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病"威脅全球 世界"正在變老" - 經濟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10-03-17T23:53

Table of Contents

“日本病”威脅全球 世界“正在變老”?

謝國忠



2010年03月16日09:10 來源:新華網

2009 年,日本名義GDP下滑了6%,至5.85萬億美元,實際GDP也比上年下滑了5%。相
比之下,同期美國名義GDP下滑了1.3%,至14.2萬億美元,實際GDP則下降了2.4%。但是,
如果到日本和美國旅遊,你或許會覺得,美國的處境比日本更糟糕。較之於美國人的抱怨
連連,日本人反倒安之若素。人們面對逆境的態度如此不同,或可歸因于文化差異。但不
管怎麼說,日本現在真是一團糟,其名義GDP已低於1992年的水準—當時日本土地價格剛開
始跳水。

  日本的先例令人不寒而慄,因為它的問題也正是未來我們所有人的問題。大家都知道
“變老”意味著什麼,因為我們都見過老人。歷史上,諸多帝國從衰老、枯萎,直至消亡
,這樣的先例比比皆是。

  對現代經濟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經濟體衰老的背後,一定蘊藏著許多顯而易
見的因素,而所有這些因素,在日本都發生了。看著一個經濟體老化,絕對不是什麼有趣
的事情。

  數十年前,荷蘭的油氣儲備頗豐,強勁的油氣出口使其匯率陡然上升。荷蘭人過了一
把高幣值的癮,不思勞作,瘋狂享受。當石油資源枯竭後,好日子也就結束了。這被稱做
“荷蘭病”。那麼,如果一個經濟體呈現“衰老”之相時,我稱之為“日本病”。

  日本“病在哪”

  多數分析師都把日本的問題與其在20世紀80年代的超級泡沫相聯繫。在高峰時期,日
本房地產價格超過了全球總量的40%,日本皇宮所佔土地的價值,超過了整個加州。世界
十大富豪,日本地產商佔到了七個。毫無疑問,那時日本實在是鬧過了頭。但20年後,那
場泡沫還能有如此強烈的效果嗎?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都把矛頭指向了日本斷斷續續的財政刺激政策。他們辯稱,如果
日本能在上世紀90年代堅持實行刺激政策,那麼今天的日本經濟將會相當健康。在凱恩斯
主義者看來,經濟就像是個不帶電池的汽車:動力就是一切。經濟停擺,就像汽車撞了減
速器,如果有人使勁推,而且一直推,汽車總會重新前進,問題也就解決了。

  結構主義者則把日本的問題歸咎於改革滯後。他們認為,如果日本能夠甩掉所有的壞
賬,增加股東權益,並取消市場管制,就能引致效率提升創新之浪潮,這將推動經濟增長
。事實上,小泉政府的確採納了結構主義者所主張的許多改革,日本一度也確實經歷了經
濟增長。但事後看,小泉時代日本經濟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全球經濟繁榮下日本出口的增
加,而非國內改革。

  我認為,凱恩斯主義者對日本的解讀完全錯誤。凱恩斯主義的解決方案,就像止痛藥
一樣,治標不治本。它只是在經濟下降週期中試圖去降低產出損失,但對長期經濟運行來
說,毫無意義。用凱恩斯主義來解釋或試圖治愈長期的經濟問題,謬以千里。

  不幸的是,當今絕大多數執掌各國央行的經濟學家,都是這一派的。他們的行為完全
因循經濟刺激計劃的多棱鏡。危機發生的時候,一些適當的刺激無可厚非。但是,試圖通
過不斷的刺激使經濟體重返強盛之境,就大錯特錯了。結構性問題,尤其是高負債,正在
阻止經濟的強勁增長。不斷的刺激將引致通貨膨脹,而非高增長。

  日本的問題,沒有簡單的解釋,也沒有什麼靈丹妙藥。這麼多問題互相牽制,局勢相
當棘手。日本的問題在於,它老了,而且越來越老。重生之路也有,但這需要徹底的、脫
胎換骨的改造。日本並不願意這樣做,因為那並不值得。

  世界“正在變老”

  一個經濟體“變老”會有多種表徵。最常見的就是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和資
源—的枯竭。當一個經濟體起飛的時候,勞動力比較充裕,因此,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是
合適的。當剩餘勞動力枯竭之時,就應當發展資本密集型產業。

