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媒:降息養災 一周後到 - 投資

By Aaliyah
at 2008-01-25T01:35
at 2008-01-25T01:35
Table of Contents
在鉅亨網上看到這篇文章 轉錄過來給大家參考一下
文末的結論跟我在上篇的想法不謀而合(這句成語最近很敏感XD)
我認為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FED如何去應對市場的預期
而不是利率調整之後的股市反應
因為FED的動作很有可能有意無意間建立了某種"習慣"
就像小孩子在地上打滾要買玩具 父母是妥協還是堅定立場
這對之後小孩子個性的養成相當重要
====================正==文==開==始======================
華爾街日報:美國經濟軟著陸已是萬幸 政府與Fed的挑戰為何?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綜合外電2008 / 01 / 24 星期四 22:15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 6個多月以前,市場預測人士說美國經濟
將因房市泡沫破滅而略為不穩,但並非撼動。 3個多月前,道瓊工業
指數登上歷史新高。再拉近至 2個月前,預測人士卻開始談論衰退機
率的攀升。
那現在呢?美國總統布希與國會民主黨員都相當擔憂,因此他們選
擇自 2001年911事件後首次祭出財政刺激方案。擔任聯準會(Fed)主
席進入第2年的BenBernanke,也按下了緊急按鈕。鑒於去年房價下跌
、信貸市場震盪以及銀行對於借貸的畏縮,現下美國經濟面臨的是下
跌的股市,以及橫亙於前的經濟衰退。
政治人物與 Fed過度恐慌以致矯枉過正?還是他們做的太少、太遲
了?
直到情況明朗以前,答案沒人說的準。不過有些事情卻是清晰可見
。
美國政府-從白宮、國會、聯邦政當局至 Fed皆然,應該而且有能
力更快展開行動,遏止大量貸款給無法負擔的借款人,以及華爾街從
事短視性風險投資的動機。政府並不是這些失控行為的始作俑者,不
過卻應該提供現代資本主義之柵欄。
而且, Fed與其他政府部會當中最睿智的官員,都沒有料想到經濟
會走到這麼糟的地步。就像多數華爾街分析師一樣,全都錯了。
兩黨的政治人物都爭相往財政刺激方案的方向走,忽視了它們必須
辯論的傳統智慧,而不是妥協。有感於經濟頭條越來越令人心驚、政
治人物的民調難看,布希總統與國會都不想在此缺席。
問題是白宮與國會是否動作夠快、並不是以片段拼湊出一項刺激法
案。財政刺激方案也許無法避免衰退,不過可以使其溫和。為發揮功
效並且兼顧謹慎,刺激必須適切於時機、目標而且是暫時性的。
對於 Fed而言,議題則有所不同。Bernanke與其幕僚為回應疲弱的
經濟與潰散的信心,正在逐步降息。關鍵在於,要以提高 Fed可信度
的方式進行;這種無形的可信度可以減弱或增強 Fed降息的影響力。
若欲達到這種效果,央行就不能看起來太隨性或者無能。
時間拉回至 2001年3月,當時經濟正處於經濟衰退的第1個月,Fed
已經降息 1個百分點。而部份官員主張再調降3碼(75個基點)的利率
,不過當時的Fed主席AlanGreenspan並沒有屈就。
當時他說:「我擔心降息75個基點,股市可能還會繼續跌。這樣會
讓很多市場觀察人士認為貨幣政策沒有效。依我的想法,我認為這是
個潛在性的危險觀點,特別是那些沒有參與股市的普羅大眾。如果我
們降息50個基點而股市繼續跌,可能被認為不適當的是中央銀行官員
,而非政策本身。這對經濟構成的危險低了很多。」
一如往常, Greenspan的同僚接受了他的建議。他們於該會議調降
0.5個百分點(50個基點),而股市迅速下跌。Fed後續接連進行幾次
降息,儘管遭逢911事件,衰退的時間還是很短而且緩和。稅減也同時
加強 Fed降息的效果。
今天,著眼於大環境益趨黯淡,一次短暫而緩和的衰退,而後遲緩
的復甦看起來已是萬幸。Bernanke的挑戰即為適當的調整利率,而不
要塑造不良的表象-被股市所牽引、急於趕上現實情況,抑或是無法
醫治經濟之病灶。
--
文末的結論跟我在上篇的想法不謀而合(這句成語最近很敏感XD)
我認為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FED如何去應對市場的預期
而不是利率調整之後的股市反應
因為FED的動作很有可能有意無意間建立了某種"習慣"
就像小孩子在地上打滾要買玩具 父母是妥協還是堅定立場
這對之後小孩子個性的養成相當重要
====================正==文==開==始======================
華爾街日報:美國經濟軟著陸已是萬幸 政府與Fed的挑戰為何?
