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股轉資產配置(複委託跟海外券商) - 投資
By Caitlin
at 2020-06-10T10:57
at 2020-06-10T10:5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ailinthesky (翔~)》之銘言:
: 亂入一篇文章,增加本版活力 XD
: 對於投資到底屬於主動還是被動, 個人的看法是與 mfcke大相近的,就是
: < 所有將現金轉變為其他資產類別的動作,都應被歸類為於"主動投資"的範圍 >
根據這個定義 我到樓下買個飯都算主動投資了
因為飯是和現金不同的資產類別
首先 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 都是投資
所以至少應該先把短線的操作排除掉 因為那是投機
沒有殖利的資產類別也該排除 例如黃金 石油 因為那也都是投機
剩下的投資 大概就是股票 債券 房地產 等等之類的
再來是主動和被動
他們都是動 動就是動作
差別在於 被動是相對於主動而言 因外力推動而動
而我們在講一個人主動被動並不是二分法 他是一個連續的分布
A做事比B主動 B做事比A被動 表示A做事情比較積極 而B比較少去動作
所以沒有絕對主動和絕對被動這回事
巴菲特主動選股主動買進 但他還是有被動等著股價上漲的時候
主動投資指的是你自己比較常主動去操作 被動投資則少去做或是被外力推著做
: ------------------------------------------------------------
: 被動投資的定義太過於模糊了
: 有些人認為使用指數型投資標的就算
: (即使他們常常拿這類標的來做短線交易)
短線就投機了 連投資都稱不上 更遑論主動被動
: 有些人認為只有使用市值加權型的投資標的才算,策略型指數不算
: (而且還要長期持有不做頻繁交易)
你可以被動的投資策略型指數 但策略型指數自己不是被動投資
至於頻繁交易當然就偏主動了
: 有些人認為還必須使用利用指數型投資標的來完成全面的資產規劃才算
: (而且必須有堅定的目標與再平衡的行為)
用不用指數型和要不要再平衡 這無關被動吧?
指數型主要目的是降低風險 而不是主動或被動
只是因為被動投資不會遇到危機時快逃(例如停損)
所以需要選比較分散風險的標的 所以指數型標的比較適合
: 不管怎麼說,任何的策略都是主動的,目的是在於獲利
策略不是主動的 操作才是主動的
策略不是動詞 操作才是動詞 要動詞才能分主動被動
: 所以我覺得討論的焦點應該要回歸到
: "使用指數型投資工具與否" 與 "整體資產配置規劃與報酬" 上面
: ----------------------------------------------------------
: 先從 "整體資產配置規劃與報酬" 講起
: 同前所述,個人認為 <持有現金才是真正的被動行為>
如果把主動程度分為100%到0% 越大表示越主動 越小表示越被動
那持有現金大概要算是0%的"完全不動"了
被動投資一般不會留太多現金 所以後面我就不多說了
: 在評斷一個投資者是被動或者主動前
: 最好在了解他的現金佔總資產的比例之後再下結論
: 在評估一個投資者的投資報酬高低前
: 一樣要了解他的現金佔總資產的比例之後再下結論
: 很多人愛拿展示持股對帳單,或者對回測標的績效高談闊論
: 卻忽略現金比對整體資產報酬的影響可能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 A將百分之百的資產投入年化10%的標的,拿到10%的報酬
: B將百分之三十資產投入年化30%的標的,只拿到9%的報酬
: 但我們比較常看到的卻是B在到處宣傳自己的真知灼見
: 不同的資產類別各有特性,而透過資產配置
: 能把長期的資產現金佔比降到最低的投資者
: 才是比較符合主動投資的作法吧
: 所以在貿然稱呼他人為"多善王"前
: 先檢討自己是不是一位"現金王"吧
: ----------------------------------------------------------
: 接著討論 "使用指數型投資工具與否"
: 讓我們從時間成本效益的角度來檢視這個問題
: 大部分的投資人都不是全職投資者,工作以外的閒暇時間有限
: 要如何將有限的思考時間,分配到對總資產報酬有最大影響的議題之上?
: 個人認為,影響總資產報酬的議題重要程度依序為:
: 1. 現金配置比例
: 2. 非現金的資產類別配置
: 3. 個別資產類別投資標的/工具的選擇
: 在時間有限的前提之下,
: 使用指數型投資工具可以讓人把思考時間花在更重要的議題之上
: 投資報酬與一般薪水給付最大的差異在於:
: 一般薪水給付的高低可能與我們投入的時間與心力成正本
: 比較趨近於是一種時間計價,也就是時薪的概念
: 投資報酬某種程度上也有著時間計價的概念,差別在於:
: "投資報酬計算時間方式主要看投資者待在市場的時間,
: 而不是計算投資者真正花費在思考與決策上面的時間."
