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地租 - 經濟

By Charlie
at 2010-07-09T10:13
at 2010-07-09T10:1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washburn (Back to school.)》之銘言:
: Labor theory of value, 勞動價值理論.
: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bor_theory_of_value
: 從 Adam Smith 以降, 一直到 Karl Marx, 對價格理論還沒有很清楚的認
: 識. 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價格 (price) 和價值 (value) 的定義上打轉,
: 同時他們都相信 value 是來自於勞動. 再跳一步, 就會得到這樣的結論:
: 商品價格決定於工資 (勞工的勞動) 或利潤 (資本家的勞動); 而地租決
: 定於其他價格, 因為土地的形成似乎不是誰的勞動的結果.
說Adam Smith與David Ricardo對價格理論還沒有很清楚的認識是對的,他
們兩人在某些地方經常混淆了價值和價格的區別。這是因為他們都沒有研
究價值如何轉化為價格,而是直接把平均利潤率當作前提來研究商品價值
。因此,Thomas Malthus指出李嘉圖理論體系中的兩個矛盾,一是從勞動
價值理論出發,無法解釋資本和勞動的交換;二是勞動價值理論無法說明
,何以等量資本所使用的活勞動不等,卻能得到相同的利潤。
關於第一個矛盾,Malthus指出,既然商品的價值都是由生產它所耗費的勞
動時間決定的,那麼商品的價值理應全部歸勞動者所有。可是Ricardo卻又
承認利潤的存在,並且認為資本和勞動之間的交換與一般的商品交換一樣
是等價交換,而非任一方買低賣高或賤買貴賣。如此一來,利潤的來源就
無法解釋了。如果承認利潤存在,那麼勞動價值理論就無法成立;如果堅
持勞動價值理論,則利潤就不能存在。
關於第二個矛盾,Ricardo認為商品的交換價值的變動與生產商品時所耗費
的勞動量無關,前者是因流通過程中產生的資本構成上的區別-流動資本
和固定資本的比例不同,所使用的固定資本的耐久程度不同,流動資本週
轉時間不同-引起的。雖然由於機器和耐久工具的採用,使得商品的相對
價值發生變化,但Ricardo還是堅持認為,商品的價值主要還是由生產它所
耗費的勞動時間決定。
Malthus指出按照Ricardo的勞動價值理論,商品的價值從而資本的利潤,
應該和它所使用的勞動成比例。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他指出李嘉圖的勞動
價值理論無法解釋現實中存在的現象,即等量資本不管它們各自推動的活
勞動多少都能夠得到等量的利潤。
綜上所述,Ricardo正是因為跳過中間環節的論證,在許多場合都把價值和
價格看作等同的東西。用Marx的理論來說,正是因為Ricardo把價值(不變
資本+可變資本+剩餘價值)等同於價格(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平均利
潤),使得他的理論本身自相矛盾。因此,與Smith和Ricardo不同,Marx
對價值和價格有嚴格的區別,並且通過分析價值如何轉化為價格的這一中
間環節,處理了Ricardo理論體系本身不能解決的矛盾。
: 當然, 這樣的論點在今天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你只要看 wikipedia 條目
: 的最後一段就可以明白, 近代經濟學者認為區分 price 和 value 並無必
: 要, 只要研究 price 就行了:
: Criticisms of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 emerge primarily from
: marginalist economics. Marginalism contends that discussions of
: value as such are irrelevant, and all effort should be placed on
: the consideration of price problems.
: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老祖宗的論點全無道理. 事實上, 能夠提出地租 (市場
: 眾多價格其中之一) 是其他價格的結果, 已經為人類的知識邁出了一步.
: 再深入一點, 我們就離 Walras' law 不遠了! :)
Ricardo理論體系的矛盾已經說明價值與價格彼此有某種內在的聯繫,只是
因為他本人跳過了中間環節,所以找不出這種聯繫究竟是什麼?Ricardo以
後的主流經濟學家拋開了勞動價值理論,或者像Say從要素價值來分析價格
,或者是從主觀效用論來分析價格。「效用」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使用價值
」的範疇,Smith與Ricardo窮盡畢生精力去區別「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
」,試圖從對「交換價值」的分析來建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結果
後來的主流經濟學還是拋開了Smith與Ricardo的科學分析,回到了老路上。
: ※ 引述《bewlan (藍寶時)》之銘言:
: : 最近提起精神把《國富論》這本大家都聽過 卻鮮少人看過的經典拿起來閱讀
: : 在第一卷 的最後一章 論地租 中提到:
: : 工資與利潤或高或低,是商品價格或高或低的原因
: : 而地租或高或低,卻是商品價格或高或低的結果
: : 我是這麼理解的
: : 工資與利潤 → 商品價格 → 地租
: : 影響 影響
: : 那我在想...
: : 普遍現在的店家的租金都是定死死的,EX.一個月$25000 or so
: : 如果要更貼近亞當斯密的想法,將店租改成 EX.每月營業額的20% or so
: : 這樣會發生甚麼情況??
: : 為什麼現實世界不會是以這種方式進行?!
: : 是因為契約難立?
: : 沒有多賺錢的動機?
: : 有作假帳的動機?
--
「資本不是一種物,而是一種以物為媒介的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係。」《資本論》
--
: Labor theory of value, 勞動價值理論.
: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bor_theory_of_value
: 從 Adam Smith 以降, 一直到 Karl Marx, 對價格理論還沒有很清楚的認
