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彭總裁的第二封信請央行再仔細研究日本 - 投資
By Rachel
at 2013-12-30T02:46
at 2013-12-30T02:4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danielpupu20 (哇書豪啦)》之銘言:
: 讀完台灣央行總裁日前發表的公開信,心中感慨萬千!真心希望彭總裁能以台灣百姓為念!因為這是一篇頗值得討論的新聞稿!
: 貶值是否有助益於經濟,彭總裁總用進口商與出口商角度來說,但這樣的回答,的確格局是小了,因為貶值能做的不只於此!來看看日本吧!
: 以日本來說,也許國人不清楚,這一年的貶值對日本經濟整體助益有多大?
: 日本內閣府公布的經濟成長率,跟去年同期相比,前三季依序為0.1%、1.2%、2.4%,
: 也就是說隨著日幣從1美元兌換85日幣,變成1美元換成104日幣,經濟成長率幾乎是用翻倍
這其實是一種必然的現象 經濟成長率以本國貨幣計算
而日幣這三季貶值非一步到位 一季好過一季 自然成長率也作如此呈現
但是為何一般看人均GDP跟PPP也會參考美元計價
某種程度還是反映了不能單看"經濟成長率"這個數字
: 來說!對比相同算法,台灣根據主計總處公布今年實質GDP(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前三季
: 依序分別為1.44% 2.69% 1.66%,一下高一下低不說,第二季到第三季下跌幅度之大,令人昨舌!
一下高一下低是很奇怪點嗎? 逐季看年增率本來就會有這種現象
至於第二季跟第三季的落差 我不是很喜歡用基期這個理由
但如果硬要擠出個答案 去年Q2是負成長 Q3Q4則是稍有力道的反彈
這也是為甚麼Q4還沒過 政府就下修個不停
因為政府根本拿不出辦法 這結果就是只要去年稍微強一點 今年就鐵定難看
(我也是邊打邊汗顏 不到3% 也稱不上甚麼"基期太高" 至少新加坡不會把3%當高標)
: 令人不解的是,在央行提供的資料中,竟如此寫描述日本經濟這一年的復甦「11月14日,
: 日本發表本年第3季經濟成長率 (Q/Q)由第2季的0.9%降為0.5%,其原因為消費不振及商品
: 貿易逆差擴大,致日圓對美元匯率再由99.74貶至100.17。」
: 請問彭總裁,什麼時候官方(參閱健全匯率政策及穩健經濟發展報告增修版)看經濟成長率
: ,是改看逐季增長(Q/Q)?如果要用季增年率(SAAR),日本數據可是更亮眼,前三季分別為
: 4.5%、3.6%、1.1%,而台灣呢?按照這算法,根據主計處公布-2.38%、3.05%、1.07%,看
: 到了嗎?台灣連日本的車尾燈都看不到,人家幾乎是每一季完勝台灣阿!
還不是媒體三不五時拿新加坡 日本的報導來噹政府
但是台灣90%的人根本搞不清楚人家常用的是季增年率
為了避免張飛打岳飛 主計處也從善如流公佈SAAR SAQR
央行會這麼寫也並非沒道理
你想想看 日幣可是逐季貶值 但是季增長的力道卻是在減速
這其實是有隱憂存在的 萬一日幣的貶值不能持續 是否成長率就跟著停滯?
: 好,大家總說貶值的大餅只會肥了老闆,事實上,貶值所帶來的財富效應,連政府都受惠!
: 先看台灣,台灣今年前十月總稅收年增率不到1%,其中所得稅衰退3%,至於日本同期總稅收則是成長3.6%,所得稅則是增加5.2%。
台灣的稅收 分成幾個部分來看
所得稅下降是警訊 這代表企業的獲利跟個人所得的衰退
另外還有證交稅衰退的問題 這不單純是企業獲利問題 還包含稅制跟房地產的交互作用
日本的稅收我還沒去看資料 不予置評
: 從經濟成長率到稅收,到股市(目前創六年新高),日本一整年的整體表現,已經是一個活生生範例,事實上日本走的就是美國和英國在金融海嘯發生後,所採取的貶值刺激通膨作法,但央行只把重點放在管理物價上,甚至以低通膨為傲,但台灣經濟成長率現在掉到不到2%,就算CPI剩下1%又有什麼用,因為明眼人都知道,統計上的低通膨不等於實際生活上的低物價!
