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比較客觀中立的貿易戰分析討論? - 股票

By David
at 2019-05-21T23:00
at 2019-05-21T23:0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crpio118 (藍小蝸)》之銘言:
: 小妹剛好看到財經M平方的一篇分析,覺得滿客觀的,節錄一些圖,分享一些心得
: 大家可以參考參考
: ---
: https://imgur.com/WclmVoc
: 中美貿易的紛爭不單純來自貿易逆差,從一開始 USTR 的 301 調查報告名稱就是中國技術
: 轉移、智慧財產權以及創新政策調查,同時報告開頭明確表示中國利用不透明的行政審核
: 程序、合資企業要求、外國股權限制以及支持未經授權侵入、盜竊美國商業網路相關機密
: 等。
: 另外,更提出中國透過各種手段獲取國外技術是為了支持其 2025 製造計畫,而技術領先
: 的美國企業將首當其衝,中國對於技術的野心配合政府巨大且不當的支持,將破壞全球貿
: 易體系。
: 摘錄部分原文:
: the government's use of opaque and discretionary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 processes, joint venture (JV) requirements, foreign equity limitations,
: procurements, and other mechanisms to require or pressure the transfer of
: valuable U.S. technology and IP to China.
: 你有看世界上哪個加入 WTO 的國家會有不透明行政審查、合資企業要求的?
: 所以美國一開始針對得就是中國享受全球自由貿易,卻不行使自身義務的事情,而已這個
: 角度觀察就知道要讓中國遵守規範跟開放市場,無疑會動搖他們現在的政權。因此一開始
: 就是個經濟以及政治的問題,這也是為何從一開始就許多人認為中美貿易是一個長期戰。
: (ps.還是想要嘴一個,中國製造 2025 根本是明擺著我偷佔別人技術產權便宜,還大聲跟
: 全世界說我要靠佔便宜,然後追上美國,你說三普能忍嗎?)
: 拉回主題,那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就可以了解為何去年中美前三輪協商,中國允諾大額的
: 加大進口美國農產品、半導體或是其他解決貿易逆差的辦法,都沒有辦法讓中美達成協議
: ,因為根本問題就不單純只是貿易逆差,而是在於美國已經受不了被一個未開放的管制國
: 家天天承諾、天天反悔了。
: 所以發展至今美國強硬不希望撤銷關稅,同時還要求中國進行法律修改以及加大開放市場
: (連民主黨都支持,只是民主黨希望不要多邊開戰,認為應該要放緩歐、日、加等國),因
: 為如果現在不先課中國關稅,萬一中國承諾的改善又再被耍賴,那中國 2025 可能就真的
: 給他們達成了。另外,中國部份就不需要多說了,當影響長期發展以及政權時,一定是能
: 拖就拖、能耍賴就耍賴,繼續當國際流氓囉 >.^
: 那中美貿易爭端至今的影響呢?
終其雙方為了自由市場問題,中國共產主義國家你美國要要求跟資本社會一樣全面開放
當然是不可能,畢竟中國內部還是存在很多聲音。
但你說要全面開放市場?很難。兩派社會鬥爭我們還是旁邊看看就好。
而且WTO我說真的,就是一個笑話。
: 一、中國資金持續流出:
: https://imgur.com/uLxvbpW
: 摘錄M平方使用香港銀行總結餘,觀察中國(亞洲?)資金流出,但小妹其實是覺得比特幣比
: 較直觀,當初中美貿易戰開始調查就是在 2017/8 月左右,接下來比特幣就飆至歷史高,
: 當時中國就是最大礦場跟最瘋的市場。而最近 2000 億關稅從 10% 升級至 25%,比特幣就
: 又來一波不難聯想也是資金在從本土逃往國外。
比特幣早已經不是新聞了,更多用其他電子貨幣出逃的,因為比特幣被管制太嚴重
想想為何近幾年一直狂開交易所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
: 二、中美貿易差收窄
: https://imgur.com/9cbf4Zh
: 小妹查找別得研究報告發現,主要減少的項目都是 500 億清單中的機械與資通/視聽,其
: 實以目前美國戰全球消費量 25% 來看,中國少一個這麼強大的買家,光憑他們自己國內那
: 精緻的人均收入,社會總體消費最好是撐得起來,有錢人通通都在玩房子,所以基本上經
: 濟層面應該會是美國勝 (貿易戰先影響製造及出口國,而後才會傳導至終端消費國,不是
: 不影響只是時候未到)。
