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所得 - 經濟

By Connor
at 2009-09-21T13:46
at 2009-09-21T13:4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david343676 (Let it be)》之銘言:
不好意思, 因為我不幸恰巧在電子業, 不過看法跟妳不同
而且你引用的報告正好再吐你槽
: 回應一下大家的問題好了
: 台灣的出口依存度(一國出口總額佔GDP的比率)很高 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
: 當然我們的確很難從GDP帳中 去分類出 究竟實際上出口為我們創造了多少GDP
: (或許有但我才疏學淺 如果有人知道歡迎提供)
: 我想舉個例子回應為什麼我要用台股市值
: 首先 台股加權指數 是依照所有上市公司中 將各產業依其所佔全國的市值加權計算
: 其中電子業是50% 金融20%
: 股市為求反應一國經濟現況 這樣子比值相信大家都知道電子業佔產業的份量有多大
: 提出這點 只是說明 電子業的份量有多重 而不是說50%的GDP就是電子業貢獻
: 有人說那是因為電子業要建廠需要很多資金
: 但是為什麼要這麼多資金(甚至多數企業還去國外籌資) 去買這麼大量設備提供大量產能?
: 我們才2300萬人
: 我想講明白一點 因為我們的產品是外銷給全世界
: 正因為如此 所以我們有需要投注股市50%的資金拿去建廠
: 我舉兩個實際例子說明
: 第一個 在筆電代工方面 我們的出貨量佔全世界90%以上
: 意思就是 世界上100台筆電 有90台由我們出貨(資料網路上GOO就有 述不提供)
就算出貨90%, 但是利潤是在保3,4,5%...
實際上做IC的毛利才有可能到40~50%...不過算成利潤之後, EPS也是少得可憐
: 第二個 華碩在EEEPC推出第一年 宣布其銷售量 500萬台
: 而且同一年的下半年 宏碁的小筆電 也賣到了500萬台
: 大家可曾想過 1000萬台 賣到哪?
: 假設台灣2300萬人 算600萬戶 就算25%的家庭都買一台 也不過150萬台
: 更何況不可能達到25% (達到10%就很了不起)
: 筆電是電子業的終端產品 更不用說一台筆電後面所需要的 大大小小的零件
: 這些零件 也幾乎由我們出貨 大家到3C賣場如果要自主一台電腦
: 你可以發現你所需要的所有零件 都有台灣廠商代工或自行製造
: 2300萬人的國家 足以做到整個產業鍊都出來嗎?
: 何況電子業是高度資本密集的產業 講求的就是高銷售量
零件是台灣生產, 不過關鍵技術還是在國外身上,
就拿狐狸康來講, CON的生產是需要licence各種協會的規格
主要利潤還是被抽走了
我覺得生產這個跟, 我老爸在老家直接買柳丁生技改過的幼栽來大量生產
沒有啥兩樣, 沒啥好高科技的
更別提NB, Phone代工了, SI廠最會的不就是vendor call嗎?
哪有啥太多核心價值?
: 其實回歸到原PO的問題
: 究竟是不是服務業造成台北有這麼高的所得
: 以及服務業的主要需求對象 是不是內需
: 而我所要表達的是
: 依照行業別來分 服務業佔GDP 七成
: 然而台灣的服務貿易佔GDP比例卻很低 而且歷年來都是赤字
: 顯而易見的 台灣服務業的需求對象主要是國家內需 而工業主要的對象是外銷
: 但是2300萬人的小國 沒有天然資源 沒有廣大國土 沒有大量廉價勞力
: 為什麼會有足夠高的所得 產生這樣的需求
: 很明顯的是因為我們的外銷
: 而我們所投注的電子工業 正是一個需要高資本密集 低度勞力的產業
這個說法不是很正確,
台灣的電子工業一直都是很高度勞力密集,
你會覺得勞力不密集的地方是因為廠商的幾個德政
1.上班打卡制, 下班責任制,
以前2人當3個人操, 現在3人當5人操
2.極低底薪, 以前分紅分到飽, 現在要飯要到老
相對之下, 勞力的總支出好像不多, 不過那是一種扭曲的操作行為
不代表這個產業是那種買了一台香腸製造機, 把豬送進去就會產生一堆香腸出來賣那樣
反過來說, 這個產業是買了一台香腸製造機, 把"人"送進去當做香腸來賣
台灣的電子業一直都是work hard, 一直都不是work smart
: 這樣的產業為我們創造"第一波"大量收入 較大部分的勞力再投入到服務業中
: 而台北為台灣的工商重鎮 也是人口數最高的地方(700萬人)
: 公司行號賺了第一波的外銷收入後 有了收入衍生出來的服務需求當然就在當地
: 於是這收入 就可以在台北地區不斷流轉 互相創造需求 提高所得
