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日治時期經濟成長與所得分配 - 經濟

By Isla
at 2011-07-19T21:13
at 2011-07-19T21:13
Table of Contents
各位前輩您好,
在下又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各位,
這是一個吳聰敏老師總體教科書的問題,
他是這樣問的:
1895至1945年間,台灣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本移入許多的固定資本財,並引進技術,
如化學肥料、醫學研究、財產權保障等,經濟學家大都承認日本治台時期,台灣所得大幅
提升;但有人認為,台灣平均所得雖然增加,但是多數台灣人所得並未增加,他們論點是
,日本人在台灣進行投資,所得全部由日本企業家拿去,台灣勞動者並為取得好處,請評
述以上說法?
我認為,
這應該涉及到技術成長率的問題,因為若按照「新古典學派的生產函數」
將所得改成勞動平均所得,以及將資本改成每人使用資本:
設Y=AL^(1-a)K^a,左右各除以L,即y=Y /L與k = K /L
則y=Ak^a,取「對數」後微分得△y/y=△A/A+a△k/k,
又△k/k=△K/ K-△L /L
可知,平均所得增加來自於技術增加率加上每人資本增加率,
而每人平均資本增加率是資本增加率扣除勞動增加率的數額,
那麼,是不是平均每人增加的部分,是被技術增加率所拿走,
如此一來,就算勞動與資本增加為0,還有技術增加率在,
所以,並非是通通由資本家拿走,還有一部分是屬於技術進步的部分
但我的問題是,那麼為何實際上人民平均所得增加幅度不大?
是不是因為編成下次技術進步的投入,所以保留在人民手中的財富就不多了,
然而,技術進步又會造成下期所得的增加,使得經濟成長可以一直下去
換言之,不是人民所得沒有增加,而是變相的投入技術嘛?
還是說,有其他什麼經濟概念或歷史事實可以解釋的?
畢竟說台灣經濟成長通通被日本人拿走似乎過於武斷!
希望高手能給我解答,謝謝
--
所謂法者,大公不公,大仁不仁,
有功於前,不為虧法,有善於前,不為損刑
--
在下又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各位,
這是一個吳聰敏老師總體教科書的問題,
他是這樣問的:
1895至1945年間,台灣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本移入許多的固定資本財,並引進技術,
如化學肥料、醫學研究、財產權保障等,經濟學家大都承認日本治台時期,台灣所得大幅
提升;但有人認為,台灣平均所得雖然增加,但是多數台灣人所得並未增加,他們論點是
,日本人在台灣進行投資,所得全部由日本企業家拿去,台灣勞動者並為取得好處,請評
述以上說法?
我認為,
這應該涉及到技術成長率的問題,因為若按照「新古典學派的生產函數」
將所得改成勞動平均所得,以及將資本改成每人使用資本:
設Y=AL^(1-a)K^a,左右各除以L,即y=Y /L與k = K /L
則y=Ak^a,取「對數」後微分得△y/y=△A/A+a△k/k,
又△k/k=△K/ K-△L /L
可知,平均所得增加來自於技術增加率加上每人資本增加率,
而每人平均資本增加率是資本增加率扣除勞動增加率的數額,
那麼,是不是平均每人增加的部分,是被技術增加率所拿走,
如此一來,就算勞動與資本增加為0,還有技術增加率在,
所以,並非是通通由資本家拿走,還有一部分是屬於技術進步的部分
但我的問題是,那麼為何實際上人民平均所得增加幅度不大?
是不是因為編成下次技術進步的投入,所以保留在人民手中的財富就不多了,
然而,技術進步又會造成下期所得的增加,使得經濟成長可以一直下去
換言之,不是人民所得沒有增加,而是變相的投入技術嘛?
還是說,有其他什麼經濟概念或歷史事實可以解釋的?
畢竟說台灣經濟成長通通被日本人拿走似乎過於武斷!
希望高手能給我解答,謝謝
--
所謂法者,大公不公,大仁不仁,
有功於前,不為虧法,有善於前,不為損刑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美元圈套》,令我不停省思的書!

By Steve
at 2011-07-19T18:16
at 2011-07-19T18:16
自修準備財金所

By Damian
at 2011-07-19T05:24
at 2011-07-19T05:24
某Fortune 500大金控旗下研究部門 誠徵 總體經濟及金融市場研究人員

By Ursula
at 2011-07-18T22:48
at 2011-07-18T22:48
自修準備財金所

By Daph Bay
at 2011-07-18T20:38
at 2011-07-18T20:38
有關walras law相對價格問題

By Olivia
at 2011-07-17T20:03
at 2011-07-17T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