: 識. 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價格 (price) 和價值 (value) 的定義上打轉,
: 同時他們都相信 value 是來自於勞動. 再跳一步, 就會得到這樣的結論:
: 商品價格決定於工資 (勞工的勞動) 或利潤 (資本家的勞動); 而地租決
: 定於其他價格, 因為土地的形成似乎不是誰的勞動的結果.
說Adam Smith與David Ricardo對價格理論還沒有很清楚的認識是對的,他
們兩人在某些地方經常混淆了價值和價格的區別。這是因為他們都沒有研
究價值如何轉化為價格,而是直接把平均利潤率當作前提來研究商品價值
。因此,Thomas Malthus指出李嘉圖理論體系中的兩個矛盾,一是從勞動
價值理論出發,無法解釋資本和勞動的交換;二是勞動價值理論無法說明
,何以等量資本所使用的活勞動不等,卻能得到相同的利潤。
關於第一個矛盾,Malthus指出,既然商品的價值都是由生產它所耗費的勞
動時間決定的,那麼商品的價值理應全部歸勞動者所有。可是Ricardo卻又
承認利潤的存在,並且認為資本和勞動之間的交換與一般的商品交換一樣
是等價交換,而非任一方買低賣高或賤買貴賣。如此一來,利潤的來源就
無法解釋了。如果承認利潤存在,那麼勞動價值理論就無法成立;如果堅
持勞動價值理論,則利潤就不能存在。
關於第二個矛盾,Ricardo認為商品的交換價值的變動與生產商品時所耗費
的勞動量無關,前者是因流通過程中產生的資本構成上的區別-流動資本
和固定資本的比例不同,所使用的固定資本的耐久程度不同,流動資本週
轉時間不同-引起的。雖然由於機器和耐久工具的採用,使得商品的相對
價值發生變化,但Ricardo還是堅持認為,商品的價值主要還是由生產它所
耗費的勞動時間決定。
Malthus指出按照Ricardo的勞動價值理論,商品的價值從而資本的利潤,
應該和它所使用的勞動成比例。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他指出李嘉圖的勞動
價值理論無法解釋現實中存在的現象,即等量資本不管它們各自推動的活
勞動多少都能夠得到等量的利潤。
綜上所述,Ricardo正是因為跳過中間環節的論證,在許多場合都把價值和
價格看作等同的東西。用Marx的理論來說,正是因為Ricardo把價值(不變
資本+可變資本+剩餘價值)等同於價格(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平均利
潤),使得他的理論本身自相矛盾。因此,與Smith和Ricardo不同,Marx
對價值和價格有嚴格的區別,並且通過分析價值如何轉化為價格的這一中
間環節,處理了Ricardo理論體系本身不能解決的矛盾。
: 當然, 這樣的論點在今天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你只要看 wikipedia 條目
: 的最後一段就可以明白, 近代經濟學者認為區分 price 和 value 並無必
: 要, 只要研究 price 就行了:
: Criticisms of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 emerge primarily from
: marginalist economics. Marginalism contends that discussions of
: value as such are irrelevant, and all effort should be placed on
: the consideration of price problems.
: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老祖宗的論點全無道理. 事實上, 能夠提出地租 (市場
: 眾多價格其中之一) 是其他價格的結果, 已經為人類的知識邁出了一步.
: 再深入一點, 我們就離 Walras' law 不遠了! :)
Ricardo理論體系的矛盾已經說明價值與價格彼此有某種內在的聯繫,只是
因為他本人跳過了中間環節,所以找不出這種聯繫究竟是什麼?Ricardo以
後的主流經濟學家拋開了勞動價值理論,或者像Say從要素價值來分析價格
,或者是從主觀效用論來分析價格。「效用」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使用價值
」的範疇,Smith與Ricardo窮盡畢生精力去區別「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
」,試圖從對「交換價值」的分析來建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結果
後來的主流經濟學還是拋開了Smith與Ricardo的科學分析,回到了老路上。
: ※ 引述《bewlan (藍寶時)》之銘言:
: : 最近提起精神把《國富論》這本大家都聽過 卻鮮少人看過的經典拿起來閱讀
: : 在第一卷 的最後一章 論地租 中提到:
: : 工資與利潤或高或低,是商品價格或高或低的原因
: : 而地租或高或低,卻是商品價格或高或低的結果
: : 我是這麼理解的
: : 工資與利潤 → 商品價格 → 地租
: : 影響 影響
: : 那我在想...
: : 普遍現在的店家的租金都是定死死的,EX.一個月$25000 or so
: : 如果要更貼近亞當斯密的想法,將店租改成 EX.每月營業額的20% or so
: : 這樣會發生甚麼情況??
: : 為什麼現實世界不會是以這種方式進行?!
: : 是因為契約難立?
: : 沒有多賺錢的動機?
: : 有作假帳的動機?
--
「資本不是一種物,而是一種以物為媒介的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係。」《資本論》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Noah
at 2010-07-09T20:33
at 2010-07-09T20:33
Related Posts
哪個教授的網頁經濟學上課講義不錯的?

By Edith
at 2010-07-08T11:54
at 2010-07-08T11:54
論地租

By George
at 2010-07-07T22:30
at 2010-07-07T22:30
《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讀後感

By Adele
at 2010-07-07T00:14
at 2010-07-07T00:14
個體經濟學(下)(3學分)暑修預定開班訊息

By Olga
at 2010-07-06T20:06
at 2010-07-06T20:06
總經-到底什麼是"商品市場"的總和支出均衡???

By Emma
at 2010-07-06T17:03
at 2010-07-06T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