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經濟學的瓶頸 - 經濟

By Valerie
at 2007-04-30T05:17
at 2007-04-30T05:17
Table of Contents
比賽看完 睡前就稍微回幾個較完整的概念!
1.亞當斯密所探討的人類經濟社會、行為就真的沒有"假設前提"嗎!?
Robinson說得好 經濟理論必須具有"realistic"性質
亞當斯密主張"自由貿易"--政府完全不干涉
其主張個人追求彼此利益的同時也在增進社會的利益(看不見的手)
因此 我們理應看到人類經濟社會照著亞當斯密等人的規劃走
可我們卻看到了一次次的蕭條、經濟危機 甚至景氣循環的不規則性!
而亞當斯密本身所秉持的價格機能也時常"失靈"
且"自由貿易"事實上在人類區域經濟掛帥下 還沒看到政府能"完全自由
放任"不干涉的經濟體! 為什麼? 為何亞當斯密的概念無法完全符合"
realistic"?? 理由與下面的2相同!!
2.Coase是個典型的鄙視數理經濟學的代表 甚至形容此為"黑板經濟學"
其在"The nature of the firm"中運用簡單的圖形與文字就描繪出
"廠商交易成本"的概念 而其理論更被廣泛運用在廠商是否生產或外包
的研究上!! 然而 剖開其立論依據 其實其論述具有很強烈的"理性"成分
也就是Coase雖然沒說 但是其交易成本概念是建構在"假設廠商為理性行
為者"上 但在現實情況下 其交易成本理論經常發生"失靈"現象!
因為人(尤其是決策者)是個不完全理性 甚至是個不理性的動物!!
而上述這些所謂經濟學此社會學一門之學者 多採用"經驗法則"去觀察
經濟脈絡之"規則性" 而提出的某些歸納法下的概念 幸運的則成為理論
而在此之下 經濟學都是建立在"過往既有之觀察下"推展出的"規則"!
3.你丟了這麼強烈的主觀認知--假設皆為錯誤(其實就是反黑板經濟學)
(雖然你後來說與事實不符的假設是錯誤 但你沒發現你在講廢話嗎!?)
這種論調其實在經濟學界根本不陌生 從經濟學的各學派之爭 堅持這些
看法老實說 營養度不高! 因為根本沒有任何一種看法是完全正確、且
能完全解決人類經濟現時問題!! 就連芝加哥學派也沒辦法讓老美政府完全
依據其理論而行!
而若以你觀點 幾乎就是將所有假設形式全部丟棄(因為人類經濟活動既不
理性 還充滿了許多不可預測性 甚至被預測到可能路徑後還會再有變化-理
性預期學派觀點) 那經濟學就幾乎沒什麼剩下的了
包括亞當斯密、Coase等提出的大部分理論 都無法完全解釋人類經濟活動
甚至還常出包、失靈 那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你是要這樣強調是吧!?
4.最後 總結上述 經濟學的確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之學問
做為社會學之ㄧ門 就逃不過人類"不理性"活動之誤差 甚至不可預測性
之干擾! 也就是 這裡根本就跟這位先生所提之哲學經濟學與否的關係脫鉤
而能否獲得較佳的預測效果完全著重在"假設前提"與"觀察變數"之取捨與調整
也就是當決策者在做預測時 建立現實情況的系統模擬適當與否 才是關鍵!
如:流動性陷阱下 用貨幣政策根本是找死!
PS:本人主觀認為你還沒有完整踏入經濟學的世界 當然 或許本人的確程
度不夠吧XD!
--
民主成果得以保持 經濟發展得以延續 法制精神得以擴張
無輪政黨色彩 無論國家稱號
跳脫民族主義 拒絕國族主義 健全人權精神領域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Rae
at 2007-04-30T23:31
at 2007-04-30T23:31

By Hedwig
at 2007-05-04T21:43
at 2007-05-04T21:43

By Regina
at 2007-05-07T00:07
at 2007-05-07T00:07

By Anonymous
at 2007-05-10T23:05
at 2007-05-10T23:05

By Victoria
at 2007-05-13T14:55
at 2007-05-13T14:55

By Oscar
at 2007-05-18T03:24
at 2007-05-18T03:24

By Catherine
at 2007-05-21T20:33
at 2007-05-21T20:33

By Heather
at 2007-05-23T12:11
at 2007-05-23T12:11

By Vanessa
at 2007-05-24T07:38
at 2007-05-24T07:38

By Dora
at 2007-05-24T16:06
at 2007-05-24T16:06

By Kumar
at 2007-05-27T00:23
at 2007-05-27T00:23

By Brianna
at 2007-05-30T03:41
at 2007-05-30T03:41

By Ida
at 2007-05-30T21:57
at 2007-05-30T21:57

By Tracy
at 2007-06-01T06:16
at 2007-06-01T06:16

By Emma
at 2007-06-04T06:09
at 2007-06-04T06:09

By Oscar
at 2007-06-06T20:24
at 2007-06-06T20:24

By Daph Bay
at 2007-06-11T02:24
at 2007-06-11T02:24

By Rebecca
at 2007-06-12T02:33
at 2007-06-12T02:33

By Joe
at 2007-06-16T18:53
at 2007-06-16T18:53

By Hedwig
at 2007-06-20T00:41
at 2007-06-20T00:41

By Una
at 2007-06-20T09:44
at 2007-06-20T09:44

By Agnes
at 2007-06-22T03:48
at 2007-06-22T03:48
Related Posts
風險賭局的問題

By Oliver
at 2007-04-30T01:53
at 2007-04-30T01:53
風險賭局的問題

By Robert
at 2007-04-29T23:51
at 2007-04-29T23:51
排擠效果

By Oscar
at 2007-04-29T18:58
at 2007-04-29T18:58
對外資的限制或鼓勵

By Robert
at 2007-04-29T14:27
at 2007-04-29T14:27
nash equilibrium

By Quintina
at 2007-04-28T11:13
at 2007-04-28T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