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比綠角更簡單有效的指數投資法? - 投資

By David
at 2019-05-12T00:36
at 2019-05-12T00:3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jimmy781126 (111111)》之銘言:
: 標題: Re: 比綠角更簡單有效的指數投資法?
: 時間: Sat May 11 18:57:58 2019
:
: 大家晚安
:
: 筆者認為綠角的的做法 明顯不符合最原始的投資組合理論
:
: 簡單來說
:
: 在報酬率期望值 跟標準差的二維座標平面上存在一個最佳的投資組合
:
: (先不假設這個切點投資組合長怎樣)
:
: 切點投資組合的某一種槓桿 會支配其他任何的投資組合(在期望值標準差的平面上)
:
: 因此 理性的投資人都應該持有這個投資組合的某一種槓桿
:
: 假如世界上每個投資人 都持有一樣的投資組合(的某一種槓桿)
:
: 這個投資組合就會是所有資產的市值加權 也就是市場投資組合
:
: 這就是市值加權的來源 不用市值加權 站在原始的投資組合理論前
:
: 就是加入主觀意見的主觀選股 不是真正最嚴格的被動投資
:
簡單說,這個是理論,但跟實際上實在差太遠了。現實的世界
首先不存在唯一解的 效率前緣投資組合,
所以沒有什麼每個人都持有這個投資組合,
然後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用無風險利率融資,
所以也不能任意變更槓桿組合。
然後就算是符合理想狀態(大家都買一種最佳投資組合)
,效率前緣的最佳投資組合 和市值加權 投資組合
本來就不一定一樣。(應該說一樣的機率很低)
-------
就算退100步剛剛好全世界的狀況都符合你說的假設好了,只有市值加權才叫做
嚴格的被動投資。
請問有誰真的做得到 嚴格的市值加權?
買vt就是市值加權? 並不是,vt這個指數本身就是有很多規則
加在裡面,光是同類型的全球全市場指數每個指數的規則都不同,收錄
的股票也不同。
之前我的文章就寫過了,
http://ffaarr.blogspot.com/2019/02/capitalization-stock-index.html
vt追縱的指數 跟真正的市值、全球股票數差一大截。
而就算文章中所謂「真正的市值」,也仍然是某種收錄定義下的產物,
哪種定義才是真正的市值呢? 才是嚴格的被動投資呢?
簡單說,這種理想型被動投資的東西可以說幾乎是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沒人能做到。
就算目標是市值加權,選擇任何一個指數,任何一個ETF都是一個選擇。
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我們會想要儘量以全市場市值加權來投資? 為了符合某種
理論之下嚴格被動投資的定義?
不是吧,當然是因為它對我們投資有好處才這樣做的。第一個好處
是分散風險,第二個好處是降低周轉率(不用因為股價變化就一直買賣)
而降低交易費用。
: 例如:為了分散風險 不想集中在美國 做簡單平均 而不是市值加權
:
: 好 那問題來了
:
: 假如我用市值加權的投資組合:定存=9:1
:
: 是不是會比簡單平均的投資組合更好呢?
:
: 理論上是會的 想要更好的風險趨避 應該調整市值加權投資組合的槓桿
:
: 而不是調整投資組合本身
這個假定同樣是 先假定 有一個最好的投資組合,還要假定
市值加權=最好的投資組合
都不符合現實狀況。
:
: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 實際上還是有很多問題
:
: 例如:
:
: 假如以台幣資產為例 因為小額資金的定存利率太高了
