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東尼 - 投資

By Sarah
at 2009-08-12T00:10
at 2009-08-12T00:10
Table of Contents
不是要討論最近很熱的肉眼看牛熊市的話題
剛才正好看到東尼日志談牛熊證的 (此牛熊非彼牛熊)轉貼過來給各位參考
牛熊證雖尚未在台灣上市 但多了解一種衍生性商品也不錯
以後若有幸(不幸?)看到迷你債券 累積股價期權 牛熊證的產品也可以一眼看穿
金融業者在玩甚麼把戲
------------------------------------------------------------------------------
大殺傷力武器 8月10日 東尼日志
「買家當心」
幾個月前,我在這個專欄裡說到,我認為海外投資銀行會用盡每分每秒推銷那些有毒金
融產品,對象更是本港和內地市民,因為他們不留神,和願意承擔風險的風格,很容易
就會催使他們將血汗錢都投放在自己全然不熟悉的產品裡。
這真的會發生。尤其是在市場開始恢復後,就像現在一般。我也警告過這可能是一場長
久且嚴重的股市下瀉的開始,並會令那些有著高風險胃口的投資者,不論是散戶還是公
司,承受大量損失。也許第二次亞洲危機會在2012年隨之而來。
在剛剛的股市風暴裡,香港和內地股市在12個月內下跌了70%。有不少證據都指出,人們
不少的財富,都在認股證、衍生工具、利率掉期、外匯、AAA級「垃圾」債券和其他工具
上大受損失,而這些難明又風險高的產品都是由海外投資銀行,通過零售商和經紀行向
外推銷的。
但在地球的這邊,人們好像不怎麼記得這件事,而且這裡還有足夠的資金流動性,不知
自己在幹甚麼的投資者更是不在話下。亞洲是幸運的,因為投機風氣不及西方盛行,因
此比起西方,損失佔資產淨值的比例較低。
海外投資銀行正認真地進行著摧毀香港和內地的計劃。根據一位進取的市場追隨者的形
容,最近的那個產品叫作:牛熊證。
就算沒有上百,也有不少這類的認股證已被發行,金額數以十億,也相當於投資者猜測
某個股票是升(牛)是跌(熊)的賭注。
可是,這不是那種普通的認股證。普通認股證允許持有者持有合約,直到限期屆滿(通
常是8-12個月),如果在限期內放棄合約的話,就要向海外投資銀行支付一些溢價,除
此以外就沒有任何限制了。這樣一來,如果股票價格在合約終止時比買入合約時高的話
,投資者就贏錢,相反則輸錢。是的,這涉及風險,但至少這當中的道理簡單易明。
但是牛熊證卻包含一個條例,這條例說明如果股價升穿或跌破某個預定價格(買入價加
減某個價格)的話,合約會自動終止,投資者拿回一部分資金,不管未來該股是升是跌
。這個預定價格的觸及,可能只需要一天,甚至幾秒鐘就能達成,合約也隨之終結,股
價未來走勢再無關係。海外投資銀行就是這樣,在頻繁的發行和終止合約中,賺取暴利。
股市的波動性,尤其是某些股份的單日波幅,幾乎保證了有相當數量的合約會在限期完
結前被強制終止,為此投資者損失慘重,海外投資銀行則是賺得過癮。
因此,我有一位在122元持有港交所(388)長倉的朋友,即使如今在港交所145元時,仍
然要虧錢,就是因為即使他這樣一個相對地內行的人士,也無法全然明白合約中的條款
和術語。理論上他的資金應能翻三倍,但實際上他卻虧了大部分錢。你能想像有多少無
知的投資者嗎?他們幾乎對金融市場毫無概念,更不用說甚麼高風險金融產品了。
這只是開始,接著會有越來越多同類產品出台,全部的目的都是讓投資者輸,讓銀行贏
。現在海外投資銀行就像在香港進行一場暴動,沒有人質疑它們在幹甚麼,怎樣幹,也
沒有人關心他們所面對難以理解的金融產品。
