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真的不會取代人工嗎? - 經濟
By Lily
at 2014-11-08T15:23
at 2014-11-08T15:2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PiLiBrian (阿淪)》之銘言:
: 上一期的商周,有關於商周小巨蛋創新之夜的相關報導
: 當天有請到全球最大機器人製造商 Fanuc 社長稻葉善治來演講
: 一直以來都有人在問,是不是以後機器人發達了,大家都要失業了
: 像郭台銘先生似乎也有想要用機器人取代他在大陸工廠的員工
: 關於這個問題,社長也是一貫的回說:
: {機器人會跟人類一同並肩在生產線上工作,並將人類從單店的工作裡解放}
: 也曾有許多經濟學家說: 工作不會少,因為到時候就會有很多機器人相關的工作
: 真的是這樣嗎? 想跟大家請益,一起討論一下
: 和機器人共存的未來會是怎麼樣呢?
: 個人的想法是,必竟大多數的社會大眾,都是做著基本、重複的工作
: 若許多工作都機器人化,應該失業率還是會上升
: 機器人界的菁英應該會很發達,但相對沒有特殊能力的小老百姓就失業
: 造成更大的貧富不均,社會、商品都 M 型化
: 大家怎麼看呢? 歡迎參予討論,謝謝!
沒辦法縮成三行推文只好回了.....
工作崗位的總量瓜分是現在進行式;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全球就業年度報告》表示
未來十年全球將面臨一個緊迫之挑戰
http://0rz.tw/4cSDm
(文本節錄如下)
,就是須創造6億個生產性工作以維持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凝聚力。全球勞動力市場經
過金融危機三年來的摧殘及全球經濟前景進一步惡化下,失業人口達到2億人。同時報告
指出,未來十年全球須創造超過4億個新工作機會,以吸納每年4,000萬新增的勞動力成長
。
報告指出,目前全球也面臨著其他挑戰,據估計約有9億位勞工生活於每天低於2美元的貧
窮線下,同時絕大多數集中於開發中國家。ILO秘書長Juan Somavia表示,儘管政府努力
執行政策,但就業危機卻有增無減。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勞工,估計約11億人是失業或生
活在貧窮線之下。目前首要任務是在現實經濟中積極創造就業機會。
報告表示,經濟自2009年開始復甦,但失業人數仍比危機前多2,700萬人。事實上,此顯
示經濟並沒有產生足夠的就業機會,同時也反映就業占人口比例(工作適齡人口占就業之
比例)在2007年(61.2%)至2010年(60.2%)間大幅的下降。
同時與危機前的趨勢相比,有近2,900萬人成為沮喪工作者。若將沮喪工作者一同算入失
業,將會讓全球失業率由目前的1.97億人增加至2.25億人,同時失業率將由6.0%上升至
6.9%。
報告描繪了三種未來的就業形勢。基本情勢為預期2012年失業人數將新增300萬人,而
2016年總失業人數將上升至2.06億人。若全球經濟成長低於2%,那2012年失業人數將上升
至2.04億人。而在最佳的情況下則是假設歐元區危機快速解決,則2012年全球失業人數將
可望降低100萬人。
青年失業將持續成為就業危機之重災區。報告表示,2011年15歲至24歲失業人數約為
7,480萬人,自2007年以來增加超過400萬人。從全球的角度來看,青年的失業率是成年人
的3倍左右。目前全球青年失業率為12.7%,仍高於危機前之水準約1個百分點。
報告主要結論包括:
1. 降低工作貧窮的進度明顯放慢。2011年全球勞工約近30%(估計超過9億人)是生
活在每天2美元的貧窮線下。而這9億人的工作貧窮中,約有一半的人是生活在每天1.25
美元的極端貧窮中。
2. 2011年全球脆弱就業勞工估計為15.2億人,自2000年以來增加近1.36億人,同時
比2009年增加2,300萬人。
3. 在女性中約有50.5%是脆弱就業,其比率遠高過男性的48.2%。
4. 有利的經濟條件將有助於推升創造就業之機率,從而可促進國內需求,特別是在
拉丁美洲與東亞的大型新興經濟體。
5. 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勞動生產力缺口是一項衡量所得水準差距的重要指標
。在過去20年來,這個差距已逐漸縮小,但仍然相距甚遠;2011年已開發國家與歐盟地區
的人均GDP為72,900美元,而開發中國家人均GDP則平均為13,600美元。
報告呼籲採取具針對性之措施來支持實體經濟的就業成長,同時並警告僅單一用額外的公
共支持政策是不足以促進經濟持續復甦。報告指出,政策執行者必須採取果斷的政策行動