:
: 所以投資組合裡 應該把給機構投資人買的台債去掉 用定存取代
:
: 例如:
:
: 假如後半輩子 要一直生活在台灣
:
: 則匯率風險似乎無法簡單的刪掉
:
:
: --
: 標題: Re: 比綠角更簡單有效的指數投資法?
: 時間: Sat May 11 18:57:58 2019
:
: 大家晚安
:
: 筆者認為綠角的的做法 明顯不符合最原始的投資組合理論
:
: 簡單來說
:
: 在報酬率期望值 跟標準差的二維座標平面上存在一個最佳的投資組合
:
: (先不假設這個切點投資組合長怎樣)
:
: 切點投資組合的某一種槓桿 會支配其他任何的投資組合(在期望值標準差的平面上)
:
: 因此 理性的投資人都應該持有這個投資組合的某一種槓桿
:
: 假如世界上每個投資人 都持有一樣的投資組合(的某一種槓桿)
:
: 這個投資組合就會是所有資產的市值加權 也就是市場投資組合
:
: 這就是市值加權的來源 不用市值加權 站在原始的投資組合理論前
:
: 就是加入主觀意見的主觀選股 不是真正最嚴格的被動投資
:
簡單說,這個是理論,但跟實際上實在差太遠了。現實的世界
首先不存在唯一解的 效率前緣投資組合,
所以沒有什麼每個人都持有這個投資組合,
然後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用無風險利率融資,
所以也不能任意變更槓桿組合。
然後就算是符合理想狀態(大家都買一種最佳投資組合)
,效率前緣的最佳投資組合 和市值加權 投資組合
本來就不一定一樣。(應該說一樣的機率很低)
-------
就算退100步剛剛好全世界的狀況都符合你說的假設好了,只有市值加權才叫做
嚴格的被動投資。
請問有誰真的做得到 嚴格的市值加權?
買vt就是市值加權? 並不是,vt這個指數本身就是有很多規則
加在裡面,光是同類型的全球全市場指數每個指數的規則都不同,收錄
的股票也不同。
之前我的文章就寫過了,
http://ffaarr.blogspot.com/2019/02/capitalization-stock-index.html
vt追縱的指數 跟真正的市值、全球股票數差一大截。
而就算文章中所謂「真正的市值」,也仍然是某種收錄定義下的產物,
哪種定義才是真正的市值呢? 才是嚴格的被動投資呢?
簡單說,這種理想型被動投資的東西可以說幾乎是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沒人能做到。
就算目標是市值加權,選擇任何一個指數,任何一個ETF都是一個選擇。
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我們會想要儘量以全市場市值加權來投資? 為了符合某種
理論之下嚴格被動投資的定義?
不是吧,當然是因為它對我們投資有好處才這樣做的。第一個好處
是分散風險,第二個好處是降低周轉率(不用因為股價變化就一直買賣)
而降低交易費用。
: 例如:為了分散風險 不想集中在美國 做簡單平均 而不是市值加權
:
: 好 那問題來了
:
: 假如我用市值加權的投資組合:定存=9:1
:
: 是不是會比簡單平均的投資組合更好呢?
:
: 理論上是會的 想要更好的風險趨避 應該調整市值加權投資組合的槓桿
:
: 而不是調整投資組合本身
這個假定同樣是 先假定 有一個最好的投資組合,還要假定
市值加權=最好的投資組合
都不符合現實狀況。
:
: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 實際上還是有很多問題
:
: 例如:
:
: 假如以台幣資產為例 因為小額資金的定存利率太高了
:
: 所以投資組合裡 應該把給機構投資人買的台債去掉 用定存取代
:
: 例如:
:
: 假如後半輩子 要一直生活在台灣
:
: 則匯率風險似乎無法簡單的刪掉
:
:
: --
All Comments

