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MAC- 後疫情的美國A級商場 - 股票

By Mason
at 2021-01-27T17:41
at 2021-01-27T17:41
Table of Contents
-------------------------------------------------------------------------
1.發文前請先詳閱[標的]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發標的文未充實內文,多空理由不充實者,板規1-1-5或4-4處份
3.進退場機制若非長期投資,請輸入停損價,否則依板規1-1-6處份
4.若為長期投資,但無充份分析理由,將依板規1-1-5處份
4.請依格式輸入內容,未依格式者板規1-1-2砍文處份。
5.分類選填請益或心得者,進退場機制得刪去。
---------------------按ctrl+y可刪除以上內容。----------------------------
1. 標的: 美股MAC Macerich
2. 分類:多
3. 分析/正文:
MAC是以美國A級商場為核心的REITS(不動產信託),目前股價約20元,2019年股利配發3元
。
疫情前,因Amazon為首的電商崛起而實體通路前景被看衰(多數實體通路也確實大衰),在
2015~2020年初一路由90元跌到25元。疫情間,更因不確定能否活過此劫,一度下探6元。
但不可忽略的是MAC基本面在市場風向大壞及高額空單中維持良好:
疫情前,2016~2018年,每年股利都大於2.7元,一路向上到2019年股利3元,當年FFO3.5
元(FFO類似於不動產信託的EPS,Fund From Operations營運現金流入)。2020 受疫情重
擊,FFO約剩2元,為了保留現金渡劫,股利更是大砍。2019時的淨值(NAV)市價為52元,
2020美國商場市價潰堤中NAV市值仍有2X元。
在B、C級商場持續倒閉的狀況下,MAC的平均租金及spf(單位面積銷售額)仍一路緩慢向上
,證明了A級商場在電商時代仍具有韌性。後疫情後美國商場人流快速復甦,也讓市場發
現A級商場要被電商全殲很難。
趨勢利多:
1.美國疫後消費復甦潮。
2.美國極端寬鬆政策、Stimulus,可能讓疫後氾濫的資金流入房地產。
3.拜登上任,可能拉高企業稅,有利於資金流向免企稅的REITS。
4.電商補貼政策終將走到盡頭:淺見- 電商的補貼政策形同針對實體通路的傾銷,許多B
、C級商場被打垮,但最後活下來的A級商場,將在(1)電商補貼走到頭後及(2)透過網路獲
取客戶之成本持續拉升的趨勢中獲利巨大。這幾年來MAC旗下商場租金及spf(單位面積幫
店家創造的營收)仍逆境中持續上升,我判斷這間公司要倒不容易,可能是最後的贏家之
一。
潛在利空:
1.疫情如果再次大爆發,可能造成MAC暴跌。
2.高債務比:MAC的債務比高,這對某些人來說是負面的,還是要說一下。極端狀況可能
造成他資不抵債破產。我個人對債務是中性看待,對我而言企業內部債務多就是槓桿高,
容易大賺大賠,無所謂好壞。
MAC的債務多數為Unsecured Debt,也就是限於他用來貸款的那塊不動產,如果MAC針對某
塊X不動產,認為還款不划算,可以直接把X不動產給銀行,不用還超出X不動產價值的金
額。
我也開誠布公,這間公司我在疫情前就比較過所有美股商場後篩選出,並逐步進場,目前
平均成本13元,若認為我是找人抬美股的大轎,那也隨你。股價上40我預計出一半,其餘
長期持有。
會這時發文,是我認為原本只有基本面好而技術面、市場情緒偏空。現在基本面、市場
情緒轉向我判斷已兼備。另2021 Jan A有58%空單,嘎空行情可能性也很大。
其餘細節交給有能力的各位自行評估,這間公司債務多,也請謹慎控制部位。
4. 進退場機制:(非長期投資者,必須有停損機制。請益免填)
連續2天低於17.5 短線撤退
目標價40,抵達時先減碼一半。
--
1.發文前請先詳閱[標的]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發標的文未充實內文,多空理由不充實者,板規1-1-5或4-4處份
3.進退場機制若非長期投資,請輸入停損價,否則依板規1-1-6處份
4.若為長期投資,但無充份分析理由,將依板規1-1-5處份
4.請依格式輸入內容,未依格式者板規1-1-2砍文處份。
5.分類選填請益或心得者,進退場機制得刪去。
---------------------按ctrl+y可刪除以上內容。----------------------------
1. 標的: 美股MAC Macerich
2. 分類:多
3. 分析/正文:
MAC是以美國A級商場為核心的REITS(不動產信託),目前股價約20元,2019年股利配發3元
。
疫情前,因Amazon為首的電商崛起而實體通路前景被看衰(多數實體通路也確實大衰),在
2015~2020年初一路由90元跌到25元。疫情間,更因不確定能否活過此劫,一度下探6元。
但不可忽略的是MAC基本面在市場風向大壞及高額空單中維持良好:
疫情前,2016~2018年,每年股利都大於2.7元,一路向上到2019年股利3元,當年FFO3.5
元(FFO類似於不動產信託的EPS,Fund From Operations營運現金流入)。2020 受疫情重
擊,FFO約剩2元,為了保留現金渡劫,股利更是大砍。2019時的淨值(NAV)市價為52元,
2020美國商場市價潰堤中NAV市值仍有2X元。
在B、C級商場持續倒閉的狀況下,MAC的平均租金及spf(單位面積銷售額)仍一路緩慢向上
,證明了A級商場在電商時代仍具有韌性。後疫情後美國商場人流快速復甦,也讓市場發
現A級商場要被電商全殲很難。
趨勢利多:
1.美國疫後消費復甦潮。
2.美國極端寬鬆政策、Stimulus,可能讓疫後氾濫的資金流入房地產。
3.拜登上任,可能拉高企業稅,有利於資金流向免企稅的REITS。
4.電商補貼政策終將走到盡頭:淺見- 電商的補貼政策形同針對實體通路的傾銷,許多B
、C級商場被打垮,但最後活下來的A級商場,將在(1)電商補貼走到頭後及(2)透過網路獲
取客戶之成本持續拉升的趨勢中獲利巨大。這幾年來MAC旗下商場租金及spf(單位面積幫
店家創造的營收)仍逆境中持續上升,我判斷這間公司要倒不容易,可能是最後的贏家之
一。
潛在利空:
1.疫情如果再次大爆發,可能造成MAC暴跌。
2.高債務比:MAC的債務比高,這對某些人來說是負面的,還是要說一下。極端狀況可能
造成他資不抵債破產。我個人對債務是中性看待,對我而言企業內部債務多就是槓桿高,
容易大賺大賠,無所謂好壞。
MAC的債務多數為Unsecured Debt,也就是限於他用來貸款的那塊不動產,如果MAC針對某
塊X不動產,認為還款不划算,可以直接把X不動產給銀行,不用還超出X不動產價值的金
額。
我也開誠布公,這間公司我在疫情前就比較過所有美股商場後篩選出,並逐步進場,目前
平均成本13元,若認為我是找人抬美股的大轎,那也隨你。股價上40我預計出一半,其餘
長期持有。
會這時發文,是我認為原本只有基本面好而技術面、市場情緒偏空。現在基本面、市場
情緒轉向我判斷已兼備。另2021 Jan A有58%空單,嘎空行情可能性也很大。
其餘細節交給有能力的各位自行評估,這間公司債務多,也請謹慎控制部位。
4. 進退場機制:(非長期投資者,必須有停損機制。請益免填)
連續2天低於17.5 短線撤退
目標價40,抵達時先減碼一半。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Margaret
at 2021-01-31T10:26
at 2021-01-31T10:26