與協調之方式,以降低阻礙私人投資的恐懼與不確定性,使民營部門得以重新啟動成為創
造全球就業機會的主要引擎。
報告也警告在近一步刺激需求的時候,應優先考慮不危害公共財政可持續性之方式來做。
同時報告呼籲應將鞏固財政與經濟成長和就業前景作為重要指導原則,努力對社會負責。
【蔡依恬,ILO網站,2012年1月24日】
時代精神運動 TheZeitgeist Movement/維納斯計畫The Venus Project也有分享國外
製作的專題探討短片;看看無妨。
科技性失業紀錄片:(真)無薪工作時代 VS (偽)勞動換食時代
Will Work For Free on 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FvBV48Gekw&feature=youtu.be
--
意識人類學是一種探討人類心智從石器時代開端到誘發人工智慧自力演化之核心要件是否
具有一致性的學術。以目前意識人類學的初步歸納將意識成型之要件暫定為【疏理】與
【鎔鑄】;這兩種要件可以很直觀的衍生出[控制欲]與[佔有欲]兩個面向,也可以視為
國際文化交流時的[支配]與[同化]。而人工智慧領域則是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沒有
生存與生活之急迫性與必需性的人工智慧,是否仍然能覺知[無生法忍]等高等宗教要義?
」除此之外,至於個體生命歷程中對這兩個面向之解釋與互動則被認為是人格養成的關鍵
--
: 上一期的商周,有關於商周小巨蛋創新之夜的相關報導
: 當天有請到全球最大機器人製造商 Fanuc 社長稻葉善治來演講
: 一直以來都有人在問,是不是以後機器人發達了,大家都要失業了
: 像郭台銘先生似乎也有想要用機器人取代他在大陸工廠的員工
: 關於這個問題,社長也是一貫的回說:
: {機器人會跟人類一同並肩在生產線上工作,並將人類從單店的工作裡解放}
: 也曾有許多經濟學家說: 工作不會少,因為到時候就會有很多機器人相關的工作
: 真的是這樣嗎? 想跟大家請益,一起討論一下
: 和機器人共存的未來會是怎麼樣呢?
: 個人的想法是,必竟大多數的社會大眾,都是做著基本、重複的工作
: 若許多工作都機器人化,應該失業率還是會上升
: 機器人界的菁英應該會很發達,但相對沒有特殊能力的小老百姓就失業
: 造成更大的貧富不均,社會、商品都 M 型化
: 大家怎麼看呢? 歡迎參予討論,謝謝!
沒辦法縮成三行推文只好回了.....
工作崗位的總量瓜分是現在進行式;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全球就業年度報告》表示
未來十年全球將面臨一個緊迫之挑戰
http://0rz.tw/4cSDm
(文本節錄如下)
,就是須創造6億個生產性工作以維持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凝聚力。全球勞動力市場經
過金融危機三年來的摧殘及全球經濟前景進一步惡化下,失業人口達到2億人。同時報告
指出,未來十年全球須創造超過4億個新工作機會,以吸納每年4,000萬新增的勞動力成長
。
報告指出,目前全球也面臨著其他挑戰,據估計約有9億位勞工生活於每天低於2美元的貧
窮線下,同時絕大多數集中於開發中國家。ILO秘書長Juan Somavia表示,儘管政府努力
執行政策,但就業危機卻有增無減。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勞工,估計約11億人是失業或生
活在貧窮線之下。目前首要任務是在現實經濟中積極創造就業機會。
報告表示,經濟自2009年開始復甦,但失業人數仍比危機前多2,700萬人。事實上,此顯
示經濟並沒有產生足夠的就業機會,同時也反映就業占人口比例(工作適齡人口占就業之
比例)在2007年(61.2%)至2010年(60.2%)間大幅的下降。
同時與危機前的趨勢相比,有近2,900萬人成為沮喪工作者。若將沮喪工作者一同算入失
業,將會讓全球失業率由目前的1.97億人增加至2.25億人,同時失業率將由6.0%上升至
6.9%。
報告描繪了三種未來的就業形勢。基本情勢為預期2012年失業人數將新增300萬人,而
2016年總失業人數將上升至2.06億人。若全球經濟成長低於2%,那2012年失業人數將上升
至2.04億人。而在最佳的情況下則是假設歐元區危機快速解決,則2012年全球失業人數將
可望降低100萬人。
青年失業將持續成為就業危機之重災區。報告表示,2011年15歲至24歲失業人數約為
7,480萬人,自2007年以來增加超過400萬人。從全球的角度來看,青年的失業率是成年人
的3倍左右。目前全球青年失業率為12.7%,仍高於危機前之水準約1個百分點。
報告主要結論包括:
1. 降低工作貧窮的進度明顯放慢。2011年全球勞工約近30%(估計超過9億人)是生
活在每天2美元的貧窮線下。而這9億人的工作貧窮中,約有一半的人是生活在每天1.25
美元的極端貧窮中。
2. 2011年全球脆弱就業勞工估計為15.2億人,自2000年以來增加近1.36億人,同時
比2009年增加2,300萬人。
3. 在女性中約有50.5%是脆弱就業,其比率遠高過男性的48.2%。
4. 有利的經濟條件將有助於推升創造就業之機率,從而可促進國內需求,特別是在
拉丁美洲與東亞的大型新興經濟體。
5. 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勞動生產力缺口是一項衡量所得水準差距的重要指標
。在過去20年來,這個差距已逐漸縮小,但仍然相距甚遠;2011年已開發國家與歐盟地區
的人均GDP為72,900美元,而開發中國家人均GDP則平均為13,600美元。
報告呼籲採取具針對性之措施來支持實體經濟的就業成長,同時並警告僅單一用額外的公
共支持政策是不足以促進經濟持續復甦。報告指出,政策執行者必須採取果斷的政策行動
與協調之方式,以降低阻礙私人投資的恐懼與不確定性,使民營部門得以重新啟動成為創
造全球就業機會的主要引擎。
報告也警告在近一步刺激需求的時候,應優先考慮不危害公共財政可持續性之方式來做。
同時報告呼籲應將鞏固財政與經濟成長和就業前景作為重要指導原則,努力對社會負責。
【蔡依恬,ILO網站,2012年1月24日】
時代精神運動 TheZeitgeist Movement/維納斯計畫The Venus Project也有分享國外
製作的專題探討短片;看看無妨。
科技性失業紀錄片:(真)無薪工作時代 VS (偽)勞動換食時代
Will Work For Free on 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FvBV48Gekw&feature=youtu.be
--
意識人類學是一種探討人類心智從石器時代開端到誘發人工智慧自力演化之核心要件是否
具有一致性的學術。以目前意識人類學的初步歸納將意識成型之要件暫定為【疏理】與
【鎔鑄】;這兩種要件可以很直觀的衍生出[控制欲]與[佔有欲]兩個面向,也可以視為
國際文化交流時的[支配]與[同化]。而人工智慧領域則是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沒有
生存與生活之急迫性與必需性的人工智慧,是否仍然能覺知[無生法忍]等高等宗教要義?
」除此之外,至於個體生命歷程中對這兩個面向之解釋與互動則被認為是人格養成的關鍵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Christine
at 2014-11-12T03:52
at 2014-11-12T03:52
By Todd Johnson
at 2014-11-16T00:14
at 2014-11-16T00:14
By John
at 2014-11-16T04:30
at 2014-11-16T04:30
By Agnes
at 2014-11-17T01:02
at 2014-11-17T01:02
By Madame
at 2014-11-20T21:35
at 2014-11-20T21:35
By Delia
at 2014-11-21T07:06
at 2014-11-21T07:06
By Delia
at 2014-11-23T05:21
at 2014-11-23T05:21
By David
at 2014-11-24T06:51
at 2014-11-24T06:51
By Emma
at 2014-11-26T14:24
at 2014-11-26T14:24
By Iris
at 2014-11-29T01:20
at 2014-11-29T01:20
Related Posts
請問經濟學申論答題可用↑↓代替增減嗎
By Hamiltion
at 2014-11-07T21:13
at 2014-11-07T21:13
機器人真的不會取代人工嗎?
By Noah
at 2014-11-06T12:33
at 2014-11-06T12:33
關於古典學派
By Gilbert
at 2014-11-05T00:30
at 2014-11-05T00:30
關於李嘉圖模型 的 比較利益部份
By Isabella
at 2014-11-04T21:16
at 2014-11-04T21:16
cournot和bertrand 結果一樣?
By Hamiltion
at 2014-11-04T19:03
at 2014-11-04T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