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理賠 未必能免遺產稅 - 保險

By Frederica
at 2013-04-28T13:29
at 2013-04-28T13:29
Table of Contents
: 推 MrE:但是要留下證據啊,否則那些誤導的業務,會自己承認嗎? 04/27 18:58
: → MrE:所以建議保戶,以後要是有業務建議買保險可以避遺產稅或是隱匿 04/27 18:59
: → MrE:資產逃避債務的,都先錄音下來,到時後有問題找該業務或是所屬 04/27 19:00
: → MrE:保險公司求償(賠死那些誤導的業務和不管好業務的公司,科科) 04/27 19:02
: → baccat:科科~所以這是做法的問題阿~達得到目標 卻不違法 04/27 19:09
: → baccat:倘若這樣 為啥不可行@@? 不然怎叫工具... 04/27 19:10
: → baccat:一堆案例不就錯誤的做法導致~ 04/27 19:10
: 推 MrE:一堆業務在推銷的時候都會說自己的方法不違法,一定可行,反正不 04/27 19:47
: → MrE:用受公評的情況下,怎麼吹噓都沒人知道真相,唯一聽到真相的保戶 04/27 19:49
: → MrE:不保留證據,到時被補稅加罰鍰,業務賴帳說我沒教你這樣可以節稅 04/27 19:50
: → MrE:也是拿他無可奈何,面對吹噓自己方法一定可行的業務,請務必錄音 04/27 19:51
: 推 MrE:忘了推這篇,怎還有前輩高人教我重點要劃在「短期」,真難懂耶 04/27 19:55
: → baccat:又來了~~上面哪來說節稅了~~10%還不是要繳 (  ̄ c ̄)y▂ξ 04/27 21:00
: → baccat:又哪招~~哈哈哈 04/27 21:00
: → baccat:~~但認同您錄音的說法~~行得正也可以避免客戶想到亂咬~ 04/27 21:03
: → baccat: 也是業務保護自己的方式~~~ 04/27 21:03
: 推 MrE:我説那種業務,跟上面什麼關係?難道上面剛好有那種業務? 04/27 22:29
: 推 eggyuttk:那個Crazymarc 出來解釋一下脫法行為 不要讓人問了又問 04/27 22:54
: 推 CrazyMarc:一句話:利用法律行為形式選擇之自由規避法律上義務。 04/28 00:00
: → baccat:提醒您 不夠客觀的點 不行嗎@@? 還是一定要那種業務才行? 04/28 00:13
: 推 eggyuttk:這樣的解釋法 有大律師的風範了 科科 04/28 08:25
感謝C大與e大補充。
個人整理以下資料補充脫法行為與規避之權益,期再予指教。
所謂脫法行為參閱:http://ppt.cc/hync
「脫法行為」,係指不直接違反法律之規定,而以迂迴手段,規
避法律之強行規定,企圖達成該強行規定所禁止者相同效果之行
為。羅馬法諺謂:「從是法律所禁止者,係違反法律;雖不違反
法律之文字,但迂迴法律旨趣者,乃脫法行為。」
另參:http://ppt.cc/MAyy
●此篇重點文脈點列:
§我國學說及實務均認同經濟觀察法或實質課稅原則為租稅法基本
原則之一,實質課稅原則乃是經濟實質的租稅法解釋原則的體現
。早前我國稅法中雖無明文規定,惟依憲法平等原則及稅捐正義
之法理,稅捐機關把握「量能課稅」精神,在解釋及適用稅法規
定時,考察經濟上的事實關係,及其所產生的實際經濟利益,亦
得運用此一原則,而非依照事實外觀形式的判斷,司法院大法官
會議釋字第420號解釋,即係此一原則之援引。
§財政部民國90年1月30日台財稅字第0900450181號13函
有關農業用地移轉,申請依土地稅法第39條之2第1項規定不課徵
土地增值稅,如經查明係非屬自然人之第三人利用自然人名義取
得農業用地,可否准依上開規定辦理一案。土地稅法第39條之2第
1項規定:「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移轉與自然人時,得申請不
