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free income CEF - 投資
By Jacob
at 2017-06-25T10:09
at 2017-06-25T10:09
Table of Contents
自問自答一下:
首先感謝 1zv 前幾篇對 CEF 標的的熱情分享,
引發了我對 CEF 的興趣,
後來我在 rib 的 blog 找到了應該是最符合這個問題的答案,
詳情請直接 參閱 rib 的 blog: (感謝 rib 大在美國稅務上的熱情分享)
http://ribtw.blogspot.tw/2015/05/municipal-bond-fundnecnra.html
簡述一下自己整理後的結論:
1. NRA 身分的投資人, CEF 的配息理論上都應該會被預扣 30%
2. 至於是否能退稅, 狀況還是與 ETF 的配息類似,
要看基金公司是否提供 QII報表, 還有券商有沒有熱心主動幫你申請退稅
若是有 QII報表而券商沒有主動退稅, 也可自行以 NEC的方式申請退稅
3. 如此重點應該還是在 QII報表上, 但 CEF的報表資訊我想一定比 ETF類還要差...
4. 對 NRA而言, 投資美國公債/美國公司債 也是免稅的 (美國人不是這樣的)
所以 NRA投入 Municipal bond 跟 投資美國公債/美國公司債 比較起來
並沒有直接好處, 反而拿到了比較低的利息 (利息間接反映多數美國人的稅務規劃)
5. But, 就是這個 "but", 似乎有案例分享買入 Municipal bond CEF 後
其配息 100% 入賬, 並沒有被券商預扣 30% (rib詢問IRS得到的答案是仍須預扣)
6. 所以, 究竟 Municipal bond CEF 是否會被預扣 30%, 我猜還是看券商作法而定,
要是真的被預扣了 30%, 要申請退回會有難度, 倒不如投入其他確定對 NRA
免稅 的美國公債/美國公司債, 券商甚至會主動退回 (如TD)
---- 以上為個人整理心得, 以下為個人狀態分享 ----
雖然上面有提到以 NEC方式主動向 IRS申請退稅的方法,
但個人是也還沒有實際這麼做... <== 懶人
所以還是傾向以找到券商能自動退稅, 或者不預扣稅的 CEF/ETF 為主
"直接"投資 美國公債/美國公司債 雖然可直接免預扣, 但相對的資金門檻較高
CEF 比起 ETF 的獨特之處在於有便宜的槓桿利率, 操作得宜能提高收益率
但要是 CEF 的配息還再被預扣 30% 且無法退回, 那就真的很傷人了....
承擔了較高的手續費(含槓桿費用)與風險(槓桿風險), 拿回的卻是打折的報酬....
這樣即使利率誘人, 還是會讓我退避三舍.... Orz
但要是真的有 Tax-free/exempt bond CEP 直接免除預扣稅的例子(券商)
那或許就值得考慮了!!!
這裡想藉著這篇文章再向各位先進請教, 是否有實際例子可供分享?
感謝!!
※ 引述《lzv (星星的小孩 ^_^)》之銘言:
: ※ 引述《sailinthesky (翔~)》之銘言:
: : 最近再研究 Close End Fund(CEF)
: : 許多 CEF的 distribution rate 都好誘人
: : 雖然大都是因為有槓桿的關係
: : 但礙於我們的身分,配息30%的稅還是很擾人...
: : 退稅的部分看法有很多解讀,
: : 但我想至少 interest 可退應該比較沒有爭議,
: : 所以現在是再研究專門投資於 tax-free income 的 CEF
: : (大部分投資在市政債 or 州債)
: : 不過還是不太確定要是真的買進了這類標的,
: : 該CEF的配息是不是還是可以退稅?
: : 要是可以, 若是能自動退那就更好了....
: : (類似以有 TD 投資 債券ETF 自動退稅的機制)
: : 不知道版上的各位先進有沒有類似經驗呢?
: : 買進 CEF 後的配息, 究竟可否退稅呢?
: : 謝謝!!
: 你提的問題其實我正在嘗試,也在尋找答案
: 暫時沒找到規則,確定一檔投資於免稅的 CEF 是否會扣稅
: 過去幾年我大量搜尋過全美國的標的
: National Muni Bond Funds 與 Single State Funds ( CEF )
: 這兩類的標的,配息穩地的比例蠻高的
: 但配息率通常比較低,即使有槓桿
: 如果有簡單的方法,請務必分享
: 我可以短時間內搜尋所有標的,找到穩定配息的
: 並非市政債就穩定配息,有些每況愈下,有些相當不穩
: 譬如 CMU 一職往下調整
: 譬如 MUS 上下不穩定
: 也有很多像是 NAC、MUJ、PCQ(超穩定)、NAM 等等
: 但這幾檔的配息率,目前比其他扣稅 30% 後還低
: 也是蠻困擾的
--
首先感謝 1zv 前幾篇對 CEF 標的的熱情分享,
引發了我對 CEF 的興趣,
後來我在 rib 的 blog 找到了應該是最符合這個問題的答案,
詳情請直接 參閱 rib 的 blog: (感謝 rib 大在美國稅務上的熱情分享)
http://ribtw.blogspot.tw/2015/05/municipal-bond-fundnecnra.html
簡述一下自己整理後的結論:
1. NRA 身分的投資人, CEF 的配息理論上都應該會被預扣 30%
2. 至於是否能退稅, 狀況還是與 ETF 的配息類似,
要看基金公司是否提供 QII報表, 還有券商有沒有熱心主動幫你申請退稅
若是有 QII報表而券商沒有主動退稅, 也可自行以 NEC的方式申請退稅
3. 如此重點應該還是在 QII報表上, 但 CEF的報表資訊我想一定比 ETF類還要差...
