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經濟衰退跟過去相比 - 投資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08-10-09T07:1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kx (題拉米蘇)》之銘言:
: 想請問投資經歷比較長的版友
: 像是 亞洲金融風暴, sars, .com泡沫, 911....
: 他顯示這次衰退已經比1980年代以後的經濟衰退都為嚴重

這次的金融災難,跟妳所提出來的那四個金融災難,最大的差異,
在於這次是一種「質」的改變,而不是「量」或「規模大小」的問題。

這次金融風暴有幾個特點:

1. 全球化後的第一次同步性金融風暴
2. 禍首在於貨幣制度,而非供需失衡

先說全球化好了。

全球化的特徵,在於生產、研發、整合、銷售的分離:就像一輛汽車,
她的設計可能在日本,零件分散在不同新興國家,但是她想在美國銷售。
所以「整合」、「宣傳」、「服務」、「維修」都必須在美國。但是,
她的下一款,卻是在日本的中心被研發。

所以對於廠商而言,已經沒有所謂的區域性經濟變遷的問題了,全球
經濟已經組織為一整個生產、分配、與消費鏈,牽一髮,就會動全身。

而關貿總協GATT到WTO的努力,就是在於去除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壁壘,
這個壁壘去除的越乾淨,世界各國的分工,就越能善用經濟學上的
相對優勢理論:使用已開發國家先進的科技、使用未開發國家的原物料、
使用開發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等等。

說起來,全球化雖然尚未成功,但是也已經獲致重大成果了。生產效率
確實提升,競爭力增強,壓低成本的需求也增加。在這個全球化動作裡,
只要一個產業有廠商在跨國經營上成功,就會逼迫其他廠商也得跟進。

然而,全球化的諸多缺點也逐漸浮現了。首先,世界各國的國與國之間
的防火牆不見了,資金可以快速流動,一但出現風暴,蔓延速度將會快到
超過人類歷史上所見過的任何一次金融風暴。

其次,各國的央行越來越難達成原有的目標:穩定物價、穩定經濟成長、
給予銀行融通等。因為跨國成本大幅下降,所以直接經濟盛行,在這粽錯
複雜的跨國投資與借貸當中,央行失去了相當高比重的管制力量。

但是,最嚴重的其實是:全球化將各產業推向「完全競爭市場」,這是對
消費者最有利,但是對生產者最沒力的市場。在全球化市場中,每個廠商
面對的競爭者比以前多上太多,除了少數高科技產業外,廠商的獨占力都
會大幅下降。這對於消費者而言,是很棒的事,但是對於企業經營者而言,
卻是很悲慘的。企業面對產品市場,缺乏定價的能力,價格會下降到企業
無力可圖,但是又不能不生產的區間(高於固定成本,低於變動成本)。
企業獲利緊縮,唯一的辦法,就是Cost down,但是降低成本的結果,就是
對薪資的壓抑:每一個勞工跟企業一樣,發現自己要面對來自全球人才的
挑戰,薪資的決定力也面臨下降。

相反的,由於資源配置的自由度提升,生產效率大增,尋找更廉價原物料的
需求與尋找更廣大市場的需求也會大增。這些倖存的跨國大企業用掉了比
以往更多的原物料,製造出更多的生產過程的汙染,對能源的需求增加,
結果卻必須耗費更多成本,在於研發環保科技、節能科技、再生技術。
而原有勞動者所能獲得的DI(個人可支配所得)更少了(薪資被壓抑),
這些勞動者其實下了班,就是消費者。但是這些廠商所擴充的產能,製造出
來的東西,到底要賣給誰?勞動者必須縮衣節食,因為薪水變少了。

在產品市場上,需求不振,生產力過剩,價格只好節節滑落。讓企業更難
經營。這個景象,就是「通貨緊縮」的特徵。

但是,為了振興經濟,各國央行只好降息,讓企業借貸成本下降,要不然
就像過去三十年來的美國,維持強勢美元政策,讓民眾繼續有錢花,當然,
代價就是政府與民間的債務大幅增加。

這種狀況等於世界經濟越來越仰賴美國的強勢消費與信用。一旦美國的政府
支出與民間消費擴張到很高檔的時候,債信就變成美國政府與民間最重要的
逃生艇。美國必須繼續維持強勢,也必須保持良好債信,否則,當全球投資
者開始擔心美國的信用時,美國的借貸成本就會快速上升,而「舉債度日」
的美好光景就會消失。而美國沒錢消費了,這整個世界的生產鏈就會開始
瓦解。

試問:過去為了降低成本而擴充的規模,量產後,東西要賣給誰?

貨幣政策又要怎麼定?維持低檔,企業就能活下去,民間消費就不會下滑,
但是過多的貨幣就會推升通膨。

稍微升息,企業借貸成本上升,等著倒閉,民間借不到錢,又失業。
通膨立刻就會轉為通縮。

理論上,寧可通膨也不要通縮,所以,降息是降定了,但是,必須降得快,
降得突然。結果FED採取了一個最笨的作法,猶豫不決,然後「被迫」降息。
當降息速度太慢時,需求無法有效上升,企業的危機只會維持著,然後再度
出現;這時,FED除了繼續被迫降息外,還能怎樣?

