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川普說法不同 白宮顧問坦承支付關稅的 - 股票

By Erin
at 2019-05-13T12:20
at 2019-05-13T12:20
Table of Contents
well, 英文部分我們先放一邊, 來實際了解一下貿易戰對中美雙方可能的實際影響吧
基本上, 就是中國生產+出口, 美國進口, 用這樣的大方向來討論
首先先提一個重點, 中國maker產品的售價, 是遠小於美國進口商賣到市場的售價的
美國進口商的成本結構 = 中國產品+其他零組件+行政+行銷+未完銷庫存風險+其他
市場售價=上述成本 + 預設毛利
不用毛利率來看美國進口商進口產品的獲益
而用實際毛利來看, 大家應該都能同意美國進口商的毛利是遠大於中國maker的吧
比如說, 中國生產商毛利率30%, 實際毛利US$2/pc
美國進口商毛利率30%, 實際毛利US$20/pc
只是個假設, 用以形容現況
課金拳一開始時, 訂單已下甚至貨已經快做好了, 關稅由美國進口商支付
假設中國生產商外銷的售價是US$10
美國進口商一般的在美國銷售單價約為20倍 =US$200, 毛利率30%=60
US$10的+25%稅金 = US$2.5
美國進口商毛利從60降為57.5
可能的作為
1. 跟中國maker談論降價, 但中國maker就算把自己的毛利都吐出來給客戶
還是沒辦法, 畢竟中國maker的毛利率往往低於25%
更何況沒人會去做沒毛利的事情
2. 美國buyer開始尋找中國以外的maker看是否有同產品
3. 美國buyer請現配合的中國maker提交因應辦法, 遷廠? 或是成本優化提供更好的報價
課金拳持續發威下去, 美國buyer端差不多就是這樣
基本上中國maker的毛利率本來就低, 不太有機會降價太多
所以美國buyer會自行吸收, 畢竟那些對他們來說還在可忍受範圍
可是他們會很快開始尋找替代廠家
1.找不到, 就繼續忍痛自行吸收稅金, 跟現有廠商配合
2.找的到, 就馬上進行產品認證程序, 過了就換
說到這邊大家應該就有底了
能具有獨占性無法取代的產品實在太稀少
所以課金拳初期, 雖然關稅幾乎是由美國buyer支付
但其實怕的人是位於中國的makers, 大家都怕沒單
所以去年起, 大家看到了能遷廠的遷廠
不能遷廠的, 就中國廠只生產給中國市場不外銷美國
美國市場的訂單轉到台灣廠/東南亞廠生產
甚至類似PCB族群, 還有轉單給同業的過度做法
這樣下來, 誰比較痛呢??
美國buyer的毛利可能降低, 但市場需求仍在, 賺少一點而已
中國maker則面臨可能沒單斷炊的風險
所以要盡可能避, 而唯一的方式就是去中國以外的地方生產
他們一直逃的結果, 就是中國的外貿投資不再成長甚至衰退
關廠造成失業率上升, 沒有足夠的外貿投資也會影響到股市房市匯市
最嚴重的結果是動搖中共統治根本
所以啊, 課金拳打在中共想同意但絕對不能同意的地方
就是要讓貿易戰延續很長的時間, 來把中國經濟的薪火抽出來
美國的傷, 其實很小的, 畢竟課稅基準是中國方的售價
這些稅金對他們的毛利來說有點痛但又沒中國方說的那麼重
何況很多都能轉單, 你看台灣網通廠遷廠遷的那麼快那麼順, 對吧??
--
基本上, 就是中國生產+出口, 美國進口, 用這樣的大方向來討論
首先先提一個重點, 中國maker產品的售價, 是遠小於美國進口商賣到市場的售價的
美國進口商的成本結構 = 中國產品+其他零組件+行政+行銷+未完銷庫存風險+其他
市場售價=上述成本 + 預設毛利
不用毛利率來看美國進口商進口產品的獲益
而用實際毛利來看, 大家應該都能同意美國進口商的毛利是遠大於中國maker的吧
比如說, 中國生產商毛利率30%, 實際毛利US$2/pc
美國進口商毛利率30%, 實際毛利US$20/pc
只是個假設, 用以形容現況
課金拳一開始時, 訂單已下甚至貨已經快做好了, 關稅由美國進口商支付
假設中國生產商外銷的售價是US$10
美國進口商一般的在美國銷售單價約為20倍 =US$200, 毛利率30%=60
US$10的+25%稅金 = US$2.5
美國進口商毛利從60降為57.5
可能的作為
1. 跟中國maker談論降價, 但中國maker就算把自己的毛利都吐出來給客戶
還是沒辦法, 畢竟中國maker的毛利率往往低於25%
更何況沒人會去做沒毛利的事情
2. 美國buyer開始尋找中國以外的maker看是否有同產品
3. 美國buyer請現配合的中國maker提交因應辦法, 遷廠? 或是成本優化提供更好的報價
課金拳持續發威下去, 美國buyer端差不多就是這樣
基本上中國maker的毛利率本來就低, 不太有機會降價太多
所以美國buyer會自行吸收, 畢竟那些對他們來說還在可忍受範圍
可是他們會很快開始尋找替代廠家
1.找不到, 就繼續忍痛自行吸收稅金, 跟現有廠商配合
2.找的到, 就馬上進行產品認證程序, 過了就換
說到這邊大家應該就有底了
能具有獨占性無法取代的產品實在太稀少
所以課金拳初期, 雖然關稅幾乎是由美國buyer支付
但其實怕的人是位於中國的makers, 大家都怕沒單
所以去年起, 大家看到了能遷廠的遷廠
不能遷廠的, 就中國廠只生產給中國市場不外銷美國
美國市場的訂單轉到台灣廠/東南亞廠生產
甚至類似PCB族群, 還有轉單給同業的過度做法
這樣下來, 誰比較痛呢??
美國buyer的毛利可能降低, 但市場需求仍在, 賺少一點而已
中國maker則面臨可能沒單斷炊的風險
所以要盡可能避, 而唯一的方式就是去中國以外的地方生產
他們一直逃的結果, 就是中國的外貿投資不再成長甚至衰退
關廠造成失業率上升, 沒有足夠的外貿投資也會影響到股市房市匯市
最嚴重的結果是動搖中共統治根本
所以啊, 課金拳打在中共想同意但絕對不能同意的地方
就是要讓貿易戰延續很長的時間, 來把中國經濟的薪火抽出來
美國的傷, 其實很小的, 畢竟課稅基準是中國方的售價
這些稅金對他們的毛利來說有點痛但又沒中國方說的那麼重
何況很多都能轉單, 你看台灣網通廠遷廠遷的那麼快那麼順, 對吧??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Jacob
at 2019-05-15T21:43
at 2019-05-15T21:43

