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選擇指數化投資(四) - 股票

By Candice
at 2019-03-03T18:16
at 2019-03-03T18:1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young23 (復原)》之銘言:
: 標題: [心得] 為什麼我選擇指數化投資(四)
: 時間: Sun Mar 3 14:16:50 2019
:
: 我們來談談VTI
:
: 我就是在等你說這句話
:
: :
: 以下我們部分節錄綠角的基金八堂課(2016補課版)第157頁
: "股市投資應該全球分散,投資人假如將資金重押單一區域或國家,而該市場卻表現低劣
: ,將帶來悲慘的投資結果。分散全球的投資策略,可以避開這個可能。"
:
: 我們再來看看綠角對於柏格投資美國而不贊成投資全世界的看法
: https://reurl.cc/5Oo6R
: "各位讀者朋友大概也知道,我一向是贊成全球分散投資的。
: 這方面,投資金律作者William Bernstein也持相同看法,應該要全球分散。
: 但我們不會因為這方面跟柏格先生看法不同,就把這個問題特別拿出來講,
: 說柏格贊同單一國家投資,是宣揚錯誤投資資訊。根本沒必要,也不會這麼做。
: 我們不會為了這個小癥結,每次提到柏格先生,就說他贊成單一國家投資,說他不對。
: 這根本是雞蛋裡挑骨頭。而且,有時候看起來,柏格這麼做還真有較好的成果。
: 譬如金融海嘯以來,美國股市的確是全球股市中表現相當不錯的區塊。
: 而且柏格是從一開始就抱持這個看法。
: 而不是像最近幾年,有些投資人開始看好美國,
: 說:"全球投資?沒必要,買美國就好。"
: 真不知道他是真的如此認為,還是看到美國股市前幾年有良好的表現才這麼想。"
:
:
: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綠角建議分散投資全世界,而且並不反對柏格投資全美的觀點
: 或許你可以解讀,那是綠角不反對柏格,而不是他不反對投資全美
: 又或者說,綠角反對的是看到最近幾年表現好就投資全美的跟風潮
:
你這裡忽略了柏格的重點,柏格自己有說他的重點是因為他(以及主
要面向的讀者)是美國人,用的是美金,所以認為不需要特別增加
外國股市配置來增加一個匯率風險,
可是對台灣人來說,把資金幾乎全押在美金資產本身就是另一個風險。
這個情況明顯不同。
: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告訴各位版友
: 我們可以不是那樣的人,不是因為VTI最近幾年的年化報酬率贏過VT我們才投資全美
:
: 我們先從一個觀念開始講起,
: 投資VTI真的是投資單一國家嗎?
: 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 美國的產業、公司、股票跟全世界其他國家沒有關係嗎?
:
: 美國公司的投資觸角遍布全世界
: 我想上面這句話不會有人反對吧?
: 下次有人再跟你說投資美國是投資單一國家,你可以大聲地反駁
:
: 不然你以為美國已經跟韓國、加拿大、墨西哥重簽貿易協定
: 準備跟中國、日本和歐盟簽貿易協定是簽好玩的喔?
: 美國公司跟上述這些國家有大量的貿易往來,
: 而這些國家不就是組成VT的大部分嗎?
日本和全世界各國沒有貿易往來嗎?所以按你這麼說單買日本也可以?
台灣和全世界各國沒有貿印往來嗎?所以買台股也等於買全世界?
:
: 等等,還沒提到風險?!
: 不用敲碗啦,這不就來了嗎?
:
: 因為VT與VTI成立的時間太晚,
: 而VTI,其追蹤指數所能查到的資料太少,成立時間也不夠久
: 所以我們用標普500來代表美國的股市
: EAFE index代表美國以外的已開發市場指數(綠角和伯恩斯坦都以此為基礎)