中國2025制造前題下是內需市場有起來,現在都還沒起來就被打。
更何況這波從2016後的經濟都是靠房地產起來的,成也房敗也房。
看看日本泡沫經濟時期,你會發現有很多相似地方。
: 三、中美貿易壓抑台灣電子出口,但資通/視聽受益轉單
: https://imgur.com/TWfxaYH
: 台灣整體上就是憂喜參半吧,只要貿易保護很難不影響台灣出口經濟,好處就是中美貿易
: 戰如國能持久或是升級,都能夠讓資金回流台灣,而若是美國真打算 5G 自己拿回去做,
: 台灣應該也是受益的,但整體應該還是偏保守,畢竟總需求量被壓抑,只能靠資通/視聽撐
: 。
現在台灣怕的一點就是, MADE IN CHINA => MADE IN TAIWAN
美國一紙說你台灣東西都中國轉第三方出口國,GG
所以前幾天才趕緊追加法案。
但,美國說了算。而且,目前來看,台灣對中國貿易投資還是佔大頭。
: 結論:
: https://imgur.com/Gc947yw
: 美國最近暫緩歐、日汽車稅 180 天,並且跟加拿大、墨西哥達成協議,停止雙方之前的
: 鋼、鋁跟農產品關稅,並再度針對中國祭出華為限制(但給 90 天緩衝)。另外,中國習近
: 平參訪稀土場、華為海思的內部信以及取消豬肉訂單等等,看起來短期雙方還是很強硬,
: 只能看 6 月底 G20 川習會面有沒有轉機了。
: 6 月底之前,除非聯準會能再鴿一次救世界,不然 2000 億 25% 兩邊經濟都受不了得,只
: 是先爛後爛的差別罷了。這邊美股回檔基本面有撐,但 G20 要暫緩爭端升級才有投資價值
: ,陸股的話…資金行情感覺超越基本面,貿易戰繼續想不出他有甚麼利多...
: Btw.個人覺得華為事件後,美股供應鏈都破底反映利空,反而是中國看起來應該技術不行
: 的供應鏈噴噴,有人能分析一下嗎XDD
: https://imgur.com/chAvreR
中國白牌供應鏈就是當時台灣美國帶過去的,那為什麼美國供應鏈會破底。
兩個字:價格。
說那麼多,雙方互相叫罵還不是因為$$$$$。
中國有便宜零件,我不怕沒技術。頂多就是轉賣其他國家。
(美國不也是怕這樣,所以今年全球找同盟說不要用5G跟中國商品嗎?)
那美國制造聽起來很棒,工作機會都回美國,但價格是之前的10倍....
其他國家誰鳥你啊,誰便宜用誰的。
現在就是看誰先被市場反應而已。
最後,自己的錢自己操作,市場上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判定標準。
我寧願現在,空手贏九成=_>=
--
: 小妹剛好看到財經M平方的一篇分析,覺得滿客觀的,節錄一些圖,分享一些心得
: 大家可以參考參考
: ---
: https://imgur.com/WclmVoc
: 中美貿易的紛爭不單純來自貿易逆差,從一開始 USTR 的 301 調查報告名稱就是中國技術
: 轉移、智慧財產權以及創新政策調查,同時報告開頭明確表示中國利用不透明的行政審核
: 程序、合資企業要求、外國股權限制以及支持未經授權侵入、盜竊美國商業網路相關機密
: 等。
: 另外,更提出中國透過各種手段獲取國外技術是為了支持其 2025 製造計畫,而技術領先
: 的美國企業將首當其衝,中國對於技術的野心配合政府巨大且不當的支持,將破壞全球貿
: 易體系。
: 摘錄部分原文:
: the government's use of opaque and discretionary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 processes, joint venture (JV) requirements, foreign equity limitations,
: procurements, and other mechanisms to require or pressure the transfer of
: valuable U.S. technology and IP to China.
: 你有看世界上哪個加入 WTO 的國家會有不透明行政審查、合資企業要求的?
: 所以美國一開始針對得就是中國享受全球自由貿易,卻不行使自身義務的事情,而已這個
: 角度觀察就知道要讓中國遵守規範跟開放市場,無疑會動搖他們現在的政權。因此一開始
: 就是個經濟以及政治的問題,這也是為何從一開始就許多人認為中美貿易是一個長期戰。
: (ps.還是想要嘴一個,中國製造 2025 根本是明擺著我偷佔別人技術產權便宜,還大聲跟
: 全世界說我要靠佔便宜,然後追上美國,你說三普能忍嗎?)
: 拉回主題,那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就可以了解為何去年中美前三輪協商,中國允諾大額的
: 加大進口美國農產品、半導體或是其他解決貿易逆差的辦法,都沒有辦法讓中美達成協議
