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系考經濟學 - 經濟

By Ina
at 2011-07-10T17:00
at 2011-07-10T17:00
Table of Contents
我想在請問一個問題,
資訊不對稱是「雙方」都能知道的情況嗎?
還是說,只有擁有資訊優勢的一方才會知道呢?
換言之,倘若是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
消費者是無法事先知道對方是否知道,
那麼以預期價格作預期,目前都算合理,
然而,由於消費者無法事先知道銷售者是不是有完美資訊,
所以說,「買不到好桃子」會不會是「當下」的均衡,且價格為預期價格,
等到長期之後,消費者知道了這種狀況,自然會修正預期,
使得最後均衡價格會下降到對普通桃子的評價而已?
如此一來,會跟保險市場差不多意思,
假設有兩群人,
一群是高風險的人要付高保費,一群是低風險的人要付低保費,
保險公司事先不知道要保人的健康狀況,設計保費為兩者的「平均保費」,
所以才會出現「逆向選擇」的狀況
否則,保險公司一開始就直接訂定高風險的人的保費就好啦,
為何要以平均保費估計?
不就正因為他們無法事先知道來保的到底是誰嘛?
那這個例子會不會也是一樣?
消費者無法掌握充分資訊,自然也不會知道後續狀況,
總要等到已經經歷過了,才會知道這個結果吧!然後再修正預期!
以上就是我另一個問題,請各位幫我解答,謝
※ 引述《sardiyal ()》之銘言:
: 僅針對資訊不完全且不對稱
: 重新回想均衡的意,均衡是指
: 參與的每個人在對方目前行為下都沒有理由改變自己行為
: 從此出發
: 在一般經濟學分析中,假設個人為經濟個體
: 也就是說 有某固定的common knowledge
: 買家知道賣家知道的事情 反之亦然
: 另外 買賣雙方都可以正確分析
: 從這些假設出發
: 買家一開始不知道桃子是好或普通
: 所以他先預期會有0.5機率拿到好,0.5拿到普通
: 所以他的願付價格是85
: 賣家知道買家願付85 於是賣好桃子會虧 所以賣家只願意賣普桃
: 又
: 買家知道 賣家知道 買家願付85的情況下
: 買家買到的桃子都是普桃 所以買家改變願付價格 至60
: 當賣家知道 買家知道 ..........(略)
: 這個時候賣家只願意賣普桃 成本為50<售價60
: 所以賣家願意賣50以上 買家願意買60以下
: 當買賣雙方均處於完全競爭狀態時
: 賣方在60處面對水平需求曲線
: 所以售價為60
--
批判而又實證的功能:發現原理以解釋和預測經濟事體
批判而又規範的功能:藉科學研究所得,應用於經濟政策之上
意識型態批判的功能:判別事實與價值,防阻學術為政府所濫用
吾將永遠謹遵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的職業道德
--
資訊不對稱是「雙方」都能知道的情況嗎?
還是說,只有擁有資訊優勢的一方才會知道呢?
換言之,倘若是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
消費者是無法事先知道對方是否知道,
那麼以預期價格作預期,目前都算合理,
然而,由於消費者無法事先知道銷售者是不是有完美資訊,
所以說,「買不到好桃子」會不會是「當下」的均衡,且價格為預期價格,
等到長期之後,消費者知道了這種狀況,自然會修正預期,
使得最後均衡價格會下降到對普通桃子的評價而已?
如此一來,會跟保險市場差不多意思,
假設有兩群人,
一群是高風險的人要付高保費,一群是低風險的人要付低保費,
保險公司事先不知道要保人的健康狀況,設計保費為兩者的「平均保費」,
所以才會出現「逆向選擇」的狀況
否則,保險公司一開始就直接訂定高風險的人的保費就好啦,
為何要以平均保費估計?
不就正因為他們無法事先知道來保的到底是誰嘛?
那這個例子會不會也是一樣?
消費者無法掌握充分資訊,自然也不會知道後續狀況,
總要等到已經經歷過了,才會知道這個結果吧!然後再修正預期!
以上就是我另一個問題,請各位幫我解答,謝
※ 引述《sardiyal ()》之銘言:
: 僅針對資訊不完全且不對稱
: 重新回想均衡的意,均衡是指
: 參與的每個人在對方目前行為下都沒有理由改變自己行為
: 從此出發
: 在一般經濟學分析中,假設個人為經濟個體
: 也就是說 有某固定的common knowledge
: 買家知道賣家知道的事情 反之亦然
: 另外 買賣雙方都可以正確分析
: 從這些假設出發
: 買家一開始不知道桃子是好或普通
: 所以他先預期會有0.5機率拿到好,0.5拿到普通
: 所以他的願付價格是85
: 賣家知道買家願付85 於是賣好桃子會虧 所以賣家只願意賣普桃
: 又
: 買家知道 賣家知道 買家願付85的情況下
: 買家買到的桃子都是普桃 所以買家改變願付價格 至60
: 當賣家知道 買家知道 ..........(略)
: 這個時候賣家只願意賣普桃 成本為50<售價60
: 所以賣家願意賣50以上 買家願意買60以下
: 當買賣雙方均處於完全競爭狀態時
: 賣方在60處面對水平需求曲線
: 所以售價為60
--
批判而又實證的功能:發現原理以解釋和預測經濟事體
批判而又規範的功能:藉科學研究所得,應用於經濟政策之上
意識型態批判的功能:判別事實與價值,防阻學術為政府所濫用
吾將永遠謹遵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的職業道德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Todd Johnson
at 2011-07-15T10:37
at 2011-07-15T10:37

By Madame
at 2011-07-18T01:01
at 2011-07-18T01:01

By Eden
at 2011-07-20T22:28
at 2011-07-20T22:28

By Jack
at 2011-07-21T23:21
at 2011-07-21T23:21

By Vanessa
at 2011-07-24T14:35
at 2011-07-24T14:35

By Xanthe
at 2011-07-27T11:44
at 2011-07-27T11:44

By Daniel
at 2011-07-28T01:19
at 2011-07-28T01:19

By Hedwig
at 2011-07-29T21:14
at 2011-07-29T21:14

By Annie
at 2011-08-01T00:35
at 2011-08-01T00:35

By Hedda
at 2011-08-01T02:34
at 2011-08-01T02:34

By Margaret
at 2011-08-04T11:12
at 2011-08-04T11:12

By Quanna
at 2011-08-09T09:20
at 2011-08-09T09:20

By Freda
at 2011-08-11T23:38
at 2011-08-11T23:38

By Wallis
at 2011-08-15T23:00
at 2011-08-15T23:00

By Rosalind
at 2011-08-17T21:32
at 2011-08-17T21:32

By Ivy
at 2011-08-19T09:11
at 2011-08-19T09:11

By Belly
at 2011-08-23T07:15
at 2011-08-23T07:15

By Damian
at 2011-08-27T07:04
at 2011-08-27T07:04

By Susan
at 2011-08-30T22:25
at 2011-08-30T22:25
Related Posts
初考貨銀關於缺口分析(gap analysis)

By Oscar
at 2011-07-10T12:36
at 2011-07-10T12:36
台灣銀行的國際金融考題

By Callum
at 2011-07-09T15:23
at 2011-07-09T15:23
轉系考經濟學

By Jack
at 2011-07-09T04:20
at 2011-07-09T04:20
轉系考經濟學

By Joe
at 2011-07-09T00:06
at 2011-07-09T00:06
哪種人適合念經研所

By Erin
at 2011-07-08T21:46
at 2011-07-08T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