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過6年 定期定額基金99%賺錢 - 投資

By Harry
at 2007-12-12T17:45
at 2007-12-12T17:45
Table of Contents
這篇新聞其實給我們一些"定期定額"重要的結論:
1.長期持有
你不能期望你的基金不論多頭.空頭 都能給你正報酬
但希望長期下來 平均成本能夠在相對高點與相對低點中間
就算沒有很突出的表現 只要時間一拉長 一定會經歷了幾個大循環
買過空頭的低點 多頭的高點
定期定額的平均成本就會落在中間左右(類似"迴歸到平均數")
我認為買定期定額是為了免去挑買點的問題 所以一直買
向下是攤平 向上是追高
但你可以隨時掌握自己的平均成本 也可以挑相對高點來停利
市場一定是多空交替 "通常"不可能出現永不回頭的趨勢
(尤其是全球型的基金 不至於像單一國家 可能垮台之類的)
2.選能長期存活的基金
既然長期持有就很有機會打敗大盤 那至少你的基金不能"活不長"
所以盡量避免買新基金
畢竟存活過幾個大循環的基金團隊 比起來相對有經驗 也有更高的存活率
也應該盡量避免買常換經理人 或投資標的太危險等"命不好"的基金
只要他能在市場上活下來 再加上你長期持有 要打敗大盤並不難
(所以四四三三法則會剔除掉沒有績效可以參考的基金 雖然我不太看4433)
3.挑選波動幅度適合自己的基金
既然是長期定期定額下來會是平均成本
那麼挑一支不太動的基金 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但挑劇烈的基金 一來不安全(可能掛掉) 二來對投資人也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定期定額久了 單位數一大 每天劇烈變化真的會幾十萬上下勒)
所以要挑波動幅度"適合自己"的基金
你要穩定的 就不能期望有太高的報酬
你要高報酬 就要挑波幅大 刺激的 但也就要面對他掛掉的風險
這時候 很多基金指標就有他的參考價值了
(alpha.beta.gamma.delta等希臘符號那些就是了)
4.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
既然要長期抗戰 你就必須有銀彈
如果這個空頭要4年 你三個月就沒錢扣了 那你當然是等死
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投資策略 長期抗戰就是要估好你的金錢流量
扣幾個月就要停扣 或定期定額多檔造成資金排擠.捉襟見肘
所以要衡量自己的財務狀況 不要只一味的猛挑猛扣 又隨時停止或暫停扣款
這樣一定只是打壞自己原本的策略而已(如果有策略的話)
所以你要衡量自己現在有多少錢 能扣幾檔幾個月
將來每個月收入多少 多少錢可以拿來扣
有多的資金 才能再挑更多的基金(不過基金本來就不適合投資太多檔)
我再補充三點:
1.或許定期定額會造成一些資金的浪費(以機會成本來看)
但你就是不知道市場何時開始走多 何時又開始走空
所以才隨時買 向下也攤平 向上也追高
免得有更低點沒賣到 或更高點出現卻早就收手了
所以一直買 你只要管自己的平均成本就好了
(這個時候 對自己的基金有很好的管理就很重要了 最好能有自己詳細的計算或畫圖
我個人是不使用基金公司或銀行的 自己算最準也最清楚 可以考慮到所有的手續費
考慮到時間長度 也可以畫符合自己需求的圖形來追蹤)
要能買到最低點 賣到最高點 那去買單筆或股票就好了 也不需要攤平追高了
很多新手一看到自己的基金趨勢向下就馬上停扣 我覺得是沒信心
只要選對基金 我認為沒有必要這樣做 除非出現他不是好基金的理由
(該市場有危險 造成基金可能無法長期存活 更換經理人 基金公司財務.管理出問題等)
比方說日本好了 如果你看好日本總有一天會起來
那你就可以定期定額投資日本基金
但是你不知道是多久 那你就可以預設10年.20年 都沒關係
有人可能認為現在買日本 是浪費了那些資金 只要等日本起來前再買就好
但問題就是 你怎麼知道日本何時起來?? 如果是明年 後年 五年後 怎麼辦??
而且到時候再開始買 跟現在開始扣款的人比 報酬率就差很多了
但當然面對的風險也不同
要是日本到100年內都還起不來 或滅亡了 那就真的是拿大量單位數的廢物了
但只要他起來了 你大量買低的單位數會還你公道的
我的意思是 你選定的定期定額 要有相對的策略
如果你沒有看好日本&放10年以上的打算.資金 就不要去買
2.選對基金後 要調整好心態
選對好的基金 永遠是第一要務
之後就是面對長期抗戰 根本不用管短期波動
看到往下 可以高興自己成本繼續往下
看到往上 可以預期自己報酬率在爬升 或準備停利
定期定額是最簡單的投資方法 做過功課下手後沒有什麼好花太多心思或擔憂的
叫人每個月檢視一次定期定額的基金 根本就沒有必要
只需要每個月確定戶頭裡有錢就好(這還比較實在...)
而且說真的 就算選到差的基金
只要他有高有低 而且沒有下架 對你來說這都只不過是跳動的數字
只要你看到現在的價格比你的平均成本高到你滿意的程度 贖回
你就成功了
(當然基金還是不能亂選 另外 多檔基金間的配置.組合也是很重要的 這是別的話題了)
3.我認為單筆要與定期定額互相搭配 會增加彈性
我也認為 買指數型基金最好
這是提外話 也就不多廢話囉~
小小意見 跟大家分享
--
All Comments

