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投資這門學問 - 投資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11-05-06T10:39

Table of Contents

上篇是談我認為研究金融投資可能會有的限制
這篇則想提出一些相關的數據 (雖然有些人應該是都看過了)
以及一些人性的問題
以下先簡單看看經濟專家和投資專家的表現

1984年的《經濟學人》雜誌
請了歐洲前經濟部長、跨國公司的總裁、牛津大學學生和倫敦市清潔隊員各四位
預測未來十年的通貨膨脹、經濟成長率和英鎊匯率
十年後
再對他們的預測評分
猜猜誰的預測最準、誰的預測最差?
鏘鏘鏘鏘~~~
清潔隊員的預測最準
經濟部長們表現最差
(引自《你該不該相信直覺?》)

記得《散戶投資正典》裡也有提到更多關於經濟學家的種種預測
只是因為書不在身邊…引不出來…

至於那些通常出自名門的基金經理人的表現呢?
我引用綠角部落格裡的一篇文:http://ppt.cc/8v,P
請看這篇文的第三個圖
在1984~2002這段美股年化報酬率12.2%的年代
「整體美股基金」的年化報酬率只有9.3%
而基金投資人的平均報酬更是驚人的2.7%
2.7%這樣的表現似乎連同期的公債都不如

而且就算是尋找過去某段期間表現較佳的基金
也無法保證該基金未來會贏過平均水準
《投資金律》裡就有個數據是說
過去某段「五年期間」績效最佳的30支基金在之後的平均表現
和整體基金相比
根本就看不出有比較好
而即便是傳說中的4433法則
也看不出有什麼意義 (綠角有試算過)

前面談的都是專家
那沒那麼專業的股票經紀人呢?
在美國對三萬五千名股票經紀人的帳戶資料進行分析的結果
男投資人的回報比一般市場價格低了2.65%
而女投資人們的回報結果比一般市場價格低了1.72%
(引自《你該不該相信直覺?》)

綜上所述
講簡單點
當受過多年教育
而且應該是比一般人做過更多、更嚴謹的金融思考的經濟專家、財金專家、基金經理人
都無法比亂猜有更好的結果時
一般人能好到哪裡?

而同樣是腦力的活動
相信沒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每天光是用閒暇的時間練習
就能下棋贏過職業棋手
或是數學能力能與數學博士比肩
那憑什麼經濟、投資領域可以?
畢竟金融投資就是要和這些人在同個領域內競爭呢!

這裡不是指投資不好
或努力學習投資不好
或主動投資一定會失敗
而是至少對大多數的人來說
應該要有一個較合理的期望
畢竟能贏過大盤的投資人是少數


接著我想談談人性
為什麼很多投資人會想要打敗大盤?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
因為人本來就有過度自信的傾向
別說是投資了
即便是在可以說只是純靠運氣的賭博裡
人們都有很明顯的錯誤認知

首先
人們很難憑著直覺去理解那種長期的可能性機率
在一個調查人們對3785場賽馬投下的38047個賭注的香港賭馬研究
得到跟其他研究者類似的結論:人們低估了只有少數幸運兒贏錢的可能性
統計學家史特恩(Hal Stern)總結:「賭徒對機率的直覺非常差。」

舉個好笑的數據給大家參考(是美國的數據):
『如果你開車十英里去買威力彩,在途中出車禍致死的機率是你彩券中獎機率的16倍。』
但我相信沒有多少開車買威力彩的人會覺得自己車禍致死的機率更高吧…

第二個是控制錯覺
在五十多個實驗狀況中
人們都自以為他們能夠控制隨機的事件
像是要求受試者出售手中的彩券
那些自己選號的人索價會是那些被他人分配彩券號碼的人的四倍
(如果開獎的號碼各自為獨立事件的話…事實上根本沒差)