: EAFE index(摩根史坦利歐澳遠東指數)
: https://reurl.cc/E1nYn
: 伯恩斯坦部分請參照投資金律新版170頁(分別以標普500及EAFE代表美國及外國)
: 所以不要跟我爭論EAFE和VT在在外國市場的組成不盡相同
: VTI也與標普500指數不盡相同
: 因為如果要長期比較,這兩個指數的資料最容易尋找
:
: https://reurl.cc/3eaL0
: 我們來看一看2000年一月到2015年,EAFE與標普500的比較
: 紅線是EAFE,藍線是標普500
: 如果你跟我說,紅線比較分散,所以它可以避免風險,
: 我可以告訴你,在過去15~20年的期間,你是錯的
: EAFE遭遇下跌時跌幅明顯較大
:
: 我知道你要抗議了,2000年到現在也快20年而已
:
:
: 我們都知道衡量風險最常用的就是標準差
: 我們來看看標準差,1970-2017
: 標普500標準差16.31%
: EAFE index 22.01%
: 將近6%的標準差差距可不是開玩笑
: https://www.bogleheads.org/wiki/MSCI_EAFE_index
: https://www.bogleheads.org/wiki/S%26P_500_index
: 同場加映1926-2017,標普500的標準差是19.78%(81年的數據)
:
: 好的,我知道你要說標準差不一定可以完全評估風險
: 那我們來看歷史,好嗎
: https://reurl.cc/p5gRa
: https://www.bogleheads.org/wiki/MSCI_EAFE_index
: 那我們來看看1970開始到2018年
: 以下是所有所有標普500下跌年分,EAFE與其比較的差距(+代表少跌,-代表多跌)
: 1973 +0.55%
: 1977 +26.12%(這一年EAFE上漲18.06%)
: 1981 +4.88%
: 1990 -18.15%
: 2000 -5.07%
: 2001 -9.57%
: 2002 +5.85%
: 2008 -6.6%
: 2018 -8.23%
: 那有沒有標普500沒有跌,但EAFE卻下跌的年份呢
: 以下為標普500該年上漲,EAFE該年下跌以及其跌幅
: 1974 -23.16%
: 1982 -1.86%
: 1992 -12.17%
: 2011 -11.73%
: 2014 -4.48%
: 2015 -0.39%
: 也就是說,從1970-2018,標普500有9年的時間下跌
: EAFE則是14年
: 標普500下跌時,除了1977年以外,EAFE index都下跌
: 但EAFE有六年下跌時,標普500是上漲的
:
重點不在是不是一起跌,股市一起跌是正常的,重點是在一些年分
eafe是不是有跌得比較少,一個跌得多一個跌得少代表走勢不一樣,
然後一起買就有較大的機會可以降低波動。然後如果有數據還應該要
把新興市場加進來。(舉個類似的例子,一般認為在純債券投資中
加進部分的股票反而能降低風險,你會因為拿股票的標準差去跟債券
比,發現股票的標準差比較大,就否定這個看法嗎?)
: 配置美國以外的市場因為更加分散所以可以降低風險,這並不容易達到
: 不論從標準差,或者歷史下跌的年份都是標普500佔優
推文已經有提到了,你拿 eafe去跟美股比然後說全球分散風險大這是有問題的,
要拿美股去跟全球來比才是對的。
:
: 其實"投資世界因為更加分散所以可以降低風險"只是一個很直觀的推論
: 它跟"美國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金融崩潰,其他地方也躲不掉"一樣
: 都是一個直觀的推論
: 但是長期的數據告訴我們(將近50年),
: 投資標普500相較於投資美國以外,面臨較低的風險
:
未來如何我不知道,因為你參考的依據的是直觀還是數據,完全是你的自由
: 我選擇相信長期的歷史數據
