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日本現金湧動 低息政策致日本深陷流動性陷阱 - 理財

By Jessica
at 2011-04-12T11:08
at 2011-04-12T11:08
Table of Contents
http://forex.hexun.com/2011-04-11/128637848.html
2011年04月11日16:11 來源:和訊外匯 作者:戴明
在日本大船渡市警察局總部的停車場上,堆滿了污損了的各種保險箱,這些都是過去一個
月從大船渡市的建築物廢墟中清掃出來的尚無人認領的保險箱。而每一個保險箱都可能是
某個人畢生的積蓄。
之前的地震和海嘯基本上摧毀了大船渡市,在這個日本北方的小城市裡,老齡化非常的嚴
重,那些老人通常並不喜歡把錢存到銀行裡,而是喜歡直接把現金放在家裡的保險箱裡面
。因此警察局門口的保險箱裡可能存有大量的現金,這使得大船渡市不得不專門派人看守
這些保險箱。
不僅如此,當地的老人還喜歡把另外一些貴重物品,比如存摺和金銀首飾藏在家中的邊邊
角角的地方。在海嘯過後,這些建築物都倒塌了,這使得在當地出現了一種新的職業,即
從龐大的建築物廢墟中,分類出那些有價值的財物。
大船渡市警察局負責財物的領導後藤紀良(Noriyoshi Goto)現在專門負責失物招領,他表
示,一開始員警們把找到的保險箱放局裡,但是由於發現的保險箱越來越多,因此不得不
直接堆放在停車場上等待失主認領。後藤自己也不知道他們警察局到底發現了多少個保險
箱,他只知道每天都會有幾百個新發現的保險箱、或者上鎖的小匣子等類似的物品被送過
來。
確認這些保險箱的主人非常困難,但至少還有一些希望。那些被沖出來的裝滿東西的信封
、手提包、小盒子和小匣子就基本上完全不能確定失主了,這將使得急需這筆錢重建家園
的災民受到第二次打擊。在一家銀行工作的木村說,這其實很常見,由於老年人不喜歡去
銀行排隊,也不習慣用自動存取款機,因此當地的老年人還是習慣把現金留在身邊。而當
地的老齡化現象非常嚴重,在當地有超過三成的人口年齡超過65歲。
另外多數日本人將錢放在家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的利率實在是太低了。自從上世
紀90年代日本經濟陷入蕭條以來,日本央行長時間把利率設定在非常低的水平。日本政
府希望通過降低利率,採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的辦法增強市場的流動性,降低企業融資成
本,刺激出口、國內投資和消費,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的增長。
但不幸的是,日本經濟停滯的根源並不在於流動性不足,刺激政策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
而由於日本政府長時間維持近乎為零的銀行利率,使得日本進入了所謂「流動性陷阱」當
中,即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
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
舉個例子來說,日本民眾現在把錢存到銀行裡面去,只能拿到年息0.1%的利息,這樣的利
息很難刺激民眾存錢。另一方面,大家都認為銀行已經沒辦法再降低利息了,只有可能升
息,因此持有現金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可以等他升息了再去存錢。日本經濟的這種大背景
,也促使了大量的日本民眾持有大量的現金。
據日本央行去年的一項估計表明,每年新發行的貨幣當中,約三分之一的紙幣實際上並沒
有流通。這相當於每年大約有30兆日圓被日本民眾放到了保險箱裡,或著塞到了房屋的
角落裡。
話說回大船渡市,由於倖存者的主要資產鎖在保險箱裡,堆積在警察局門口的停車場上,
因此民眾別無選擇。大家排著隊,等待著登記認領保險箱,但是由於舉證非常困難,因此
成功認領的案件並不多。
到現在為止據稱只有10%~15%的保險箱找到了他們的主人。宮城縣員警部隊領導佐
伯表示,如果沒有確實的證明的話,很難確認這些保險箱的歸屬,因為他們很難確切的說