: ----------------------------------------------------------
: 最後小小分享一下個人對 VOO 與 VTI 的差異
: 指數化投資工具很強調風險分散的概念
: 單純以投資股票數目來評估風險分散,VTI顯然高過VOO
: 但若是從全球風險分散的角度來評估,得到的答案可能剛好相反
: VOO持有的大型股,多數皆有跨國經營的業務,曝險較為全球化
: VTI多持有了美國的中小型股票,曝險與VOO相比則較為美國化
: 對個人來說,到底要選擇VOO還是VTI來當作投資工具
: 關鍵點在於股票類資產是否還有要搭配其他的指數型ETF
: 若是沒有,股票類資產只打算單壓一個ETF,那VOO或許比較適合
: 若是還有其他不同區域的ETF要搭配,例如VXUS,那VTI或許比較適合
: 以上
--
: 亂入一篇文章,增加本版活力 XD
: 對於投資到底屬於主動還是被動, 個人的看法是與 mfcke大相近的,就是
: < 所有將現金轉變為其他資產類別的動作,都應被歸類為於"主動投資"的範圍 >
根據這個定義 我到樓下買個飯都算主動投資了
因為飯是和現金不同的資產類別
首先 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 都是投資
所以至少應該先把短線的操作排除掉 因為那是投機
沒有殖利的資產類別也該排除 例如黃金 石油 因為那也都是投機
剩下的投資 大概就是股票 債券 房地產 等等之類的
再來是主動和被動
他們都是動 動就是動作
差別在於 被動是相對於主動而言 因外力推動而動
而我們在講一個人主動被動並不是二分法 他是一個連續的分布
A做事比B主動 B做事比A被動 表示A做事情比較積極 而B比較少去動作
所以沒有絕對主動和絕對被動這回事
巴菲特主動選股主動買進 但他還是有被動等著股價上漲的時候
主動投資指的是你自己比較常主動去操作 被動投資則少去做或是被外力推著做
: ------------------------------------------------------------
: 被動投資的定義太過於模糊了
: 有些人認為使用指數型投資標的就算
: (即使他們常常拿這類標的來做短線交易)
短線就投機了 連投資都稱不上 更遑論主動被動
: 有些人認為只有使用市值加權型的投資標的才算,策略型指數不算
: (而且還要長期持有不做頻繁交易)
你可以被動的投資策略型指數 但策略型指數自己不是被動投資
至於頻繁交易當然就偏主動了
: 有些人認為還必須使用利用指數型投資標的來完成全面的資產規劃才算
: (而且必須有堅定的目標與再平衡的行為)
用不用指數型和要不要再平衡 這無關被動吧?
指數型主要目的是降低風險 而不是主動或被動
只是因為被動投資不會遇到危機時快逃(例如停損)
所以需要選比較分散風險的標的 所以指數型標的比較適合
: 不管怎麼說,任何的策略都是主動的,目的是在於獲利
策略不是主動的 操作才是主動的
策略不是動詞 操作才是動詞 要動詞才能分主動被動
: 所以我覺得討論的焦點應該要回歸到
: "使用指數型投資工具與否" 與 "整體資產配置規劃與報酬" 上面
: ----------------------------------------------------------
: 先從 "整體資產配置規劃與報酬" 講起
: 同前所述,個人認為 <持有現金才是真正的被動行為>
如果把主動程度分為100%到0% 越大表示越主動 越小表示越被動
那持有現金大概要算是0%的"完全不動"了
被動投資一般不會留太多現金 所以後面我就不多說了
: 在評斷一個投資者是被動或者主動前
: 最好在了解他的現金佔總資產的比例之後再下結論
: 在評估一個投資者的投資報酬高低前
: 一樣要了解他的現金佔總資產的比例之後再下結論
: 很多人愛拿展示持股對帳單,或者對回測標的績效高談闊論
: 卻忽略現金比對整體資產報酬的影響可能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 A將百分之百的資產投入年化10%的標的,拿到10%的報酬
: B將百分之三十資產投入年化30%的標的,只拿到9%的報酬
: 但我們比較常看到的卻是B在到處宣傳自己的真知灼見
: 不同的資產類別各有特性,而透過資產配置
: 能把長期的資產現金佔比降到最低的投資者
: 才是比較符合主動投資的作法吧
: 所以在貿然稱呼他人為"多善王"前
: 先檢討自己是不是一位"現金王"吧
: ----------------------------------------------------------
: 接著討論 "使用指數型投資工具與否"
: 讓我們從時間成本效益的角度來檢視這個問題
: 大部分的投資人都不是全職投資者,工作以外的閒暇時間有限
: 要如何將有限的思考時間,分配到對總資產報酬有最大影響的議題之上?