:
: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報酬,就像文章開頭所說,
: 我沒有辦法保證VTI將來的表現一定好過VT,也不會單用報酬建議你買VTI取代VT
: 報酬部分僅供參考
: https://reurl.cc/r6glZ
: S&P500 VS.全世界除美國以外的市場報酬
: 1970-2017(加入2018的數據差距將更拉大)
: 同樣的,這是我能夠找到最長期的數據
: 指數的年化報酬10.37% VS. 8.77%
: 千萬不要小看這1.6%的年化報酬律
: 還記得綠角在提到費用的時候嗎?
: 1.5%的費用差距持續40年的時間...
: 這兩個指數1.6%年化報酬持續將近50年的時間,差距有多大,看圖就知道了
: 價格的差距是5346.0%(標普500勝)
: 將近50年,夠長期了吧
你要是實際看一下裡面的圖兩條線的走勢,就知道這50年美國贏全球年化1.6%的關鍵
不是別的,就恰好是「最近這10年大贏全球」也就是說,
你早10年來看就不會有這個結論了。
你雖然看起來比了50年,但實際上就是正是因為
「美國股市前幾年有良好的表現」才得出這個結論。
: 至於是不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我就不清楚了
: 股市表現長期會回歸平均值沒錯
: 但美國與美國以外股票報酬的差距,長期也會趨近於沒有嗎?
: 這我就不敢確定了
就是因為不確定,所以你光去拿「近50年比」也不代表一切,
你拿某個要年代近期超強的股市回推,其實都是有可能
贏全世界。
甚至我們來比更長的100年
瑞典、澳洲的長期報酬還贏美股。
但就代表未來嗎?不能吧,因為
事實上就是很可能會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事實上近50年每十年來看就是如此)
美股近十年漲多造成它股價估值高於歷史平均,
要相信它會繼續高下去可以是一種信念,但我不覺得你有講出
足夠合理的理由。
:
: 是的,你看VTI和VT,報酬率和標準差並沒有像美國與美國以外那麼大的差距,
: 在我的觀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VT裡面有一半以上的美國
: 同時這個比較也很短期
: 2008/6,VT創立開始,總報酬率
: VTI:117.08%
: VT:47.34%
: 10年標準差
: VTI:13.39%
: VT:14.36%
: 你當然可以投資世界,因為投資VTI就是投資世界
: 如果你要投資世界,又不想買VTI
: 我還是不建議你買VT
: 綠角的課堂其實教的是如果你不想照顧太多ETF,你才買VT
: 如果你真的想降低美國以外股票的風險同時又想投資世界
: 你應該將全世界分成幾個區塊,分別持有這些區塊的ETF
: 然後依比例進行
: 再平衡
: 再平衡
: 再平衡
: 因為再平衡這個動作可能可以幫忙你降低風險、增加報酬
: 如果沒有再平衡這個動作,
: 美國以外的股票長期表現不論報酬和風險都明顯遜於美國
: 就像購買VT一樣,你將承受長期以來外國股票不如美國股票的損失
: 但即使是你分區購買並且再平衡,你還是不見得能贏過VTI
:
:
: 因為在我的眼中,投資VTI就是投資全世界
: VTI本身就是一個很棒的投資配置
: 你可以想像VTI就是一個美國與美國以外國家的配置
vti就是一個偏重美國的配置,就是把投資只集中在目前
全球41%多市值的股票上(關於市值參見前面轉的全球市值的文章)
,排除掉另外58%多(這包括在美國上市,但總部和營收主要在其他
國家的股票,可參見我之前介紹美股的文章)
,光靠想像不會讓它自動變成等同於全世界。
(就像我們不會說因為全國各企業都跟金融業有關,所以
說買金融股就等於買所有的台股)
: 投資VT只是在降低美國的比例