CPI有盲點 台灣的我以前也批評過
太低的通膨不是件值得驕傲的事 不過或許彭A也知道CPI灌水成分
台灣其實說不定是2%甚至更高 非常符合你要的目標不是 XD
至於彭A把房價跟貨幣政策切得很乾淨又是另一回事了
: 許多台灣年輕人跑去香港、新加坡等高物價國家,不就是認為物價雖高但薪水更高,但彭總裁卻把通膨壓死當作畢生志業,連美國聯準會都刻意創造通膨之際,試圖讓CPI往2%靠攏,請問彭總裁,你覺得台灣有比美國更好條件可以靠低通膨過日子嗎?
基本上不管是在台灣或港星 一般消費佔可支配所得比例不高
所以薪水高的地方 剩下的一定較多
但台灣的畸形房價以本地薪水來說不利
: 最後補上一則剛出爐的新聞,「以往到日本購物,除了電器與服飾可享免稅,深受女性喜愛的日本化妝、保養品,還有經常做為伴手禮的糖果餅乾等點心,購買時仍舊含有消費稅。現在,日本政府為了吸引更多外國人造訪,預計2014年起,外國人在日本購買的所有商品均可免稅,且免稅門檻從原本的單店需消費滿一萬日幣(約新台幣2880元)才可退稅,調降為5000日幣(約新台幣1440元)即可辦理。」
: 貶值才能創造更多購物潮,有人潮才有商機,有商機才會促進投資意願,這不就是台灣迫切需要的嗎?
附帶一提 日本今年將超過1000萬國外觀光客
但台灣也在今年可望有800萬 而泰國則是 2600萬 韓國比日本略多
這樣一比其實可以發現日本的外國觀光客沒有想像的多
(要強調的是 日本的1000萬 消費力的"質"還是大過台灣這800萬)
另一個數據是 日本貶值雖然帶動了不少觀光客
但是"增加的人數" 居然有半數是台灣人貢獻的
而且台灣人最近幾個月還榮登單月國籍冠軍
因此很多台灣人的經驗會變得過分誇大
(我不是說這多的台灣遊客就不是遊客 但是日本做了這幅度的貶值 吸引的大多是台灣人
那這並不能完全說是貶值帶來的好處)
: ----------------------------------------
: 網址:
: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5733&pnumber=2
: 不知道各位前輩看法如何??
--
: 讀完台灣央行總裁日前發表的公開信,心中感慨萬千!真心希望彭總裁能以台灣百姓為念!因為這是一篇頗值得討論的新聞稿!
: 貶值是否有助益於經濟,彭總裁總用進口商與出口商角度來說,但這樣的回答,的確格局是小了,因為貶值能做的不只於此!來看看日本吧!
: 以日本來說,也許國人不清楚,這一年的貶值對日本經濟整體助益有多大?
: 日本內閣府公布的經濟成長率,跟去年同期相比,前三季依序為0.1%、1.2%、2.4%,
: 也就是說隨著日幣從1美元兌換85日幣,變成1美元換成104日幣,經濟成長率幾乎是用翻倍
這其實是一種必然的現象 經濟成長率以本國貨幣計算
而日幣這三季貶值非一步到位 一季好過一季 自然成長率也作如此呈現
但是為何一般看人均GDP跟PPP也會參考美元計價
某種程度還是反映了不能單看"經濟成長率"這個數字
: 來說!對比相同算法,台灣根據主計總處公布今年實質GDP(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前三季
: 依序分別為1.44% 2.69% 1.66%,一下高一下低不說,第二季到第三季下跌幅度之大,令人昨舌!
一下高一下低是很奇怪點嗎? 逐季看年增率本來就會有這種現象
至於第二季跟第三季的落差 我不是很喜歡用基期這個理由
但如果硬要擠出個答案 去年Q2是負成長 Q3Q4則是稍有力道的反彈
這也是為甚麼Q4還沒過 政府就下修個不停
因為政府根本拿不出辦法 這結果就是只要去年稍微強一點 今年就鐵定難看
(我也是邊打邊汗顏 不到3% 也稱不上甚麼"基期太高" 至少新加坡不會把3%當高標)
: 令人不解的是,在央行提供的資料中,竟如此寫描述日本經濟這一年的復甦「11月14日,
: 日本發表本年第3季經濟成長率 (Q/Q)由第2季的0.9%降為0.5%,其原因為消費不振及商品
: 貿易逆差擴大,致日圓對美元匯率再由99.74貶至100.17。」
: 請問彭總裁,什麼時候官方(參閱健全匯率政策及穩健經濟發展報告增修版)看經濟成長率
: ,是改看逐季增長(Q/Q)?如果要用季增年率(SAAR),日本數據可是更亮眼,前三季分別為
: 4.5%、3.6%、1.1%,而台灣呢?按照這算法,根據主計處公布-2.38%、3.05%、1.07%,看
: 到了嗎?台灣連日本的車尾燈都看不到,人家幾乎是每一季完勝台灣阿!
