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完全競爭市場兩個觀念 - 經濟

By Olive
at 2006-01-27T07:16
at 2006-01-27T07:1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ozami (不用在意 偷笑就好)》之銘言:
: (一)
: 來源:93年淡江經研
: 問題:市場上有100家電玩店,每家的成本函數相同,市場需求為D(p)=360-10p
: (D)如果政府限制總供給量為160,則每家店獲利增加.
: 我的想法:答案給(D)選項是對的
: 由於在沒有政府限制下,均衡的總產量為300,在政府限制總供給量後,
: 變成是100家廠商去搶那160的總需求量,當然有可能會發生有些廠商
: 半個需求量也沒搶到,如此一來利潤便會下降,何以(D)選項是正確,
: 實在想不通.
: (二)
: 來源:93年台大經研
: 問題:A competitive firm has a long-run total cost function C(y)=2y^2+162, ...
: 我的想法:在長期下,所有的成本都是變動成本,為何題目給的長期總成本函數,
: 會有常數項,那應該是只固定成本?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觀念有錯?
: 感謝~~~
個人看法 :>
(一)
1. 政府限制總供給量為160,而你似乎誤認其亦必需求量。
2. 既然每家店的成本函數相同,所以此時沒有必要去想像廠商會"搶"需求量。
換句話說,在這個題目中,如果廠商要搶需求量,便表示其成本函數不同。
3. 當供給量為160時,由需求函數可知,其實廠商最高可p=20之價格賣出,
TR即為3200;較原來的TR(1800)為高,...可推衍得知每家店的獲利增加。
(二)
根據一般教科書對於long-term與short-term的定義,你的觀念沒有錯。
長短期的辨別可以"要素僱用之可變性"來判斷,在一般教科書的生產理論推衍中,
為了簡明易懂,總是有很多假設參雜其中(例如生產要素只討論L跟K)。
此處出題老師並不遵循一般simplified的理論推衍,所以自然也不必遵守
這些assumptions。這也提醒了我們去思考怎樣定義長短期才是恰當。
--
: (一)
: 來源:93年淡江經研
: 問題:市場上有100家電玩店,每家的成本函數相同,市場需求為D(p)=360-10p
: (D)如果政府限制總供給量為160,則每家店獲利增加.
: 我的想法:答案給(D)選項是對的
: 由於在沒有政府限制下,均衡的總產量為300,在政府限制總供給量後,
: 變成是100家廠商去搶那160的總需求量,當然有可能會發生有些廠商
: 半個需求量也沒搶到,如此一來利潤便會下降,何以(D)選項是正確,
: 實在想不通.
: (二)
: 來源:93年台大經研
: 問題:A competitive firm has a long-run total cost function C(y)=2y^2+162, ...
: 我的想法:在長期下,所有的成本都是變動成本,為何題目給的長期總成本函數,
: 會有常數項,那應該是只固定成本?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觀念有錯?
: 感謝~~~
個人看法 :>
(一)
1. 政府限制總供給量為160,而你似乎誤認其亦必需求量。
2. 既然每家店的成本函數相同,所以此時沒有必要去想像廠商會"搶"需求量。
換句話說,在這個題目中,如果廠商要搶需求量,便表示其成本函數不同。
3. 當供給量為160時,由需求函數可知,其實廠商最高可p=20之價格賣出,
TR即為3200;較原來的TR(1800)為高,...可推衍得知每家店的獲利增加。
(二)
根據一般教科書對於long-term與short-term的定義,你的觀念沒有錯。
長短期的辨別可以"要素僱用之可變性"來判斷,在一般教科書的生產理論推衍中,
為了簡明易懂,總是有很多假設參雜其中(例如生產要素只討論L跟K)。
此處出題老師並不遵循一般simplified的理論推衍,所以自然也不必遵守
這些assumptions。這也提醒了我們去思考怎樣定義長短期才是恰當。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Re: 版友名單/自我介紹

By Carol
at 2006-01-27T00:26
at 2006-01-27T00:26
完全競爭市場兩個觀念

By Noah
at 2006-01-26T14:05
at 2006-01-26T14:05
請問 準凹性、凹性、凸性偏好之意義

By John
at 2006-01-25T14:13
at 2006-01-25T14:13
請問針對互補品課從量稅 是否會扭曲資源配置

By Wallis
at 2006-01-25T00:40
at 2006-01-25T00:40
請問 準凹性、凹性、凸性偏好之意義

By Quintina
at 2006-01-24T23:11
at 2006-01-24T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