: 上篇文章我提到,不完全相關的資產類別依比例結合
: 投資組合的標準差(風險)常常小於全部或多數的個別資產
: 這也是為什麼指數化投資可以降低風險的理由
: 從今天的文章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就是那強大的例外
: VTI與VT的對決
這個對決就是近十年的對決,就是標準的,拿近期的表現當
作根據的例子。
: 標普500與EAFE的對決都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結果
:
這個前面講過了,是不合理的類比。
:
:
:
:
:
:
:
:
:
:
:
:
:
: 如果你長期觀察綠角,你就會知道,他的理論依據主要來自威廉.伯恩斯坦
: 綠角之所以贊成配置全世界,也是因為伯恩斯坦
: 我們看書或者找尋科學實證,不應該看了就相信,只因為他是綠角
: 只因為他是伯恩斯坦,就代表我們一定要相信他們說的所有話嗎
當然不是,但你這篇說只要押美股的理由我認為不夠堅實。
: 這就像很多人拿柏格預測美股將來的年化報酬率只剩4%來做依據
: 你們知道柏格這樣的話講過多久了嗎?
: https://reurl.cc/x6G21
: 他2011年就告誡投資人要有預期美股將來扣除費用、通膨和稅以後會只剩1~2%的報酬
: 你能說他已經錯了8年左右嗎?
當然不能啊,他說的一向是長期而不是短期。而且2011年說的是名目7%,
2017年時因為股市漲更多本益比偏高所以他認為只剩4%。
他說的準不準我也不確定,但要現在說他不準當然言之過早。起碼過一個熊市
循環之後再說。
而不論他說的準不準,我認為至少估計的理由(股息率、成長率以及
本益比變化)是合理的。
: 就像綠角和伯恩斯坦並沒有告訴你,長期來看外國股票的標準差大於美國
: 並不存在全能全知的個人,他所有的論述都沒有錯誤
: 本系列文章旨在於提供不同於綠角的指數化投資觀點,並不為了挑戰
: 我還是崇拜綠角,一如往昔
: 相信他有看到我的文章
:
: 下一篇,有獎徵答(批幣啦),敬請期待
:
: --
: 標題: [心得] 為什麼我選擇指數化投資(四)
: 時間: Sun Mar 3 14:16:50 2019
:
: 我們來談談VTI
:
: 我就是在等你說這句話
:
: :
: 以下我們部分節錄綠角的基金八堂課(2016補課版)第157頁
: "股市投資應該全球分散,投資人假如將資金重押單一區域或國家,而該市場卻表現低劣
: ,將帶來悲慘的投資結果。分散全球的投資策略,可以避開這個可能。"
:
: 我們再來看看綠角對於柏格投資美國而不贊成投資全世界的看法
: https://reurl.cc/5Oo6R
: "各位讀者朋友大概也知道,我一向是贊成全球分散投資的。
: 這方面,投資金律作者William Bernstein也持相同看法,應該要全球分散。
: 但我們不會因為這方面跟柏格先生看法不同,就把這個問題特別拿出來講,
: 說柏格贊同單一國家投資,是宣揚錯誤投資資訊。根本沒必要,也不會這麼做。
: 我們不會為了這個小癥結,每次提到柏格先生,就說他贊成單一國家投資,說他不對。
: 這根本是雞蛋裡挑骨頭。而且,有時候看起來,柏格這麼做還真有較好的成果。
: 譬如金融海嘯以來,美國股市的確是全球股市中表現相當不錯的區塊。
: 而且柏格是從一開始就抱持這個看法。
: 而不是像最近幾年,有些投資人開始看好美國,
: 說:"全球投資?沒必要,買美國就好。"
: 真不知道他是真的如此認為,還是看到美國股市前幾年有良好的表現才這麼想。"
:
:
: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綠角建議分散投資全世界,而且並不反對柏格投資全美的觀點
: 或許你可以解讀,那是綠角不反對柏格,而不是他不反對投資全美
: 又或者說,綠角反對的是看到最近幾年表現好就投資全美的跟風潮
:
你這裡忽略了柏格的重點,柏格自己有說他的重點是因為他(以及主