還不是媒體三不五時拿新加坡 日本的報導來噹政府
但是台灣90%的人根本搞不清楚人家常用的是季增年率
為了避免張飛打岳飛 主計處也從善如流公佈SAAR SAQR
央行會這麼寫也並非沒道理
你想想看 日幣可是逐季貶值 但是季增長的力道卻是在減速
這其實是有隱憂存在的 萬一日幣的貶值不能持續 是否成長率就跟著停滯?
: 好,大家總說貶值的大餅只會肥了老闆,事實上,貶值所帶來的財富效應,連政府都受惠!
: 先看台灣,台灣今年前十月總稅收年增率不到1%,其中所得稅衰退3%,至於日本同期總稅收則是成長3.6%,所得稅則是增加5.2%。
台灣的稅收 分成幾個部分來看
所得稅下降是警訊 這代表企業的獲利跟個人所得的衰退
另外還有證交稅衰退的問題 這不單純是企業獲利問題 還包含稅制跟房地產的交互作用
日本的稅收我還沒去看資料 不予置評
: 從經濟成長率到稅收,到股市(目前創六年新高),日本一整年的整體表現,已經是一個活生生範例,事實上日本走的就是美國和英國在金融海嘯發生後,所採取的貶值刺激通膨作法,但央行只把重點放在管理物價上,甚至以低通膨為傲,但台灣經濟成長率現在掉到不到2%,就算CPI剩下1%又有什麼用,因為明眼人都知道,統計上的低通膨不等於實際生活上的低物價!
CPI有盲點 台灣的我以前也批評過
太低的通膨不是件值得驕傲的事 不過或許彭A也知道CPI灌水成分
台灣其實說不定是2%甚至更高 非常符合你要的目標不是 XD
至於彭A把房價跟貨幣政策切得很乾淨又是另一回事了
: 許多台灣年輕人跑去香港、新加坡等高物價國家,不就是認為物價雖高但薪水更高,但彭總裁卻把通膨壓死當作畢生志業,連美國聯準會都刻意創造通膨之際,試圖讓CPI往2%靠攏,請問彭總裁,你覺得台灣有比美國更好條件可以靠低通膨過日子嗎?
基本上不管是在台灣或港星 一般消費佔可支配所得比例不高
所以薪水高的地方 剩下的一定較多
但台灣的畸形房價以本地薪水來說不利
: 最後補上一則剛出爐的新聞,「以往到日本購物,除了電器與服飾可享免稅,深受女性喜愛的日本化妝、保養品,還有經常做為伴手禮的糖果餅乾等點心,購買時仍舊含有消費稅。現在,日本政府為了吸引更多外國人造訪,預計2014年起,外國人在日本購買的所有商品均可免稅,且免稅門檻從原本的單店需消費滿一萬日幣(約新台幣2880元)才可退稅,調降為5000日幣(約新台幣1440元)即可辦理。」
: 貶值才能創造更多購物潮,有人潮才有商機,有商機才會促進投資意願,這不就是台灣迫切需要的嗎?
附帶一提 日本今年將超過1000萬國外觀光客
但台灣也在今年可望有800萬 而泰國則是 2600萬 韓國比日本略多
這樣一比其實可以發現日本的外國觀光客沒有想像的多
(要強調的是 日本的1000萬 消費力的"質"還是大過台灣這800萬)
另一個數據是 日本貶值雖然帶動了不少觀光客
但是"增加的人數" 居然有半數是台灣人貢獻的
而且台灣人最近幾個月還榮登單月國籍冠軍
因此很多台灣人的經驗會變得過分誇大
(我不是說這多的台灣遊客就不是遊客 但是日本做了這幅度的貶值 吸引的大多是台灣人
那這並不能完全說是貶值帶來的好處)
: ----------------------------------------
: 網址:
: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5733&pnumber=2
: 不知道各位前輩看法如何??
--
All Comments
By Mary
at 2014-01-03T21:37
at 2014-01-03T21:37
By Iris
at 2014-01-08T02:04
at 2014-01-08T02:04
By Ethan
at 2014-01-08T17:44
at 2014-01-08T17:44
Related Posts
給彭總裁的第二封信請央行再仔細研究日本
By Caitlin
at 2013-12-29T16:50
at 2013-12-29T16:50
34歲男 理財規劃請益
By Ursula
at 2013-12-29T14:51
at 2013-12-29T14:51
投資與回報,及風險?
By Quanna
at 2013-12-29T10:31
at 2013-12-29T10:31
澳幣與日圓 誰能止跌回升較快?
By Heather
at 2013-12-29T07:21
at 2013-12-29T07:21
新中和社大兩門理財課
By Genevieve
at 2013-12-27T17:21
at 2013-12-27T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