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單貸款解約課稅問題 - 所得稅

Genevieve avatar
By Genevieve
at 2004-09-03T14:01

Table of Contents

■ 楊聰權、阮家群

保單貸款分為二種,分別是生存保單的質借及死亡保單質借,保單貸款可否列入遺贈稅法

第17條第9款的未償債務,法未明文規定,依遺贈稅法第17條第9款規定,只要是被繼承人

死亡前,未償債務,具有確實證明者,均可列入遺產總額中加以扣除。但是由於遺贈稅法

第16條第9款規定,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的壽保險金額,不計入遺產總

額,以致造成被繼承人於生前向保險公司質借款押,製造負債扣除遺產總額,而死亡給付

又免納遺產稅的雙重租稅優惠,但此種情況,在實務上,國稅局經常按扣除保單貸款後的

給付淨額,列為不計入遺產總額,本文即分析此一課稅方式的適法性及相關課稅問題。

一、 死亡保單貸款

保單貸款認屬被繼承人(即要保人)死亡前的未償債務(遺贈稅法第17條第9款)應無爭議;

而死亡保險給付又可不計入被繼承人遺產總額,不屬被繼承人遺產(遺贈稅法第16條第9款

)。一為被繼承人的未償債務,一為非屬被繼承人的遺產,非屬同一人的遺產及債務,如

將之互相抵消,明顯不適法,因此,國稅局按扣除保單貸款後的保險給付淨額來認列為不

計入遺產總額,於法無據。

在遺贈稅規劃中,高資產者喜歡將高課稅現值資產(如銀行存款)轉換為低課稅現值職的資

產(如建地),此為相當常見的合法租稅規劃。再者,66.9.14台財稅第36207號函中函釋,

生前未償的購地貸款債務高於土地價額,具有確實證明者仍可扣除全額負債;同理而言,

保單貸款亦應可全額扣除負債。

惟筆者必須提醒保戶,保單貸款利率多高於保單預定利率1.5%~2%,如果貸款期間太長,

保戶所支付的利息支出,恐會多於負債扣除租稅利益。

二、 生存保單貸款

當要保人與受益人為同一人時,由於壽險給付免納所得稅,亦無贈與稅問題,當有保單貸

款時,其利息支出並無法列舉扣除。

惟當要保人與受益人為不同一人時,由貸款人為要保人,而保險給付予受益人,因此按滿

期金給付金額列為要保人贈與金額,而非按扣除保單貸款後給付淨額列為贈與金額,若是

如此,生存保單的貸款對保戶而言,將增加租稅負擔,應於滿期金給付前,將保單貸款金

額速予以清償,以免繳納冤枉稅。(系列完)

(作者分別擔任宇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執行長)

【2004/09/03 經濟日報】

--

All Comments

贈屋子女須申報 否則查出課重稅

Linda avatar
By Linda
at 2004-09-03T13:51
■ 記者劉菁菁/報導 在房地產行情翻揚之際,選擇出資為子女買店面以節稅,完全合法,但國稅局主管人員提 醒,一定要記得主動申報贈與,若是被查出來,可能節稅不成反而被課重稅。 稅法對於出資為子女購買不動產,到底是按出資金額,或是按房地產的公告價值計算,因 為適用稅法上條款不同,早期曾有不少爭議。幾年前因為 ...

保單課稅》要保人解約如何課稅

Leila avatar
By Leila
at 2004-09-02T15:11
■ 楊聰權、阮家群 所得稅法第4條第7款僅規定「人身保險、勞工保險及軍公教保險之保險給付免納所得稅」 ,並未規定投保後,要保人將保單解約,要保人取得的解約金價值,應如何課稅,本文擬 就此探討。 一、 營利事業為要保人 當營利事業為要保人,員工為被保人,並以營利事業、員工或員工的家屬為受益人時,要 ...

以實質課稅反制不當租稅規劃(下)

Victoria avatar
By Victoria
at 2004-09-01T09:24
■ 葉維惇 前述利用應稅土地與免徵或不課徵土地增值稅土地,安排形成共有關係經分割後再移轉應 稅土地者,是藉由小部分持分土地的移轉以創造共有關係,辦理共有物分割,顯與共有土 地分割是在消滅共有關係的目的有違;實質上是運用免徵或不課徵土地增值稅的土地與應 稅土地辦理共有物分割,來墊高應稅土地的前次移轉現值 ...

績效獎金 應列資本支出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04-09-01T09:18
■ 記者邱馨儀/台南報導 營利事業委託營造廠商興建廠房,如因提前完工而發給績效獎金,應列為資本支出,不可 直接列報費用,以免遭剔除補稅。 國稅局查核營利事業所得稅案件時,發現有一家公司的營業費用帳下,申報一筆提前完工 績效獎金,金額近500萬元。 經過深入查核之後,才知這筆績效獎金,是因為該公司為獎 ...

營利事業資金無息借出 應設算利息收入課稅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04-08-31T10:17
■ 記者邱馨儀/台南報導 南區國稅局最近查核發現,不少民眾結購外幣的資金來源,大多是公司應收帳款直接由股 東收迄,並存入私人銀行帳戶後,再從私人帳戶提領新台幣,兌換外幣後匯出款項。但公 司並未將已收帳款沖轉,也就是這些收回的帳款實際上已借給股東,因此,相關借款仍應 依照稅法規定,自借款日至實際獲償日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