要面向的讀者)是美國人,用的是美金,所以認為不需要特別增加
外國股市配置來增加一個匯率風險,
可是對台灣人來說,把資金幾乎全押在美金資產本身就是另一個風險。
這個情況明顯不同。
: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告訴各位版友
: 我們可以不是那樣的人,不是因為VTI最近幾年的年化報酬率贏過VT我們才投資全美
:
: 我們先從一個觀念開始講起,
: 投資VTI真的是投資單一國家嗎?
: 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 美國的產業、公司、股票跟全世界其他國家沒有關係嗎?
:
: 美國公司的投資觸角遍布全世界
: 我想上面這句話不會有人反對吧?
: 下次有人再跟你說投資美國是投資單一國家,你可以大聲地反駁
:
: 不然你以為美國已經跟韓國、加拿大、墨西哥重簽貿易協定
: 準備跟中國、日本和歐盟簽貿易協定是簽好玩的喔?
: 美國公司跟上述這些國家有大量的貿易往來,
: 而這些國家不就是組成VT的大部分嗎?
日本和全世界各國沒有貿易往來嗎?所以按你這麼說單買日本也可以?
台灣和全世界各國沒有貿印往來嗎?所以買台股也等於買全世界?
:
: 等等,還沒提到風險?!
: 不用敲碗啦,這不就來了嗎?
:
: 因為VT與VTI成立的時間太晚,
: 而VTI,其追蹤指數所能查到的資料太少,成立時間也不夠久
: 所以我們用標普500來代表美國的股市
: EAFE index代表美國以外的已開發市場指數(綠角和伯恩斯坦都以此為基礎)
: EAFE index(摩根史坦利歐澳遠東指數)
: https://reurl.cc/E1nYn
: 伯恩斯坦部分請參照投資金律新版170頁(分別以標普500及EAFE代表美國及外國)
: 所以不要跟我爭論EAFE和VT在在外國市場的組成不盡相同
: VTI也與標普500指數不盡相同
: 因為如果要長期比較,這兩個指數的資料最容易尋找
:
: https://reurl.cc/3eaL0
: 我們來看一看2000年一月到2015年,EAFE與標普500的比較
: 紅線是EAFE,藍線是標普500
: 如果你跟我說,紅線比較分散,所以它可以避免風險,
: 我可以告訴你,在過去15~20年的期間,你是錯的
: EAFE遭遇下跌時跌幅明顯較大
:
: 我知道你要抗議了,2000年到現在也快20年而已
:
:
: 我們都知道衡量風險最常用的就是標準差
: 我們來看看標準差,1970-2017
: 標普500標準差16.31%
: EAFE index 22.01%
: 將近6%的標準差差距可不是開玩笑
: https://www.bogleheads.org/wiki/MSCI_EAFE_index
: https://www.bogleheads.org/wiki/S%26P_500_index
: 同場加映1926-2017,標普500的標準差是19.78%(81年的數據)
:
: 好的,我知道你要說標準差不一定可以完全評估風險
: 那我們來看歷史,好嗎
: https://reurl.cc/p5gRa
: https://www.bogleheads.org/wiki/MSCI_EAFE_index
: 那我們來看看1970開始到2018年
: 以下是所有所有標普500下跌年分,EAFE與其比較的差距(+代表少跌,-代表多跌)
: 1973 +0.55%
: 1977 +26.12%(這一年EAFE上漲18.06%)
: 1981 +4.88%
: 1990 -18.15%
: 2000 -5.07%
: 2001 -9.57%
: 2002 +5.85%
: 2008 -6.6%
: 2018 -8.23%
: 那有沒有標普500沒有跌,但EAFE卻下跌的年份呢
: 以下為標普500該年上漲,EAFE該年下跌以及其跌幅
: 1974 -23.16%
