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揆信口開河 金管會將錯就錯 - 投資

Ula avatar
By Ula
at 2008-10-08T11:35

Table of Contents

財團,全額掏空;
政府,全額償債;
人民,全額負債。

--

Ref. http://tinyurl.com/3r35o7

劉揆信口開河 金管會將錯就錯
2008-10-08∣【陳怡慈/特稿】

老闆永遠是對的?怎麼可能,人非全才。問題是,當老闆錯了,屬下是要將錯就錯,讓老
闆蒙受噓聲,還是該勇敢告訴老闆,「其實國王沒有穿衣服?」很可惜,台灣人民看到的
是一點勇氣都沒有的金管會!

在立法院長劉兆玄指示研議下,金管會晚間火速更改前晚發布的政策,不但以今日之我否
定昨日之我,且因太倉促,連無上限保障的落日時間點都還來不及研議,政策「推半套」
,讓人搖頭。

不僅如此,昨晚記者會上,銀行局官員面對媒體詢問,新的存款保障適不適用外幣?保障
哪些類別的存款時?竟然答不出來,在七點半左右,官員離席查法條,因為不見人影,主
持記者會的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跟媒體掛保證,「我保證他八點十分以前一定回來給各位
答案」,此情此景,讓人嘆息。

如果說,全額理賠的制度是正確的,上述場景還可以原諒,畢竟金管會平日事務繁雜,包
山包海;問題是,這項根本就是「作秀做過頭」,讓「存保機制蕩然無存」的政策,在劉
兆玄信口開河後,金管會不見有肩膀的官員踩煞車,還一起將錯就錯,真是不可原諒。

別說存保基金目前處於負債狀態,光是向銀行借錢就有五百多億,而且還因為錢不夠還,
已經把民國九十九年以前的金融營業稅收,全部預支光光,撇開財務困窘,光以最重要的
「存款保險條例」精神來講,昨日的一齣鬧劇,無異宣告存款限額保險的市場仲裁機制,
就此壽終正寢。

各國存款保險,都是以小額投資人權益作為第一考量,相較於大額存款戶,小額投資人比
較沒能力上網,不會用電腦,無法透過銀行發布財務數字區別好壞,處於資訊弱勢,才衍
生存款保險的需求。

如今,劉內閣宣布,不論有錢沒錢,政府一律作保到底,讓「限額保障」制度原就是要讓
大額存款人受某種程度損失的市場仲裁力量,全部在國家勢力過度介入下,區別不出好壞


這樣的錯誤決策,只是肥了那些平日不用心經營銀行、沒做好風險控管的經營者,因為,
當他們掏空銀行資產時,沒關係,政府會替他們把「負債」「全額保障」到底。

--

All Comments

安定民心政策急轉 台外幣存款 全額保障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08-10-08T11:18
存保果然沒錢。 ┐(─_─)┌ 勸大家外幣還是放在可靠的公股銀行或是較穩固的民營銀行,不要仗勢政府的開口政策, 覺得不怕,錢不好賺。 -- Ref. http://tinyurl.com/53uv8o 安定民心政策急轉 台外幣存款 全額保障 2008-10-08∣【陳怡慈/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劉兆 ...

巴西鬧股災 拉丁股匯一團亂

David avatar
By David
at 2008-10-08T11:10
Ref. http://tinyurl.com/49qc8a 巴西鬧股災 拉丁股匯一團亂 2008-10-08∣工商時報∣【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金融危機逐漸擴散,投資人狂買美元,加以全球商品價格大跌,拉丁美洲股匯 市周一重挫,巴西股市並出現1987年以來的最嚴重的股災。而拉美市場近來的 ...

我的想法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08-10-08T11:01
大家文筆真是一流 批哩啪拉就寫出一大篇的認真文 我覺得都值得推薦~ 如果今天你有辦法侃侃而談 表示 你已經經歷過一定的投資經歷 這些都是值得讓大家思考的想法 在投資市場裡 只要能真正賺錢的贏家 (不一定要蓋棺而論 就算你只贏一次 你也是那次的贏家) 你在那次投資的策略想法就是好想法 ...

農金股暴跌 德盛安聯調整持股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08-10-08T10:55
農金今年以來的波動情形(每股單價):   9.22(2008/03/20)  11.12(2008/04/21)  11.76(2008/06/17)   9.86(2008/07/24)   8.21(2008/09/09)   6.07(2008/10/06) 我想那個操盤的經理人大概很難睡 ...

新興亞洲 外資提款連賣20周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08-10-08T10:51
Ref. http://tinyurl.com/4kvh2r 新興亞洲 外資提款連賣20周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2008/10/07 全球景氣持續結凍,亞股昨日一片慘黑。僅管美紓困案通過,市場信心依舊低迷,不斷從 亞洲提領資金,導致亞洲新興市場資金大量流出,外資已連續賣超亞洲新興市場20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