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最後﹐笑得最甜 - 投資

By Kelly
at 2007-11-30T11:39
at 2007-11-30T11:39
Table of Contents
笑到最後﹐笑得最甜
出處: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71123/inv153745.asp?source=channel
英 | 大 | 中 | 小2007年11月23日15:14
股票在未來30年內都將是絕佳的投資選擇──前提是我們能夠堅
持到底。
金融市場再次給我們當頭一棒﹐並喚起了人們對股市跌速之快的
痛苦記憶。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自10月9日創造紀錄高點
以來已經下跌了8%。
那麼長期回報呢﹖此時此刻﹐這個嘛──就很容易被人拋在腦後
了。
如坐針氈
股市一旦大跌﹐我們就容易犯各種各樣觀念上的錯誤。
這次的下跌讓我們對未來前景也產生了疑問。我們為遭受的損失
坐立不安﹐儘管道瓊斯指數與2002年的低點相比仍高出了79%。
我們的信心正在消失﹐我們對風險變得愈發排斥。
確實如此﹐危險降臨的時候﹐直覺告訴我們躲得越遠越好。或許
正是這種本能使我們的祖先得以生存下來﹐不過這卻可能降低股
票的回報率﹐因為減持股票有可能導致高昂的交易費用﹐而賣出
則可能意味著錯過從股市反彈中獲利的機會。
波士頓資產管理公司Acadian Asset Management的泰瑞‧伯恩漢
姆(Terry Burnham)說﹐“在金融市場上﹐我們人類總是作出錯
誤的選擇。我們身上的某些部份知道這樣做不對﹐但我們就是
管不住自己。”
更糟糕的是﹐按照錯誤直覺做事情要容易得多。由於互聯網簡
單便捷、便於人們隱姓埋名的特點﹐我們可以很快作出買賣決
定﹐也聽不到其他人的意見。而通常不足10美元的手續費也令
交易成本顯得相當低廉。此外﹐由於許多共同基金和交易所買
賣基金的投資範圍狹窄﹐基金投資者的行事越來越像行業投資
者了。
實際上﹐Bogle Financial Markets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
顯示﹐在過去30年裡﹐股票基金平均的持股時間已經從5.8年
減少到了4.2年。專業投資機構的情況也與此類似﹕2006年﹐
股票基金經理的持股時間只有短短的1.2年﹐相比之下﹐在
1976年時這個數字是3年。
等待回報
儘管眼下投資者正變得日益不安﹐但那些堅持到底的人仍賺取
了豐厚回報。
假設你在過去的30年裡每年存款1萬美元﹐且你每年的實際存
款額會隨著通貨膨脹而逐步增加。你將這些積蓄的70%用于投
資藍籌股﹐其餘30%用于投資中期政府債券。
回報會如何呢﹖丹佛Northstar Investment Advisors投資顧問
查爾斯‧法雷爾(Charles Farrell)利用晨星(Morningstar)旗下
Ibbotson Associates的數據分析了連續52個時間段的情況﹐
每個時間段為三十年﹐從1926-1955第一個三十年算起﹐直到
1977-2006年。
總數差異十分明顯。如果你從1928年開始存款﹐在隨後的30年
內會積攢150萬美元﹐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合90萬美元。而如
果你從1970年開始存錢﹐那麼將會攢下700萬美元﹐扣除通脹
因素合160萬美元。
不過有一點十分有趣﹕這些財富中的大部份幾乎都是在最後的
10年間積攢下來的。法雷爾指出﹐平均來講﹐在第一個十年結
束後﹐你將積攢下總財富的8%﹐在第二個十年結束後是32%。
換句話說﹐總財富的68%都是在最後的10年間積攢下來的。顯
而易見﹐堅持終有回報。法雷爾說﹐“一旦你達到了一定的投
資規模﹐回報將相當可觀。”
三十年似乎漫長﹐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也不足為奇。如果你
今年65歲﹐那麼你可能要度過30年的退休生活。而且你的兒孫
們或許會堅持你的投資信條﹐這樣一來﹐你投資組合的時間跨
度可能比你的壽命還要長。
不過這仍然沒有解決如何安然度過市場動蕩的問題。我的建
議是﹕如果你認為市場失常﹐那麼要避免暴露在最不安全的
地方。如何做到這一點﹖選擇在一個投資組合中包含股票型
和債券型兩類共同基金﹐這樣一來你受股市波動的影響就相
對小了。
這或許意味著買進一種目標期限退休基金、平衡基金或者是
資產分配基金。你可以選擇像AARP的Moderate、T. Rowe Price
的Spectrum Growth以及Vanguard旗下Target Retirement這樣
的基金產品。
--
出處: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71123/inv153745.asp?source=channel
英 | 大 | 中 | 小2007年11月23日15:14
股票在未來30年內都將是絕佳的投資選擇──前提是我們能夠堅
持到底。