: 所得是一種流量的概念 第一個創造"水龍頭"的部門開了水
: 於是在經濟體中循環 產生了一段時間的大流量
: 而促成此循環的需求就是對"服務"的需求 服務業能創造出較多的循環次數
: 最後自然有所謂的高房價地價了
請問這啥? 根據是?
: 可能有人會問 那麼為什麼沒有對其他實質產品的需求?
: 因為我們根本沒有經濟誘因或者優勢 去生產其他實質產品來供給國內需求
: 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 我們的進口有多麼大量了 進口所支付的所得
: 跑去別的國家經濟循環中 自然不如服務業那樣 可以大部分在本國循環
: 所以才造成了服務業佔GDP比重這麼高的緣故
: 當然一方面也是因為現在生產已經多由機器取代人力了
: (特別是服務業的需求 很容易受到地理限制 所以很難在服務業達到地區專業化)
進口的部分你忽略掉了那偉大的電子業也是很大宗的
生產通訊模組好了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現在只要用3G, 就要向QC買專利, 做模組就是買IC
假如賣出價是$150, 進口價$100
妳是要算GDP貢獻了$150, 那也真的很有趣
沒有關鍵技術在手, 貢獻歐美日的原廠很多的話, 我相信
要爭論某個產業對於經濟成長是否有非常大的貢獻
看個EPS或者是利潤就很明顯, 帳可以美化做高,
除了避稅之外, 還沒聽說過故意做低的, 就算故意做低, 也太哀鴻遍野了點
另外服務業怎麼會很難專業化?
常常露底褲的Paris他老頭, 不是就有個顯而易見的國際化服務業了嗎?
: 如果有人需要以上部分資料可見
: http://div6.tier.org.tw/newsletter/7.pdf
IMD蠻有公信力的, 我還沒去翻原文, 不過這翻譯本不是就寫了?
三、 我國經濟發展結構性問題亟待解決
我國與韓國出口產業相似,大多以資訊電子產品為出口大宗,但韓國相對我
國出口衰退幅度較小,且在本次競爭力排名上升4 名,尤其在企業效能的項目大
幅進步7 名至第29 名,主因乃我國產品多以代工為主,缺乏自我品牌,在景氣
衰退的時候,各品牌大廠委外訂單急凍,且景氣衰退時對一般民眾對資訊產品等
耐久財消費需求大幅減少,另外,我國對美國與歐盟出口依存度皆超過15%2,
此波金融海嘯的源頭為美國,進而蔓延至歐洲,出口市場過於集中於美歐,因而
使得我國出口在此波全球經濟衰退受創極深。
此外,競爭力評比中「國際投資」近年來皆為我國表現最差的項目,最主要
的原因乃為國內相關法規限制,如營業成本、勞動雇用成本、公平競爭、行政效
率等,若能有效改善行政效率以及相關法規,可提高外人投資意願,有助於我國
引進國外技術,進行產業升級。
未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朝向發展自我品牌、分散出口產品、開發新市
場等。由評比項目來看,我科學建設排名表現不俗,尤其在研發能力上名列前茅,
若能將研發能量轉移至傳統產業,以異業結合的方式開發獨特性產品,發展自我
品牌,皆有助於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另外,我國服務業占GDP 的比重已超過7
成,但服務貿易佔比仍低,且皆為赤字,然我國製造能力在全球名列前茅,若能
發展與支援製造之相關服務,不但可調整我國出口結構,也可創造就業機會,吸
納部分失業人口。
.
.
.
本次IMD 世界競爭力排名暴露我國長久以來我國經濟成長模式結構性的問
題,如缺乏自我品牌、出口產品過於集中於資訊電子產品、出口市場過於集中歐
美等,出口產品結構與市場調整實為我國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這就又回到萬年老話題,
如果一個小朋友剛上國小,
他的父母很期待而且也以為他是個天生奇才, 當個醫生好了
好吧, 那就狂補習數理吧?
不過這狂補習得來的結果卻是,
他只懂得+ - * /, 而且不長進的永遠不學機率,統計,微積分,幾何
結果到了應用需要艱深知識的時候, 當然是被打槍打得亂七八糟
從小就被丟在便所而放棄的科目, 自然也是零零落落
現在台灣服務業的不良, 究竟是過去縱容產業偏頗+擺爛的結果,
還是服務業本質不良的結果呢?
--
不好意思, 因為我不幸恰巧在電子業, 不過看法跟妳不同
而且你引用的報告正好再吐你槽
: 回應一下大家的問題好了
: 台灣的出口依存度(一國出口總額佔GDP的比率)很高 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
