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cycle investment vs 買房投資 - 理財
By Vanessa
at 2022-04-08T10:13
at 2022-04-08T10:13
Table of Contents
這個邏輯是有點讓人看不懂,
如果”到期時不論如何就買下來”這句話指的是assign,
你指的是現在沒錢先開槓桿,慢慢存錢到三年後的交割日,
“再循環一次”指的是交割後賣掉現貨股票,再重新做leap call
那三年後你直接將call平倉賣出、再買進一口新契約就可以了,
並不需要真的交割現貨。
交割後又立刻賣出,這個動作毫無意義,徒增摩擦成本。
而且,如果你買leap call,並且預期它不會跌出價外,
那還不如準備一半資金,開兩倍槓桿買台積電期貨,
內在價值漲跌相同,你還要支付外在價值premium,
若預期不跌出價外,那你必定輸給簡單持有期貨。
如果開兩倍槓桿,又預期會跌出價外,
那一旦跌出價外就損失帳戶全部的本金了,
的確是不會變成負數,但是被斷頭前自己平倉也差不了多少,
而且在那種情況,你的策略也撐不下去,
因為此時你已經沒有錢買下一個Leap Call。
※ 引述《Intension (心感)》之銘言: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有提到用leaps call開槓桿,
: 好奇這種方式長期是否就可以勝過房貸開槓桿(外加使用3倍槓桿etf)?
: 1.例如現在買tsm 20240129,
: strike price 70(delta=0.87),
: 大概就等於開2倍槓桿
: (以股價102*100股來比較),
: 外加不斷sell call降leaps成本,
: 因為深度價內又是優質股,
: 到期應該很難變成價外
: (除非真的遇到嚴重股災),
: 到期不論如何就買下來,
: 然後再循環一次,
: 保守的選spy leaps call,
: 也是至少選delta=0.7以上(時間選一年以上),
: 因為到期會買下,所以沒有歸零風險,不清楚還有什麼沒考慮到?
: 或有更好方法?
: 2.房版常說的買房後再用理財型房貸,
: 問題是現在房價通常就佔去2/3薪資,
: 就算只貸800萬以中位數薪資還是很吃力,要如何再貸理財房貸?
: 房價漲了可以貸沒錯,
: 但問題就是負擔會蠻大的,
: (原本房貸外加利息)。
: 如果是自住應該也無法長期這樣開槓桿?
: 隔套其實也是門專業就不討論。
: 而且其實失去了頭期款的機會成本。
: 3.好公司大家都知道如tsm.aapl ,
: 接下來10年每年繼續買我也安心,
: 也認為還會有不錯的漲幅,
: 如果真的認為挑個股危險,
: 以vti 90%,spxl 10%外加leaps call,
: 年化要20%以上不是問題,
: (印象房版算過有20%就不一定要買房,剛需生活品質不考慮)
: 3倍槓桿風險頂多下市,
: 但只放10%風險應該可控,
: 外加未來美國還是可以再QE。
: 例如以十年前買600萬房,頭期款120萬,
: 每年投12萬,
: 2011到2021會有1081萬,
: https://i.imgur.com/DxnE9Ch.jpg
: 以過去10年桃園漲幅(雙北漲很多了用桃園比,以生活圈在北部的買自住)
: 一樣600萬房,10年過去也漲到快1千萬沒錯,但扣掉成本,
: 股票這樣開槓桿就勝過房子了(還沒加leap call),
: https://i.imgur.com/lSqolMj.jpg
: 另外好地點的房子通常已經漲的很高,
: 如雙北漲幅其實很有限了,
: 還是未來10年可以再漲10倍(或桃園可以再10倍?)?
: 薪資不提高我想很難,
: 所以很多人才去中南部買,
: 問題選中南部又要挑到未來可能有不錯漲幅的,好奇一般人要如何辦的到?