: ,因為根本問題就不單純只是貿易逆差,而是在於美國已經受不了被一個未開放的管制國
: 家天天承諾、天天反悔了。
: 所以發展至今美國強硬不希望撤銷關稅,同時還要求中國進行法律修改以及加大開放市場
: (連民主黨都支持,只是民主黨希望不要多邊開戰,認為應該要放緩歐、日、加等國),因
: 為如果現在不先課中國關稅,萬一中國承諾的改善又再被耍賴,那中國 2025 可能就真的
: 給他們達成了。另外,中國部份就不需要多說了,當影響長期發展以及政權時,一定是能
: 拖就拖、能耍賴就耍賴,繼續當國際流氓囉 >.^
: 那中美貿易爭端至今的影響呢?
終其雙方為了自由市場問題,中國共產主義國家你美國要要求跟資本社會一樣全面開放
當然是不可能,畢竟中國內部還是存在很多聲音。
但你說要全面開放市場?很難。兩派社會鬥爭我們還是旁邊看看就好。
而且WTO我說真的,就是一個笑話。
: 一、中國資金持續流出:
: https://imgur.com/uLxvbpW
: 摘錄M平方使用香港銀行總結餘,觀察中國(亞洲?)資金流出,但小妹其實是覺得比特幣比
: 較直觀,當初中美貿易戰開始調查就是在 2017/8 月左右,接下來比特幣就飆至歷史高,
: 當時中國就是最大礦場跟最瘋的市場。而最近 2000 億關稅從 10% 升級至 25%,比特幣就
: 又來一波不難聯想也是資金在從本土逃往國外。
比特幣早已經不是新聞了,更多用其他電子貨幣出逃的,因為比特幣被管制太嚴重
想想為何近幾年一直狂開交易所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
: 二、中美貿易差收窄
: https://imgur.com/9cbf4Zh
: 小妹查找別得研究報告發現,主要減少的項目都是 500 億清單中的機械與資通/視聽,其
: 實以目前美國戰全球消費量 25% 來看,中國少一個這麼強大的買家,光憑他們自己國內那
: 精緻的人均收入,社會總體消費最好是撐得起來,有錢人通通都在玩房子,所以基本上經
: 濟層面應該會是美國勝 (貿易戰先影響製造及出口國,而後才會傳導至終端消費國,不是
: 不影響只是時候未到)。
中國2025制造前題下是內需市場有起來,現在都還沒起來就被打。
更何況這波從2016後的經濟都是靠房地產起來的,成也房敗也房。
看看日本泡沫經濟時期,你會發現有很多相似地方。
: 三、中美貿易壓抑台灣電子出口,但資通/視聽受益轉單
: https://imgur.com/TWfxaYH
: 台灣整體上就是憂喜參半吧,只要貿易保護很難不影響台灣出口經濟,好處就是中美貿易
: 戰如國能持久或是升級,都能夠讓資金回流台灣,而若是美國真打算 5G 自己拿回去做,
: 台灣應該也是受益的,但整體應該還是偏保守,畢竟總需求量被壓抑,只能靠資通/視聽撐
: 。
現在台灣怕的一點就是, MADE IN CHINA => MADE IN TAIWAN
美國一紙說你台灣東西都中國轉第三方出口國,GG
所以前幾天才趕緊追加法案。
但,美國說了算。而且,目前來看,台灣對中國貿易投資還是佔大頭。
: 結論:
: https://imgur.com/Gc947yw
: 美國最近暫緩歐、日汽車稅 180 天,並且跟加拿大、墨西哥達成協議,停止雙方之前的
: 鋼、鋁跟農產品關稅,並再度針對中國祭出華為限制(但給 90 天緩衝)。另外,中國習近
: 平參訪稀土場、華為海思的內部信以及取消豬肉訂單等等,看起來短期雙方還是很強硬,
: 只能看 6 月底 G20 川習會面有沒有轉機了。
: 6 月底之前,除非聯準會能再鴿一次救世界,不然 2000 億 25% 兩邊經濟都受不了得,只
: 是先爛後爛的差別罷了。這邊美股回檔基本面有撐,但 G20 要暫緩爭端升級才有投資價值
: ,陸股的話…資金行情感覺超越基本面,貿易戰繼續想不出他有甚麼利多...
: Btw.個人覺得華為事件後,美股供應鏈都破底反映利空,反而是中國看起來應該技術不行
: 的供應鏈噴噴,有人能分析一下嗎XDD
: https://imgur.com/chAvreR
中國白牌供應鏈就是當時台灣美國帶過去的,那為什麼美國供應鏈會破底。
兩個字:價格。
說那麼多,雙方互相叫罵還不是因為$$$$$。
中國有便宜零件,我不怕沒技術。頂多就是轉賣其他國家。
(美國不也是怕這樣,所以今年全球找同盟說不要用5G跟中國商品嗎?)
那美國制造聽起來很棒,工作機會都回美國,但價格是之前的10倍....
其他國家誰鳥你啊,誰便宜用誰的。
現在就是看誰先被市場反應而已。
最後,自己的錢自己操作,市場上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判定標準。
我寧願現在,空手贏九成=_>=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Selena
at 2019-05-24T22:31
at 2019-05-24T22:31