: 當然我們的確很難從GDP帳中 去分類出 究竟實際上出口為我們創造了多少GDP
: (或許有但我才疏學淺 如果有人知道歡迎提供)
: 我想舉個例子回應為什麼我要用台股市值
: 首先 台股加權指數 是依照所有上市公司中 將各產業依其所佔全國的市值加權計算
: 其中電子業是50% 金融20%
: 股市為求反應一國經濟現況 這樣子比值相信大家都知道電子業佔產業的份量有多大
: 提出這點 只是說明 電子業的份量有多重 而不是說50%的GDP就是電子業貢獻
: 有人說那是因為電子業要建廠需要很多資金
: 但是為什麼要這麼多資金(甚至多數企業還去國外籌資) 去買這麼大量設備提供大量產能?
: 我們才2300萬人
: 我想講明白一點 因為我們的產品是外銷給全世界
: 正因為如此 所以我們有需要投注股市50%的資金拿去建廠
: 我舉兩個實際例子說明
: 第一個 在筆電代工方面 我們的出貨量佔全世界90%以上
: 意思就是 世界上100台筆電 有90台由我們出貨(資料網路上GOO就有 述不提供)
就算出貨90%, 但是利潤是在保3,4,5%...
實際上做IC的毛利才有可能到40~50%...不過算成利潤之後, EPS也是少得可憐
: 第二個 華碩在EEEPC推出第一年 宣布其銷售量 500萬台
: 而且同一年的下半年 宏碁的小筆電 也賣到了500萬台
: 大家可曾想過 1000萬台 賣到哪?
: 假設台灣2300萬人 算600萬戶 就算25%的家庭都買一台 也不過150萬台
: 更何況不可能達到25% (達到10%就很了不起)
: 筆電是電子業的終端產品 更不用說一台筆電後面所需要的 大大小小的零件
: 這些零件 也幾乎由我們出貨 大家到3C賣場如果要自主一台電腦
: 你可以發現你所需要的所有零件 都有台灣廠商代工或自行製造
: 2300萬人的國家 足以做到整個產業鍊都出來嗎?
: 何況電子業是高度資本密集的產業 講求的就是高銷售量
零件是台灣生產, 不過關鍵技術還是在國外身上,
就拿狐狸康來講, CON的生產是需要licence各種協會的規格
主要利潤還是被抽走了
我覺得生產這個跟, 我老爸在老家直接買柳丁生技改過的幼栽來大量生產
沒有啥兩樣, 沒啥好高科技的
更別提NB, Phone代工了, SI廠最會的不就是vendor call嗎?
哪有啥太多核心價值?
: 其實回歸到原PO的問題
: 究竟是不是服務業造成台北有這麼高的所得
: 以及服務業的主要需求對象 是不是內需
: 而我所要表達的是
: 依照行業別來分 服務業佔GDP 七成
: 然而台灣的服務貿易佔GDP比例卻很低 而且歷年來都是赤字
: 顯而易見的 台灣服務業的需求對象主要是國家內需 而工業主要的對象是外銷
: 但是2300萬人的小國 沒有天然資源 沒有廣大國土 沒有大量廉價勞力
: 為什麼會有足夠高的所得 產生這樣的需求
: 很明顯的是因為我們的外銷
: 而我們所投注的電子工業 正是一個需要高資本密集 低度勞力的產業
這個說法不是很正確,
台灣的電子工業一直都是很高度勞力密集,
你會覺得勞力不密集的地方是因為廠商的幾個德政
1.上班打卡制, 下班責任制,
以前2人當3個人操, 現在3人當5人操
2.極低底薪, 以前分紅分到飽, 現在要飯要到老
相對之下, 勞力的總支出好像不多, 不過那是一種扭曲的操作行為
不代表這個產業是那種買了一台香腸製造機, 把豬送進去就會產生一堆香腸出來賣那樣
反過來說, 這個產業是買了一台香腸製造機, 把"人"送進去當做香腸來賣
台灣的電子業一直都是work hard, 一直都不是work smart
: 這樣的產業為我們創造"第一波"大量收入 較大部分的勞力再投入到服務業中
: 而台北為台灣的工商重鎮 也是人口數最高的地方(700萬人)
: 公司行號賺了第一波的外銷收入後 有了收入衍生出來的服務需求當然就在當地
: 於是這收入 就可以在台北地區不斷流轉 互相創造需求 提高所得
: 所得是一種流量的概念 第一個創造"水龍頭"的部門開了水
: 於是在經濟體中循環 產生了一段時間的大流量
: 而促成此循環的需求就是對"服務"的需求 服務業能創造出較多的循環次數
: 最後自然有所謂的高房價地價了
請問這啥? 根據是?
: 可能有人會問 那麼為什麼沒有對其他實質產品的需求?
: 因為我們根本沒有經濟誘因或者優勢 去生產其他實質產品來供給國內需求
: 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 我們的進口有多麼大量了 進口所支付的所得
: 跑去別的國家經濟循環中 自然不如服務業那樣 可以大部分在本國循環
: 所以才造成了服務業佔GDP比重這麼高的緣故
: 當然一方面也是因為現在生產已經多由機器取代人力了