海外投資銀行由瑞士、歐洲和美國人壟斷。英國人暫時不在其中,但始終會陰魂不散地
回來。海外投資銀行控制著現金市場、期貨市場和認股證市場,依我看,這已足夠證明
它們在根據自己意願操縱股價。
不少這類銀行(至少是它們的母公司)都在截至6月的季度報告中公佈了大量的交易利
潤,這還算是奇怪嗎?這種盈利只能算是不尋常的利潤,在利潤素質上並沒有提升。這
些利潤來自房產交易、外匯、股票、債券、油、商品和賣給各地散戶和公司「有輸無贏
」的產品。
香港自稱為金融中心,實際上當之有愧。無論是港交所或是證監會,對於這類產品的銷
售都束手無策,實在是香港的恥辱。更加羞恥和愚笨的,是那些包括知名上市公司及其
主要股東在內的,自願參與這場讓伊朗和北韓都汗?的大型破壞投資者。
看在老天爺份上,拜托不要涉足高風險產品這潭渾水裡,計算上而言你是毫無勝算的
。這些銀行支付著數十億計的花紅給其員工,包括狡猾的MBA們和統計學家,他們不斷工
作,就是為了設計這類產品。他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迷惑和欺騙平凡市民,並通過一
大堆數字來包裝產品,這些包裝即使讓過去50個諾貝爾數學家聯手參透,也只能舉手投
降。
香港股市的水平跟10年前一樣,美國股市水平跟12年前一樣。我們又何必要做天才或是
去投機呢?現在的股價又不是非常貴。實際上有不少時候,股價都是低得可以。嘗試直
接投資進市場裡,不要通過銀行之手。它們只會索求無度
--
剛才正好看到東尼日志談牛熊證的 (此牛熊非彼牛熊)轉貼過來給各位參考
牛熊證雖尚未在台灣上市 但多了解一種衍生性商品也不錯
以後若有幸(不幸?)看到迷你債券 累積股價期權 牛熊證的產品也可以一眼看穿
金融業者在玩甚麼把戲
------------------------------------------------------------------------------
大殺傷力武器 8月10日 東尼日志
「買家當心」
幾個月前,我在這個專欄裡說到,我認為海外投資銀行會用盡每分每秒推銷那些有毒金
融產品,對象更是本港和內地市民,因為他們不留神,和願意承擔風險的風格,很容易
就會催使他們將血汗錢都投放在自己全然不熟悉的產品裡。
這真的會發生。尤其是在市場開始恢復後,就像現在一般。我也警告過這可能是一場長
久且嚴重的股市下瀉的開始,並會令那些有著高風險胃口的投資者,不論是散戶還是公
司,承受大量損失。也許第二次亞洲危機會在2012年隨之而來。
在剛剛的股市風暴裡,香港和內地股市在12個月內下跌了70%。有不少證據都指出,人們
不少的財富,都在認股證、衍生工具、利率掉期、外匯、AAA級「垃圾」債券和其他工具
上大受損失,而這些難明又風險高的產品都是由海外投資銀行,通過零售商和經紀行向
外推銷的。
但在地球的這邊,人們好像不怎麼記得這件事,而且這裡還有足夠的資金流動性,不知
自己在幹甚麼的投資者更是不在話下。亞洲是幸運的,因為投機風氣不及西方盛行,因
此比起西方,損失佔資產淨值的比例較低。
海外投資銀行正認真地進行著摧毀香港和內地的計劃。根據一位進取的市場追隨者的形
容,最近的那個產品叫作:牛熊證。
就算沒有上百,也有不少這類的認股證已被發行,金額數以十億,也相當於投資者猜測
某個股票是升(牛)是跌(熊)的賭注。
可是,這不是那種普通的認股證。普通認股證允許持有者持有合約,直到限期屆滿(通
常是8-12個月),如果在限期內放棄合約的話,就要向海外投資銀行支付一些溢價,除
此以外就沒有任何限制了。這樣一來,如果股票價格在合約終止時比買入合約時高的話
,投資者就贏錢,相反則輸錢。是的,這涉及風險,但至少這當中的道理簡單易明。