  一旦資本存量足夠高,投資就不再能推動經濟增長。經濟學家稱之為“收益遞減”,
或者說,同等投入帶來的產出減少。經濟學家把消費和投資剛好平衡的狀態稱之為“穩態
”,就像一個人永遠停留在中年一樣。

  成熟經濟體也有可能保住青春。借助於創新,同樣的投入,產出會更多。這被稱為“
全要素生產率”的因素(TFP)是成熟的經濟體重獲青春的靈丹妙藥。它決定了一個富裕的
經濟體多快才能變得更富有。1%的全要素生產率只能說是“一般般”,2%就相當不錯了,
要是能達到3%,那簡直是“超級棒”。

  許多經濟學家都相信,自由的、成本更低的經濟結構,更能刺激創新。但是,在互聯
網時代,創新很快就傳佈世界各國,目前尚不清楚創新帶來的收益能否為創新國獨享。


  收益遞減規律定義了與資本積累有關的經濟老化問題。僅僅數十年前,人們的預期壽
命還不夠高。現在世道變了,世界已從一個退休人口較少的均衡,發展到一個退休人口與
勞動人口數量相當的新均衡。當新的平衡建立起來,就形成了“老齡經濟”。

  除了預期壽命提高,出生率下降是另一個對經濟影響甚大的新現象。最初,出生率下
降是有益的,這意味只需要更少的資源就可養活這些年輕人。這就是所謂 “人口紅利”
。舉例來說,出生率下降可以使更多的婦女參加工作。但是,一旦低生育水準持續20年,
就會造成勞動力的減少,反而與此前20年帶來的好處相抵。

  日本正飽受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紅利逆轉之苦。理論上,人口逆轉每年壓低日本經濟增
長率1個百分點以上。從現實看,問題更為嚴重。

  一個社會逐漸“變老”,其資源分配會越來越向老齡人口傾斜。比如說,醫療保障支
出,就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加。大體來說,老年人更不願冒險,這也使社會或者經濟變
革更為困難。 老齡社會的根本力量更傾向於非生產性支出、更少的競爭。

  顯然,老齡社會中不斷增加的社會負擔落在了勞動年齡人口的肩上,比如,工作的人
稅收負擔會日漸加重。由於勞動報酬減少,勞動力的供給也會減少,因為工人們寧願多花
時間去休閒。這樣一來,很可能會釀成勞動激勵的惡性迴圈。

  老齡化帶來的影響,要遠比計算人口撫養比—也就是不工作與工作人口的比例—複雜
得多。社會在許多方面都產生了變化,變得更加保守,工作不努力,更少的創造性。也即
這個社會“變老”了。

  其他主要經濟體也與日本相距不遠。比如,歐洲的主要經濟體,由於失業和退休的福
利更加慷慨,它們經濟失去活力也會更快。發達國家的政府債務不斷上升,也是由老齡化
所推動。政府的收入已無法支撐高增長時代承諾的福利。於是政府就採取借錢的方式踐行
承諾。

  日本的政府債務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約200%,居世界之首。其他發達經濟體似乎也差不
多。歐洲平均財政赤字佔其GDP的6%。英國佔12%,美國則佔 10%。用不了多久,發達國
家的赤字就會趕上日本,並居高不下。

  “世界可能並不穩定”

  如果去日本的二線城市旅行,你會對街上年輕人如此少、服務業老年人又如此多而印
象頗深。事實上,大多數出租司機大概在70歲左右,酒店和餐館的服務員經常是六七十歲
的女性。他們呈現了一幅僅由老年人支撐的經濟體的超現實圖景。

  東京則呈現出了另一幅景象。它似乎和世界上其他主要城市一樣充滿了活力。但是,
東京的活力是來自於吸納二線城市的年輕人。東京是日本的服務業中心,但也無法擺脫一
個日漸老化的社會的症狀。

  老齡化會對資產價格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以樓市為例,必將變成長期的熊市。人口減
少意味著樓市需求的減少。由於房產是一項長期持久的資產,因此可能出現長期的供應過
剩,從而對樓價產生了不斷向下的壓力。近20年來,日本的房地產價格以年均7%的速度下
降。租金收益率剛好與價格的下跌相互抵消。外國人不時被日本很高的租金回報率吸引,
但很少人賺到錢。

  經濟老化就意味著經濟發展的停滯。正因此,企業的利潤可能會停滯不前。不能增值
的股票應非常便宜,比如說,10倍的市盈率或5%的股息收益率。日本股票在高峰時期曾有
超過70倍的市盈率。20年來這些股票一直在下跌。外國投資者有時候被吸引去增加日本股
市的價值,一段時期外國人購買導致日本股市的好轉,但這最終被證明是個陷阱。