鉅亨網編譯吳國仲.綜合外電2008 / 01 / 24 星期四 22:15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 6個多月以前,市場預測人士說美國經濟
將因房市泡沫破滅而略為不穩,但並非撼動。 3個多月前,道瓊工業
指數登上歷史新高。再拉近至 2個月前,預測人士卻開始談論衰退機
率的攀升。
那現在呢?美國總統布希與國會民主黨員都相當擔憂,因此他們選
擇自 2001年911事件後首次祭出財政刺激方案。擔任聯準會(Fed)主
席進入第2年的BenBernanke,也按下了緊急按鈕。鑒於去年房價下跌
、信貸市場震盪以及銀行對於借貸的畏縮,現下美國經濟面臨的是下
跌的股市,以及橫亙於前的經濟衰退。
政治人物與 Fed過度恐慌以致矯枉過正?還是他們做的太少、太遲
了?
直到情況明朗以前,答案沒人說的準。不過有些事情卻是清晰可見
。
美國政府-從白宮、國會、聯邦政當局至 Fed皆然,應該而且有能
力更快展開行動,遏止大量貸款給無法負擔的借款人,以及華爾街從
事短視性風險投資的動機。政府並不是這些失控行為的始作俑者,不
過卻應該提供現代資本主義之柵欄。
而且, Fed與其他政府部會當中最睿智的官員,都沒有料想到經濟
會走到這麼糟的地步。就像多數華爾街分析師一樣,全都錯了。
兩黨的政治人物都爭相往財政刺激方案的方向走,忽視了它們必須
辯論的傳統智慧,而不是妥協。有感於經濟頭條越來越令人心驚、政
治人物的民調難看,布希總統與國會都不想在此缺席。
問題是白宮與國會是否動作夠快、並不是以片段拼湊出一項刺激法
案。財政刺激方案也許無法避免衰退,不過可以使其溫和。為發揮功
效並且兼顧謹慎,刺激必須適切於時機、目標而且是暫時性的。
對於 Fed而言,議題則有所不同。Bernanke與其幕僚為回應疲弱的
經濟與潰散的信心,正在逐步降息。關鍵在於,要以提高 Fed可信度
的方式進行;這種無形的可信度可以減弱或增強 Fed降息的影響力。
若欲達到這種效果,央行就不能看起來太隨性或者無能。
時間拉回至 2001年3月,當時經濟正處於經濟衰退的第1個月,Fed
已經降息 1個百分點。而部份官員主張再調降3碼(75個基點)的利率
,不過當時的Fed主席AlanGreenspan並沒有屈就。
當時他說:「我擔心降息75個基點,股市可能還會繼續跌。這樣會
讓很多市場觀察人士認為貨幣政策沒有效。依我的想法,我認為這是
個潛在性的危險觀點,特別是那些沒有參與股市的普羅大眾。如果我
們降息50個基點而股市繼續跌,可能被認為不適當的是中央銀行官員
,而非政策本身。這對經濟構成的危險低了很多。」
一如往常, Greenspan的同僚接受了他的建議。他們於該會議調降
0.5個百分點(50個基點),而股市迅速下跌。Fed後續接連進行幾次
降息,儘管遭逢911事件,衰退的時間還是很短而且緩和。稅減也同時
加強 Fed降息的效果。
今天,著眼於大環境益趨黯淡,一次短暫而緩和的衰退,而後遲緩
的復甦看起來已是萬幸。Bernanke的挑戰即為適當的調整利率,而不
要塑造不良的表象-被股市所牽引、急於趕上現實情況,抑或是無法
醫治經濟之病灶。
--
Tags:
投資
All Comments

By Bennie
at 2008-01-25T09:27
at 2008-01-25T09:27

By Charlotte
at 2008-01-29T03:14
at 2008-01-29T03:14

By Margaret
at 2008-01-30T10:32
at 2008-01-30T10:32

By Eden
at 2008-02-01T03:20
at 2008-02-01T03:20

By Suhail Hany
at 2008-02-01T22:11
at 2008-02-01T22:11

By Daniel
at 2008-02-05T07:49
at 2008-02-05T07:49

By Victoria
at 2008-02-08T11:26
at 2008-02-08T11:26

By Margaret
at 2008-02-13T04:56
at 2008-02-13T04:56
Related Posts
Fed自亂陣腳 種下更大股災因子

By Noah
at 2008-01-24T23:08
at 2008-01-24T23:08
降息救災 華府驚慌的一天

By Bethany
at 2008-01-24T23:04
at 2008-01-24T23:04
基金的複利效應表現為何?

By Dorothy
at 2008-01-24T22:35
at 2008-01-24T22:35
想請問如下的投資策酪

By Barb Cronin
at 2008-01-24T17:14
at 2008-01-24T17:14
報酬率的問題?

By Charlotte
at 2008-01-24T16:50
at 2008-01-24T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