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尚未歇 川普已獲一重大勝利 - 股票
By Andrew
at 2019-04-07T09:34
at 2019-04-07T09:34
Table of Contents
1.原文連結: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9/4/6/n11167947.htm
2.原文內容:
(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
美中最近一輪談判於4月5日落幕,川普(特朗普)總統4日在白宮表示,最快六週內完成包括有關協議文本的所有工作。不論結果如何,在這場貿易戰中,川普已取得重大勝利,全球許多行業的公司正在重新考慮供應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及財政部長史蒂芬‧姆欽(Steven Mnuchin)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4月3日至5日在華府進行了新一輪面對面談判。白宮發言人莎拉‧桑德斯(Sarah Sanders)5日下午發表聲明說,許多關鍵問題取得了進展,但仍須進行重要工作。
白宮官員表示,下週,雙方將通過視訊繼續會談。川普總統4日在白宮接見劉鶴時表示,必須先達成協議,再安排川習會,並稱最快四週內會知道能否達成協議,接下來還需要兩週時間將雙方完成的交易寫進最終協議版本。
《紐約時報》4月5日報導,持續將近一年的美中貿易戰雖然尚未結束,川普總統已取得重大勝利,全球許多行業的公司正在重新安排供應鏈,將在中國的生產線轉移到其它國家。
多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表示,美中貿易戰促使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跨國公司,重新評估在中國的運營策略。
公司生產線與中國脫鉤(decoupling)符合川普政府部分官員的期待,因為他們擔心對中國供應鏈的過度依賴,可能會使美國應對中共全球擴張野心的戰略受到限制,而脫鉤則是應對北京更強大且更具侵略性全球擴張的有效方法。
文章舉例說,移動相機製造商GoPro和傳感器和遙控器生產商Universal Electronics將在大陸的生產線轉移到墨西哥;玩具製造商Hasbro將在中國的廠房遷移到美國、墨西哥、越南和印度。
台灣電腦設備公司Aten International將生產線遷回台灣,丹麥公司Danfoss將加熱和液壓設備生產線轉移到美國。
去年年底,瑞銀(UBS)首席財務官對中國出口導向製造商進行的廣泛調查結果發現,2018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企業將在中國的部分廠房轉移到其它國家,另有三分之一的企業打算在2019年這麼做。瑞銀發現,多數公司的轉移比例約為其自中國出口量的30%左右。
英國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首席執行官比爾‧溫特斯(Bill Winters)1月在世界經濟論壇(WEF)上表示,多數公司現在希望減少對特定地區的依賴,這意味著它們正在尋找取代中國的地區。
「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企業擔心自中國大陸出口會面臨高關稅,正在找尋替代國家,將生產設備從大陸轉移到其它國家。」溫特斯說。
印度尼西亞工業部長哈塔托(Airlangga Hartarto)在WEF接受《紐時》採訪時表示,對於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公司來說,「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衝突,導致新的不確定性」。
Danfoss首席執行官兼總裁金‧弗辛(Kim Fausing)表示,中國的製造成本增加,尤其是勞動力成本。Danfoss一年前收購一家美國供熱系統公司,並發現該公司之前將一些生產線轉移到中國。
弗辛說:「我們收購這家公司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生產都遷回美國,因為我們在美國已經有十幾家工廠。」
美國去年7月對中國產品實施的第一輪25%關稅,包括Danfoss在中國東北地區生產的液壓零件。Danfoss已將這些零件生產轉回美國。
「目前中國和美國的生產成本,基本上差別不大」,弗辛說,「因此現在要維持在中國的生產再將產品輸往美國,必須要有非常充分的理由。」
3.心得/評論:
美中貿易戰使大企業發現過度依賴中國製造的隱憂,
每次中國各種劣跡斑斑的流氓行徑被他國制裁,這些公司就跟著倒楣;
且生產成本還要外加額外的各種「你懂的」成本,每過一層扒一層皮,
算起來東南亞、印度、越南,甚至有些供應鏈乾脆回美國製造還較合適。
--
川普競選顧問:大紀元是最好的新聞來源
https://tinyurl.com/y5a4orzp
「川普總統天天看大紀元」 真實報導獲讚賞
http://tinyurl.com/y9tpd2r2
--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9/4/6/n11167947.htm
2.原文內容:
(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
美中最近一輪談判於4月5日落幕,川普(特朗普)總統4日在白宮表示,最快六週內完成包括有關協議文本的所有工作。不論結果如何,在這場貿易戰中,川普已取得重大勝利,全球許多行業的公司正在重新考慮供應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及財政部長史蒂芬‧姆欽(Steven Mnuchin)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4月3日至5日在華府進行了新一輪面對面談判。白宮發言人莎拉‧桑德斯(Sarah Sanders)5日下午發表聲明說,許多關鍵問題取得了進展,但仍須進行重要工作。
白宮官員表示,下週,雙方將通過視訊繼續會談。川普總統4日在白宮接見劉鶴時表示,必須先達成協議,再安排川習會,並稱最快四週內會知道能否達成協議,接下來還需要兩週時間將雙方完成的交易寫進最終協議版本。
《紐約時報》4月5日報導,持續將近一年的美中貿易戰雖然尚未結束,川普總統已取得重大勝利,全球許多行業的公司正在重新安排供應鏈,將在中國的生產線轉移到其它國家。