By Sandy
at 2019-05-12T20:52
at 2019-05-12T20:52
市值加權 不會是唯一的最佳解 但就算退1000萬步 也
不會選擇4隻etf的簡單平均

By Jake
at 2019-05-17T10:57
at 2019-05-17T10:57

By Queena
at 2019-05-20T22:31
at 2019-05-20T22:31

By Noah
at 2019-05-23T23:43
at 2019-05-23T23:43

By Leila
at 2019-05-25T13:59
at 2019-05-25T13:59
也謝謝樓上解釋,的確如此。

By Noah
at 2019-05-30T04:01
at 2019-05-30T04:01

By Eartha
at 2019-06-03T13:34
at 2019-06-03T13:34
的原因我認為也就在此,重點是在被動指數投資和資產配置的

By Quintina
at 2019-06-07T15:32
at 2019-06-07T15:32

By Jake
at 2019-06-08T11:15
at 2019-06-08T11:15

By Kelly
at 2019-06-12T06:22
at 2019-06-12T06:22

By Hedda
at 2019-06-16T11:47
at 2019-06-16T11:47

By Joe
at 2019-06-18T16:19
at 2019-06-18T16:19

By Tom
at 2019-06-20T05:48
at 2019-06-20T05:48
該一部分vt一部分定存 不安全一點應該借錢去買vt

By Queena
at 2019-06-20T12:54
at 2019-06-20T12:54

By Joseph
at 2019-06-25T01:58
at 2019-06-25T01:58

By Irma
at 2019-06-26T20:02
at 2019-06-26T20:02
投資不帶view 就只能盲從跟明牌了。

By Susan
at 2019-06-30T00:05
at 2019-06-30T00:05

By Dorothy
at 2019-07-04T01:30
at 2019-07-04T01:30

By Elma
at 2019-07-05T02:48
at 2019-07-05T02:48

By Elizabeth
at 2019-07-06T02:26
at 2019-07-06T02:26

By Yuri
at 2019-07-10T16:33
at 2019-07-10T16:33

By Ursula
at 2019-07-13T06:25
at 2019-07-13T06:25

By Jacky
at 2019-07-17T17:24
at 2019-07-17T17:24

By Gary
at 2019-07-22T05:13
at 2019-07-22T05:13

By Eden
at 2019-07-24T20:17
at 2019-07-24T20:17

By Bethany
at 2019-07-25T01:56
at 2019-07-25T01:56

By Robert
at 2019-07-27T18:30
at 2019-07-27T18:30

By Christine
at 2019-07-29T00:44
at 2019-07-29T00:44
再買一支邊境市場etf,買vt離市值加權差得遠。

By Todd Johnson
at 2019-08-02T18:17
at 2019-08-02T18:17

By Edwina
at 2019-08-07T05:44
at 2019-08-07T05:44

By Poppy
at 2019-08-10T12:47
at 2019-08-10T12:47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9-08-11T14:51
at 2019-08-11T14:51

By Tom
at 2019-08-14T10:06
at 2019-08-14T10:06

By Frederic
at 2019-08-18T04:01
at 2019-08-18T04:01

By Steve
at 2019-08-18T05:41
at 2019-08-18T05:41
理論可以證明平均分到所有區域可以降低風險?