金融市場再次給我們當頭一棒﹐並喚起了人們對股市跌速之快的
痛苦記憶。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自10月9日創造紀錄高點
以來已經下跌了8%。
那麼長期回報呢﹖此時此刻﹐這個嘛──就很容易被人拋在腦後
了。
如坐針氈
股市一旦大跌﹐我們就容易犯各種各樣觀念上的錯誤。
這次的下跌讓我們對未來前景也產生了疑問。我們為遭受的損失
坐立不安﹐儘管道瓊斯指數與2002年的低點相比仍高出了79%。
我們的信心正在消失﹐我們對風險變得愈發排斥。
確實如此﹐危險降臨的時候﹐直覺告訴我們躲得越遠越好。或許
正是這種本能使我們的祖先得以生存下來﹐不過這卻可能降低股
票的回報率﹐因為減持股票有可能導致高昂的交易費用﹐而賣出
則可能意味著錯過從股市反彈中獲利的機會。
波士頓資產管理公司Acadian Asset Management的泰瑞‧伯恩漢
姆(Terry Burnham)說﹐“在金融市場上﹐我們人類總是作出錯
誤的選擇。我們身上的某些部份知道這樣做不對﹐但我們就是
管不住自己。”
更糟糕的是﹐按照錯誤直覺做事情要容易得多。由於互聯網簡
單便捷、便於人們隱姓埋名的特點﹐我們可以很快作出買賣決
定﹐也聽不到其他人的意見。而通常不足10美元的手續費也令
交易成本顯得相當低廉。此外﹐由於許多共同基金和交易所買
賣基金的投資範圍狹窄﹐基金投資者的行事越來越像行業投資
者了。
實際上﹐Bogle Financial Markets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
顯示﹐在過去30年裡﹐股票基金平均的持股時間已經從5.8年
減少到了4.2年。專業投資機構的情況也與此類似﹕2006年﹐
股票基金經理的持股時間只有短短的1.2年﹐相比之下﹐在
1976年時這個數字是3年。
等待回報
儘管眼下投資者正變得日益不安﹐但那些堅持到底的人仍賺取
了豐厚回報。
假設你在過去的30年裡每年存款1萬美元﹐且你每年的實際存
款額會隨著通貨膨脹而逐步增加。你將這些積蓄的70%用于投
資藍籌股﹐其餘30%用于投資中期政府債券。
回報會如何呢﹖丹佛Northstar Investment Advisors投資顧問
查爾斯‧法雷爾(Charles Farrell)利用晨星(Morningstar)旗下
Ibbotson Associates的數據分析了連續52個時間段的情況﹐
每個時間段為三十年﹐從1926-1955第一個三十年算起﹐直到
1977-2006年。
總數差異十分明顯。如果你從1928年開始存款﹐在隨後的30年
內會積攢150萬美元﹐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合90萬美元。而如
果你從1970年開始存錢﹐那麼將會攢下700萬美元﹐扣除通脹
因素合160萬美元。
不過有一點十分有趣﹕這些財富中的大部份幾乎都是在最後的
10年間積攢下來的。法雷爾指出﹐平均來講﹐在第一個十年結
束後﹐你將積攢下總財富的8%﹐在第二個十年結束後是32%。
換句話說﹐總財富的68%都是在最後的10年間積攢下來的。顯
而易見﹐堅持終有回報。法雷爾說﹐“一旦你達到了一定的投
資規模﹐回報將相當可觀。”
三十年似乎漫長﹐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也不足為奇。如果你
今年65歲﹐那麼你可能要度過30年的退休生活。而且你的兒孫
們或許會堅持你的投資信條﹐這樣一來﹐你投資組合的時間跨
度可能比你的壽命還要長。
不過這仍然沒有解決如何安然度過市場動蕩的問題。我的建
議是﹕如果你認為市場失常﹐那麼要避免暴露在最不安全的
地方。如何做到這一點﹖選擇在一個投資組合中包含股票型
和債券型兩類共同基金﹐這樣一來你受股市波動的影響就相
對小了。
這或許意味著買進一種目標期限退休基金、平衡基金或者是
資產分配基金。你可以選擇像AARP的Moderate、T. Rowe Price
的Spectrum Growth以及Vanguard旗下Target Retirement這樣
的基金產品。
--
All Comments

By Oscar
at 2007-12-03T18:49
at 2007-12-03T18:49

By Hedwig
at 2007-12-04T00:19
at 2007-12-04T00:19
Related Posts
小損無妨﹐大損必防

By Steve
at 2007-11-30T11:39
at 2007-11-30T11:39
你的投資組合真正需要什麼﹖

By Isabella
at 2007-11-30T11:38
at 2007-11-30T11:38
推薦兩個不錯的網站

By Michael
at 2007-11-30T11:36
at 2007-11-30T11:36
剩下敢買的基金...

By Delia
at 2007-11-30T11:10
at 2007-11-30T11:10
請問一個問題

By David
at 2007-11-30T09:55
at 2007-11-30T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