: https://i.imgur.com/WA3malv.jpg
: https://i.imgur.com/ucdcyMN.jpg
: 但單純買指數我想很多人做的到
--
如果”到期時不論如何就買下來”這句話指的是assign,
你指的是現在沒錢先開槓桿,慢慢存錢到三年後的交割日,
“再循環一次”指的是交割後賣掉現貨股票,再重新做leap call
那三年後你直接將call平倉賣出、再買進一口新契約就可以了,
並不需要真的交割現貨。
交割後又立刻賣出,這個動作毫無意義,徒增摩擦成本。
而且,如果你買leap call,並且預期它不會跌出價外,
那還不如準備一半資金,開兩倍槓桿買台積電期貨,
內在價值漲跌相同,你還要支付外在價值premium,
若預期不跌出價外,那你必定輸給簡單持有期貨。
如果開兩倍槓桿,又預期會跌出價外,
那一旦跌出價外就損失帳戶全部的本金了,
的確是不會變成負數,但是被斷頭前自己平倉也差不了多少,
而且在那種情況,你的策略也撐不下去,
因為此時你已經沒有錢買下一個Leap Call。
※ 引述《Intension (心感)》之銘言: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有提到用leaps call開槓桿,
: 好奇這種方式長期是否就可以勝過房貸開槓桿(外加使用3倍槓桿etf)?
: 1.例如現在買tsm 20240129,
: strike price 70(delta=0.87),
: 大概就等於開2倍槓桿
: (以股價102*100股來比較),
: 外加不斷sell call降leaps成本,
: 因為深度價內又是優質股,
: 到期應該很難變成價外
: (除非真的遇到嚴重股災),
: 到期不論如何就買下來,
: 然後再循環一次,
: 保守的選spy leaps call,
: 也是至少選delta=0.7以上(時間選一年以上),
: 因為到期會買下,所以沒有歸零風險,不清楚還有什麼沒考慮到?
: 或有更好方法?
: 2.房版常說的買房後再用理財型房貸,
: 問題是現在房價通常就佔去2/3薪資,
: 就算只貸800萬以中位數薪資還是很吃力,要如何再貸理財房貸?
: 房價漲了可以貸沒錯,
: 但問題就是負擔會蠻大的,
: (原本房貸外加利息)。
: 如果是自住應該也無法長期這樣開槓桿?
: 隔套其實也是門專業就不討論。
: 而且其實失去了頭期款的機會成本。
: 3.好公司大家都知道如tsm.aapl ,
: 接下來10年每年繼續買我也安心,
: 也認為還會有不錯的漲幅,
: 如果真的認為挑個股危險,
: 以vti 90%,spxl 10%外加leaps call,
: 年化要20%以上不是問題,
: (印象房版算過有20%就不一定要買房,剛需生活品質不考慮)
: 3倍槓桿風險頂多下市,
: 但只放10%風險應該可控,
: 外加未來美國還是可以再QE。
: 例如以十年前買600萬房,頭期款120萬,
: 每年投12萬,
: 2011到2021會有1081萬,
: https://i.imgur.com/DxnE9Ch.jpg
: 以過去10年桃園漲幅(雙北漲很多了用桃園比,以生活圈在北部的買自住)
: 一樣600萬房,10年過去也漲到快1千萬沒錯,但扣掉成本,
: 股票這樣開槓桿就勝過房子了(還沒加leap call),
: https://i.imgur.com/lSqolMj.jpg
: 另外好地點的房子通常已經漲的很高,
: 如雙北漲幅其實很有限了,
: 還是未來10年可以再漲10倍(或桃園可以再10倍?)?
: 薪資不提高我想很難,
: 所以很多人才去中南部買,
: 問題選中南部又要挑到未來可能有不錯漲幅的,好奇一般人要如何辦的到?
: https://i.imgur.com/WA3malv.jpg
: https://i.imgur.com/ucdcyMN.jpg
: 但單純買指數我想很多人做的到
--
All Comments
By Necoo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Puput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Hedda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Harry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Christine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Iris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Jack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Yuri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Bethany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Bethany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Rachel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Tristan Cohan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Rosalind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Emma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Carol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Edwina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Harry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Wallis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Steve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Frederica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Tom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Oliver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Yuri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Michael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Barb Cronin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Margaret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Edith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Mia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Ula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Mary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Kristin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Cara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Linda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By Zanna
at 2022-04-10T13:58
at 2022-04-10T13:58
By Faithe
at 2022-04-06T04:36
at 2022-04-06T04:36
Related Posts
關於美股 ETF 追蹤指數幾個疑問想要請教
By David
at 2022-04-07T12:59
at 2022-04-07T12:59
現在嘉信無法登入嗎
By Regina
at 2022-04-07T09:47
at 2022-04-07T09:47
life cycle investment vs 買房投資
By Noah
at 2022-04-06T15:10
at 2022-04-06T15:10
貢獻度多少富邦複委託手續費才好談?
By Agatha
at 2022-04-06T08:11
at 2022-04-06T08:11
今年至今債券的保護效果
By Franklin
at 2022-04-06T02:06
at 2022-04-06T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