By Zora
at 2019-08-22T18:52
at 2019-08-22T18:52

By Eartha
at 2019-08-25T19:27
at 2019-08-25T19:27
投資組合本來就個人化的東西 那有一定怎樣

By James
at 2019-08-28T08:52
at 2019-08-28T08:52
照各人偏好決定比例。重點還是廣泛分散以及低費用。

By Lydia
at 2019-08-31T07:38
at 2019-08-31T07:38

By Daph Bay
at 2019-09-02T23:20
at 2019-09-02T23:20

By Tom
at 2019-09-05T13:07
at 2019-09-05T13:07

By Quintina
at 2019-09-07T08:59
at 2019-09-07T08:59

By George
at 2019-09-10T11:51
at 2019-09-10T11:51

By Aaliyah
at 2019-09-14T18:40
at 2019-09-14T18:40

By Ursula
at 2019-09-17T19:30
at 2019-09-17T19:30

By Xanthe
at 2019-09-20T15:15
at 2019-09-20T15:15

By Edith
at 2019-09-20T23:22
at 2019-09-20T23:22

By Lydia
at 2019-09-24T12:02
at 2019-09-24T12:02

By Hardy
at 2019-09-26T04:58
at 2019-09-26T04:58

By Yedda
at 2019-09-28T06:36
at 2019-09-28T06:36

By Harry
at 2019-10-01T08:33
at 2019-10-01T08:33

By Mia
at 2019-10-02T06:37
at 2019-10-02T06:37
買all in的人,只看結果輸了一直放屁真的是夠了沒啊

By Jake
at 2019-10-04T12:16
at 2019-10-04T12:16

By Agatha
at 2019-10-06T19:19
at 2019-10-06T19:19
要關注市場的麻煩 其二就是如果某些區域大漲大跌不致太大

By Edith
at 2019-10-07T08:49
at 2019-10-07T08:49

By Susan
at 2019-10-11T19:53
at 2019-10-11T19:53

By Rachel
at 2019-10-13T15:49
at 2019-10-13T15:49

By Edward Lewis
at 2019-10-15T02:50
at 2019-10-15T02:50

By Oscar
at 2019-10-18T08:36
at 2019-10-18T08:36

By Linda
at 2019-10-20T07:54
at 2019-10-20T07:54

By Jacob
at 2019-10-20T10:18
at 2019-10-20T10:18

By Ivy
at 2019-10-20T15:34
at 2019-10-20T15:34

By Belly
at 2019-10-21T04:13
at 2019-10-21T04:13

By Elvira
at 2019-10-26T03:14
at 2019-10-26T03:14
這種安心只是假象,沒有任何證據或數據顯示這樣配置

By George
at 2019-10-29T13:48
at 2019-10-29T13:48

By Erin
at 2019-10-30T03:13
at 2019-10-30T03:13

By Adele
at 2019-10-31T15:47
at 2019-10-31T15:47

By Olga
at 2019-11-02T19:57
at 2019-11-02T19:57

By Zanna
at 2019-11-03T09:27
at 2019-11-03T09:27
為何要選擇一個週轉率較高的投資組合呢?

By Joseph
at 2019-11-04T15:53
at 2019-11-04T15:53
何不直接採用最低週轉率的作法呢?

By Rachel
at 2019-11-09T06:41
at 2019-11-09T06:41
據顯示四等分的優勢, 不然實在沒理由找個高週轉率的配置

By Isabella
at 2019-11-13T03:04
at 2019-11-13T03:04

By Tracy
at 2019-11-14T08:03
at 2019-11-14T08:03
這也是平均配置不合理的地方,沒有證據的東西就當作是
對的,哪裡合理了?至於不要用十年當作聖杯這句話,我
也知道十年數據很難代表什麼,但既然綠角都用近十年
的數據說明股債配置比全股的報酬率高、標準差更小,
我想原文用相同的十年說明綠角的主動平均區域配置的
結果更差,也沒什麼不妥,說實話,我也想跟綠角說這十
年的數據不能當聖杯啊

By Joseph
at 2019-11-18T00:04
at 2019-11-18T00:04
角最為推崇的一點,任何低於市場報酬的方法都會被他
拿來作文章,像是策略指數etf、主動投資的基金、擇時
選股...等等,但到了全球股票市場,因為主動區域配置
而取得低於市場報酬就又變成合理了?平均配置是因為
比較心安,雖然沒證據顯示風險較低,但心安比較重要
所以也是合理...這就是我認為矛盾的地方啊,這種區域
配置導致的報酬落後現在被人拿來比較也很正常

By Zenobia
at 2019-11-21T18:51
at 2019-11-21T18:51

By Quintina
at 2019-11-26T10:39
at 2019-11-26T10:39
報酬率

By Harry
at 2019-12-01T09:28
at 2019-12-01T09:28

By Todd Johnson
at 2019-12-01T11:05
at 2019-12-01T11:05
按區域配置的效益。此外,VT這十年表現比較好,只是剛好美股

By Elizabeth
at 2019-12-03T04:34
at 2019-12-03T04:34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9-12-06T20:12
at 2019-12-06T20:12

By Edith
at 2019-12-11T13:04
at 2019-12-11T13:04

By Candice
at 2019-12-13T11:30
at 2019-12-13T11:30

By Poppy
at 2019-12-18T00:39
at 2019-12-18T00:39
原文使用這十年的數據是要說明看不到降低風險的效果,
而且明顯落後市場報酬,至於以後是不是如此就不知道了
,但等區域配置可以降低風險這件事的合理性是該由提出
或提倡者去說明,不管是理論或是歷史數據皆可,而不是
用"過去十年不能代表以後結果,所以它是合理的"來說
明合理性