出保險箱裡究竟有什麼資產,數量是多少。而且即便一個人說對了一個手提包裡面有多少
錢,那就能證明這些錢是他的麼?
這就是日本的現狀,很難想像在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中,人們還保持著這樣保守的
理財觀念。在超低利息的影響下,多數人保留財富的方式仍然是現金,確實讓一些人感覺
到一絲無奈。在人口逐漸老齡化的日本,勞動人口逐漸下降是其經濟下滑的根本原因。而
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泡沫破滅,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日本國恢復正常的經濟總量的過
程,而日本政府在虛榮心的作祟下注入大量的流動性,試圖挽救虛幻的繁榮,從而使得日
本央行被迫長期實行超低利率政策,導致了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蕭條,這從心理上嚴重的打
擊了日本民眾對未來經濟的信心,使得民眾沒有安全感,而這種社會性的信心缺乏,將影
響日本國的政策選擇。
此前,日本是否進入了流動性陷阱一直是學術界爭議較大的一個問題,固執的日本經濟學
家就像現在仍然在堅持福島核電廠問題不大的日本政客一樣,頑固的為日本央行的政策做
辯護。但是從此次地震後日本國民的超量現金持有狀況看,日本已經完全陷入了流動性陷
阱當中。
我們知道,每個微觀個體的選擇,將會組成了社會的效用函數,若連普通的日本國民都不
願意把錢存到日本的銀行中去,那日本銀行的活力從何而來呢?國民普遍對超低的利率習
以為常,主動性持有現金的話,又怎麼能說日本沒有進入「流動性陷阱」當中呢?
而若想走出流動性陷阱,日本將面臨之前刺激計畫所留下來的巨額債務問題,這使得日本
央行對低利率政策欲罷不能。而筆者看來,以目前日本國民目前的精神狀態而言,走出「
流動性陷阱」仍任重道遠。
--
2011年04月11日16:11 來源:和訊外匯 作者:戴明
在日本大船渡市警察局總部的停車場上,堆滿了污損了的各種保險箱,這些都是過去一個
月從大船渡市的建築物廢墟中清掃出來的尚無人認領的保險箱。而每一個保險箱都可能是
某個人畢生的積蓄。
之前的地震和海嘯基本上摧毀了大船渡市,在這個日本北方的小城市裡,老齡化非常的嚴
重,那些老人通常並不喜歡把錢存到銀行裡,而是喜歡直接把現金放在家裡的保險箱裡面
。因此警察局門口的保險箱裡可能存有大量的現金,這使得大船渡市不得不專門派人看守
這些保險箱。
不僅如此,當地的老人還喜歡把另外一些貴重物品,比如存摺和金銀首飾藏在家中的邊邊
角角的地方。在海嘯過後,這些建築物都倒塌了,這使得在當地出現了一種新的職業,即
從龐大的建築物廢墟中,分類出那些有價值的財物。
大船渡市警察局負責財物的領導後藤紀良(Noriyoshi Goto)現在專門負責失物招領,他表
示,一開始員警們把找到的保險箱放局裡,但是由於發現的保險箱越來越多,因此不得不
直接堆放在停車場上等待失主認領。後藤自己也不知道他們警察局到底發現了多少個保險
箱,他只知道每天都會有幾百個新發現的保險箱、或者上鎖的小匣子等類似的物品被送過
來。
確認這些保險箱的主人非常困難,但至少還有一些希望。那些被沖出來的裝滿東西的信封
、手提包、小盒子和小匣子就基本上完全不能確定失主了,這將使得急需這筆錢重建家園
的災民受到第二次打擊。在一家銀行工作的木村說,這其實很常見,由於老年人不喜歡去
銀行排隊,也不習慣用自動存取款機,因此當地的老年人還是習慣把現金留在身邊。而當
地的老齡化現象非常嚴重,在當地有超過三成的人口年齡超過65歲。
另外多數日本人將錢放在家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的利率實在是太低了。自從上世
紀90年代日本經濟陷入蕭條以來,日本央行長時間把利率設定在非常低的水平。日本政
府希望通過降低利率,採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的辦法增強市場的流動性,降低企業融資成
本,刺激出口、國內投資和消費,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的增長。
但不幸的是,日本經濟停滯的根源並不在於流動性不足,刺激政策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