到最後,就是全球都採零利率政策,日本也許會感到很欣慰。當年她不能
靠軍事力量征服全世界,但是誰知道到了21世紀,她的零利率圖樣的國旗,
終於會在全球各地飄揚。

這就是全球化流動性陷阱。我們正快速向黑洞前進。

如果用技術分析的說法(老實講,我不太相信),經濟在幾千年來變化不大,
但是在工業革命後產生了一個跳空缺口,照理說,有缺口就必須回補,所以,
等著回補十七世紀的這個跳空缺口吧!

(我的技術分析很爛,也不想學好,我只是覺得,波內既然有小的波,波外
自然有大的波,就像碎型一樣,不管把時間尺度放大或縮小,這個波的波型
應該都會再次重現相似的模樣。可否請教技術分析高手,倘若用「每一百年」
當作一個刻度,那麼三百年來的長線向上,回檔時間會超過一百年嗎?)

其他的,有空在說吧!

--
Tags: 投資

All Comments

Brianna avatar
By Brianna
at 2008-10-13T22:40
其實我覺的是 熱錢泡泡過多 造成全球繁榮景象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08-10-18T08:20
解決了流動性的問題 體質慢慢會好
當然 美國的卡債危機 還沒消除 ( 會不會爆 也不知道 )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08-10-19T12:57
挖~ 我第一次在討論17世紀的缺口要回補的耶~~~
我是技術派,不過缺口要回補這理論...我是不太相信....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08-10-22T09:49
同樣的... 波浪... 我也不太相信...
Joe avatar
By Joe
at 2008-10-23T06:55
工業革命 生產速度變快 這樣不算缺口哦!
Genevieve avatar
By Genevieve
at 2008-10-26T19:40
只能算資源加速用盡 資源變少 物價變高
Joe avatar
By Joe
at 2008-10-28T09:54
修正..應該說.. 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在討論17世紀的缺口...
Joe avatar
By Joe
at 2008-10-30T03:01
基本上我"個人覺得" 太長的時間尺度技術分析有點不切實際
Ina avatar
By Ina
at 2008-11-03T04:11
全球化最成功的就是經濟全球化..
Ina avatar
By Ina
at 2008-11-08T01:43
D大這篇寫的很仔細 恩 不過我覺得 盡人事 聽天命
大家多努力 也許還是可以盡量讓經濟維持在一個較平穩的循
Hedda avatar
By Hedda
at 2008-11-10T11:12
環 希望各國政府多努力 加油~~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08-11-12T00:16
零利率圖樣的國旗 XD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11-16T22:46
這篇文章寫的不錯!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08-11-18T15:42
你少提了金融商品包裝的氾濫
Suhail Hany avatar
By Suhail Hany
at 2008-11-20T21:52
good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08-11-21T17:56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08-11-24T01:26
我覺得這次質和量都更大 只是現在才剛開始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08-11-25T17:45
推D大
Elvira avatar
By Elvira
at 2008-11-29T09:16
PUSH

還在撐的應該也是有人吧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08-10-09T00:57
※ 引述《erer1976 ()》之銘言: : 老是在這裡看到贖回的文章 : 逆向思考一下 還有人撐住的嗎   在之前逐漸走入空頭的階段,我把原本手頭上五支基金出清其中 三支,留下:   1.富達新興市場   2.施羅德新興亞洲      雖然認賠不少,但運氣很好的,當時贖回的霸菱環球資源正在高 點, ...

新手已經上路,來不及回頭!!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08-10-08T22:48
首先 我的直覺告訴我 你不是投資基金 你是投資那位保險業務員 為什麼? (當初非常相信他,現在卻已經賠了三萬) 憑這句話 就可以得知 你會投資有一部分的因素是人為 並非你看好 簡單來說 或許你可能對這方面涉略比較少 所以就靠所謂名目上的專業人士 另外 這個時間點來看商品好或不好很不客觀 因為 就算是再好的 ...

還在撐的應該也是有人吧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08-10-08T22:46
※ 引述《tearful (Nothing)》之銘言: : 看了幾位版友的推文後 , 覺得心有戚戚焉 , 現在這種狀況 , 贖不贖回的問題的 : 關鍵點有可能是你到底賠了多少錢?而不是只看負多少% , 本金的多寡真的是差滿多的, : 一樣是賠50%的話 , 1萬是賠5千 ,可能賠了還沒什麼感覺 , 10 ...

還在撐的應該也是有人吧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08-10-08T22:29
看了幾位版友的推文後 , 覺得心有戚戚焉 , 現在這種狀況 , 贖不贖回的問題的 關鍵點有可能是你到底賠了多少錢?而不是只看負多少% , 本金的多寡真的是差滿多的, 一樣是賠50%的話 , 1萬是賠5千 ,可能賠了還沒什麼感覺 , 10萬是賠了5萬 , 可能有點 感到不可置信 , 如果100萬就是賠了5 ...

我的想法

Tristan Cohan avatar
By Tristan Cohan
at 2008-10-08T22:19
※ 引述《dasein79 (白蓮教教主)》之銘言: : ※ 引述《GENGARGENGAR (GENGARABR)》之銘言: : : 使我大量閱讀指數化被動投資+資產配置策略的相關網站與書籍 : : 我每天皆作一百次的正反面硬幣投擲,順便說明技術分析的長期無用 : : 一年前,正是某人的大量心得文開始在本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