By Oliver
at 2021-02-02T11:11
at 2021-02-02T11:11

By Audriana
at 2021-02-07T04:01
at 2021-02-07T04:01

By Andy
at 2021-02-11T05:47
at 2021-02-11T05:47

By Zenobia
at 2021-02-13T17:04
at 2021-02-13T17:04

By Emily
at 2021-02-17T07:17
at 2021-02-17T07:17

By Belly
at 2021-02-19T20:57
at 2021-02-19T20:57

By Isabella
at 2021-02-21T18:27
at 2021-02-21T18:27

By Dora
at 2021-02-23T09:52
at 2021-02-23T09:52

By Daniel
at 2021-02-26T01:37
at 2021-02-26T01:37

By Andrew
at 2021-03-02T08:49
at 2021-03-02T08:49

By Blanche
at 2021-03-03T00:08
at 2021-03-03T00:08

By Regina
at 2021-03-05T05:39
at 2021-03-05T05:39

By Michael
at 2021-03-07T22:17
at 2021-03-07T22:17

By Hedda
at 2021-03-11T08:07
at 2021-03-11T08:07

By Eden
at 2021-03-15T09:36
at 2021-03-15T09:36

By Carol
at 2021-03-18T04:06
at 2021-03-18T04:06

By Megan
at 2021-03-18T09:08
at 2021-03-18T09:08

By Hedy
at 2021-03-21T04:28
at 2021-03-21T04:28

By Freda
at 2021-03-24T08:38
at 2021-03-24T08:38

By Heather
at 2021-03-26T05:07
at 2021-03-26T05:07

By Emily
at 2021-03-30T09:55
at 2021-03-30T09:55

By Belly
at 2021-04-01T10:33
at 2021-04-01T10:33

By Carol
at 2021-04-03T08:10
at 2021-04-03T08:10

By Elvira
at 2021-04-07T06:40
at 2021-04-07T06:40

By Rosalind
at 2021-04-08T23:14
at 2021-04-08T23:14

By Lucy
at 2021-04-09T03:17
at 2021-04-09T03:17

By Freda
at 2021-04-11T03:13
at 2021-04-11T03:13

By James
at 2021-04-15T02:03
at 2021-04-15T02:03

By Ida
at 2021-04-16T20:10
at 2021-04-16T20:10

By Vanessa
at 2021-04-17T22:44
at 2021-04-17T22:44

By Selena
at 2021-04-21T14:20
at 2021-04-21T14:20
Related Posts
華航 2610 全力空

By Megan
at 2021-01-27T17:33
at 2021-01-27T17:33
為什麼內部人士都是賣在最高點?

By Tracy
at 2021-01-27T17:32
at 2021-01-27T17:32
聯電去年純益大增2倍,每股賺2.42元登20

By Elma
at 2021-01-27T17:24
at 2021-01-27T17:24
電動車投資潮再起?微軟牽手新創Cruise..

By Sarah
at 2021-01-27T17:23
at 2021-01-27T17:23
康友、淘帝恐怕不是最後一家!散戶怎避開

By Blanche
at 2021-01-27T17:15
at 2021-01-27T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