By Kyle
at 2019-12-19T02:10
at 2019-12-19T02:10
及事後他人的嘲諷XD,但請堅持下去

By Barb Cronin
at 2019-12-21T18:28
at 2019-12-21T18:28

By Puput
at 2019-12-24T06:28
at 2019-12-24T06:28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12-24T11:51
at 2019-12-24T11:51

By Eartha
at 2019-12-26T16:57
at 2019-12-26T16:57

By Franklin
at 2019-12-31T06:38
at 2019-12-31T06:38

By Delia
at 2019-12-31T13:29
at 2019-12-31T13:29

By Ingrid
at 2020-01-02T10:29
at 2020-01-02T10:29
籍我幾乎都看了, 最基本的投資金律和漫步華爾街更讀了多

By Eartha
at 2020-01-05T22:54
at 2020-01-05T22:54
"分四區域再平衡很可能有好處"這樣的結論, 而且好處要大
於提高週轉率所增加的成本

By Jacky
at 2020-01-07T12:31
at 2020-01-07T12:31

By Rosalind
at 2020-01-11T12:35
at 2020-01-11T12:35

By Joe
at 2020-01-13T03:40
at 2020-01-13T03:40
如果一切都是你自己的臆測, 並沒有一份可以證明的數據,

By Aaliyah
at 2020-01-16T04:50
at 2020-01-16T04:50

By Ursula
at 2020-01-16T20:31
at 2020-01-16T20:31
進行資產配置....一切都有數據在證明這是有效的, 才會推
廣

By Wallis
at 2020-01-17T19:28
at 2020-01-17T19:28
只是關於四等分這件事情, 他並沒有提出讓人信服的說法

By Quintina
at 2020-01-18T22:53
at 2020-01-18T22:53
等分的權重, 不是不行, 只是我覺得需要強有力的證據來支

By Mason
at 2020-01-23T10:09
at 2020-01-23T10:09

By Carol
at 2020-01-25T03:55
at 2020-01-25T03:55
sset-allocation-in-theory-and-in.html?m=1

By Isabella
at 2020-01-27T03:05
at 2020-01-27T03:05

By Callum
at 2020-01-31T09:19
at 2020-01-31T09:19

By Wallis
at 2020-02-04T01:35
at 2020-02-04T01:35
走強或走弱,都能獲得相當報酬,這類投資者不以獲取高報酬
為主目的,而是避免當最輸的人,穩中之穩,不愧為高收入一
族。在面對詭譎多變的市場中,符合投資者想法的配置決策才
能長久。也就是這配置不是最佳配置,但也是最適合他的配置
。以上純屬不負責任推測

By John
at 2020-02-05T11:06
at 2020-02-05T11:06

By Barb Cronin
at 2020-02-05T18:58
at 2020-02-05T18:58
沒關係,如果綠角是用這個角度去平均投資,還是無法
解釋這種方法能比平均市值有更好的保護性,如果是用"
能安心抱住"這種理由當作區域等分的原因,那也沒什麼
好討論了,因為投資方式本來就是投資者自己的決定,討
論到最後變成單純安心不安心,而不是為什麼這樣比較安
心,用理論數據說明此方式的優點,等分配置這十年來年
化報酬率落後vt(接近市值加權)1%左右,標準差也比較大
,這樣的差距並不能說小,區域配置明顯會影響報酬率。
等區域配置以後結果如何不知道,但也沒看到以往的比
較數據,如果只用"安心"去解釋而不理會報酬差距,那
麼其實也不用強調被動投資的好處,很多的定存股都會
讓投資人安心,世上的很多投資的方法也讓人安心,安
心最重要,這也是很多非被動投資流派強調的一點

By Selena
at 2020-02-09T07:38
at 2020-02-09T07:38
而是沒看到綠角用更多的數據去說明這樣的好處,如果
有更多數據說明,質疑者或許會被說服。市面上有很多
號稱讓"投資者"安心的方法,那些方法也有一些追隨者,
綠角也發過文章說明那些方法處理風險的方式不正確,這
些方法的安心是假的。那麼回到區域配置的風險處理上,
綠角怎麼去說明或證明自己這樣配置在風險處理上是優
於市值加權,難道這時候就只能用"安心"去說明等區域配
置是更好的選擇?