By Rae
at 2007-12-17T15:50
at 2007-12-17T15:50

By Joe
at 2007-12-18T00:11
at 2007-12-18T00:11

By Emily
at 2007-12-22T15:08
at 2007-12-22T15:08

By Joseph
at 2007-12-27T12:32
at 2007-12-27T12:32

By Hedwig
at 2007-12-30T09:30
at 2007-12-30T09:30

By Jake
at 2008-01-01T20:24
at 2008-01-01T20:24

By Edward Lewis
at 2008-01-05T12:54
at 2008-01-05T12:54

By Ivy
at 2008-01-07T15:11
at 2008-01-07T15:11

By Edith
at 2008-01-09T22:18
at 2008-01-09T22:18

By Selena
at 2008-01-12T01:36
at 2008-01-12T01:36

By Candice
at 2008-01-15T07:18
at 2008-01-15T07:18

By Isla
at 2008-01-18T11:50
at 2008-01-18T11:50

By Noah
at 2008-01-19T02:01
at 2008-01-19T02:01

By Quintina
at 2008-01-19T13:30
at 2008-01-19T13:30

By Sarah
at 2008-01-24T01:52
at 2008-01-24T01:52

By Annie
at 2008-01-28T03:41
at 2008-01-28T03:41

By Hardy
at 2008-01-29T04:12
at 2008-01-29T04:12

By Todd Johnson
at 2008-01-29T19:37
at 2008-01-29T19:37

By Caitlin
at 2008-02-01T18:22
at 2008-02-01T18:22

By Ida
at 2008-02-03T08:24
at 2008-02-03T08:24

By Tracy
at 2008-02-06T07:39
at 2008-02-06T07:39

By Hedwig
at 2008-02-07T02:14
at 2008-02-07T02:14

By Irma
at 2008-02-11T07:53
at 2008-02-11T07:53

By Bethany
at 2008-02-15T08:04
at 2008-02-15T08:04
Related Posts
農產品基金可以買嗎?

By Isla
at 2007-12-12T17:30
at 2007-12-12T17:30
關於投資型保險 (保2年了)

By Ursula
at 2007-12-12T17:21
at 2007-12-12T17:21
基金配置選擇

By Ingrid
at 2007-12-12T17:19
at 2007-12-12T17:19
石油效應這本書

By Quintina
at 2007-12-12T16:46
at 2007-12-12T16:46
證卷投信公會(SITCA)網站的理柏(Lipper)評級

By Frederica
at 2007-12-12T16:31
at 2007-12-12T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