4. 對 NRA而言, 投資美國公債/美國公司債 也是免稅的 (美國人不是這樣的)
所以 NRA投入 Municipal bond 跟 投資美國公債/美國公司債 比較起來
並沒有直接好處, 反而拿到了比較低的利息 (利息間接反映多數美國人的稅務規劃)
5. But, 就是這個 "but", 似乎有案例分享買入 Municipal bond CEF 後
其配息 100% 入賬, 並沒有被券商預扣 30% (rib詢問IRS得到的答案是仍須預扣)
6. 所以, 究竟 Municipal bond CEF 是否會被預扣 30%, 我猜還是看券商作法而定,
要是真的被預扣了 30%, 要申請退回會有難度, 倒不如投入其他確定對 NRA
免稅 的美國公債/美國公司債, 券商甚至會主動退回 (如TD)
---- 以上為個人整理心得, 以下為個人狀態分享 ----
雖然上面有提到以 NEC方式主動向 IRS申請退稅的方法,
但個人是也還沒有實際這麼做... <== 懶人
所以還是傾向以找到券商能自動退稅, 或者不預扣稅的 CEF/ETF 為主
"直接"投資 美國公債/美國公司債 雖然可直接免預扣, 但相對的資金門檻較高
CEF 比起 ETF 的獨特之處在於有便宜的槓桿利率, 操作得宜能提高收益率
但要是 CEF 的配息還再被預扣 30% 且無法退回, 那就真的很傷人了....
承擔了較高的手續費(含槓桿費用)與風險(槓桿風險), 拿回的卻是打折的報酬....
這樣即使利率誘人, 還是會讓我退避三舍.... Orz
但要是真的有 Tax-free/exempt bond CEP 直接免除預扣稅的例子(券商)
那或許就值得考慮了!!!
這裡想藉著這篇文章再向各位先進請教, 是否有實際例子可供分享?
感謝!!
※ 引述《lzv (星星的小孩 ^_^)》之銘言:
: ※ 引述《sailinthesky (翔~)》之銘言:
: : 最近再研究 Close End Fund(CEF)
: : 許多 CEF的 distribution rate 都好誘人
: : 雖然大都是因為有槓桿的關係
: : 但礙於我們的身分,配息30%的稅還是很擾人...
: : 退稅的部分看法有很多解讀,
: : 但我想至少 interest 可退應該比較沒有爭議,
: : 所以現在是再研究專門投資於 tax-free income 的 CEF
: : (大部分投資在市政債 or 州債)
: : 不過還是不太確定要是真的買進了這類標的,
: : 該CEF的配息是不是還是可以退稅?
: : 要是可以, 若是能自動退那就更好了....
: : (類似以有 TD 投資 債券ETF 自動退稅的機制)
: : 不知道版上的各位先進有沒有類似經驗呢?
: : 買進 CEF 後的配息, 究竟可否退稅呢?
: : 謝謝!!
: 你提的問題其實我正在嘗試,也在尋找答案
: 暫時沒找到規則,確定一檔投資於免稅的 CEF 是否會扣稅
: 過去幾年我大量搜尋過全美國的標的
: National Muni Bond Funds 與 Single State Funds ( CEF )
: 這兩類的標的,配息穩地的比例蠻高的
: 但配息率通常比較低,即使有槓桿
: 如果有簡單的方法,請務必分享
: 我可以短時間內搜尋所有標的,找到穩定配息的
: 並非市政債就穩定配息,有些每況愈下,有些相當不穩
: 譬如 CMU 一職往下調整
: 譬如 MUS 上下不穩定
: 也有很多像是 NAC、MUJ、PCQ(超穩定)、NAM 等等
: 但這幾檔的配息率,目前比其他扣稅 30% 後還低
: 也是蠻困擾的
--
All Comments
By Hedda
at 2017-06-28T23:22
at 2017-06-28T23:22
By Yuri
at 2017-06-29T01:45
at 2017-06-29T01:45
By Thomas
at 2017-06-29T16:18
at 2017-06-29T16:18
By Michael
at 2017-07-01T06:13
at 2017-07-01T06:13
Related Posts
Tax-free income CEF
By Jake
at 2017-06-24T21:12
at 2017-06-24T21:12
Tax-free income CEF
By Cara
at 2017-06-24T01:54
at 2017-06-24T01:54
美股不配息的問題
By Olga
at 2017-06-24T01:02
at 2017-06-24T01:02
Tax-free income CEF
By Yuri
at 2017-06-23T15:22
at 2017-06-23T15:22
納斯達克100指數(QQQ)
By Carol
at 2017-06-23T13:05
at 2017-06-23T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