By Margaret
at 2020-02-09T21:09
at 2020-02-09T21:09

By Sierra Rose
at 2020-02-14T00:25
at 2020-02-14T00:25
接受市場報酬,想要創造超額報酬的"等權重"策略是old
thinking, 那麼在全球股市上綠角使用等區域配置想要
創造低較低風險又是什麼?是什麼原因讓綠角放棄市場報
酬和風險?

By Charlie
at 2020-02-18T03:33
at 2020-02-18T03:33
格),為什麼全球股市卻在區域配置上這麼"隨便"?

By Isla
at 2020-02-19T03:44
at 2020-02-19T03:44
不如當面去問綠繳

By Belly
at 2020-02-22T07:28
at 2020-02-22T07:28
未知數。在小範圍內自己調配比例都是OK的

By Yedda
at 2020-02-22T22:42
at 2020-02-22T22:42

By Sierra Rose
at 2020-02-23T08:33
at 2020-02-23T08:33

By Eden
at 2020-02-25T09:57
at 2020-02-25T09:57

By Rachel
at 2020-02-28T17:53
at 2020-02-28T17:53
,那麼「區域配置只要不是極端配置,都是合理]又是什
且還是隨個人喜好組成的指數,也沒有任何數據可以說
明此組成帶來任何好處,就像"等權重"不能代表未來勝過
市值加權。綠角不認同策略指數,號稱可以勝過市場報酬
,但認同自行組成策略型etf,對報酬和風險影響甚微,
甚至認為等區域配置比市值加權風險更低,我認為這已經

By Lily
at 2020-03-02T09:53
at 2020-03-02T09:53

By Bennie
at 2020-03-04T21:24
at 2020-03-04T21:24

By Agnes
at 2020-03-06T15:38
at 2020-03-06T15:38

By Margaret
at 2020-03-10T04:40
at 2020-03-10T04:40
為依照個人喜好區域配置都是合理,不論跟市值加權比
較起來是好是壞,風險是高是低,更認為某些配置"或許"
更安全,這跟市面上的策略型etf的道理都是一樣的,這
樣配置的理由反而在於空頭市場安不安心

By Irma
at 2020-03-11T10:41
at 2020-03-11T10:41
理,old thinking. 全球市場等權重:降低區域市值過
大的風險,雖然不知風險較低是真是假,但抱得安心,合
理。 全球市場自行區域配置:報酬風險不會差太多,就