By Isabella
at 2019-05-18T03:03
at 2019-05-18T03:03

By Kama
at 2019-05-19T02:22
at 2019-05-19T02:22

By Faithe
at 2019-05-23T05:34
at 2019-05-23T05:34

By Blanche
at 2019-05-26T09:44
at 2019-05-26T09:44

By Selena
at 2019-05-30T06:27
at 2019-05-30T06:27

By Ethan
at 2019-05-31T15:33
at 2019-05-31T15:33

By Sandy
at 2019-06-04T22:51
at 2019-06-04T22:51

By Noah
at 2019-06-09T22:13
at 2019-06-09T22:13

By Joseph
at 2019-06-13T19:23
at 2019-06-13T19:23

By Sarah
at 2019-06-14T11:53
at 2019-06-14T11:53

By Hardy
at 2019-06-14T23:18
at 2019-06-14T23:18

By Mia
at 2019-06-16T08:05
at 2019-06-16T08:05

By Joseph
at 2019-06-19T20:37
at 2019-06-19T20:37

By Connor
at 2019-06-19T22:23
at 2019-06-19T22:23

By Ursula
at 2019-06-23T09:23
at 2019-06-23T09:23

By Iris
at 2019-06-24T17:42
at 2019-06-24T17:42

By Yedda
at 2019-06-25T00:13
at 2019-06-25T00:13

By Bennie
at 2019-06-29T16:04
at 2019-06-29T16:04

By Olivia
at 2019-07-01T08:00
at 2019-07-01T08:00

By Hamiltion
at 2019-07-02T23:14
at 2019-07-02T23:14

By Eartha
at 2019-07-06T01:25
at 2019-07-06T01:25

By Hamiltion
at 2019-07-08T19:29
at 2019-07-08T19:29

By Wallis
at 2019-07-10T08:00
at 2019-07-10T08:00

By Rosalind
at 2019-07-12T12:19
at 2019-07-12T12:19

By Elizabeth
at 2019-07-15T23:39
at 2019-07-15T23:39

By Poppy
at 2019-07-19T08:41
at 2019-07-19T08:41

By Una
at 2019-07-20T10:13
at 2019-07-20T10:13

By Poppy
at 2019-07-21T21:14
at 2019-07-21T21:14

By Zora
at 2019-07-22T19:49
at 2019-07-22T19:49

By Rebecca
at 2019-07-24T01:26
at 2019-07-24T01:26

By Kelly
at 2019-07-26T05:08
at 2019-07-26T05:08

By Donna
at 2019-07-29T07:10
at 2019-07-29T07:10

By Lily
at 2019-07-30T17:16
at 2019-07-30T17:16

By Valerie
at 2019-08-03T20:03
at 2019-08-03T20:03
Related Posts
更多美國企業家支持川普對華貿易政策

By Erin
at 2019-05-13T12:03
at 2019-05-13T12:03
與川普說法不同 白宮顧問坦承支付關稅的

By Leila
at 2019-05-13T11:31
at 2019-05-13T11:31
新光金4月獲利大增92% 淨值創六年來新高

By Susan
at 2019-05-13T11:29
at 2019-05-13T11:29
5大電子代工廠 加速撤離中國!!!

By Quintina
at 2019-05-13T11:23
at 2019-05-13T11:23
小隊長開低有利於臺灣人的美股

By Hedy
at 2019-05-13T11:05
at 2019-05-13T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