題, 現在是買進的時機嗎? 坦白說, 我不知道, 但是至少我是不會買的. 主要的原
因仍在情況未明. 現在進場者, 和賭博是差不多的. 輸和贏的機會基本上是一半一半的,
或許真正的風險愛好者, 會樂於從中殺進殺出, 但對於懶散如我者, 在投資我喜歡採取
相對保守的原則, 我不求從最低點進場, 從魚頭吃到魚尾, 在目前情況未明朗前, 我傾向
觀望.
另一個版友提到未來還有什麼會發生嗎? 基本上, 次貸問題是源自於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
華爾街過度資產證券化價值大量貶值的連鎖效應.這個問題我個人相信最差的時候差不多
已經過了 (這不表示投資銀行不必再認列損失了,只是認列的數字會開始下降). 至於台灣
流行的”二房”問題, 基本上我認為可能是烏龍一場, 反而不會引起什麼大風暴.(中國政
府據說外匯存底有21%是二房發行的AAA級債券) 但是金融風暴就此結束嗎?我想未必, 我的
想法是新的貸款問題應該會在不久後發生. 不是說, 次貸的問題最壞的時機已經過去了嗎ꄊ 是啊, 別忘了我講的是次貸(Subprime),
在次貸前面還有Alt-A和Prime二類. 在我之前的美國觀察心得一文中有提過, 以我個人所
見, 基本上我們所聽聞的房地產慘跌, 物價上漲縮減開支, 談的多是美國中低階層居多,
而對於中高階收入者而言, 基本上, 股票的跌幅影響程度會遠高於油價或是物價. 我個人
預期在這一段時間的修正會開始逐?影響這些人的消費, 甚至包括中高價位的房地產的下跌
. 而對銀行而言, 別忘了還有不少MBS是以ALT-A和Prime作為發行標的. 如果股市真的接連
重挫, 甚至開始有幾家企業發生如金融業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那恐怕華爾街的投資銀行要
再面臨一次房貸的風暴了.
另一件讓人擔心的事, 是銀行開始對於信用的緊縮, 如經濟前幾章所提的, 銀行的最大功
能之一, 就是在於發揮貨幣的乘數效果, 讓央行發行的一塊錢可能透過銀行的效應, 達到
十元以上的效果. 但是一旦銀行自己而非政策上開始收縮信用時, 這道不停運作的機制就
會受到影響了.特別是重度使用的國家如美國, 銀行的收縮信用,不但可能影響房地產的復
甦(因為買房子的人不容易借到錢了), 可能連帶對於車貸, 消費型貸款都會受到影響,
進而影響到整体的消費.
所以呢?我的結論還是我的老話, 保留現金耐心等待.不用擔心什麼物價會吃到你的資產
這種鬼話. 別忘了台股從12000點跌到3000點, 最多人慘賠並不是在最高點持有股票的,
相反的, 因為12000點到3000點跌了二年多, 而且其中是漲漲跌跌, 很多人就是在每一次的
起漲點時都誤以為要重回高點了, 最後被套牢出清, 這樣上上下下中慘賠的. 我承認目前
有一些股票的價位真的很吸引人, 但是除非台股真的能和美股脫勾, 否則我想股市目前還
是最好連看都不要看.
--
=======================
來看我的不拉閣吧
http://www.rusrule.com
談經濟分析 美股投資和大陸事務
========================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Kelly
at 2008-07-21T19:41
at 2008-07-21T19:41
By Victoria
at 2008-07-26T11:03
at 2008-07-26T11:03
By Dorothy
at 2008-07-28T20:34
at 2008-07-28T20:34
By Skylar Davis
at 2008-07-29T06:56
at 2008-07-29T06:56
By Freda
at 2008-07-31T16:54
at 2008-07-31T16:54
By Christine
at 2008-08-05T15:17
at 2008-08-05T15:17
By Sarah
at 2008-08-09T13:45
at 2008-08-09T13:45
By Blanche
at 2008-08-11T06:27
at 2008-08-11T06:27
By Zanna
at 2008-08-13T21:37
at 2008-08-13T21:37
By Anonymous
at 2008-08-14T05:09
at 2008-08-14T05:09
By Rebecca
at 2008-08-14T08:37
at 2008-08-14T08:37
By Liam
at 2008-08-18T02:35
at 2008-08-18T02:35
By Hedy
at 2008-08-18T04:25
at 2008-08-18T04:25
By Dorothy
at 2008-08-19T08:08
at 2008-08-19T08:08
Related Posts
《股市銘》
By Jacky
at 2008-07-18T10:01
at 2008-07-18T10:01
國際企業台股供應鏈
By Ivy
at 2008-07-17T23:36
at 2008-07-17T23:36
基金操盤人的操作....
By Doris
at 2008-07-17T23:28
at 2008-07-17T23:28
美國房貸機構債買氣看升 鮑爾森計畫壓꜠…
By Agnes
at 2008-07-17T19:02
at 2008-07-17T19:02
台指期結算問題
By Victoria
at 2008-07-17T10:45
at 2008-07-17T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