: 個人認為,影響總資產報酬的議題重要程度依序為:
: 1. 現金配置比例
: 2. 非現金的資產類別配置
: 3. 個別資產類別投資標的/工具的選擇
: 在時間有限的前提之下,
: 使用指數型投資工具可以讓人把思考時間花在更重要的議題之上
: 投資報酬與一般薪水給付最大的差異在於:
: 一般薪水給付的高低可能與我們投入的時間與心力成正本
: 比較趨近於是一種時間計價,也就是時薪的概念
: 投資報酬某種程度上也有著時間計價的概念,差別在於:
: "投資報酬計算時間方式主要看投資者待在市場的時間,
: 而不是計算投資者真正花費在思考與決策上面的時間."
: ----------------------------------------------------------
: 最後小小分享一下個人對 VOO 與 VTI 的差異
: 指數化投資工具很強調風險分散的概念
: 單純以投資股票數目來評估風險分散,VTI顯然高過VOO
: 但若是從全球風險分散的角度來評估,得到的答案可能剛好相反
: VOO持有的大型股,多數皆有跨國經營的業務,曝險較為全球化
: VTI多持有了美國的中小型股票,曝險與VOO相比則較為美國化
: 對個人來說,到底要選擇VOO還是VTI來當作投資工具
: 關鍵點在於股票類資產是否還有要搭配其他的指數型ETF
: 若是沒有,股票類資產只打算單壓一個ETF,那VOO或許比較適合
: 若是還有其他不同區域的ETF要搭配,例如VXUS,那VTI或許比較適合
: 以上
--
All Comments
By Iris
at 2020-06-14T12:51
at 2020-06-14T12:51
By Bethany
at 2020-06-15T23:23
at 2020-06-15T23:23
By Victoria
at 2020-06-19T08:13
at 2020-06-19T08:13
By Harry
at 2020-06-20T16:59
at 2020-06-20T16:59
By Edwina
at 2020-06-25T16:48
at 2020-06-25T16:48
By Charlie
at 2020-06-27T22:20
at 2020-06-27T22:20
By Caitlin
at 2020-06-28T22:52
at 2020-06-28T22:52
By James
at 2020-07-01T22:32
at 2020-07-01T22:32
By Freda
at 2020-07-04T02:44
at 2020-07-04T02:44
By Oliver
at 2020-07-07T01:04
at 2020-07-07T01:04
By Mia
at 2020-07-07T05:58
at 2020-07-07T05:58
By Kristin
at 2020-07-09T01:47
at 2020-07-09T01:47
By Faithe
at 2020-07-10T13:34
at 2020-07-10T13:34
By Bennie
at 2020-07-14T07:07
at 2020-07-14T07:07
By Enid
at 2020-07-19T01:15
at 2020-07-19T01:15
By Genevieve
at 2020-07-20T01:43
at 2020-07-20T01:43
By Elvira
at 2020-07-22T22:39
at 2020-07-22T22:39
By Charlotte
at 2020-07-23T20:20
at 2020-07-23T20:20
By Ophelia
at 2020-07-24T18:04
at 2020-07-24T18:04
By Robert
at 2020-07-25T04:12
at 2020-07-25T04:12
By Ingrid
at 2020-07-29T04:35
at 2020-07-29T04:35
By Susan
at 2020-08-01T20:21
at 2020-08-01T20:21
Related Posts
個股轉資產配置(複委託跟海外券商)
By Freda
at 2020-06-09T13:19
at 2020-06-09T13:19
請問目前現金部位?單筆或分批投入?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0-06-09T10:27
at 2020-06-09T10:27
個股轉資產配置(複委託跟海外券商)
By Mason
at 2020-06-09T07:59
at 2020-06-09T07:59
個股轉資產配置(複委託跟海外券商)
By John
at 2020-06-09T07:02
at 2020-06-09T07:02
個股轉資產配置(複委託跟海外券商)
By Dora
at 2020-06-08T23:50
at 2020-06-08T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