第三個則是和生存者偏差有關
雖然絕大多數的賭徒都是輸家
但他們不會被人關注
被關注的通常都是那些極少數的贏家
賭場會設法讓賭客保持這些記憶 (又有人贏錢了!!)
讓他們存有幻想直到傾家蕩產
不但如此
人們的確也更容易記得自己贏錢的回憶
美國的國家民意調查中心在1999年對賭博知覺的研究
顯示彩迷自認在賭場贏多輸少-----賺了四十億美元
但事實上是輸多贏少-----賠了兩百億美元
這件事可以告訴賭徒和投資人什麼事?
績效是看你的對帳單
而不是憑印象
一個投資策略有沒有效也是如此
憑經驗、印象難免陷入自我感覺良好
(上述三個研究數據都是引自《你該不該相信直覺?》)

雖然
賭博和投資在本質上也許不太一樣
但是人們都會過度自信
在投資裡
投資人對於自己未來一年的報酬預測總是會高過對於未來一年的大盤表現預測
但事實上呢?
別讓這樣的過度自信毀了你
當然…投資和賭博還是有完全不同的地方
至少股票投資就整體來說是正和遊戲


打了那麼多
我想版友應該也看的出來我比較支持被動投資
畢竟有數據上的支持
股神也比較贊同這樣的行為
不過我也不認為一定要投資啦
畢竟被動投資還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克服人性的問題

再說
當選擇被動投資的人數太多時
恐怕這個市場反而會愈來愈沒有效率
雖然現在被動投資仍然是相對來的有效
但未來也許難說
即使是選擇被動投資的投資人
持續的關注仍是必要的


題外話
被動投資的確難以讓一般人變得非常富有
所以較不受到吸引是正常的
反觀主動投資三不五時就有個「幾十萬變幾千萬」的超級贏家出現
也難怪很多投資人會想挑戰高報酬率
這樣挑戰高報酬的現象一樣出現在賭博裡
以美國的彩券來說
雖然某些州是從彩券的稅收、收益來支持教育
可是收入較低的居民花費在彩券上的平均金額居然是較富裕居民的四至六倍之多
換句話說
等於是較貧窮的賭客正在替大學裡的中產階級家庭學生補貼學費
在這個愈來愈多人高唱「消弭貧富不均」的時代
我覺得真是諷刺

總之
我覺得學習投資沒什麼不好
但至少先確定自己是選擇了贏面較高、還是較低的投資方式
而即便是選擇主動投資
如果多年下來仍表現不佳
或許也該為自己的投資策略設個停損點
畢竟…
至少從基金經理人的表現來看
資歷深淺似乎和未來績效也沒啥關係
我想一般投資人恐怕也差不多是如此