而由於日本政府長時間維持近乎為零的銀行利率,使得日本進入了所謂「流動性陷阱」當
中,即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
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
舉個例子來說,日本民眾現在把錢存到銀行裡面去,只能拿到年息0.1%的利息,這樣的利
息很難刺激民眾存錢。另一方面,大家都認為銀行已經沒辦法再降低利息了,只有可能升
息,因此持有現金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可以等他升息了再去存錢。日本經濟的這種大背景
,也促使了大量的日本民眾持有大量的現金。
據日本央行去年的一項估計表明,每年新發行的貨幣當中,約三分之一的紙幣實際上並沒
有流通。這相當於每年大約有30兆日圓被日本民眾放到了保險箱裡,或著塞到了房屋的
角落裡。
話說回大船渡市,由於倖存者的主要資產鎖在保險箱裡,堆積在警察局門口的停車場上,
因此民眾別無選擇。大家排著隊,等待著登記認領保險箱,但是由於舉證非常困難,因此
成功認領的案件並不多。
到現在為止據稱只有10%~15%的保險箱找到了他們的主人。宮城縣員警部隊領導佐
伯表示,如果沒有確實的證明的話,很難確認這些保險箱的歸屬,因為他們很難確切的說
出保險箱裡究竟有什麼資產,數量是多少。而且即便一個人說對了一個手提包裡面有多少
錢,那就能證明這些錢是他的麼?
這就是日本的現狀,很難想像在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中,人們還保持著這樣保守的
理財觀念。在超低利息的影響下,多數人保留財富的方式仍然是現金,確實讓一些人感覺
到一絲無奈。在人口逐漸老齡化的日本,勞動人口逐漸下降是其經濟下滑的根本原因。而
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泡沫破滅,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日本國恢復正常的經濟總量的過
程,而日本政府在虛榮心的作祟下注入大量的流動性,試圖挽救虛幻的繁榮,從而使得日
本央行被迫長期實行超低利率政策,導致了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蕭條,這從心理上嚴重的打
擊了日本民眾對未來經濟的信心,使得民眾沒有安全感,而這種社會性的信心缺乏,將影
響日本國的政策選擇。
此前,日本是否進入了流動性陷阱一直是學術界爭議較大的一個問題,固執的日本經濟學
家就像現在仍然在堅持福島核電廠問題不大的日本政客一樣,頑固的為日本央行的政策做
辯護。但是從此次地震後日本國民的超量現金持有狀況看,日本已經完全陷入了流動性陷
阱當中。
我們知道,每個微觀個體的選擇,將會組成了社會的效用函數,若連普通的日本國民都不
願意把錢存到日本的銀行中去,那日本銀行的活力從何而來呢?國民普遍對超低的利率習
以為常,主動性持有現金的話,又怎麼能說日本沒有進入「流動性陷阱」當中呢?
而若想走出流動性陷阱,日本將面臨之前刺激計畫所留下來的巨額債務問題,這使得日本
央行對低利率政策欲罷不能。而筆者看來,以目前日本國民目前的精神狀態而言,走出「
流動性陷阱」仍任重道遠。
--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替小孩存的18年基金

By Andy
at 2011-04-12T10:26
at 2011-04-12T10:26
印尼澳洲 放慢升息腳步

By Genevieve
at 2011-04-12T10:10
at 2011-04-12T10:10
理財觀念一問 關於投資獲利

By Kristin
at 2011-04-12T03:10
at 2011-04-12T03:10
23歲女生理財

By Tom
at 2011-04-12T02:29
at 2011-04-12T02:29
如何計算不同的投資方式的報酬率

By Ursula
at 2011-04-11T23:00
at 2011-04-11T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