  有沒有可能阻止或扭轉經濟老化呢?我對此表示懷疑。出生率下降和預期壽命上升的
力量太大了。

  引進移民或可延緩老齡化進程,但這並不現實。以中國為例,其人口年齡結構,在未
來不到20年的時間內,將與發達經濟體相差無幾。而再過20年,印度也會步中國的後塵。
同樣道理,發達經濟體也不能指望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青年工人。

  錯誤的政策可能會加劇老齡化進程。長期來看,經濟高增長時代的高房價政策最有破
壞性。除了高房價,中國仍然維持著獨生子女政策。長期來看,後果是極其嚴重的。儘管
現在中國人對房產如此熱衷,但是,一旦老齡化來襲,中國的樓市將經歷比日本更為可怕
的熊市,這一切很可能用不了15年就會成為現實。

  老齡化可能帶來通貨緊縮,日本的經驗也證明了這一點。而且,僅僅因為政府靠借債
來覆蓋人口老化的成本,通縮就會發生。一旦債務高到難以為繼,通脹就難以避免了。恐
怕世界正朝著這個方向走。一旦政府的承諾難以兌現,社會後果相當嚴重。長期來看,世
界可能並不穩定。

===============================================================================
大陸的新聞網 跟台灣的新聞網 文章素質真的差很多
台灣偏向出貨文 大陸儘管在合諧下至少不會讓教育人民這方面的良性聲音給埋沒

雖然各國都是凱因斯的信仰者 但是都是已經是變質的凱因斯學派
納入對經營政權有利的部份 剔除"不喜歡"的部份

各國財金領域的強者 喜好泡沫 因為這些高風險的價格波動也意味者暴利的產生
美國更透過這種 世界貨市場幣中 似是看不見的手貨幣戰爭瓦解其他競爭對手的經濟

以陰謀論來看
就像這次的連動債金融風暴
美國政府會不知道會危害世界經濟嗎?
我想美國是知道的
經商也是如同戰爭 小輸就是贏

可惜台灣經濟陷入嚴重結構性問題 也不願去解決 當鴕鳥
未來的經濟戰爭中
沒有我們出場的份 真是掃興!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Two definitions of ergodicity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0-03-17T07:06
EPS 好讀版: http://tinyurl.com/yesz4xa (我是資訊白痴, 今天才知道有 SkyDrive 這種東西 Orz 之前還很笨的把好好的 EPS 檔轉成 JPG 然後放在相簿裡 XD) 在 Ljungqvist and Sargent (2004) 和 White (2001) 中, ...

請幫忙解釋二技考古題一題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10-03-16T12:38
若y產品的生產成本隨產量變動的敏感度大,則該產品的供給彈性為何? 1)完全無彈性 2)彈性小 3)彈性大 4)單一彈性 教我的人說是彈性大,可是答案是彈性小阿! 請問到底是那個呢? 也可以講解給我聽嗎?~謝謝!~ - ...

讓人想生小孩 100萬「催生」口號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10-03-16T09:32
讓人想生小孩 100萬「催生」口號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10.03.16 05:16 am 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昨天決議,內政部砸下一百萬元重金徵求一個「聽了想生小孩」的 響亮口號,具體辦法將在兩周內公布。人口政策委員會建議明年度起,編列預算發放「育 兒津貼」。 台灣去年生育率千分之 ...

貨幣需求對利率的影響

Rosalind avatar
By Rosalind
at 2010-03-16T01:52
貨幣需求對利率的影響究竟是正是負呢? 根據IS-LM模型 貨幣需求增加 LM左移 所以利率上升 但是又有一說 利率上升 持有貨幣的成本增加 會將低貨幣需求 是否意謂著 貨幣需求增加=andgt;LM左移=andgt;利率上升=andgt;貨幣需求下降=andgt;LM右移 ?? 這樣貨 ...

經濟衝擊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10-03-16T00:35
中央經濟 問題: 面對經濟衝擊,下列哪一個市場調整最快 a.就業市場 b.證券市場 c.金融市場 d.房地產市場 (找不到解答 ) 我的想法: 我一開始是認為and#34;證券and#34; 股票是算領先指標?? 但房地產好像也是看景氣復甦指標 就不確定了囧 另外雖然是它是問調整最快 我想請教這題有 ...