By Zanna
at 2020-03-16T10:13
at 2020-03-16T10:13

By Joseph
at 2020-03-21T09:12
at 2020-03-21T09:12

By Hazel
at 2020-03-21T18:23
at 2020-03-21T18:23

By Irma
at 2020-03-23T07:32
at 2020-03-23T07:32

By Annie
at 2020-03-27T23:06
at 2020-03-27T23:06
https://reurl.cc/xXjne

By Regina
at 2020-03-31T06:30
at 2020-03-31T06:30

By Quanna
at 2020-04-05T03:39
at 2020-04-05T03:39

By Zanna
at 2020-04-06T10:11
at 2020-04-06T10:11

By Blanche
at 2020-04-07T17:49
at 2020-04-07T17:49

By Elvira
at 2020-04-12T07:31
at 2020-04-12T07:31

By Daph Bay
at 2020-04-15T20:05
at 2020-04-15T20:05
市值加權的差距也會遠小於等區域配置與市值加權的差
異

By Regina
at 2020-04-17T18:52
at 2020-04-17T18:52
加權的組合,我相信差距不會太大。
再來,是你太在意過去十年vt的績效了,疑問者會拿這十
年績效只是當作一個例子,證明區域配置會偏離市場報酬
,這十年來就是落後年化1%的報酬偏差,至於往後結果會
如何?不知道,就算往後十年贏過市場報酬,同樣的問題
還是存在。
所以你問的等區域配置有什麼缺點,那就是偏離市場報酬
,基於這個理由,質疑者一直都想知道為什麼綠角會認
為自行區域配置是合理,為什麼要任意的大幅度偏離市
場報酬
,我想是你一直沒搞清楚質疑者的問題,問題從來都不是
這十年誰輸誰贏,目前看來你也是在轉圈子。
報酬與風險都是比較出來的,而目前的主流就是與市值加
權去比較,的確綠角沒說過他的配置能贏vt,我也沒說他
的配置會贏或輸,只是問等區域配置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目前也只看到他用單一區域崩盤為例子
說明等區域配置的風險分散,但市值加權也不是單一區
值加權的vt做比較呢? 貼了幾篇文章是在說明綠角認
為指數化投資人應該要追求市場報酬,你每篇網址都回
應但都沒指出我想要表達的重點,還漏掉一些重要片段。
第一篇結尾:"指數化投資人目的是市場報酬,不是特定
策略報酬" 第二篇中間:"我比較贊同使用指標指數的et
f,因為這才是參與整個市場的指數化投資,策略指數是
反應某種選股或是某種加權策略(等權重),成果指數不
見得會比指標指數來得好" 第三篇說明:"策略指數很
有可能會落後市場報酬" 第四篇後面:"我贊同追蹤指
標指數的etf,不贊同策略指數,號稱可以帶來勝過市場
成果的etf" 第五篇:市值加權指數不等於追高殺低,
高市值不代表股價過高,低市值不保證值得投資 第六篇
後面:"對於想要買進並長期持有的投資人來說,運作良
好、費用低廉的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會是更好的選擇"

By Yuri
at 2020-04-22T11:44
at 2020-04-22T11:44
場報酬,而不是制定策略,這才是我貼文的重點,而不是
你說得誰輸誰贏,是你誤會了。所以問題是為什麼單一
市場要追求市場報酬,到了全球市場就變成自行(隨意)配
置?為什麼綠角不建議單一市場的策略指數,但到了全球
市場就使用策略方式配置區域?還有你不需要表明你認
為不用追求市場報酬,那是你自己的做法,質疑者不是在
質疑你的投資方式,很多質疑者也不是採用市值加權的
方式投資。股票的市場報酬公認就是市值加權的變化,
除非你能證明這是有問題的,至於你說的債券和房地產
跟股票市不同類型的資產,沒研究不予評論。綠角在全球
區域配置的態度上確實與單一市場有很大的不同,他沒
有很好的說明為什麼不追求市場報酬了。

By Margaret
at 2020-04-25T23:51
at 2020-04-25T23:51

By Delia
at 2020-04-27T13:52
at 2020-04-27T13:52

By Heather
at 2020-05-01T12:37
at 2020-05-01T12:37

By Gilbert
at 2020-05-06T00:00
at 2020-05-06T00:00

By Tracy
at 2020-05-09T20:08
at 2020-05-09T20:08

By Queena
at 2020-05-11T10:25
at 2020-05-11T10:25

By Lauren
at 2020-05-12T04:30
at 2020-05-12T04:30

By Caroline
at 2020-05-16T03:56
at 2020-05-16T03:56

By Edward Lewis
at 2020-05-21T02:12
at 2020-05-21T02:12

By Mary
at 2020-05-24T22:56
at 2020-05-24T22:56

By Joseph
at 2020-05-29T13:14
at 2020-05-29T13:14

By Kristin
at 2020-06-03T11:17
at 2020-06-03T11:17
險,看來是我層次太低

By Olivia
at 2020-06-05T16:03
at 2020-06-05T16:03
我當然知道理論與現實的差異 但主動配置又是依據什麼

By Mary
at 2020-06-07T03:43
at 2020-06-07T03:43

By Daniel
at 2020-06-12T00:14
at 2020-06-12T00:14

By Adele
at 2020-06-16T04:46
at 2020-06-16T04:46

By Megan
at 2020-06-18T20:38
at 2020-06-18T20:38
講太多指數,講太少資產配置了(才會不小心誤導了
那麼多人XD)
其實只要詢問一個簡單問題就好:請問您的資產現金
比例多少?有價證券比例多少?不動產比例多少?負
債比例多少?這樣配置的實證與理論是什麼?就好了,
哈哈哈