: 1982 -1.86%
: 1992 -12.17%
: 2011 -11.73%
: 2014 -4.48%
: 2015 -0.39%
: 也就是說,從1970-2018,標普500有9年的時間下跌
: EAFE則是14年
: 標普500下跌時,除了1977年以外,EAFE index都下跌
: 但EAFE有六年下跌時,標普500是上漲的
:
重點不在是不是一起跌,股市一起跌是正常的,重點是在一些年分
eafe是不是有跌得比較少,一個跌得多一個跌得少代表走勢不一樣,
然後一起買就有較大的機會可以降低波動。然後如果有數據還應該要
把新興市場加進來。(舉個類似的例子,一般認為在純債券投資中
加進部分的股票反而能降低風險,你會因為拿股票的標準差去跟債券
比,發現股票的標準差比較大,就否定這個看法嗎?)
: 配置美國以外的市場因為更加分散所以可以降低風險,這並不容易達到
: 不論從標準差,或者歷史下跌的年份都是標普500佔優
推文已經有提到了,你拿 eafe去跟美股比然後說全球分散風險大這是有問題的,
要拿美股去跟全球來比才是對的。
:
: 其實"投資世界因為更加分散所以可以降低風險"只是一個很直觀的推論
: 它跟"美國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金融崩潰,其他地方也躲不掉"一樣
: 都是一個直觀的推論
: 但是長期的數據告訴我們(將近50年),
: 投資標普500相較於投資美國以外,面臨較低的風險
:
未來如何我不知道,因為你參考的依據的是直觀還是數據,完全是你的自由
: 我選擇相信長期的歷史數據
:
: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報酬,就像文章開頭所說,
: 我沒有辦法保證VTI將來的表現一定好過VT,也不會單用報酬建議你買VTI取代VT
: 報酬部分僅供參考
: https://reurl.cc/r6glZ
: S&P500 VS.全世界除美國以外的市場報酬
: 1970-2017(加入2018的數據差距將更拉大)
: 同樣的,這是我能夠找到最長期的數據
: 指數的年化報酬10.37% VS. 8.77%
: 千萬不要小看這1.6%的年化報酬律
: 還記得綠角在提到費用的時候嗎?
: 1.5%的費用差距持續40年的時間...
: 這兩個指數1.6%年化報酬持續將近50年的時間,差距有多大,看圖就知道了
: 價格的差距是5346.0%(標普500勝)
: 將近50年,夠長期了吧
你要是實際看一下裡面的圖兩條線的走勢,就知道這50年美國贏全球年化1.6%的關鍵
不是別的,就恰好是「最近這10年大贏全球」也就是說,
你早10年來看就不會有這個結論了。
你雖然看起來比了50年,但實際上就是正是因為
「美國股市前幾年有良好的表現」才得出這個結論。
: 至於是不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我就不清楚了
: 股市表現長期會回歸平均值沒錯
: 但美國與美國以外股票報酬的差距,長期也會趨近於沒有嗎?
: 這我就不敢確定了
就是因為不確定,所以你光去拿「近50年比」也不代表一切,
你拿某個要年代近期超強的股市回推,其實都是有可能
贏全世界。
甚至我們來比更長的100年
瑞典、澳洲的長期報酬還贏美股。
但就代表未來嗎?不能吧,因為
事實上就是很可能會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事實上近50年每十年來看就是如此)
美股近十年漲多造成它股價估值高於歷史平均,
要相信它會繼續高下去可以是一種信念,但我不覺得你有講出
足夠合理的理由。
:
: 是的,你看VTI和VT,報酬率和標準差並沒有像美國與美國以外那麼大的差距,
: 在我的觀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VT裡面有一半以上的美國