By Sandy
at 2019-05-29T08:38
at 2019-05-29T08:38

By Ophelia
at 2019-06-02T17:02
at 2019-06-02T17:02

By Lydia
at 2019-06-03T08:42
at 2019-06-03T08:42

By Suhail Hany
at 2019-06-03T12:29
at 2019-06-03T12:29

By Isabella
at 2019-06-04T06:32
at 2019-06-04T06:32

By Robert
at 2019-06-05T09:46
at 2019-06-05T09:46

By Ivy
at 2019-06-08T11:57
at 2019-06-08T11:57

By Susan
at 2019-06-09T20:59
at 2019-06-09T20:59

By Margaret
at 2019-06-14T19:18
at 2019-06-14T19:18

By Una
at 2019-06-17T16:36
at 2019-06-17T16:36

By Irma
at 2019-06-20T11:08
at 2019-06-20T11:08

By Xanthe
at 2019-06-24T08:49
at 2019-06-24T08:49

By Genevieve
at 2019-06-26T05:10
at 2019-06-26T05:10

By Zora
at 2019-06-28T03:46
at 2019-06-28T03:46

By Kama
at 2019-06-30T17:07
at 2019-06-30T17:07

By Elvira
at 2019-07-04T19:24
at 2019-07-04T19:24

By Cara
at 2019-07-07T15:26
at 2019-07-07T15:26

By Margaret
at 2019-07-08T19:45
at 2019-07-08T19:45

By Ina
at 2019-07-13T04:55
at 2019-07-13T04:55

By Regina
at 2019-07-14T04:38
at 2019-07-14T04:38

By Oliver
at 2019-07-18T12:47
at 2019-07-18T12:47

By Elma
at 2019-07-18T20:41
at 2019-07-18T20:41

By Gilbert
at 2019-07-20T21:56
at 2019-07-20T21:56

By Edith
at 2019-07-23T12:21
at 2019-07-23T12:21

By Tom
at 2019-07-27T16:06
at 2019-07-27T16:06

By Charlie
at 2019-08-01T11:40
at 2019-08-01T11:40

By Jessica
at 2019-08-03T08:12
at 2019-08-03T08:12

By Joseph
at 2019-08-06T21:24
at 2019-08-06T21:24

By Hedda
at 2019-08-07T12:19
at 2019-08-07T12:19

By Callum
at 2019-08-10T22:43
at 2019-08-10T22:43

By Gilbert
at 2019-08-15T20:07
at 2019-08-15T20:07

By Brianna
at 2019-08-19T04:10
at 2019-08-19T04:10

By Lauren
at 2019-08-21T21:22
at 2019-08-21T21:22

By Tracy
at 2019-08-23T09:59
at 2019-08-23T09:59

By Zenobia
at 2019-08-25T23:12
at 2019-08-25T23:12

By Necoo
at 2019-08-26T16:52
at 2019-08-26T16:52

By Eartha
at 2019-08-27T16:27
at 2019-08-27T16:27

By Christine
at 2019-08-31T15:31
at 2019-08-31T15:31

By Christine
at 2019-09-03T22:20
at 2019-09-03T22:20

By Hedy
at 2019-09-04T21:07
at 2019-09-04T21:07

By Kelly
at 2019-09-07T12:53
at 2019-09-07T12:53

By Delia
at 2019-09-11T10:28
at 2019-09-11T10:28
Related Posts
2610 華航

By Lydia
at 2019-05-21T22:51
at 2019-05-21T22:51
有沒有比較客觀中立的貿易戰分析討論?

By Robert
at 2019-05-21T22:31
at 2019-05-21T22:31
台股盤中逐筆撮合擬真平台 逾2.79萬人註冊

By Steve
at 2019-05-21T22:20
at 2019-05-21T22:20
據說Apple在2013年時要以$240收購Tesla

By Ida
at 2019-05-21T22:19
at 2019-05-21T22:19
1201 味全

By Tom
at 2019-05-21T22:16
at 2019-05-21T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