By Faithe
at 2020-06-23T06:40
at 2020-06-23T06:40

By Mason
at 2020-06-24T11:25
at 2020-06-24T11:25
,綠角在談指標指數和策略指數的選擇時,推薦指標指
數的主因一直都是策略指數偏離市場報酬,高費用和周
轉率高是次要原因,如果現在有個市值加權的全市場etf
和等加權的全市場etf費用相等,你認為綠角會推薦哪支
人的標的,全市場etf和等加權的全市場etf費用相等,你
認為綠角會推薦哪支標的,0050和00692綠角會覺得哪個
比較適合指數化投資人的標的,以我對綠角的文章認知,
都是前者,以你的認知則是兩者都行,這就是你跟我對
綠角文章認知的差異,還有綠角不反對配置加入小型股是

By Una
at 2020-06-28T00:39
at 2020-06-28T00:39
角推薦如同等區域配置一樣的方法,隨意分配大中小型
股票比例,綠角沒有把很多話說死,但搭配他的文章來
看,過度的配置而偏離市場報酬就是不建議、不推薦,如
果你還是要說我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身上,那就...這
樣吧

By Emily
at 2020-07-02T18:45
at 2020-07-02T18:45

By Mason
at 2020-07-06T17:39
at 2020-07-06T17:39

By Sandy
at 2020-07-09T19:28
at 2020-07-09T19:28
所以我不知道要怎麼回答你那段問題

By Emily
at 2020-07-13T18:29
at 2020-07-13T18:29
很多人會不小心忽略的重點

By Selena
at 2020-07-16T21:43
at 2020-07-16T21:43

By Edith
at 2020-07-21T03:27
at 2020-07-21T03:27
小型股是一種,中型股是一種,大型股是一種,新興市
場股市是一種,這些股票類型都與債券、原物料、不動
產等資產都是互相獨立的,而不是股票一種、債券一種、
房地產一種,我這樣認知沒錯吧?就你的講法,綠角也這
樣認為的吧

By Sandy
at 2020-07-23T01:47
at 2020-07-23T01:47
對的,那麼確實沒什麼好討論的,這種做法跟被動投資
扯不上邊

By Blanche
at 2020-07-24T05:31
at 2020-07-24T05:31
不知是特意忽略還是漏看,這部份就算了,讓看文章的人
自己解讀

By Audriana
at 2020-07-29T00:12
at 2020-07-29T00:12

By Barb Cronin
at 2020-08-01T19:54
at 2020-08-01T19:54

By Callum
at 2020-08-06T02:53
at 2020-08-06T02:53

By George
at 2020-08-08T20:39
at 2020-08-08T20:39

By Quanna
at 2020-08-12T01:41
at 2020-08-12T01:41

By Suhail Hany
at 2020-08-12T07:46
at 2020-08-12T07:46
產配置的花招,可能十分鐘就講完了
Related Posts
( 月配 ) 免稅封閉型市政債基金 - PMM

By Irma
at 2019-05-11T23:44
at 2019-05-11T23:44
( 月配 ) 免稅封閉型市政債基金 - MMU

By Rae
at 2019-05-11T23:43
at 2019-05-11T23:43
嘉信debit card

By William
at 2019-05-11T09:24
at 2019-05-11T09:24
如何知道有哪些債券被降評或升評?

By Margaret
at 2019-05-09T20:49
at 2019-05-09T20:49
請給我投資策略的建議

By Christine
at 2019-05-08T23:11
at 2019-05-08T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