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 (研究所) 又到 … - 經濟

By Delia
at 2009-03-24T20:48
at 2009-03-24T20:4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hyperion (吃經濟學家的恐龍)》之銘言:
: 想就這個問題發表一些看法。當然,也請大家務必忽略我在 ptt 其他
: 地方 (甚至是其他 BBS) 所曾經揭露過的一切資訊,現在的我跟 ninmit
: 一樣,只是個還記得一點經濟學的業餘愛好者而已 . . . .
: ※ 引述《ninmit (silent all the years)》之銘言:
: [deleted]
: : 我並不是在否定您的說法, 或者, 藉此, 我想和老師們請教的: 各位老師知道嗎, 有學生
: : 反應這個問題了. (而且, 看起來這個問題存在很久了. )
: : 每個老師都告訴我 (當然, 我念在學校單位接受的訓練經濟學只有兩年) , ec sense 是
: : 最重要. 但是, 考試領導教學的結果 (我承認這句話我推論的過快) , 結果, ptt.cc 的
: : 經濟板的 po 文就是如是的答案.
: : 有幸和某位老師談過 ec 板上的一些事情, 他給了一些 comments:
: : 「十大月經文」排行榜的第一名是: 我有考題解答看不懂,教我怎麼看懂。
: : 我也曾經請教他:
: : 你們希望, 至少在台灣, 經濟學學生該有怎樣的程度呢?
: : 我會很希望, 看看 ptt.cc 的文章, 然後想想台灣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 : 當然, 學生有責任, 所以, 私心的懇求各位老師: 或許, 請你們幫忙, 別讓學生在 ptt.cc
: : 問這樣的問題, 或者, 要求的更多是, 能不能幫台灣的教育界創造外部性?
: : 他的回應是:
: : 我可以比照美國方式訓練學生,只要有人敢接受挑戰。
: 這是個好回答。不知道 ninmit 當時有沒有再追問那位老師: 請問什
: 麼是「美國方式」? 美國人訓練「大學生」的方式與訓練「博士班」
: 的方式一樣嗎?美國人對於「大學生」應該要懂的內容與「準博士」
: 應該要懂的內容有一樣的期待嗎?「大學生」與「準博士」之間該懂
: 的東西,是否有落差甚至是「斷裂」--即一個人可以完全理解「準博
: 士」該會的東西,而卻對「大學生」該會的東西一知半解,甚至一問
: 三不知?
: (按: 這現象真的存在,比方說,112經研所碩士畢業生可能連 national
: income 何所指都搞不清楚,但仍然可以在網路上教訓其他那些「不懂
: 經濟學」的「左笨」)
: 如果真的要扯「美國方式」,這裡僅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明「美國方式」。
這邊有一個網站
作者寫了一本教科書
有興趣可以翻一下 前言
http://econweb.sscnet.ucla.edu/doepke/teaching/textbook/
We have designed this book to be a supplement to Robert J. Barro's
Macroeconomics, which is the textbook that is used in
"introductory macroeconomics cours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teaching these courses, we have found that Barro's treatment of the
subject does not make use of the mathematical skills of our students.
In particular, Barro relies almost exclusively on economic intuition
and graphs to elucidate his subject.
我對於 美國方式或台灣方式的比較 還在思考中
基本上 我沒有反對板友的意見
但是我要替毛老師講話
因為這不是鏡頭拉回台灣就變樣
這是舉例不夠周全
請你舉一個更有說服力的例子
謝謝
--
: 想就這個問題發表一些看法。當然,也請大家務必忽略我在 ptt 其他
: 地方 (甚至是其他 BBS) 所曾經揭露過的一切資訊,現在的我跟 ninmit
: 一樣,只是個還記得一點經濟學的業餘愛好者而已 . . . .
: ※ 引述《ninmit (silent all the years)》之銘言:
: [deleted]
: : 我並不是在否定您的說法, 或者, 藉此, 我想和老師們請教的: 各位老師知道嗎, 有學生
: : 反應這個問題了. (而且, 看起來這個問題存在很久了. )
: : 每個老師都告訴我 (當然, 我念在學校單位接受的訓練經濟學只有兩年) , ec sense 是
: : 最重要. 但是, 考試領導教學的結果 (我承認這句話我推論的過快) , 結果, ptt.cc 的
: : 經濟板的 po 文就是如是的答案.
: : 有幸和某位老師談過 ec 板上的一些事情, 他給了一些 comments:
: : 「十大月經文」排行榜的第一名是: 我有考題解答看不懂,教我怎麼看懂。
: : 我也曾經請教他:
: : 你們希望, 至少在台灣, 經濟學學生該有怎樣的程度呢?
: : 我會很希望, 看看 ptt.cc 的文章, 然後想想台灣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 : 當然, 學生有責任, 所以, 私心的懇求各位老師: 或許, 請你們幫忙, 別讓學生在 ptt.cc
: : 問這樣的問題, 或者, 要求的更多是, 能不能幫台灣的教育界創造外部性?
: : 他的回應是:
: : 我可以比照美國方式訓練學生,只要有人敢接受挑戰。
: 這是個好回答。不知道 ninmit 當時有沒有再追問那位老師: 請問什
: 麼是「美國方式」? 美國人訓練「大學生」的方式與訓練「博士班」
: 的方式一樣嗎?美國人對於「大學生」應該要懂的內容與「準博士」
: 應該要懂的內容有一樣的期待嗎?「大學生」與「準博士」之間該懂
: 的東西,是否有落差甚至是「斷裂」--即一個人可以完全理解「準博
: 士」該會的東西,而卻對「大學生」該會的東西一知半解,甚至一問
: 三不知?
: (按: 這現象真的存在,比方說,112經研所碩士畢業生可能連 national
: income 何所指都搞不清楚,但仍然可以在網路上教訓其他那些「不懂
: 經濟學」的「左笨」)
: 如果真的要扯「美國方式」,這裡僅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明「美國方式」。
這邊有一個網站
作者寫了一本教科書
有興趣可以翻一下 前言
http://econweb.sscnet.ucla.edu/doepke/teaching/textbook/
We have designed this book to be a supplement to Robert J. Barro's
Macroeconomics, which is the textbook that is used in
"introductory macroeconomics cours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teaching these courses, we have found that Barro's treatment of the
subject does not make use of the mathematical skills of our students.
In particular, Barro relies almost exclusively on economic intuition
and graphs to elucidate his subject.
我對於 美國方式或台灣方式的比較 還在思考中
基本上 我沒有反對板友的意見
但是我要替毛老師講話
因為這不是鏡頭拉回台灣就變樣
這是舉例不夠周全
請你舉一個更有說服力的例子
謝謝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Caroline
at 2009-03-28T13:44
at 2009-03-28T13:44
Related Posts
考試 (研究所) 又到 …

By Odelette
at 2009-03-24T19:43
at 2009-03-24T19:43
我想要了解彭神

By Cara
at 2009-03-24T16:45
at 2009-03-24T16:45
許嘉棟有關消費券的看法

By Eden
at 2009-03-24T15:23
at 2009-03-24T15:23
勞動供給的題目

By Ethan
at 2009-03-24T15:14
at 2009-03-24T15:14
考試 (研究所) 又到 …

By Carol
at 2009-03-24T14:28
at 2009-03-24T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