課徵土地增值稅。」故農業用地移轉得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之
要件為「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及「移轉與自然人」。是以,
如經查係非屬自然人之第三人利用自然人名義取得農業用地,則
屬脫法行為,依實質課稅原則,應無上揭規定之適用。
§脫法避稅行為實不能稱之為租稅規劃,因租稅規劃者不能僅顧及
租稅設計技巧之靈活,而須顧及此種安排,是否違反憲政國家租
稅負擔之平等要求。是以「實質課稅原則」乃依憲法平等原則及
稅捐正義之法理,稅捐機關應本於「量能課稅」之精神,於解釋
及適用稅法規定時,亦應考察經濟上之事實關係及因此所產生之
實際經濟利益
§租稅規避在稅法上並無明文定義,一般通說及實務皆認為租稅規
避乃是脫法行為之下位概念,所謂脫法行為存在於:某人所為之
行為,雖然符合或牴觸法律之目的,但在法律上卻無法加以適用
的情形,也就是位於灰色地帶的法律行為。而脫法行為者,意指
以迂迴手段的行為,規避強行規定。被迴避的強行規定,有為禁
止規定,有為租稅法規等。當事人所採迂迴手段行為乃是利用契
約自由(內容形成自由),其目的則在達成法律所不許之效果。
如分散所得、三角移轉、不合營業常規安排、擬制、躉繳或投資
型保單之給付計入遺產及利用應稅與免稅土地辦理共有物分割規
避土地增值稅脫法行為。
§節稅與稅捐規避之界限,未必十分明確,其結果,有認為必須
依社會通念決定之,亦有認為應依法律之各項評價標準判斷其
事實關係,以瞭解其獲得稅捐利益有無牴觸法律之意旨及目的
§納稅義務人,所選擇之法律事實(以契約為主),係濫用法律
事實之形成自由,亦即以非常規方式規避稅法之強制規定,違
反稅法之立法意旨。此時,行政機關依相當之事實適用課稅要
件,產生與常規行為之課稅效果,此為脫法避稅之調整。其得
以調整之理由,在稅法依量能原則平等負擔之強行法不容規避
性質。
§有學者並認為上述稅捐規避的行為,只要納稅人並未隱匿事實
,違背其陳述說明課稅事實的協力義務,則依實質課稅原則,
固然可以加以調整補稅,但不應視為違章漏稅行為加以處罰。
§新法將稅捐機關有關經濟觀察法所為認定的舉證責任以及納稅
義務人之協力義務,明白加步的立法,在立場上殊值肯定。
§稅捐稽徵法第30條賦予稅捐機關調查的權利,被調查者不得予
以拒絕。如被調查人拒絕提供課稅資料或不依指定期日到達備
詢時,稅捐稽徵機關可依同法第46條規定連續處以罰鍰,在前
開二法條配合下,稽徵機關應可就相關個案獲得明確的課稅事
實,同時搭配實質課稅原則,當可實踐租稅的公平與正義,對
於租稅法律主義下之法律安定性及可預測亦不致造成破壞。
-----------------------------------------------------------
◎小結:通說認為,當事人從事脫法行為者,乃企圖發生一定經
濟上目的,具有法效意思表示,則非屬虛偽意思表示。
故無法主張民法第71條(無法主張脫法行為免責)。
涉及業務人員招攬商業保險時,首應探討招攬之動機與
前述「雖不違反法律之文字,但迂迴法律旨趣者」(脫法
行為)之關聯。另參閱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第19條第1項,
金管會舉例之不當招攬態樣「未考量(準)客戶之保險需
求,而假借節稅、基金、存款等其他名義為招攬之訴求」
之敘述,觀其規範,可得其目的在於避免脫法行為與規
避租稅間事後認定之困難(如前述文章內文),進而從源
頭杜絕可能之脫法行為。
按實務見解,首探求「保險法立法目的」與「投保動機」
間之適切性,依此作為判決之根本。本文亦舉出:「有
關實質課稅原則,依財政部見解,只有在納稅義務人透
過迂迴或多階段交易行為,以達成一般交易行為所不能
達成租稅規避之行為,始有實質課稅原則適用之餘地。
」。
提供參考
--
: → MrE:所以建議保戶,以後要是有業務建議買保險可以避遺產稅或是隱匿 04/27 18:59
: → MrE:資產逃避債務的,都先錄音下來,到時後有問題找該業務或是所屬 04/27 19:00
: → MrE:保險公司求償(賠死那些誤導的業務和不管好業務的公司,科科) 04/27 19:02