: 同時這個比較也很短期
: 2008/6,VT創立開始,總報酬率
: VTI:117.08%
: VT:47.34%
: 10年標準差
: VTI:13.39%
: VT:14.36%
: 你當然可以投資世界,因為投資VTI就是投資世界
: 如果你要投資世界,又不想買VTI
: 我還是不建議你買VT
: 綠角的課堂其實教的是如果你不想照顧太多ETF,你才買VT
: 如果你真的想降低美國以外股票的風險同時又想投資世界
: 你應該將全世界分成幾個區塊,分別持有這些區塊的ETF
: 然後依比例進行
: 再平衡
: 再平衡
: 再平衡
: 因為再平衡這個動作可能可以幫忙你降低風險、增加報酬
: 如果沒有再平衡這個動作,
: 美國以外的股票長期表現不論報酬和風險都明顯遜於美國
: 就像購買VT一樣,你將承受長期以來外國股票不如美國股票的損失
: 但即使是你分區購買並且再平衡,你還是不見得能贏過VTI
:
:
: 因為在我的眼中,投資VTI就是投資全世界
: VTI本身就是一個很棒的投資配置
: 你可以想像VTI就是一個美國與美國以外國家的配置
vti就是一個偏重美國的配置,就是把投資只集中在目前
全球41%多市值的股票上(關於市值參見前面轉的全球市值的文章)
,排除掉另外58%多(這包括在美國上市,但總部和營收主要在其他
國家的股票,可參見我之前介紹美股的文章)
,光靠想像不會讓它自動變成等同於全世界。
(就像我們不會說因為全國各企業都跟金融業有關,所以
說買金融股就等於買所有的台股)
: 投資VT只是在降低美國的比例
: 上篇文章我提到,不完全相關的資產類別依比例結合
: 投資組合的標準差(風險)常常小於全部或多數的個別資產
: 這也是為什麼指數化投資可以降低風險的理由
: 從今天的文章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就是那強大的例外
: VTI與VT的對決
這個對決就是近十年的對決,就是標準的,拿近期的表現當
作根據的例子。
: 標普500與EAFE的對決都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結果
:
這個前面講過了,是不合理的類比。
:
:
:
:
:
:
:
:
:
:
:
:
:
: 如果你長期觀察綠角,你就會知道,他的理論依據主要來自威廉.伯恩斯坦
: 綠角之所以贊成配置全世界,也是因為伯恩斯坦
: 我們看書或者找尋科學實證,不應該看了就相信,只因為他是綠角
: 只因為他是伯恩斯坦,就代表我們一定要相信他們說的所有話嗎
當然不是,但你這篇說只要押美股的理由我認為不夠堅實。
: 這就像很多人拿柏格預測美股將來的年化報酬率只剩4%來做依據
: 你們知道柏格這樣的話講過多久了嗎?
: https://reurl.cc/x6G21
: 他2011年就告誡投資人要有預期美股將來扣除費用、通膨和稅以後會只剩1~2%的報酬
: 你能說他已經錯了8年左右嗎?
當然不能啊,他說的一向是長期而不是短期。而且2011年說的是名目7%,
2017年時因為股市漲更多本益比偏高所以他認為只剩4%。
他說的準不準我也不確定,但要現在說他不準當然言之過早。起碼過一個熊市
循環之後再說。
而不論他說的準不準,我認為至少估計的理由(股息率、成長率以及
本益比變化)是合理的。
: 就像綠角和伯恩斯坦並沒有告訴你,長期來看外國股票的標準差大於美國
: 並不存在全能全知的個人,他所有的論述都沒有錯誤
: 本系列文章旨在於提供不同於綠角的指數化投資觀點,並不為了挑戰
: 我還是崇拜綠角,一如往昔
: 相信他有看到我的文章
:
: 下一篇,有獎徵答(批幣啦),敬請期待
:
: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Ursula
at 2019-03-04T00:37
at 2019-03-04T00:37