多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表示,美中貿易戰促使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跨國公司,重新評估在中國的運營策略。
公司生產線與中國脫鉤(decoupling)符合川普政府部分官員的期待,因為他們擔心對中國供應鏈的過度依賴,可能會使美國應對中共全球擴張野心的戰略受到限制,而脫鉤則是應對北京更強大且更具侵略性全球擴張的有效方法。
文章舉例說,移動相機製造商GoPro和傳感器和遙控器生產商Universal Electronics將在大陸的生產線轉移到墨西哥;玩具製造商Hasbro將在中國的廠房遷移到美國、墨西哥、越南和印度。
台灣電腦設備公司Aten International將生產線遷回台灣,丹麥公司Danfoss將加熱和液壓設備生產線轉移到美國。
去年年底,瑞銀(UBS)首席財務官對中國出口導向製造商進行的廣泛調查結果發現,2018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企業將在中國的部分廠房轉移到其它國家,另有三分之一的企業打算在2019年這麼做。瑞銀發現,多數公司的轉移比例約為其自中國出口量的30%左右。
英國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首席執行官比爾‧溫特斯(Bill Winters)1月在世界經濟論壇(WEF)上表示,多數公司現在希望減少對特定地區的依賴,這意味著它們正在尋找取代中國的地區。
「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企業擔心自中國大陸出口會面臨高關稅,正在找尋替代國家,將生產設備從大陸轉移到其它國家。」溫特斯說。
印度尼西亞工業部長哈塔托(Airlangga Hartarto)在WEF接受《紐時》採訪時表示,對於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公司來說,「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衝突,導致新的不確定性」。
Danfoss首席執行官兼總裁金‧弗辛(Kim Fausing)表示,中國的製造成本增加,尤其是勞動力成本。Danfoss一年前收購一家美國供熱系統公司,並發現該公司之前將一些生產線轉移到中國。
弗辛說:「我們收購這家公司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生產都遷回美國,因為我們在美國已經有十幾家工廠。」
美國去年7月對中國產品實施的第一輪25%關稅,包括Danfoss在中國東北地區生產的液壓零件。Danfoss已將這些零件生產轉回美國。
「目前中國和美國的生產成本,基本上差別不大」,弗辛說,「因此現在要維持在中國的生產再將產品輸往美國,必須要有非常充分的理由。」
3.心得/評論:
美中貿易戰使大企業發現過度依賴中國製造的隱憂,
每次中國各種劣跡斑斑的流氓行徑被他國制裁,這些公司就跟著倒楣;
且生產成本還要外加額外的各種「你懂的」成本,每過一層扒一層皮,
算起來東南亞、印度、越南,甚至有些供應鏈乾脆回美國製造還較合適。
--
川普競選顧問:大紀元是最好的新聞來源
https://tinyurl.com/y5a4orzp
「川普總統天天看大紀元」 真實報導獲讚賞
http://tinyurl.com/y9tpd2r2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Vanessa
at 2019-04-07T13:44
at 2019-04-07T13:44
By Jacky
at 2019-04-10T12:08
at 2019-04-10T12:08
By Belly
at 2019-04-13T07:54
at 2019-04-13T07:54
By Zora
at 2019-04-18T01:24
at 2019-04-18T01:24
By Jack
at 2019-04-19T21:28
at 2019-04-19T21:28
By Jacky
at 2019-04-24T00:37
at 2019-04-24T00:37
By Delia
at 2019-04-27T23:44
at 2019-04-27T23:44
By Queena
at 2019-04-29T05:15
at 2019-04-29T05:15
By Enid
at 2019-05-01T15:34
at 2019-05-01T15:34
By Charlotte
at 2019-05-02T07:05
at 2019-05-02T07:05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05-06T22:18
at 2019-05-06T22:18
By Emily
at 2019-05-07T14:18
at 2019-05-07T14:18
By Sierra Rose
at 2019-05-07T21:48
at 2019-05-07T21:48
By Hamiltion
at 2019-05-08T03:08
at 2019-05-08T03:08
By Agatha
at 2019-05-10T19:14
at 2019-05-10T19:14
By Hedwig
at 2019-05-12T01:52
at 2019-05-12T01:52
By Frederica
at 2019-05-15T07:40
at 2019-05-15T07:40
By Edwina
at 2019-05-16T17:03
at 2019-05-16T17:03
By Sierra Rose
at 2019-05-21T09:43
at 2019-05-21T09:43
By Anonymous
at 2019-05-25T19:43
at 2019-05-25T19:43
By Cara
at 2019-05-26T18:31
at 2019-05-26T18:31
Related Posts
為何投信持股只能佔10%?
By Mia
at 2019-04-07T01:30
at 2019-04-07T01:30
蘋果西打掏空公司會後悔嗎?有用嗎?會倒嗎
By James
at 2019-04-07T01:15
at 2019-04-07T01:15
東莞P2P團貸網玩完!借貸總餘額145億
By Andy
at 2019-04-07T00:02
at 2019-04-07T00:02
3利空 三星上季營利暴減6成
By Yuri
at 2019-04-06T23:59
at 2019-04-06T23:59
台灣加權與各項籌碼迴歸分析
By Genevieve
at 2019-04-06T23:47
at 2019-04-06T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