: → baccat:科科~所以這是做法的問題阿~達得到目標 卻不違法 04/27 19:09
: → baccat:倘若這樣 為啥不可行@@? 不然怎叫工具... 04/27 19:10
: → baccat:一堆案例不就錯誤的做法導致~ 04/27 19:10
: 推 MrE:一堆業務在推銷的時候都會說自己的方法不違法,一定可行,反正不 04/27 19:47
: → MrE:用受公評的情況下,怎麼吹噓都沒人知道真相,唯一聽到真相的保戶 04/27 19:49
: → MrE:不保留證據,到時被補稅加罰鍰,業務賴帳說我沒教你這樣可以節稅 04/27 19:50
: → MrE:也是拿他無可奈何,面對吹噓自己方法一定可行的業務,請務必錄音 04/27 19:51
: 推 MrE:忘了推這篇,怎還有前輩高人教我重點要劃在「短期」,真難懂耶 04/27 19:55
: → baccat:又來了~~上面哪來說節稅了~~10%還不是要繳 (  ̄ c ̄)y▂ξ 04/27 21:00
: → baccat:又哪招~~哈哈哈 04/27 21:00
: → baccat:~~但認同您錄音的說法~~行得正也可以避免客戶想到亂咬~ 04/27 21:03
: → baccat: 也是業務保護自己的方式~~~ 04/27 21:03
: 推 MrE:我説那種業務,跟上面什麼關係?難道上面剛好有那種業務? 04/27 22:29
: 推 eggyuttk:那個Crazymarc 出來解釋一下脫法行為 不要讓人問了又問 04/27 22:54
: 推 CrazyMarc:一句話:利用法律行為形式選擇之自由規避法律上義務。 04/28 00:00
: → baccat:提醒您 不夠客觀的點 不行嗎@@? 還是一定要那種業務才行? 04/28 00:13
: 推 eggyuttk:這樣的解釋法 有大律師的風範了 科科 04/28 08:25
感謝C大與e大補充。
個人整理以下資料補充脫法行為與規避之權益,期再予指教。
所謂脫法行為參閱:http://ppt.cc/hync
「脫法行為」,係指不直接違反法律之規定,而以迂迴手段,規
避法律之強行規定,企圖達成該強行規定所禁止者相同效果之行
為。羅馬法諺謂:「從是法律所禁止者,係違反法律;雖不違反
法律之文字,但迂迴法律旨趣者,乃脫法行為。」
另參:http://ppt.cc/MAyy
●此篇重點文脈點列:
§我國學說及實務均認同經濟觀察法或實質課稅原則為租稅法基本
原則之一,實質課稅原則乃是經濟實質的租稅法解釋原則的體現
。早前我國稅法中雖無明文規定,惟依憲法平等原則及稅捐正義
之法理,稅捐機關把握「量能課稅」精神,在解釋及適用稅法規
定時,考察經濟上的事實關係,及其所產生的實際經濟利益,亦
得運用此一原則,而非依照事實外觀形式的判斷,司法院大法官
會議釋字第420號解釋,即係此一原則之援引。
§財政部民國90年1月30日台財稅字第0900450181號13函
有關農業用地移轉,申請依土地稅法第39條之2第1項規定不課徵
土地增值稅,如經查明係非屬自然人之第三人利用自然人名義取
得農業用地,可否准依上開規定辦理一案。土地稅法第39條之2第
1項規定:「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移轉與自然人時,得申請不
課徵土地增值稅。」故農業用地移轉得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之
要件為「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及「移轉與自然人」。是以,
如經查係非屬自然人之第三人利用自然人名義取得農業用地,則
屬脫法行為,依實質課稅原則,應無上揭規定之適用。
§脫法避稅行為實不能稱之為租稅規劃,因租稅規劃者不能僅顧及
租稅設計技巧之靈活,而須顧及此種安排,是否違反憲政國家租
稅負擔之平等要求。是以「實質課稅原則」乃依憲法平等原則及
稅捐正義之法理,稅捐機關應本於「量能課稅」之精神,於解釋
及適用稅法規定時,亦應考察經濟上之事實關係及因此所產生之
實際經濟利益
§租稅規避在稅法上並無明文定義,一般通說及實務皆認為租稅規