By Elizabeth
at 2019-03-04T16:17
at 2019-03-04T16:17

By Eden
at 2019-03-08T12:44
at 2019-03-08T12:44

By Charlie
at 2019-03-12T15:52
at 2019-03-12T15:52

By Agatha
at 2019-03-14T18:10
at 2019-03-14T18:10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03-18T03:42
at 2019-03-18T03:42

By Jack
at 2019-03-18T06:26
at 2019-03-18T06:26

By Madame
at 2019-03-20T16:19
at 2019-03-20T16:19

By Audriana
at 2019-03-23T23:40
at 2019-03-23T23:40

By Quanna
at 2019-03-24T21:47
at 2019-03-24T21:47

By Enid
at 2019-03-27T07:32
at 2019-03-27T07:32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9-03-31T22:15
at 2019-03-31T22:15

By Rae
at 2019-04-01T20:10
at 2019-04-01T20:10

By Dinah
at 2019-04-05T07:42
at 2019-04-05T07:42

By Charlotte
at 2019-04-06T13:07
at 2019-04-06T13:07

By Quanna
at 2019-04-10T23:26
at 2019-04-10T23:26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4-12T10:34
at 2019-04-12T10:34

By Andrew
at 2019-04-15T08:14
at 2019-04-15T08:14

By Frederica
at 2019-04-17T22:32
at 2019-04-17T22:32

By Elvira
at 2019-04-19T21:43
at 2019-04-19T21:43

By Mary
at 2019-04-21T07:34
at 2019-04-21T07:34

By William
at 2019-04-23T11:47
at 2019-04-23T11:47

By Rebecca
at 2019-04-26T09:51
at 2019-04-26T09:51

By Tracy
at 2019-05-01T03:38
at 2019-05-01T03:38

By Kumar
at 2019-05-02T06:01
at 2019-05-02T06:01

By Thomas
at 2019-05-04T04:38
at 2019-05-04T04:38

By Erin
at 2019-05-05T18:19
at 2019-05-05T18:19

By Ida
at 2019-05-10T04:48
at 2019-05-10T04:48

By Oscar
at 2019-05-11T01:52
at 2019-05-11T01:52

By Hardy
at 2019-05-12T20:10
at 2019-05-12T20:10

By Andrew
at 2019-05-12T22:49
at 2019-05-12T22:49

By Eden
at 2019-05-13T21:28
at 2019-05-13T21:28

By Agnes
at 2019-05-15T17:19
at 2019-05-15T17:19

By Megan
at 2019-05-16T10:44
at 2019-05-16T10:44

By Jacky
at 2019-05-19T02:21
at 2019-05-19T02:21

By Jack
at 2019-05-23T01:24
at 2019-05-23T01:24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5-24T21:16
at 2019-05-24T21:16

By Olivia
at 2019-05-26T05:38
at 2019-05-26T05:38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5-26T20:26
at 2019-05-26T20:26

By Robert
at 2019-05-29T19:07
at 2019-05-29T19:07

By Frederica
at 2019-05-31T21:11
at 2019-05-31T21:11

By Mia
at 2019-06-05T17:22
at 2019-06-05T17:22

By Quintina
at 2019-06-08T19:05
at 2019-06-08T19:05

By Kelly
at 2019-06-10T17:26
at 2019-06-10T17:26

By Anonymous
at 2019-06-10T23:35
at 2019-06-10T23:35

By Suhail Hany
at 2019-06-15T03:29
at 2019-06-15T03:29

By Yedda
at 2019-06-18T13:51
at 2019-06-18T13:51
Related Posts
庫克:感到非常樂觀 蘋果將繼續讓人驚豔

By Jake
at 2019-03-03T17:53
at 2019-03-03T17:53
全球股市市值與指數市值比較

By Frederica
at 2019-03-03T17:26
at 2019-03-03T17:26
中裕抗愛滋藥 將從打點滴變打針

By Iris
at 2019-03-03T17:06
at 2019-03-03T17:06
累積委買委賣 歷史資料

By Rae
at 2019-03-03T15:22
at 2019-03-03T15:22
為什麼我選擇指數化投資(四)

By Dinah
at 2019-03-03T14:16
at 2019-03-03T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