PS:搞不好過個幾年,我可能就會完全從主動投資上退下來吧……囧rz

--
Tags: 投資

All Comments

Mia avatar
By Mia
at 2011-05-10T18:10
關於基金表現不佳有很多原因,我覺得讀者要懂得批判思
Callum avatar
By Callum
at 2011-05-10T23:00
考,不要被某些部落格的言論牽著走,你順著他的思想邏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1-05-12T03:47
輯推下來自然會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應想想反面的邏輯
Anonymous avatar
By Anonymous
at 2011-05-15T04:45
如果只是推論 基金報酬低於指數=>經理人操作無效 那麼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11-05-18T14:30
真的就乖乖定期定額etf吧 我們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11-05-21T05:01
我不認為基金表現不佳只能歸咎於操作無效,也不認為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11-05-23T04:35
主動投資必定無效,不過至少實際上的數字證明不出來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11-05-25T05:59
或換個角度講,學投資比起學英文、電腦、管理等等,
Zanna avatar
By Zanna
at 2011-05-27T12:31
明顯較難反應在現實績效裡,但後者則踏實多了
Olga avatar
By Olga
at 2011-05-31T13:05
綠角的講法也沒錯啦..買台灣的基金的確是輸在起跑點...但
James avatar
By James
at 2011-06-03T22:40
投資的績效,其實更偏重於你抓在什麼時間來檢視...與其考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11-06-07T20:22
慮這麼多,還不如抓好標的,然後祈禱自己不要在空頭時缺
錢XD..投資的方法真的很多,硬要說哪種好真的是未必..
Mason avatar
By Mason
at 2011-06-11T02:24
不 巴菲特說得非常正確,至於學者研究,我沒有做過相關
Elizabeth avatar
By Elizabeth
at 2011-06-14T15:18
的研究,但我相信那些研究都是可靠的,期待每個人都傑
Elizabeth avatar
By Elizabeth
at 2011-06-16T00:57
出是完全不切實際的事。所以對普通投資人最好的建議是
:不要當普通的投資人,至少不要太普通。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11-06-17T22:59
如果想要實例,我身邊就有一些例子,可以很明白的顯示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11-06-18T17:30
會贏的人完全不是靠運氣,只不過也實在沒必要拿來講。
Franklin avatar
By Franklin
at 2011-06-18T23:55
靠價格預測是不會常贏的,會常贏的人通常是靠價格發現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11-06-19T15:20
(我還停在這個等級),會大贏的人是靠價格控制。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11-06-21T19:39
常贏的人可以算是前面10%的人了。所以我在試著讓自己
成為這10%,但也小心自己不要太過一廂情願
Rosalind avatar
By Rosalind
at 2011-06-25T16:39
過度自信、以為自己會是那群10%的贏家,是投資人通病
Zora avatar
By Zora
at 2011-06-27T19:16
沒想到你也看過 XDDDD
Elvira avatar
By Elvira
at 2011-06-30T17:03
好文!!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11-07-05T00:13
They must find it difficult...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11-07-08T06:21
Those who have taken authority as the truth,
Rather than truth as the authority.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11-07-08T20:37
價格控制....這個是指作手嗎?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11-07-12T22:49
價格預測=>85~89%的人在做 價格發現=>10%的人在做
價格控制=>作手囉 大概1~4%吧 繞很大圈回來後會發現被動
Sandy avatar
By Sandy
at 2011-07-15T02:26
式的投資方式是最簡單也最不辛苦的,指數ETF是很好的選擇
Mia avatar
By Mia
at 2011-07-16T01:19
定期不定額 高點贖回 低點加碼 ETF可以創造出漂亮的財富
但是,還是一句老話,"時間"是主動與被動投資中的唯一贏家

替小孩存的18年基金

Sandy avatar
By Sandy
at 2011-05-05T18:54
※ 引述《LKO (....)》之銘言: : 個人年收入為1400k左右,30歲 : 老婆年收入為800k左右,30歲 年收入220萬 : 目前有一間三房、一台10年賓士,無車貸,房子有約400萬房貸 粗估月繳27000 正常人可以淨存10萬/月 感到訝異! 你的房子和你的收入非常不搭! 你貸兩成而已嗎 ...

替小孩存的18年基金

Eartha avatar
By Eartha
at 2011-05-05T15:24
※ 引述《LKO (....)》之銘言: : 個人年收入為1400k左右,30歲 : 老婆年收入為800k左右,30歲 : 目前有一間三房、一台10年賓士,無車貸,房子有約400萬房貸 : 存款約為700k、只有定存、沒有其他投資 : 目前小孩 0 歲 : 每月定期定額 6000 投資富蘭克林坦柏頓全球債券基 ...

有一百萬後的理財規劃?

Queena avatar
By Queena
at 2011-05-04T02:28
和大家介紹我的情況: 台北男 29 歲,補教業,住家裡,收入支出保密,一個月可多出 35000 來儲蓄。 我 25 歲前都是月光族, 26 歲開始省吃儉用存錢,現在剛滿 29 歲存到第一桶金。 目前 50 萬活儲, 50 萬定存,先前沒理財只是因為懶。 家裡沒錢沒車,住老舊公寓,基本上父母不會留下遺產,也 ...

投資理財電訪 寄送300元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11-05-03T20:42
目前市調公司提供四個有關金融服務的電話訪問,非推銷單純做市場調查的工作, 電訪完畢後寄100~300元7-11禮券或現領,不過有相關條件,請參考下列資訊報名, 若有其他問題請到首頁查看,首頁網址http://needmoney7tw.googlepages.com/ 《1》投資理財電訪(車馬費300$,報名 ...

黃金或黃金存摺,銀行家的遊戲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11-05-03T17:42
我很贊同原PO的觀點 想必其財務智商相當之高! William 還有 Nick! 歷史上先知先覺的人都是少數 一直都是如此 大約3% 榮耀的背後總刻著一道孤獨 而表現在金融世界中 這3%的人就負責掠奪金融體系中的資源 比方說 可以在3~6個月之中 獲利100%以上 而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