避乃是脫法行為之下位概念,所謂脫法行為存在於:某人所為之
行為,雖然符合或牴觸法律之目的,但在法律上卻無法加以適用
的情形,也就是位於灰色地帶的法律行為。而脫法行為者,意指
以迂迴手段的行為,規避強行規定。被迴避的強行規定,有為禁
止規定,有為租稅法規等。當事人所採迂迴手段行為乃是利用契
約自由(內容形成自由),其目的則在達成法律所不許之效果。
如分散所得、三角移轉、不合營業常規安排、擬制、躉繳或投資
型保單之給付計入遺產及利用應稅與免稅土地辦理共有物分割規
避土地增值稅脫法行為。
§節稅與稅捐規避之界限,未必十分明確,其結果,有認為必須
依社會通念決定之,亦有認為應依法律之各項評價標準判斷其
事實關係,以瞭解其獲得稅捐利益有無牴觸法律之意旨及目的
§納稅義務人,所選擇之法律事實(以契約為主),係濫用法律
事實之形成自由,亦即以非常規方式規避稅法之強制規定,違
反稅法之立法意旨。此時,行政機關依相當之事實適用課稅要
件,產生與常規行為之課稅效果,此為脫法避稅之調整。其得
以調整之理由,在稅法依量能原則平等負擔之強行法不容規避
性質。
§有學者並認為上述稅捐規避的行為,只要納稅人並未隱匿事實
,違背其陳述說明課稅事實的協力義務,則依實質課稅原則,
固然可以加以調整補稅,但不應視為違章漏稅行為加以處罰。
§新法將稅捐機關有關經濟觀察法所為認定的舉證責任以及納稅
義務人之協力義務,明白加步的立法,在立場上殊值肯定。
§稅捐稽徵法第30條賦予稅捐機關調查的權利,被調查者不得予
以拒絕。如被調查人拒絕提供課稅資料或不依指定期日到達備
詢時,稅捐稽徵機關可依同法第46條規定連續處以罰鍰,在前
開二法條配合下,稽徵機關應可就相關個案獲得明確的課稅事
實,同時搭配實質課稅原則,當可實踐租稅的公平與正義,對
於租稅法律主義下之法律安定性及可預測亦不致造成破壞。
-----------------------------------------------------------
◎小結:通說認為,當事人從事脫法行為者,乃企圖發生一定經
濟上目的,具有法效意思表示,則非屬虛偽意思表示。
故無法主張民法第71條(無法主張脫法行為免責)。
涉及業務人員招攬商業保險時,首應探討招攬之動機與
前述「雖不違反法律之文字,但迂迴法律旨趣者」(脫法
行為)之關聯。另參閱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第19條第1項,
金管會舉例之不當招攬態樣「未考量(準)客戶之保險需
求,而假借節稅、基金、存款等其他名義為招攬之訴求」
之敘述,觀其規範,可得其目的在於避免脫法行為與規
避租稅間事後認定之困難(如前述文章內文),進而從源
頭杜絕可能之脫法行為。
按實務見解,首探求「保險法立法目的」與「投保動機」
間之適切性,依此作為判決之根本。本文亦舉出:「有
關實質課稅原則,依財政部見解,只有在納稅義務人透
過迂迴或多階段交易行為,以達成一般交易行為所不能
達成租稅規避之行為,始有實質課稅原則適用之餘地。
」。
提供參考
--
All Comments

By Candice
at 2013-04-29T06:09
at 2013-04-29T06:09

By Lucy
at 2013-04-29T15:54
at 2013-04-29T15:54
Related Posts
淺談儲蓄險架構與風險

By Andy
at 2013-04-28T04:18
at 2013-04-28T04:18
南山HS免疫球蛋白 有賠嗎?

By Adele
at 2013-04-28T00:55
at 2013-04-28T00:55
產險公司的意外險續保問題

By Ina
at 2013-04-28T00:05
at 2013-04-28T00:05
28歲又9個月 買房理財規劃

By Freda
at 2013-04-27T23:58
at 2013-04-27T23:58
業務不得透過網路招攬保險

By Margaret
at 2013-04-27T18:08
at 2013-04-27T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