: (特別是服務業的需求 很容易受到地理限制 所以很難在服務業達到地區專業化)
進口的部分你忽略掉了那偉大的電子業也是很大宗的
生產通訊模組好了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現在只要用3G, 就要向QC買專利, 做模組就是買IC
假如賣出價是$150, 進口價$100
妳是要算GDP貢獻了$150, 那也真的很有趣
沒有關鍵技術在手, 貢獻歐美日的原廠很多的話, 我相信
要爭論某個產業對於經濟成長是否有非常大的貢獻
看個EPS或者是利潤就很明顯, 帳可以美化做高,
除了避稅之外, 還沒聽說過故意做低的, 就算故意做低, 也太哀鴻遍野了點
另外服務業怎麼會很難專業化?
常常露底褲的Paris他老頭, 不是就有個顯而易見的國際化服務業了嗎?
: 如果有人需要以上部分資料可見
: http://div6.tier.org.tw/newsletter/7.pdf
IMD蠻有公信力的, 我還沒去翻原文, 不過這翻譯本不是就寫了?
三、 我國經濟發展結構性問題亟待解決
我國與韓國出口產業相似,大多以資訊電子產品為出口大宗,但韓國相對我
國出口衰退幅度較小,且在本次競爭力排名上升4 名,尤其在企業效能的項目大
幅進步7 名至第29 名,主因乃我國產品多以代工為主,缺乏自我品牌,在景氣
衰退的時候,各品牌大廠委外訂單急凍,且景氣衰退時對一般民眾對資訊產品等
耐久財消費需求大幅減少,另外,我國對美國與歐盟出口依存度皆超過15%2,
此波金融海嘯的源頭為美國,進而蔓延至歐洲,出口市場過於集中於美歐,因而
使得我國出口在此波全球經濟衰退受創極深。
此外,競爭力評比中「國際投資」近年來皆為我國表現最差的項目,最主要
的原因乃為國內相關法規限制,如營業成本、勞動雇用成本、公平競爭、行政效
率等,若能有效改善行政效率以及相關法規,可提高外人投資意願,有助於我國
引進國外技術,進行產業升級。
未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朝向發展自我品牌、分散出口產品、開發新市
場等。由評比項目來看,我科學建設排名表現不俗,尤其在研發能力上名列前茅,
若能將研發能量轉移至傳統產業,以異業結合的方式開發獨特性產品,發展自我
品牌,皆有助於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另外,我國服務業占GDP 的比重已超過7
成,但服務貿易佔比仍低,且皆為赤字,然我國製造能力在全球名列前茅,若能
發展與支援製造之相關服務,不但可調整我國出口結構,也可創造就業機會,吸
納部分失業人口。
.
.
.
本次IMD 世界競爭力排名暴露我國長久以來我國經濟成長模式結構性的問
題,如缺乏自我品牌、出口產品過於集中於資訊電子產品、出口市場過於集中歐
美等,出口產品結構與市場調整實為我國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這就又回到萬年老話題,
如果一個小朋友剛上國小,
他的父母很期待而且也以為他是個天生奇才, 當個醫生好了
好吧, 那就狂補習數理吧?
不過這狂補習得來的結果卻是,
他只懂得+ - * /, 而且不長進的永遠不學機率,統計,微積分,幾何
結果到了應用需要艱深知識的時候, 當然是被打槍打得亂七八糟
從小就被丟在便所而放棄的科目, 自然也是零零落落
現在台灣服務業的不良, 究竟是過去縱容產業偏頗+擺爛的結果,
還是服務業本質不良的結果呢?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Oliver
at 2009-09-22T12:03
at 2009-09-22T12:03

By Quanna
at 2009-09-24T15:20
at 2009-09-24T15:20
Related Posts
計量經濟學

By Olive
at 2009-09-21T11:37
at 2009-09-21T11:37
計量經濟學

By Belly
at 2009-09-20T23:52
at 2009-09-20T23:52
貨幣供給與利率的關係

By Annie
at 2009-09-20T21:52
at 2009-09-20T21:52
計量經濟學

By Oscar
at 2009-09-20T16:43
at 2009-09-20T16:43
個經一題

By Yuri
at 2009-09-20T02:28
at 2009-09-20T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