但是牛熊證卻包含一個條例,這條例說明如果股價升穿或跌破某個預定價格(買入價加
減某個價格)的話,合約會自動終止,投資者拿回一部分資金,不管未來該股是升是跌
。這個預定價格的觸及,可能只需要一天,甚至幾秒鐘就能達成,合約也隨之終結,股
價未來走勢再無關係。海外投資銀行就是這樣,在頻繁的發行和終止合約中,賺取暴利。
股市的波動性,尤其是某些股份的單日波幅,幾乎保證了有相當數量的合約會在限期完
結前被強制終止,為此投資者損失慘重,海外投資銀行則是賺得過癮。
因此,我有一位在122元持有港交所(388)長倉的朋友,即使如今在港交所145元時,仍
然要虧錢,就是因為即使他這樣一個相對地內行的人士,也無法全然明白合約中的條款
和術語。理論上他的資金應能翻三倍,但實際上他卻虧了大部分錢。你能想像有多少無
知的投資者嗎?他們幾乎對金融市場毫無概念,更不用說甚麼高風險金融產品了。
這只是開始,接著會有越來越多同類產品出台,全部的目的都是讓投資者輸,讓銀行贏
。現在海外投資銀行就像在香港進行一場暴動,沒有人質疑它們在幹甚麼,怎樣幹,也
沒有人關心他們所面對難以理解的金融產品。
海外投資銀行由瑞士、歐洲和美國人壟斷。英國人暫時不在其中,但始終會陰魂不散地
回來。海外投資銀行控制著現金市場、期貨市場和認股證市場,依我看,這已足夠證明
它們在根據自己意願操縱股價。
不少這類銀行(至少是它們的母公司)都在截至6月的季度報告中公佈了大量的交易利
潤,這還算是奇怪嗎?這種盈利只能算是不尋常的利潤,在利潤素質上並沒有提升。這
些利潤來自房產交易、外匯、股票、債券、油、商品和賣給各地散戶和公司「有輸無贏
」的產品。
香港自稱為金融中心,實際上當之有愧。無論是港交所或是證監會,對於這類產品的銷
售都束手無策,實在是香港的恥辱。更加羞恥和愚笨的,是那些包括知名上市公司及其
主要股東在內的,自願參與這場讓伊朗和北韓都汗?的大型破壞投資者。
看在老天爺份上,拜托不要涉足高風險產品這潭渾水裡,計算上而言你是毫無勝算的
。這些銀行支付著數十億計的花紅給其員工,包括狡猾的MBA們和統計學家,他們不斷工
作,就是為了設計這類產品。他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迷惑和欺騙平凡市民,並通過一
大堆數字來包裝產品,這些包裝即使讓過去50個諾貝爾數學家聯手參透,也只能舉手投
降。
香港股市的水平跟10年前一樣,美國股市水平跟12年前一樣。我們又何必要做天才或是
去投機呢?現在的股價又不是非常貴。實際上有不少時候,股價都是低得可以。嘗試直
接投資進市場裡,不要通過銀行之手。它們只會索求無度
--
Tags:
投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最近的基金版

By Mason
at 2009-08-10T13:52
at 2009-08-10T13:52
只儲蓄還是辦定存好?

By Quanna
at 2009-08-10T00:55
at 2009-08-10T00:55
正確的理財觀念?

By Ethan
at 2009-08-09T23:05
at 2009-08-09T23:05
儲蓄險-繼續、減額、展期或解約那個比較好

By Jessica
at 2009-08-09T19:21
at 2009-08-09T19:21
儲蓄險-繼續、減額、展期或解約那個比較好

By Dinah
at 2009-08-09T16:21
at 2009-08-09T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